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晓明大使:中国投资对英国是机遇不是威胁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于8月31日在伦敦接受《中国日报》独家专访,表示中国投资对英国是机遇不是威胁,明确指出“中国投资威胁论”既站不住脚,也是有害的。对英国的贸易、投资伙伴来说,脱欧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刘晓明相信脱欧之后的英国会选择更加开放,选择拥抱世界,而不是退回港湾、拉起吊桥。因此,他表示对中国在英投资前景充满信心。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近年来,中国对英投资迅速增长,成为中英经贸合作中的最大亮点之一。请问原因何在?中国投资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刘晓明

中国有句古语叫“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也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深入发展之年。中英经贸关系一直是中英关系的“稳定器”和“助推器”。近年来,两国相互投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两国互利合作的一大亮点。

我在英工作7年多,出席最多的活动之一就是中国在英企业的开业仪式。举例而言,不久前我参加了总部基地皇家阿尔伯特码头项目开工庆典仪式。该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7亿英镑,是中国企业在英开发的首个绿地项目,也是中资企业在英首个采用混合融资模式合作的大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商业、住宅、零售为一身的综合体,成为伦敦打造第三大商务金融区的主要项目,将有力推动整个东伦敦地区的发展。

该项目只是中国在英众多投资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在英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80亿美元,500多家中资企业落户英国,居欧洲之首。投资项目众多,领域不断扩大,正在从贸易、金融、电信等传统部门向新能源、高端制造、基础设施、研发中心等广泛领域延伸。

总部基地皇家阿尔伯特码头项目开工庆典仪式

我认为中国对英投资面临三大机遇:

一是“黄金机遇”

习近平主席2015年对英进行“超级国事访问”,双方同意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中英关系“黄金时代”。2016年杭州和2017年汉堡G20峰会上,习主席和梅首相两次会晤,再次确认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大方向。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进,为中国对英投资迅速增长提供了“黄金机遇”。

二是发展机遇

中英两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为中英加强投资合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方面,中方正努力将“一带一路”倡议、“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与英国现代产业发展战略、“英国工业2050”等进行对接,不断拓展在新能源、高铁、机场等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合作。另一方面,英国在高科技、金融、创意产业等领域实力强大,市场开放度和成熟度高,营商环境规范透明、便捷便利,一直是世界上投资吸引力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在资本、劳动力、市场转化能力、高铁、新能源等方面优势突出,双方完全可以通过深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是历史机遇

目前,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在民族振兴和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为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稳定与发展提供了持久、强劲的动力。英国与欧盟脱欧谈判已全面展开,各方对谈判前景众说纷纭。但稳定、繁荣的英国和欧洲符合各方利益,也是大家的共识。我认为,英国脱欧,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英方正致力于打造“全球化英国”,多次表明脱欧后将坚持包容开放、坚持自由贸易,这将为中国投资者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中国日报: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政府可能会成立“投资审查委员会”,负责监督外国对英投资是否存在国家安全隐患。你对此主要有哪些关切?

 刘晓明

我注意到近期一些媒体关于英国拟成立“投资审查委员会”的报道,但英国政府迄未发布正式声明。对外资并购进行正常的项目评审、安全审核、环境评估,中方不持异议,但坚决反对以任何理由对中国投资实行歧视性的措施。希望英方能排除保护主义思潮干扰,继续保持自信,切勿戴着“冷战”色彩的有色眼镜看待中国投资。

中国是英国在欧洲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是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欧洲国家。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中方始终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我们希望英国在制定投资政策时,坚持非歧视和透明化原则,充分考虑和维护包括中国企业在内各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继续营造开放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我们将继续关注英国的外资政策调整动向,及时表明中方立场,并提醒中国企业。同时,继续鼓励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走进英国”,按照市场原则和国际惯例,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日报:一些英国政客认为,中国对英投资令人担忧,所以需要成立上述委员会。你对此怎么看?

 刘晓明

英国是全球对贸易和投资最开放、最自由的大国之一。但近期英国媒体和一些政客担心“中国买断英国”,炒作所谓“中国投资威胁论”,主张采取“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措施限制中国投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英国企业界主流并不支持这样的做法,认为这是自由贸易的倒退,不利于英国经济发展。我认为所谓“中国投资威胁论”的担忧不仅站不住脚,也是有害的。

首先,中国对英投资是公开透明的,不会威胁英国国家安全。

中国企业在英投资主要集中在民用、民生领域,即便参与通讯、核电等一些重要基础设施领域,也严格遵循英方环保、卫生、安全等各项法律法规,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得到各界充分肯定。一些人可能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还不甚了解,担忧所谓“国有”背景或安全隐患。实际上很多中国国企都是上市企业,经营标准与欧美跨国企业相仿,业绩公开透明,并且民企投资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华为、吉利、比亚迪、递四方、Powerlink等都是中资民企在英投资合作的典范。

其次,应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看待外国对英投资。

英国虽然只有24万平方公里国土和6500多万人口,但长期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拥有重要影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英国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精神,这已成为英国延续成功的精神基因。伦敦金融城就是最好的例子。伦敦金融城号称只有“1平方英里”,但其不仅是伦敦乃至英国的经济心脏,也是享誉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这离不开它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监管环境。为打造“全球化英国”,英方也更需要将这种开放包容精神发扬光大。英国拥有健全的外资并购审查和监管体系,《英国企业法》、《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等法律有关规定全面、严格,在对待外资方面英方理应拥有足够的自信。

中国日报:英国从中国投资中能够得到什么好处?

 刘晓明

中国企业在对英投资时不仅关注自身商业利润,也着眼长远,注重互利共赢,为英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此我仅列举其中三大贡献:

首先,中国投资为英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税收。

以中广核参与投资建设的欣克利角核电项目为例,该项目建设预计将为英国创造2.6万个就业岗位。中石油在英合资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来,累计向英政府纳税85.5亿英镑,为当地提供超过5千个就业岗位。

其次,中国投资积极推动了英国绿色、低碳发展。

据估算,欣克利角核电项目建成运营后,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900万吨。吉利公司在考文垂投资2.5亿英镑建设新厂,2018年零排放的伦敦出租车即将问世。

最后但也是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通过加大对英投资,用实际行动为英国未来发展投下了信任票和支持票,为英国长期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欣克利角核电项目

中国日报:如果上述“投资审查委员会”成立,将对今后中国对英投资会产生什么影响?

 刘晓明

我此前说过,目前还未看到英国政府发布成立“投资审查委员会”的正式消息。我想指出,中国企业到英国来,为的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希望看到友善、包容、开放的投资环境。我希望并相信,英方有智慧处理好相关问题。

中国日报:如何说服英国的政客和官员们完全不必害怕中国对英投资?

 刘晓明

如何看待中国对英投资,我建议英方要想清楚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中国对英投资迅速增长不是中国企业的“一厢情愿”,而是中英之间的“双向选择”。

中国企业来英投资是中国资本、模式与英国技术、创意、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是中英优势互补的成果。

二是中国对英投资迅速增长不是政府“看得见的手”操纵的结果,而是市场“看不见的手”背后推动的结果。

中国国企业也是自负盈亏的市场行为主体,他们来英投资是因为看重英国经济发展的机遇,看好双方合作共赢的前景。

中国日报:英国企业投资中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其他行业是否很便利?

 刘晓明

我认为,评价投资环境好与坏,数据最有发言权。自1993年以来,中国吸引外资规模一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8年以来保持在全球前三。2016年,在全球跨国投资总量有所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同比增长4.2%,特别是美国、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2.6%和41.3%。

中国政府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直致力于打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我们又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4月,新设辽宁等七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自贸试验区总数已经达到11个,形成东、中、西全方位制度创新的开放格局。6月,国务院印发“2017年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减少10个条目、27项限制性措施。7月28日,2017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正式实施,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减少30条外资限制性措施,放宽金融业、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外商投资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的“22条措施”。

英国拥有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在交通运输、通讯和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享有盛誉,其中不少在华投资及运营经验丰富,成果显著。我们欢迎英国同中国加强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合作,期待更多英国企业参与到中国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中来。

中国日报:在围绕“投资审查委员会”成立的必要性的相关讨论中,为什么单单把中国拿出来说事?

 刘晓明

对于英国政府拟加强投资审查问题,我认为,中英双方都应理性对待,既保持平常心,又保持自信心。

对英方而言,既要有贸易和投资强国的自信心,也要有正确面对中方投资快速增长的平常心。

一方面,英国是市场经济的发源地,是全球对贸易和投资最开放、最自由的大国之一,也是高度法治化的国家,英方理应有足够的自信。另一方面,英方也应当正确看待近年来中方对英投资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在英投资不仅促进了两国经贸、投资合作深入发展,也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各界充分肯定。从数据上看,中国对英投资虽增速快,但起点低。根据英国国际贸易部统计,英国2016-2017财年吸引中国投资项目数仅有160个,不及美国三分之一。中方对英投资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对中方而言,既要有作为后来者诚信规范经营的自信心,也要有面对正当审查的平常心。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已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期。作为后来者,我们更要遵守规则,在投资国诚信守法、规范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也要保持平常心。中国对外投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对于合法合规的审查,我们会认真配合、严格遵守,但对于带有保护主义色彩和歧视性审查,我们将坚决反对,积极捍卫企业正当权益。

中国日报:你如何展望中国对英投资前景?

 刘晓明

对英国的贸易、投资伙伴来说,脱欧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脱欧之后的英国会选择更加开放,选择拥抱世界,而不是退回港湾、拉起吊桥。因此,我对中国在英投资前景充满信心。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实现6.9%的预定目标,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同时,中方也加强了对外投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查,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中国对外投资更趋理性、健康。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我相信,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未来中英将共同高举支持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旗帜,继续坚持创新思维、创新投融资模式,不断深化两国在“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三方合作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为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贡献更多“黄金成果”。

(来源:中国日报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