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可先 | 《半亩方塘——我的思想学术之路》自序

请关注 经纶图书 2021-04-22

半亩方塘——我的思想学术之路

胡可先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20年5月






朱熹《观书有感》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读书的方法,也是读书的境界。谈起读书,我们也常提到陶渊明的一番话:“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五柳先生传》的一段文字,旨在表达读书的乐趣。但对于专业的读书者,我们还关注到陈寅恪先生在《王国维纪念碑铭》中说的话:“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也是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共同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而这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是可以通过读书来养成和体现的。


“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这是《孟子·万章下》中的话。可见,由读书而知人,才能领会书中的意趣。我在读书求学的过程当中,受到前辈学者的影响很大,教益很深,往往是先读其书,再求其学,后知其人的。吴熊和先生是我的博士导师,我在进入吴先生门墙之前,就悉心读过《唐宋词通论》。因为阅读该书而对吴先生更加景仰,就跟从吴先生读了博士。在吴先生从教五十周年之际,我就撰写了《吴熊和先生学述》。郁贤皓先生是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他的《李白丛考》、《唐刺史考》,是我案头必备、读过多遍的著作。因为受到郁先生著作的影响,我在博士毕业以后,就师从郁先生从事了两年的博士后工作,并在郁先生的指导下,合作撰写了《唐九卿考》。在郁先生八十华诞之际,我就撰写了《郁贤皓先生的学术研究》。缪钺先生是我极为景仰的前辈学者之一。我在大学三年级阅读缪先生著作时曾就一些问题冒昧向缪先生书信请教,得到缪先生精心指导,使得我读书渐窥门径,后来不断得到缪先生提携,在缪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应《文史知识》之约,撰写了《缪钺先生的大师风范》。傅璇琮先生也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辈学者之一。因为我对实证研究兴趣较大,傅先生的《唐代诗人丛考》1980 年甫一出版,我就如饥似渴地认真阅读,后来又由业师吴汝煜教授引荐,参加了傅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撰写工作。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傅先生的提携很多,因而在傅先生八十华诞之际,我也撰写了《傅璇琮与浙东学术精神》。有些学者,或因时代关系无缘相见,或因为地域悬隔见面较少,但读其书也会有感触,从而因为特殊的因缘将书与人又联系起来。夏承焘先生的书我读过较多,但景仰而无缘见面,后来我入了吴熊和先生之门也就成为夏先生的再传弟子。为了弘扬夏先生的治学精神,传承浙江大学的词学传统,我就主编了一部《夏承焘学案》。马一浮先生是近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其学问博大精深,莫测涯涘,我努力阅读他的著作而不敢撰写研究他的文章。由于马一浮先生曾在浙江大学任教,作了著名的《泰和会语》,在“纪念马一浮泰和会语八十周年座谈会”上,我应邀参会就迫不得已地写了一篇发言稿,从一些侧面表现对于马一浮先生诗道说的思考。还受马一浮先生《释学问》的启发,撰写过一篇《和研究生谈学问》。刘学锴先生着重研究李商隐以及晚唐文学,我很早就学习他的著作,崇敬他的为人。2019 年,安徽师范大学为刘先生著作《唐诗选注评鉴》召开了新书发布会,邀请我去参加,我将读书的体会与对刘先生的了解概括起来,写了一篇发言稿《一个纯粹的学者和一本有用的著作》。以上撰写的文字,或收于专集,或载于学刊,这里选取六篇作为本书的第一单元。



读书过程中,对于重要的书籍,或因前辈所命,或因同辈之邀,也将阅读的感受写成文字作为书评在相关刊物发表。但我撰写的书评,大多不是应酬之作,而是既彰显著者的学术贡献,又融注我对于学术和学科的思考。尽量做到通过思考以发掘其研究价值和启发意义,也指出书中一些可以改进之处,揭示这些研究领域还可以开拓的空间。本着学问为天下之公器的态度以及学问的多元化、多层次和多面向,故而每篇书评在学术规范和研究方法上都会加以讨论。比如,评余恕诚、吴怀东《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重点讨论学术研究需要通识;评缪钺《冰茧庵丛稿》,重在讨论文史贯通问题;评李浩《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重在讨论理论与方法的关系问题;评吴怀东《杜甫与六朝诗歌关系研究》,重在讨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评傅璇琮《唐翰林学士传论》,重在讨论史料与史观的关系问题;评吴汝煜《刘禹锡传论》,重在讨论学术研究的知人论世问题;评邱鸣皋《陆游评传》,重在讨论思想史与文学史的关系问题;评陶然《金元词通论》,重在表现暂被忽略的研究领域如何加强、如何推进、如何挑战的问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吴汝煜教授和邱鸣皋教授是我读本科时候讲授唐宋文学的老师,其为人之正与为学之笃一直是我视为准则的,但我很惭愧至今没有写出他们为人与为学的文章,故而只是收入曾经写过的两篇书评。最近一些年来,我的兴趣又由读纸本书转变为读石本书。20 世纪以来石刻文献的出土,给中古文史研究带来了新的材料、新的空间、新的气象,因而整理和研究形成蓬勃繁荣的局面,但所出的成果则良莠不齐。因此,本书选取了新出墓志整理书籍的两篇书评,一篇是胡戟、荣新江教授主编的《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属于近年来首屈一指的上乘之作,也是典范之作,值得一评。另一篇是毛阳光教授编著的《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和《续集》,以洛阳学者搜集整理流散的洛阳墓志,也嘉惠士林,沾溉后学。这样总共十篇书评作为本书的第二单元。


读书过程当中,思考最深者还是序跋的撰写。近些年来,读青年学者著作很多,因为青年学者识解敏锐,洞见频出,读之启发良多。杨经华博士所著的《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他这篇博士论文,就是由我评阅的,后来经过修改在出版的时候,又让我作序,我就再加细读,写成这段文字。文艳蓉是我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她的博士论文《白居易生平与创作实证研究》,开拓了白居易研究的新境域。魏娜也是我指导的博士生,她从事中唐诗歌研究,博士论文《中唐诗歌新变研究》也锐意创新,出版的时候,我也写了序言。张丹阳是我招收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博士生,她的《唐代教坊考论》是一篇很出色的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首届“优博论文出版项目”,更是需要序言以彰显其学术价值。这几篇序言,主要是叙述他们在攻博期间教学相长的过程。有关序言,本书还收录了《郑广文纪念馆藏名家书画、郑虔遗墨及碑刻志石》之序。郑虔是唐代诗、书、画“三绝”的著名人物,安史之乱后被贬谪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又为地方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台州地方学者郑瑛中将郑虔纪念馆书画遗墨、碑刻志石汇为一编,非常有助于推进郑虔文化的研究,故而作序也义不容辞。迄今为止,我自己出版过学术著作十余种,每本著作也都撰写过前言或后记,以记述撰著经过与从师求学的一些印痕,同时也融注了我对学术研究的一些思考。这里选取十篇序跋作为本书的第三单元。



我在高校任教三十余年,一直坚持实践性,加以近些年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的研究,故而每年组织课程组成员和研究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见了很多石刻实物,对于非常集中的石刻藏地“西安碑林”和“千唐志斋”还专门写了考察报告和随笔文字。同时,我与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编辑的相互切磋也是重要的实践过程,尤其与学者型编辑的交流,获益良多,曾经撰写过《谈谈〈江海学刊〉的学者型编辑》一文。这里选择两篇作为本书的第四单元。


本书收录的文章大体属于纯学术以外的文字,这些文字也容纳了学术文字所不能容纳的思考,故而整理刊载出来,以供读者分享与参考。所收文章因时间跨度很长,体例并不一致,错误在所难免,幸祈读者指正。


胡可先

2020 年 1 月写于浙江大学中文系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享7折优惠!

审核:宋旭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