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12月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你没穷过,怎么知道人可以有多卑微?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并深表敬意,若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01


我不是一个仇富的人。但我依旧慨叹:钱,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得比人与狗的差距还大。


如王思聪这样的公子哥一晚上在KTV里的消费就能高达几百万,而对于穷人,别说一百万,一千元就足以击溃他的家庭,毁掉他的一切。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分享更多正能量信息

由于国情所在,国内拍摄人文历史的纪录片佳作很多,但拍摄贫穷主题的片子并不多见。徐童杰出的“游民三部曲”,题材敏感只能流传于个别视频网站和论坛,而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纪录片《最后的棒棒》,也是经常有人担心会被和谐。

《最后的棒棒》讲的是重庆的棒棒军,一帮靠着一根竹棒在山城间肩挑物资,赚取力资的人。他们月收入不满两千,在繁华的都市中,几近于赤贫阶层。


在看之前,我以为这是一部揭露行业状况的纪录片,心想多半枯燥乏味。看完之后才发现,它剑头所指的底层民众生活,是多么的悲壮和扎实,它所描绘的生命困境,是多么刺痛和普世。

或许,底层民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仅意味的是对岸的晦暗,但他们如灰尘一般被现实千钧之力狠狠拍打在土地上的宿命,生活在高压下的我们必定也有或多或少的体会吧。唯一的区别可能是我们自觉比他们更体面一些。


02


曾经网络上有过一个很火的问题:为什么存在一些计较几块钱的人?


《最后的棒棒》里的老黄就是那种计较几块钱的人,他能用自己的经历来解释这个问题是多么的残忍和不近人情。


1949年,老黄出生在四川江津一个农村。


3岁没了爸爸,7岁差点死掉,少年遇上饥荒,青年遇上文革,前半生的记忆都充满了贫穷和饥饿。快40岁的时候,他才找到了一个村里的寡妇。但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刚出生的女儿让他背上了1050元的罚款。


而就是这1050元的罚款,让他原本就脆弱的家庭关系化为云烟。为了还钱他远赴东北打工3年,3年后老婆就跟了别人,自己和只有3岁的女儿被扫地出门。


人到40,身无分文,被时代的洪流开了四次玩笑,本来想跳进池塘,一死了之,但为了养大孩子,他选择去重庆做棒棒。


被“穷”这个字压了一辈子,就是春节回家坐公交也要一省再省,换了五次车,只为少花6块钱。


《水浒传》里有一段文字,我印象极深。鲁提辖看到金翠莲在酒楼里哭,于是向九纹龙史进和打虎将李忠借钱。史进给了十两,鲁智深自己出了五两,而李忠只给了二两。鲁智深看到后嫌少,忿忿不平地说了一句:“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史进公子哥,鲁智深国家公务员加地头蛇,而李忠是个使枪耍棒的江湖人,钱都是几文几文攒起来的,这样过日子可不就是要斤斤计较。

冲天的大厦,璀璨的华灯遮盖了衣衫缕缕的城市游民,但遮盖了不代表不存在,很多人依旧挣扎在贫困线上。



03


贫穷很多时候,真的不是智力有限,而是命运所致。


或者说,是由于贫穷,而造成抵御厄运的能力太过薄弱。


颇有生意头脑的老甘,来到重庆就立下志向要干出一番作为,第一个五年时间攒下了10000元准备开个面馆,结果在从银行回来的路上被人摸了包。第二个五年攒下25000元却在要盘下一家日杂店的关键时刻,被小偷破门而入窃取了所有积蓄。


两个小偷盗取了老甘10年的积蓄,也彻底盗取了老甘的人生信念,35岁时的他开始相信命运,此后的二十多年再也没能离开棒棒这个群体。


河南是棒棒军里稍微有文化的一个人,17岁离家出走,2001年一只脚的脚筋被人挑断。中年的他,没有初恋,也没有身份证。


粗通文墨并没有转化为生产力,相反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痛苦带来的妄念。他没有拒绝埋头苦干,妄图在牌桌上一夜暴富。


在纪录片的最后,他终于到了一个工资稳定的工厂杂工工作,但由于没有身份证,他最后也失去了这一份工作。


在片子里,当他连三餐都难以为继,躲在自己破破烂烂的房间里,一个字一个字细细地读着国家大事,操心着日本战犯的事情,这种的模样透着荒诞和悲凉。



04


在知乎上,有个匿名的作者归纳了五点关于家里穷对性格的影响。


1. 特别害怕被拒绝。特别怕给人打电话,给别人打个电话,都要拿张纸提前写下来,先自己演练好几遍,生怕说错。工作后,特别怕找领导,不敢说话。


2. 独来独往,特别害怕求人。能自己搞定的事情,很少会去求人,会让人觉得私心重,不合群。其实,这归根还是害怕被拒绝,怕求人被拒绝。


3. 不会拒绝别人。只要有人找来,范围内的事,都会答应,把自己弄的永远干不完的活。


4. 很难与人深交。表面上脾气很好,跟谁相处都不错,实际上,只维持在表面,基本没有深交的朋友。


5. 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自己做的事情,只有有人提出一丁点反对意见,就会放弃。


这五点一言以蔽之是贫穷带来的封闭和敏感。而这底层的逻辑是物质贫乏导致无法承受选择成本,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伤筋动骨,既然如此,就是不断地走向封闭。



比如困扰老杭一辈子最大的事情是自己的老婆出轨了。


被戴绿帽子,被他视为毕生的耻辱。他做棒棒攒钱是为了雇流氓杀死夺走妻子的仇人。从青年到老年,最好的年华,内心却都被仇恨所填满。而他复仇大业的结局也很无奈,当万事俱备的时候,流氓却被抓进公安局了。


如果他能有重新找一个老婆的机会,可能他早早就能释然了。


比如老甘的朋友老金,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到月底,没有打电话的必要也要给人打电话,因为他要花掉本月套餐里的话费时长,因为他不想被占便宜。


比如赌徒河南。稍有理智的人,都会对靠赌博致富这条路心存怀疑。但对他来说,这是他惨淡人生的救命稻草。


最典型的是他们对改行这个事情的看法。由于知识技能太低,年纪太大,他们很难改行。但哪怕是不改行,仅仅是从街头换到商场做棒棒,他们都拒绝改变。


而这几乎是一个恶性循环,出卖劳力,身体不断折损,无力学习和改变,出卖劳力,直至最后报废,失去劳动能力。他们在贫穷的地基上画地为牢。


05


这部纪录片逆天地子啊豆瓣上获得了9.7的高分。要知道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国》也仅仅只有9.4。而它的主创不过4人,一个导演,一个后期,两个摄像。并且导演何苦,原本是一名正团级军官,拍纪录片属于半路出家。但依然有人说:如果有一天中国会评选最优秀的纪录片,我会力顶这一部。


如果不看《最后的棒棒》,我真的不清楚《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这两部电视剧有多么深入人心。在低矮的房屋里,劳累了一天的肢体,只等着粗粒的饭菜填饱肠胃,战天斗地的猴子和美丽贤良的白娘子慰藉心灵。


如果不看《最后的棒棒》,我真的不知道真实世界发生的真实故事,比《活着》还要揪心。


但是,《最后的棒棒》不是揭秘贫穷或者行业的猎奇性纪录片,它更加悲悯。纪录片里有好几个关于贫穷的刺痛的故事:


有一次,有户人家的勺子丢入大便池里了,于是主人让老黄捞下钥匙,接到一脸嫌弃的主人给的20块钱后,老黄咧着嘴笑,说:今天运气不赖。


有一次,老黄施舍了一位路边的乞丐,结果乞丐拒收钱。


有一次,老黄高血压发作,何苦要背着他上大医院,他怕花钱连累自己女儿,死活不去,说了一句话:“死了也就死了,死不了就是赚到了。”



我读《出梁庄记》时,发现“过年相亲”这一件令所有女生都避之不及的事情,却是很多梁庄女子的救命稻草。


平时都在厂子里流水线上,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除了工作就是睡觉,根本没时间考虑感情。到了结婚年纪,就是争着在春节的时候找一个合适的男人嫁了。


在极度贫穷的状况下,没有办法在爱情这件事上折腾,那是童话故事。找一个男人搭伙过日子,才是现实。


什么感情、尊严、生命价值,在贫瘠的土地上都显得不切实际和夸夸其谈。没穷过的人,可能永远不知道人可以有多卑微。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