研学旅行将打造营地教育的“升级版”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全国各中小学要开展研学旅行,并划定了参加学生范围: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去哪儿也有要求: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统计公报,2015年全国共有小学在校生9692.18万人,4至六年级约4800万人。初中生在校生4311.95万人,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约2800万人;高中生4037万人,一到二年级2700万人。算下来,要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人数超过1亿。
这一纸文件,就让中国的旅游市场突然多出了1亿潜在客户。于是一大批旅游景点迅速行动起来,跟教育部门对接资源。
安徽华景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跟黄山区教育局、黄山区旅游委员会合作,为黄山芙蓉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挂牌“黄山研学旅行总部基地”,“2017百万学生研学旅行”随之启动。
还有山东曲阜的儒源儒家体验基地、陕西渭南市的仓颉庙“青少年研学旅行活动基地”、河北闾里古镇的体验式研学游基地,在全国各地,自然和文化景点、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纷纷与教育部门合作,挂上了研学旅行基地的牌子,准备在这块亿万级的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可以说近些年来,以何种方式有效实施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从政府到民间都作了很多探索和尝试;目前依托国家政策推动研学旅行在中国全面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及多样化呈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谓中国素质教育的突围之旅。
首先,研学旅行不仅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是对近些年来在国内盛行的营地教育理念的一种深度拓展和延伸。营地教育在欧美地区已盛行一百五十多年,成为西方国家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什么是营地教育?美国营地协会给出的定义是“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而何谓“研学旅行"呢?接有关专家的权威解释,研学是旅行的目的,旅行是研学的载体;研学旅行的核心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营地教育和研学旅游在对青少年素质培养的目标、愿景及方法上基本是一致的,都强调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过程中深度探索自我,全面发展自我。只不过研学旅行已不仅仅将户外营地作为唯一的学习和活动场所,而是一直“在路上",将广阔的大自然和社会都作为孩子们体验的“营地",充分凸显旅行背后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因此可以说研学旅行也是一种广义上的营地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营地教育方式。
其二,研学旅行由于其对发展青少年核心素养的突出功效,将成为中国教育的“刚性需求"。今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定义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研学旅行凭借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的有机统一,成为落实核心素养育人体系的重要方式。有考家指出,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求,组织学生以集体旅行的方式与自然和社会深度接触,让学生们在真实世界中亲身感受所学所知,有助于实现课堂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思考、研究、探索。而且由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大幅提升,也会助推学校办学水平的攀升。
因此从政府到民间都已清醒地认识到:圈养式的教学必须改变!目前国家教育部已将西安作为首批研学旅行试点市,西安已经分两批次确定166个试点学校,在小学、初中、高中全面推开,以‘’校校组织、班班参与、人人体验"为目标,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在西安,研学旅行已经作为一个考试科目,完全纳入到中考招生的录取总分,由50分、70分发展到现在的100分。
据了解,“研学旅行在中国”活动将陆续于北京、西安、湖南、江苏、河北等地,开展研学旅行优质落地方案及优质资源的推介,“研学旅行在中国”系列课程汇编也将以省份为单位陆续编辑并正式出版。
可以预见,随着研学旅行在全国各地的“突围"和“开花结果",必将打造营地教育的“升级版”,中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也必将迎来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