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步微课】八年级语文下册 21《庄子二则》 微课视频+课件+练习


初中生学习之家
语文/数学/英语/中学/全科关注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件精讲





       

          

          

          

          

          

          

          

          

          

          

          

          

          

          

          

          

          

          

          

          

          

          

          

          

          

          

          

          

          

          

          

          

          

          

          

          

          

          

          

          

          

          

          

          

          

          

          

          

          





微课视频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


(一)《北冥有鱼》

 

一、文学常识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名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庄子》。《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二、全文翻译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三、字词解释

通“溟”,海,大海)有鱼,其名称)曰(kūn)传说中的大鱼)。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叫)传说中的大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奋起,振奋,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悬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将迁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齐谐者,记载)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在水面上)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三千里,(tuán)(环旋着往上飞,盘旋飞翔扶摇(旋风)而上者(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离开)(凭借)六月这里指风)者也。”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也,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也,生物之以(气息)相吹(吹拂)也。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尽)邪?(指代“鹏”)(往下)也,亦若(这样)(罢了)矣。

 

四、通假字

有鱼  (“冥”通“溟”,海)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

 

五、词性活用

而飞       怒:形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

鲲之大        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齐谐》者,志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六、古今异义的词

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

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海洋运输

 

七、一词多义

⑴名:北冥有鱼,其为鲲。    (名称

山不在高,有仙则。         (出名

列前茅。                   (名次

⑵息:去以六月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相吹也。           (名词,气息

北山愚公长曰。             (动词,叹气

鸢飞戾天者,望峰心。       (平息

⑶之:鹏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其翼若垂天云。             (助词,的

徙于南冥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生物以息相吹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⑷而:怒飞。               (连词,表修饰关系

抟扶摇上者九万里。         (连词,表修饰关系

化而为鸟                   (连词表顺承)

⑸则:海将徙于南冥。      (

不至。                    (或者

⑹以:去六月息者也。        (介词,凭借

生物之息相吹也。            (介词,用

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

不知几千里也。              (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代词代大鹏,他们

(8)为其名为鲲                (叫作)

化而为鸟                   (成为)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种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九、内容探究

1、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摆脱世俗的束缚。

2、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有何作用?

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

3、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

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二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呼应的,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遥”境界的想象和创造,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一、文学常识及主要内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轻松、闲适,在辩论中每个人都很认真但又似抬杠,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体现了庄子旷达的心境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文中的惠子力辩叫真又太过拘泥,庄子巧辩尚美而又超然。其中的“鱼之乐”是庄子内心愉悦的投射与外化。

 

二、全文翻译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重点词语解释

1、鯈鱼出游从容  (从容:悠闲自得)

2、是鱼之乐也    (是:这)

3、安知鱼之乐    (安:怎么哪里

4、固不知子矣    ( 固:固然)

5、子固非鱼也    (固:本来)

6、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全:完全肯定(是这样),确定是)

7、请循其本       (循:追溯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3、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问题归纳

北冥有鱼

1.作者为什么要将鲲鹏所居之地定为“北冥”?

“北冥”是特别之词,为庄子创造,含义新颖,其中透露出旷远神秘的意味,暗示着北冥是非世人所能见,亦非人智所能测的,这种意味与鲲鹏神秘的形象融为一体。


2.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 “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3.作者把鲲鹏的居住地定为“南冥”,目的何在? 

把鲲鹏的目的地“南冥”与出发地“北冥”对举,表明鲲鹏从渺远幽深的极北之地迁徙至极南之地,可见其志向极远。


4.作者假借齐谐之言,有什么目的?

作者假借齐谐之言,让人们相信鲲鹏的真实性。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6.鲲鹏的形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怒而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7.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 

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3.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4.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 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

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四、课文主题

《北冥有鱼》一文中庄子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课后思考探究



一、1.《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对鹏的基本介绍,突出鹏鸟出身不凡及体型庞大;第二层论述鹏鸟迁徙“有所待”;第三层论述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2.惠子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他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而庄子论辩的机敏和巧妙则体现在,当他在惠子的反击下本该无言以对时,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运用偷换概念的技巧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二、1.这几句话充分体现了庄子文笔的巧妙。他把人们仰视苍穹的一种经验加以况,说鹏在碧远的高空俯视下界的时候,犹如下界的人仰视高空一样,只见茫茫苍苍,不辨正色。经过这样一番比况、形容,无形中联系了人的经验(因为古代人没有从高空往下看的经验,但从大地往天空看的经验每人都有),就调动了人的想象力,把似乎难以理解和想象的高远,也变得比较容易理解和想象了。

2.这句话体现了庄子论辩的机敏与巧妙,他运用了偷换概念的技巧,他把信息如何在人和鱼之间传递的问题,转变成了人在什么地方得到鱼的信息的问题。

三、背诵略。

四、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记载。3.怎么。4.追溯。

五、李白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自己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情感。







课后练习











参考答案


▍标签:初中语文  微课讲解

编辑:Coco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初中生生学习之家  ID:CZSXXZJ 更多英语辅导视频+数学微课视频按住识别下面图片添加关注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锋盛中小学在线  ID:FSZXXZX更多中小学学习资料下载按住识别下面图片添加关注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