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成都街头的方言墙
关注『一起看地图』,用地图看世界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数千年的文明演进中,形成了独特而美妙的中国汉语,成为华夏大地上使用人口最多,覆盖面最广的语言。也正因此,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受地理环境,人口迁徙,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七大方言,各方言之间的语言、词汇、语法等都存在较大差别,造成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的特殊情况。
在语言和文字传播还很落后的古代,为解决不同区域人们的沟通问题,总结出一种全国通用的基础语言成了必然选择。
夏商时期,一种以古洛阳语为基础的官方语言开始在中原流行。周代商后,周天子将这种官方语言称为“雅音”,并通过分封诸侯,传播至全国各地。秦朝统一中国后,以洛阳雅言为基础统一了六国语言,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官话语法体系。秦统一六国,将语言和文字普及,为后世官话的发展奠定基础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汉民南迁,洛阳雅音与吴越地区的古语融合形成了金陵雅音,并在南方四朝流传。
隋朝统一南北后,以洛阳雅音和金陵雅音为基础,将南北语融合成长安官话。到了唐朝,随着洛阳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崛起,洛阳雅音又重新回到官音的正统地位。
明朝建立初期,定都南京,又因明太祖朱元璋及主要开国功勋为江淮籍出生,所以明朝放弃自商周以来一直传承的洛阳音,改用江淮地区的南京音为全国标准语。
依据江淮音编制的洪武正韵,确定明朝通用标准语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从南而来的南京话与北方语系融合后形成了北京话,清朝雍正年间,设立正音馆,开始推广以北京音为基础的北京官话,后逐渐取代南京官话成为全国标准语,称为“国语”,民间称“官话”。
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以北京市和承德市为标准音采集地,制定全国通用标准语,即“普通话”,并进行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确定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律地位。
东北官话,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全境,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河北省东北部地区,170多个市县旗,使用人口约1.2亿。
东北官话细分可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几小片。
北京官话名称中虽有“北京”二字,但并非人们印象中的北京话,而是在北京话和北方话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更准确的说北京官话是热河地区的方言,主要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廊坊市、涿州市,内蒙古赤峰市,辽宁省朝阳市、葫芦岛市建昌县、阜新市部分地区。
北京官话可分为京师片、怀承片、 朝峰片、石克片四片,使用人口约1500万。。其中,属于北京官话区的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是全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
华北地区官话方言分布
冀鲁官话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大部、天津市部分地图、山东省西北部、北京市平谷区、山西省广灵县、内蒙古宁城县,使用人口9000万人左右,可分为保唐片、石济片、沧惠片及其他小片。冀鲁官话在上图“华北地区官话方言分布”中用“北方官话”标注
胶辽官话主要分布于山东省的胶东半岛、辽宁省的辽东半岛、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其中胶东话是上古的语言“夷语”演变而来,辽东话则是经明代中期的山东移民将演变后的“夷语”从胶东被带入辽东逐渐跟当地话以及部分殖民时期的词汇演变而来。
胶辽官话内分登连片、青州片(青莱片)和盖桓片(营通片),各片区内部又有细分。
中原官话是中原民系的母语,是以洛阳雅言为核心的中国历代标准音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和发展。
中原官话主要分布于河南大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南部、宁夏南部、青海东北部、新疆天山以南等地区,共392个县市,中原官话的使用人口仅次于西南官话,达到1.86亿。
黄淮地区官话方言分布
兰银官话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及河西走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疆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
兰银官话的“兰”指兰州,“银”指银川,因分布地区人口密度较低,兰银官话使用人口为1690万人左右,成为官话中使用人口最少的一种。
西北地区官话方言分布
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淮语,属南方官话,通常将南京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音。通行于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安徽省淮河南部、长江两岸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
江淮官话可分为洪巢片、通泰片和黄孝片,洪巢片的分布范围最广,涵盖大半江苏省和安徽省。
西南官话,因主要通行于长江上游地区,亦称上江官话,属于现代汉语南方方言。西南官话下分6片22小片,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广西、湖南、陕西、江西,共9省市、544县市区以及东南亚的少部分地区,使用人数多达2.7亿,是官话方言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
西南官话是从明代开始,因移民西南而逐渐形成的官话方言,移民是西南官话形成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西南官话是江淮官话的延伸,二者有渊源关系,并同属南方系官话。
中国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形复杂,相互封闭的各地区逐渐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方言,大体可分为吴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客家语六大一级语系,各语系之中又可划分众多的次级语种,较为复杂的吴语和闽语,其划分出的次级语种很难互相交流,是中国最难“懂”的方言区。(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东南地区汉语方言分布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九千多万。
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语音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吴语继承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以保留全部浊音为最主要特征,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吴语具有仄音之一的入声韵。吴语保留平仄声律,继承中古汉语整齐四声八调,平上去入四声因声母清浊对立而各分阴阳。(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赣语,是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为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俗称江西话。使用人口多数在江西省境内,主要分布在赣江中下游、抚河流域及鄱阳湖流域以及周边、湘东和闽西北、皖西南、鄂东南和湘西南等地区,使用赣语的人口约5500万左右。
赣语可分为九片语片。赣语以南昌话、抚州话、宜春话等为代表。赣语内部各方言之间的互通程度较高。
湘语,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由古楚语发展而来,是生活在湘江流域及其支系一带湖湘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湘语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代表,老湘语以双峰话为代表。现代湘语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湖南省相当部分地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娄底、衡阳、邵阳、永州等。2010年统计湘语使用人口约为4500万。(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粤语,又称白话、广东话、广府话、广州话、唐话等,是广府民系的母语、广府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乃广府民系最基本标志性的文化识别。粤语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保留较多古汉语特征。拥有完善的文字系列,可以完全使用汉字(粤语字)表达,是唯一除普通话外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汉语。
闽语由古闽越语发展而来,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南部,广东潮汕地区,台湾和海南,使用人口超过7000万。
闽语是基于地理区域的统称,并非语言学概念。闽语其下的闽北语、闽南语、闽东语、闽中语、莆仙话是互不统属的五种汉语一级方言。国际学界则公认它们是汉语族下属的五个语种。(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闽语方言分布
客家语,是汉族客家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在非正式场合一般称为客家话,主要分布在粤东、闽西、赣南、台湾,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以及新马泰等国华人社区。
客家话方言分布
除了上述方言外,还有数个争议方言,究竟属于一级方言区还是次级方言区存在很大争议。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使用人口约6305万,晋语区东起太行山、西近贺兰山、北抵阴山、南至黄河汾渭河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部分地区有六个、七个或四个声调。晋语声调有复杂的连读变调现象。晋语全浊音清化有四种不同的演化方式。晋语有很多与官话差异较大的特征词以及保留的古语词。
晋语方言分布
徽语,又称徽州方言、严州方言,主要分布在钱塘江上游古徽州府、严州府大部、饶州府部分地区,使用人口400多万。徽州方言颇具特色,是一种与普通话差别很大的土语群,有歙县话、绩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祁门话、婺源话六类方言区。各方言区内的方言又互相有差异。明嘉靖《徽州府志》载:"六邑之语不能相通,非若吴人,其方言大抵相类也。"安徽南部汉语方言分布
平话是广西地区汉语方言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广西地区铁路、河流等交通线附近的城市郊区、集镇和农村,习惯上以柳州市为界,将平话分为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南北两者差异大,北部平话内部差异亦大。因平话语粤语在发音上与粤语有许多共同点,因此常被认为是粤语的一个分支。
文:一起看地图
图:《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科院;
地理历史不分家,我们在一起看地图的基础上,新注册了“地史馆”小程序和微信订阅号,为大家打来更多地理、历史、地图相关的文章,欢迎大家关注。用地理解释历史,用历史记录地理。
△点击进入地史馆小程序
△长按屏幕扫描关注地史馆公众号
↓ ↓ ↓ 点击穿越门,用地图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