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三千年
↑地理探索者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一首寓意精深的佳作
本意在于咏史
却让后人得以窥见
唐代四川盆地盛产荔枝的
温暖气候
这块远离大海的紫色盆地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却是中国唯一具有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
练练峰上雪
纤纤云表霓
当诗圣杜甫在浣花溪畔遥望的雪山
再度辉映蓉城
一个良好的气候周期
或已悄然来临
成都
这个沉淀了三千年文明的
天府之国
历尽岁月淬炼
厚积薄发
正在盛装归来
动画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新一线城市领头羊成都展开了宏大的叙事篇章。
壹 气候,何以塑造天府
公元760年杜甫来到成都诗人一定不曾想到这三年偏安一隅的人生际遇不仅是他此生难得的幸福时光更是他在文学史上最为璀璨的闪耀时刻
客居成都期间,杜甫留下了240多首不朽诗篇。绘画|蒋兆和
出城遥望“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夕阳下静观“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最为脍炙人口的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更是写出了唐代成都的清流潺潺天地晴明
在成都西郊菁蓉湖遥望雪山。摄影|兰东杰
建立于公元618年的唐帝国
平定四方
百姓安乐
成就了此后百余年的繁荣盛世
史料记载唐初到中唐后期
也就是公元650年到800年间正处于中国的气候暖湿期
这一时期中原多竹林华北和西北广种梅花地处秦岭以北的长安更是遍植柑橘
杨贵妃吃的荔枝从何而来学界主要有两种说法涪陵说和岭南说
荔枝不耐储存三日之后色香味俱无
从岭南至长安
即使八百里加急也需七日以上而从涪陵经荔枝古道翻越秦岭
三日内即可送达
荔枝古道经子午道至长安,长约1000公里。绘画|华三川
虽然荔枝来源有争论
但四川唐时广种荔枝
确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学家蓝勇考证得益于温暖的气候当时四川地区的荔枝种植达到空前的繁盛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中唐诗人张籍一曲乐府诗将成都城南锦江不远处新雨初霁时分山头荔枝累累成熟的景象描绘得鲜明而灵动
随着气候变迁,荔枝逐渐南移,如今在四川宜宾、泸州以及重庆涪陵一带尚有成规模的种植。摄影|Onuchcha
1971年
气象学家竺可桢发表论文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主要用物候方法
揣测古气候的变迁
据他推算
初唐至中唐的平均气温
约比今天高1.2℃
唐后期气候由温暖逐渐转向寒冷唐朝末年的公元880年更是比今天低了0.6℃
(横屏观看)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战国末期
屈原曾记载庸、蜀的南边
经常下雨
雾气弥漫
中唐之后伴随气温的降低雾日增多日照时数每况愈下故柳宗元在读屈原对蜀地的记述之后加上自己所闻得到了如下的结论“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蜀犬吠日由此流传民间
荔枝
是一种对光照要求极高的水果
种植地区需保持年日照数
1700小时以上
它在蜀中曾经的辉煌
让我们得见
唐时的成都
是如何碧空万里的晴朗
无独有偶
回溯历代描写成都雪山的诗词
唐代鼎盛
宋代次之
明清之后渐少
近百年来
记载几乎绝迹
2006年
曾有成都市民偶然见西边出现雪山
甚至引发了一场
是否海市蜃楼的大讨论
2011年之后成都市区看见雪山的日数渐多
2017年6月5日摄影师丘寒拍下一张由27张图拼接而成的雪山长图绵延300多公里的雪山一字排开气势磅礴“千里雪山开,沱江春水来”这百年一遇的景观让成都正式回归雪山之城的行列
(横屏观看)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申芸、锦城夜雨、华西雨屏、丘寒、魏伟等追峰人组建雪山群,留下了在成都遥望雪山的完整记录。
雪山之城的回归空气质量改善功不可没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气候的改变
根据四川省气候公报1980-2019年40年间成都市年平均气温上升1.2℃年降水量则呈现减少趋势年代际降水日数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其中2010-2016年下降了44天
2017年之后则是断崖式下降
2018年更是破百
接近多年降水日数的一半
40年来成都市气温呈现升高趋势,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降水日数近年来则是大幅下降。
气温升高
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减少
导致了相对湿度和大雾天气的减少
1980-2019年40年间成都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
累计下降7.8%
下降更为显著的是大雾日数
1981-2010年30年间
成都年均大雾日数为109. 7 天
其中最多的1985年为166 天
最少的2008年为46天
减少了120天
2006年之后,成都地区相对湿度下降更为显著。大雾日数每年平均减少3.2天。
伴随着大雾日数的迅速下降
成都地区的平均低云量相对于上世纪70年代高峰期也下降了八成再加上空气通透度增加雪山之城的强势回归并非偶然
(横屏观看)
地处盆地的成都风速较小从2010年开始
市区气温升幅开始变缓偏冷日数波动式减少相对湿度舒适日数明显增多一个温暖舒适的宜居成都
正款款走来
气候与人类文明进程
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
当我们聆听历史的回响
会发现
繁华和沉寂的背后
正是气候这只无形的手
战国的浓雾
大唐的艳阳
三千年斗转星移
锦官城年年花重
却又岁岁不同
贰 成都,何以成为天府
“水陆所凑,货殖所萃”各地商贾纷至沓来一派繁华景象经济地位超过长安和洛阳故有扬一益二的美誉
从春秋战国起
中国发展起来的大都市
大部分都已经衰落
成都
却一直作为一个区域中心
长盛不衰
这和它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
密不可分
温带海洋性气候
是一种对人类友好的气候
主要分布在纬度40°到60°的
大陆西岸
它所滋养的区域包括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沿海、南美洲西岸等
这里
人口密集
经济发达
更孕育了西雅图、伦敦、巴黎、温哥华等
世界名城
(横屏观看)
成都所处的四川盆地
虽远离海洋深居大陆腹地
却是中国唯一具有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
这里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全年降水分配较为均匀
与全球一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滨海城市
具有相似的气候特征
两广、福建、台湾和海南具有亚热带及热带海洋性气候特征。
气象学家林之光认为判断是否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主要有两个指标
一个是通过年较差订正后的大陆度低于50成都为47.9冬暖夏凉
另一个是一日之中的气温变化较小即年平均日较差不能大于10℃成都为7℃昼凉夜暖
青城山是成都的后花园,年平均温度约15℃。摄影|姜曦
这种差异在油菜开花的等值线上也有明显的表现
3月等值线在四川盆地形成一个明显凸起的几字形正因为这里的气温远比同纬度的其他区域要高
冬油菜1、2、4月开花等值线大致与纬度平行,3月等值线在四川盆地则大幅北移。
中国有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戈壁广布人烟稀少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阔无边塔里木盆地孕育了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只在雪山边缘留下一些绿洲
唯有四川盆地沃野千里光热充足降水丰沛26万平方公里的巨大面积相当于两个安徽省养育了上亿人口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只有四川盆地位于线东南的人口密集区。
成都平原
位于龙门山与龙泉山之间
南北长约200公里
东西宽近90公里
总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
这块西南三省最大的平原
占据了四川盆地内自然条件最好的
西部区域
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四川话称之为“川西坝子”,包括成都市各区县及德阳、绵阳、雅安、乐山、眉山等地的部分区域。
这里水系发达
平原上河网密布
这里土地肥沃
饱含营养丰富的腐殖质
农家院落和乔木、竹林及耕地形成川西林盘。摄影|田捷砚
(横屏观看)
与此同时
成都平原
虽然紧邻地质活动活跃的横断山区
却拥有非常稳定的扬子地块
巨厚的岩石圈之上
覆盖有几十米厚的砂卵砾石层和粉砂层
坚固的基底犹如汽车底盘
上覆的砂层则是很好的减震系统
因而在长期地质历史中
成都并无强烈地震发生
堪称一方福地
成都市区在建第一高楼绿地蜀峰,高达468米。摄影|Jason
天时地利俱备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只待一个都江堰
岷江进入成都平原后
泥沙沉积抬高河道
雨季泛滥成灾
如遇旱灾
则往往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在都江堰修成之前
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
在岷江出山处分岷江水流入沱江
以除水害
及至秦郡守李冰父子历时八年
修成了都江堰
枯水不缺洪水不淹泥沙少淤水旱从人成都平原由此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把岷江一分为二,外江顺河道继续向南,内江经宝瓶口流向成都市区。
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
大多已湮灭于历史的黄沙都江堰历经2200余年仍在持续浇灌千里良田成为现存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水利工程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精妙设计加之后人的维护,都江堰灌区不断扩大。
成都平原
跻身天府比关中要晚
但却后来居上经久不衰
此后千年
占据四川盆地
出可以王天下
入可以霸一方
天府之国
成为中原王朝经营大西南的
前哨和堡垒
叁 天府,何以山川险胜
中国虽然地域辽阔
但在历代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九大地域关中、河北、东南、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东、湖北、汉中是其四边中原为其中央腹地这个棋盘型的军事地理格局决定着朝代的兴衰关系到天下之一统
中国军事地理格局九大地域,分布在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上。
四川居长江上游的四角之地是典型的盆地围合结构西有青藏高原北有秦巴山地巫山分布其东大娄山横亘其南
在九大战略要地中论山川险固防护之厚其它地域与四川均不可同日而语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四川身兼险要和富庶,自成一统。
楚汉对峙刘邦坐拥天府之国与项羽争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因之以成帝业
三国鼎立
蜀汉占据益州险塞沃野千⾥诸葛亮六出祁山北定中原虽出师未捷隆中对的战略思想却成为兵家传世经典
(横屏观看)
被称为入蜀咽喉的剑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摄影|秋石
唐玄宗避难蜀中黄巢起义唐僖宗再逃成都无论是两晋流民入蜀还是南宋靖康之难天府之国一直是中原居民的庇护之所
抗日战争
四川成为中国最后的战略支撑一寸山河一寸血350万川军东出盆地64万余人血洒疆场参战人数和牺牲之烈均居全国之首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摄影|bestview
1952年成渝铁路竣工1958年宝成铁路通车1970年成昆铁路建成以成都为中心
西南地区“丁”字铁路网正式形成
成昆铁路
在老知青、老铁路、老三线一代人心中
不仅仅是难忘的历史
忘我的青春
更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三线建设对西部
意味着一次举国工业力量的大融合
更是一次工业科技人口的
超级迁徙和塑造
三线的星星之火
在新的历史机遇中
助力成都
作为中国可靠的西部科技工业基地
振翅而出
成飞工业设计的歼20,让中国成为第二个列装自研第5代隐形战机的国家。供图|成飞工业
历史的车轮
滚滚向前
成都铁路布局
从过去的两主两辅
升级到三主三辅
2020年11月8日
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
正式开工
完全通车后
成都到拉萨1600公里
仅需13个小时
可谓朝发夕至
成都
是中国第二个拥有双4F机场的城市
新建的天府国际机场一期投资718亿目前为国内第二大机场不论从航站楼规模跑道数远景客运量已十分接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三主三辅的铁路枢纽规划
双4F机场的宏大布局
放眼全国
也并不多见
按照成都2035规划
未来的成都
不仅是中西部的重要节点
更是具备竞争力的国际枢纽
(横屏观看)
成都东站为14台26线, 旅客发送量可达每小时2.4万人次。
摄影|朱柯宇
2020年
成都和重庆、西安
一起被定位为
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成渝双城经济圈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为中国经济四极。
天府大道南至眉山,北至德阳,长度超过150公里。摄影|姜曦
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单体建筑环球中心占地面积达到1300多亩
(横屏观看)
环球中心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鸟巢。摄影|崔晋川
它厚积而薄发
成为西部重要的中心节点城市走出了一条后工业化时代的新城市之路
丨
肆 天府,遇见桃花源
读懂一个城市就是读懂它的历史和文明
中国古代的天府与桃花源
在结构上有相近性
四川盆地关山阻隔
在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
更是自成天地
浓缩千年农耕文明美好愿景的
成都
一直被人们喻作
桃花源
历经千年时光
成都城址
始终不曾迁移
一直是蜀地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在中国城市史上极为罕有成都
它的变与不变它的传承与融合它的文化自信与接纳创新成就了独一无二的精神气质正是这特有的性格塑造出一个更加多样而包容的成都
偏居一隅的川西坝子
酿出了成都人特有的生活态度
他们尊重自然
乐天安命
平静祥和地享受着大自然所赋予的一切
邛崃南河的河滨广场,远处雪山为大雪塘。摄影|张超云
彭镇的独栋咖啡馆,仿佛动漫里才有的治愈系场景,很难不让人迷恋这与世隔绝的岁月静好。摄影|王鸿明
唐时
益州已是出版、造纸以及印刷中心至宋雕版业最为鼎盛文化产业的高度繁荣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大量名篇佳作两宋时期以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为代表的蜀学更是兴盛一时
范曾1982年作苏东坡啸傲图。供图|关西美术竞买株式会社
华西坝曾是抗战时的一座大学城华西、金陵、齐鲁、燕京和金陵女大都曾在这里聚集
即使在不断的动荡中成都似乎具备一种强大的修复能力以身心之悠然去消解世事之不尽如人意
当年警报时常惊扰,华西医大的钟楼下依然能保持书声琅琅。
摄影|姜曦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陆游一首《梅花绝句》
将古时成都人悠游玩乐的情态
跃然纸上
华灯初上的益州
“银烛光中,清歌声里,休恨天涯”
所以不要奇怪
入夜的成都
为何酒吧霓虹无双
源自雪山的河水滋养出一片沃土无论是赛事、旅游、文创名城还是会展、音乐、美食之都成都人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过程中从未放弃打造一个超级桃花源的梦想
在龙泉山遥望成都平原,远处为龙门山。摄影|Jason
他们热爱自然
不遗余力建造绿道体系和亲水蓝网
长达1.69万公里他们临水而居推窗见湖努力营造大隐于市的桃源意境
他们园中建城出门见景孜孜不倦地打造一个全新的公园城市
(横屏观看)
2017年成都启动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园建设1275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相当于5个青城山
成都延续千年的城市格局也从两山夹一城转为一山连两翼
(横屏观看)
龙泉山东西跨度约10公里,相对高度在400米左右。摄影|Jason
在成都全域绿道支持的龙泉山拥有与香港麦理浩径极为相似的自然条件
香港麦理浩径长约100公里最高峰为957米的大帽山龙泉山南北绵延90公里主峰长松山海拔达1051.3米
2016年麦理浩径被评选为全球20条最佳徒步路线之一它不仅是香港市民的户外好去处更是全球徒步爱好者的天堂
假以时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的800公里三级步道体系不仅可能成为徒步爱好者的打卡圣地更将是成都一张世界级的新名片
(横屏观看)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麦理浩径紧邻市区,沿途贯穿8个郊野公园,翻越20多个山头,全程拥有山岭、海岸、丛林、溪涧等美丽荒野。
(横屏观看)
当我们提起成都映入我们脑海的已不只是一个城市而更像是一个生活方式它带着川菜热辣的香气而来带着小酒馆低声的吟唱而来它带着成都人无论遇到什么大事儿都能用幽默的插科打诨来化解的悠然心态而来
成都人
能和风细雨享受恬淡更能齐心协力奋勇向前我们可以用
乐天知命自信从容来形容成都人我们也可以用近者悦远者来来比喻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成都正在打造一个梦想中的超级桃花源它是人间的烟火更是浪漫的传奇它在飞速变化却又似乎一直保持着最初的模样
特别提示
本期随文发布成都旅行全景图(尺寸19200X9600px)以飨读者
成都旅行高清卫星图(172M)
特别鸣谢
(排名不分先后)
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
在成都遥望雪山群
创作团队
撰文:k2k2k2
风陵渡
统筹:秋山新雨
制作:赫罗图
数据:水星人
图片:杰 夫
地图:杜卓异
审校:陆 丰
审稿专家:沈永平
头图:东安湖体育公园|嘉楠
参考资料∶
1、《1960-2012年中国地区总云量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水汽的关系》符传博,丹利,冯锦明,《大气科学》,2019年1月
2、《近46年西南地区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张 琪,李跃清,陈权亮,任景轩,《高原气象》,2011年4月
3、《成都地区近30年大雾的气候特征分析》鲁 燕,肖天贵,唐钱奎,《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6年3月
4、《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成都地区气候宜居程度变化特征研究》姚鹏,《大气科学》,2010年1月
5、《中国西南历史气候初步研究》蓝勇,《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3年2月
6、《成都市近50年城市气候年代际变化及热岛效应》郝丽萍,李子良,刘泽全,方之芳,何金海 ,《气象科学》,2010年1月
7、《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8、《龙泉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延伸阅读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