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不起的毕业季:人均消费超6000元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到了,大学生们一边忙着求职面试,一边用毕业旅行、毕业写真、散伙饭等方式纪念着即将逝去的大学时光。国内一家人才交流网站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多地大学生“毕业季消费”已超过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近三成毕业生毕业季花费超万元。毕业生们还没走出校园,就成了“负翁”。
三
成
毕业生 花费超万元
在这项针对“毕业季消费”展开的调研中,数据结果显示,受访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消费在6000元以上。其中,超过45%的毕业生毕业季开支达到6000元以上,超过10000元者高达26.71%,接近三成,而毕业开支能控制在3000元以下的仅为17.77%。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毕业季消费”数据与近期公布的多地平均工资形成对比,大学生的毕业消费水平已赶超当地城市平均月工资。2015年度北京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7086元/月,广州2015年平均工资为6913元,二线城市来看,重庆、南昌分别为5045元、4777元。
从消费结构来看,调研数据显示:
找工作、租房及交通费等“刚需消耗”占据毕业季整体开支的44.2%;
毕业季纪念活动,如毕业聚餐、毕业旅行以及毕业写真等,达到总开支的35.15%;
部分毕业生为了提升个人形象,在微整形、置办服装等方面也有不少开支,占据整体开支的20.65%。
半
数
毕业支出 父母买单
这项调查还显示,在所有毕业消费中,有支付能力的大学生占比35.95%,他们大多通过实习或兼职途径赚取。不过,仍有高达47.79%的毕业生需要父母的支援,剩下的部分学生则通过零花钱存款或信用卡等方式来解决毕业季开支问题。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曾经做过的一项调研也显示出了同样的问题:超六成受访者表示“毕业基金”来源是父母“赞助”,并且对拿父母的辛苦钱进行过度消费并不介意,“毕竟是大学最后一次了,放纵一下也无妨。”甚至一些毕业创业族,启动资金也来自家庭,一旦创业失败,往往难于承受。
人力资源专家、英才研究院院长李威表示,虽然毕业季各种活动以及开销不可避免,但对于普遍缺乏经济收入能力的毕业生而言,仍需要量入为出,做好支出规划。当下的就业形势可能使得一些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充满焦虑。旅行、写真、散伙饭等超前消费是他们焦虑心态的一种体现。
|凤凰人的毕业回忆:曾经,就着花生喝个小酒,就是散伙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06mjfg5a&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不少网友看到这份数据后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表示支持的网友认为,大学毕业一生只有一次,谁的青春不疯狂,钱可以以后再赚,最重要的是开心。不过,对于那些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开销多数网友表示还是量力而行,该拒绝的就拒绝,不丢人,打肿脸充胖子才尴尬。更有网友认为10年寒窗苦读,父母尚在苟且,你们却如此追求“诗和远方”,大学四年花费已经不少,不应该再让父母为毕业买单。
+
延伸阅读
25
岁
如何规划你的人生
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二十几岁的毕业生们,正值人生起飞阶段,也是认真思考自己想做些什么的黄金时期。你不再是小孩,需要为自己的人生买单,必须给未来的人生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而选择了怎样的道路,你也将获得怎样的人生。松浦弥太郎的《25岁,如何规划你的人生》或许能带来一些启发。
我的出发点,其实是一连串的失败。有别于大多数人高中、大学毕业后便进入职场工作, 高中辍学的我连一句英文也不会说,便远渡重洋到美国,迎接二十几岁的人生。
从时薪两美元的工作开始,我打过各种工,终于开了一家小书店,开始进入出版业,到现在成为“COW BOOKS”的负责人,并担任《生活手帖》的总编辑。 我绝对不是一掷千金的大梦想家,而是累积每一个小成功,才造就现在的自己。
一路走来,领受到周遭前辈的诸多教诲,也从不同的经验累积各种学习法则,我希望以这些事物为基础,集结成一本教导现在 25 岁左右的年轻人,如何享受美好生活,以及如何面对工作的指导手册。
25 岁的年轻人还是职场菜鸟,不,我更喜欢“新人”这字眼。这是一段对未来感到惶惶不安、没有梦想、 无论面对工作或是自己都很迷惘的时期。因此,我试着以身为新人的你所具备的视野与角度,认真思考:“如果我现在 25 岁,最想做的 50 件事。”
以此为前提,我想先将自己 25 岁时,如果能知道该怎么做会更好的三大要点与现在的年轻人分享。若能让你铭记于心,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绝大多数求才若渴的人,随时都在寻觅千里马。经营者与位居管理层的人,总是在寻觅人才。即便去咖啡厅或酒吧放松一下,也会留意是否有好人才, 一旦发现,自然不会放过。所谓好人才,就是不会满 足于现状、有实力的人。例如:遇到突发状况,懂得随机应变的人;态度积极,体贴别人的人;总是笑脸迎人, 予人良好印象的人。但意外的,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 我有一位不便具名的年轻企业家朋友,就拥有好几位这样的员工。我问他“:你是在哪里找到他们的?”他说, 其实多半是在餐厅、居酒屋或健身房等地方遇到的。
这些人都不是透过正式渠道录取的员工;而是通过偶然相识的机缘招募到的优秀人才。好比你一时之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只好去打工;但其实原本工作 的地方就有许多机会,只是人生阅历尚浅的你没有发现而已。
主动关心别人,就能得到被他人赏识的机会。也许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有人正在关注你。这是我希望年轻人明白的第一个要点。
人们随时都在寻找能帮助自己的事物。虽然与第一点有点类似,但这是泛指工作、生意往来以及人际关系的共通道理。就像走进便利店,即使没看到自己想买的物品, 也会随便买些什么一样。换句话说,我们总是在找寻能够在自己又累又渴之时,有助于恢复活力的东西。就算去超市选购晚餐要烹煮的蔬菜、肉类等食材,也是在找寻能够解决问题的事物。
结论是人们花钱、花时间,都是为了有助于己。无论是为了逃避现实,还是投资自我,都是把金钱和时间 耗费在能够帮助自己的事物。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我们 只想跟能帮助自己的人来往,寻找可以倾听自己的想法、 认同自己的人。因此,人们会将金钱和时间花在对自己有益的人与事物上,只要明白此道理,便能立刻洞悉什么东西能够在这时代大卖,以及其畅销的原因。
收入多寡,与带给他人感动的质量呈正比。我想,大部分的人在 25 岁左右时,都还是个一心期盼能多点收入的职场新人。因此,我希望大家明白的第三个要点,就是收入多寡究竟与什么事物呈正比?不
是时间,不是努力,也不是运气;而是与带给他人感动的质量呈正比。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带给他人多少感动。
若你现在的收入不高,不妨省思是否被你感动的人不够多。我认为,待在家里做的工作,收入肯定不高。 倒也不是说这样的工作不好,只是带给别人感动的质量相对也不高。
相反的,活跃于国际体坛的一流足球选手,之所以一年大赚数十亿,是因为世上多不胜数的人都为他出神入化的球技而感动。
收入多寡与公不公平无关,而是与能带给多少人喜悦、带给多少人感动呈正比。这是一种人间机制。
这三个要点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重要。年轻时的我不懂,25 岁的你应该也不明白,请将这三个要点铭记于心,思考“50 件自己想做的事”吧!
▼认识下我们的小伙伴
微信ID:gz_dayoo
立足广州时事 挖掘价值新闻
聚焦本地资讯 热聊街坊话题
猜你喜欢
堂堂美国总统搞不定一支枪?| 昔日红卫兵忏悔:我把母亲推上了刑场 |卧底刑警:我是堕落了,可这怪谁呢? | 最低工资标准出炉,99%的人都不知道和自己关系很大| IS威胁今夏恐袭伦敦,大妈成了英国请来的救兵
本期编辑: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