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刷爆国内外媒体资讯,看看这个“朋友圈”有多强大!

2017-09-29 凤凰卫视

这个团队的人不多,

却撑起了一个日播的新闻节目。

经过他们共同的努力,

2016年获得了最佳创意节目奖。

在这个节目组中,

每位员工身体里都有一个小宇宙,

随时爆发,碰撞出创意的火花。

他们就像一个大家庭,

每个人全力以赴,

才有了每天和你准时见面的这档节目,

《新闻朋友圈》。


两位当家主持人有话说

李亚倩,报道新闻着重呈现事实,提供最多信息。生活中喜欢旅行、美食、小动物。她的朋友圈热衷一切正能量的内容,就像她本人一样,充满阳光、热情。

姜声扬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国际新闻非常熟悉,又有自己的独到观点,夹叙夹议的主持风格,将表面看似不相关的新闻串连起来。他的口才和撰稿能力一流。


让我们先来看看两大主持人眼中的《新闻朋友圈》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吧!


01

台下努力做功课,台上脑子不停转


李亚倩:我是2015年11月开始主持《新闻朋友圈》, 所以算一算, 已经主持这档节目将近两年的时间了。“准备好, Get ready你的平板和手机, 让我们一起滑进新闻朋友圈, 刷一刷名人名博名公众号”,这段经典开场白, 外加“食指滑iPad”的招牌动作, 已经成为观众对《新闻朋友圈》活泼生动的第一印象。“您给我们13分钟, 我们给您全世界”, 正道出了《新闻朋友圈》的精神宗旨。以“焦点”, “热议”及“点赞”这三部分, 共20则以上的题材, 透过主持人有条不紊且一气呵成地说给大家听, 为的就是要让观众在极短时间内, 掌握全球最新讯息。


《新闻朋友圈》是凤凰卫视资讯台在新社交媒体兴起后, 所推出的创意节目。 从全球政经领袖, 各界精英及名人的脸书、推特、微博、 微信、 博客等社群平台, 梳理他们的想法、言论、 社会反应和动向趋势。举凡《新闻朋友圈》的题材选项, 一定得基于 “高大上”原则, 包括各国元首言论, 国际局势, 财经议题等。我们的内容大多取材于原文报导, 而国际媒体的最新消息也是重要来源。不仅如此, 在“点赞”话题部分, 我们经常跟观众分享好人好事, 励志向上的故事, 期望将正能量散播到每个角落。



《新闻朋友圈》是预录节目, 但选材上仍必须以当天国际热点议题为主, 也因此, 一旦遇上突发事件, 往往考验着主持人快速写稿及反应的能力! 由于《新闻朋友圈》是由编辑选材, 主持人撰稿, 如果事件发生在下午一点, 也就是进棚录像之时, 主持人就必须以最快速度, 重新改稿或是更新消息, 有时候甚至是进棚后才知道事件的最新发展, 此时主持人就得临场反应; 而如果遇到不熟悉的领域, 在写稿时, 我会参考各大媒体关于事件的分析报导, 或是跟团队讨论, 请教评论员, 因为我认为, 唯有主持人明白事件的来龙去脉, 才能清楚地说给观众朋友。



在《新闻朋友圈》的录像过程中, 令我感到兴奋且具有挑战性的, 应该就是整段录像, 由我一个人, 在完全没有任何休息及NG的情况下, 连续近13分钟地说新闻给观众朋友听。由于《新闻朋友圈》这个节目有一个很大的特点, 就是透过说新闻的方式, 让观众朋友在最短时间内, 掌握国际重要大事。此时, 主持人就必须发挥”很会讲”的精神, 但往往有时候口水多, 镜头又一直on在我身上, 我就得自己学着找机会吞口水, 而且全程中气还得要足, 要能说得溜,又脸不红气不喘, 同时更要一心多用, 眼睛边看着镜头, 边跟一旁现场看不见的屏幕互动, 手还得记得按ipad换页, 别看镜头前的我轻松自在, 脑筋可是不停运转呢!



至于令我最难忘的时刻, 应该就属2016年, 我同时获得最佳新闻主播奖, 以及主持的《新闻朋友圈》获得最佳创意节目奖。这两大殊荣, 对我来说, 无疑是努力工作的最佳肯定。当时手中握着两个奖牌, 眼眶泛泪, 内心激动不已, 我一直相信, 节目只要用心做, 一定会被看见, 得奖就是最好的肯定!


姜声扬本节目最大的特点在于, 节目紧贴时事,有时效性,因此准备写稿的时间相当有限,又大量引用外国媒体网站、推特、脸书等素材,需要额外时间去翻译细读理解,借以掌握第一手国际高端人物或组织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撰稿几乎从头到尾由主持人一人包办,所以内容包含大量主持人风格。每一章节、每一段落又要求做到承前启后,因此主持人的担子特别重。


新闻做了这么多年,甚少再碰到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或话题,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有其脉络可循。就算出现不熟悉的议题,网络如今如此发达,基本上没有什么信息找不到,当然并非网络上说什么就抄什么,信息更多是一个辅助的功能,借由不同渠道信息在加上自己的判断,定出一个符合逻辑的结论。我也会经常请教评论员,听听他们的见解,但最终落笔的还是我自己。


02

旅行和美食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 透过旅行, 了解各地风俗民情, 走遍灵山胜水, 观赏文化古迹, 尝遍地道美食, 都能够让我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增广见闻, 开阔心胸, 拓展眼界, 进而让我以更宏观的角度来面对挑战。


我一直相信, 人要认真工作, 也要认真生活。很多人经常因为工作忙碌, 忘了如何生活, 而失去自我。我不一样。我是一个工作和生活都很认真的人, 举凡去哪里旅行, 品尝哪些美食, 我在心里都有计划与安排。我的每趟旅行都存在独特的意义, 而且每展开一趟旅程, 都彷佛在我的人生check list上又完成了一项任务。这就是我对待生活的认真态度, 而这样的态度, 也让我在工作上, 更加游刃有余, 可以很有自信地面对每项挑战。


姜声扬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有一次做完节目下班,大伙儿一起驱车到尖沙嘴,我们找了一间冲绳风味的日本料理吃饭,之后又走到附近的一家韩式冰淇淋店吃特色冰淇淋。大家放下平时紧绷的神经,拿出手机相互拍照搞笑。一个节目的成功,至少在我看来,并不在于得了多少奖项或好评,而是有一帮队友能一起实干又能一同享乐,虽然平时会为如何让节目更完美而有所争执,但最终大家能在一碗冰淇淋前放松下来,展现笑容。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珍贵、更难忘。


幕后工作人员的心里话

看完《新闻朋友圈》台前两位主持人的想法,我们再来听听幕后工作人员对这档节目的策划想法和理解。


新闻朋友圈主编  郭方

《新闻朋友圈》是2015年10月正式开播,至今两年。能在短时间取得成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先天优良

2015年微信朋友圈火爆,台领导受启发设计了此节目,并且不限于微信,而是放大了圈限,将微博、脸书、推特也纳入进来,并且立足新闻,按照网络习惯,设计了焦点、热议和点赞三个环节。节目一推出就圈了不少粉。而且在公司的年度评奖中拿下最佳创意节目奖。


内容独特

由于首播是在下午茶时段(16:45),因此我们最初是以轻松和高端的生活、科技类新闻为主,时事类新闻虽放在焦点,但篇辐不多。但是随着美国“诞生”了特朗普,节目的风格发生了大改变,时事类内容增多了。

为《新闻朋友圈》高收视、高点击率做出最大贡献的特朗普总统


由于节目是中午录播,到下午播出时本来新鲜的内容也会有些过时,所以我们把事件本身当做一个引子,更多的是去找各方反应,利用不同立场的反应,来呈现事件本身的多面性。由于节目素材来源也是网上,为了区别于本台其他节目,以及避免被国内复刻,我们多选用推特和脸书的英文版,并且调动组内同事的多语种能力,在谷歌翻译的辅助下,尽量选用原文贴。比如,日本的反应或事件,我们就选日文贴文,弃英文贴文。又比如,若事件发生地在法国,我们就选法文贴。各国领导人也都会以自己的语言发推贴,我们也都会多加选用,以尽量丰富画面呈现。


脸书图多,推特字多,脸书更新慢,推特新闻快

西班牙外长的西语贴文


标题出彩

资讯台强调标题。我们的节目特性是朋友圈里关心的事情,因此相同的内容,我们以个人的推特和脸书为首选,在起题目时就特别强调突出个性化的语言风格;而一般机构和媒体的贴文,起题目时也会考虑他们的立场,并力求“一看就明”。


主持各具风格

两位主持人姜声扬和李亚倩,各自有型格,前面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后备帅主持饶祥以,也以清新形象和伶俐口齿,为节目增色。各有所长,各圈各粉。不过在拉广告上,齐心合力,终于在今年拿下广告商。


因为素材内容来自推特和脸书,每天都要从海量的英文推特和脸书中筛选,英文水平迅速提高,而且学习了不少口语用词。在录制过程中,最怕的是计算机罢工和画面震颤。节目的场景是虚拟的,一切由计算机控制,若是当掉,有时重启可以复工,有时不行,而我们的人脑猜不到计算机的复工时间。另外录制时,摄影机稍微拉开一些或是推近一些,都可能被厂棚里的sensor干扰而造成画面的震颤。画面一颤我们的心也随着一哆嗦,因为要重头录起,最累的还是主持人。



新闻朋友圈里的“朋友圈”

趣味小调查: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新闻朋友圈》台前幕后的节目制作情况,小编特意让节目制作的各位同事(主编郭方、编导古月言、冬冬李、杨致珩)回答了一份趣味调查问卷。希望大家再更多了解《新闻朋友圈》资讯的同时,也理解电视人的不易,多多关注这档新闻节目。


1

你会打开看朋友圈里分享的新闻类内容吗?


郭   方:会的, 常看。

古月言:不看,几乎不用朋友圈。

冬冬李:会的。

杨致珩:我的朋友圈中几乎没有朋友会分享新闻类的内容。我对新闻的获取,基本上直接通过各大媒体的实时新闻推送,我觉得这样比较“正经”的新闻,才能比较容易让我对新闻的内容有正确的了解。毕竟不少微信朋友圈中分享的新闻,都是通过一些非正式新闻机构的公众号“炒稿”而来,当中或许包含了很多信息,或者语言更通俗易懂,但通过几手传播,我觉得准确性欠奉,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不应以此为自己的新闻来源。

2

你会转发哪些新闻类内容?

还是根本就是飘过?


郭   方:热点的、 争议的、有观点的内容。

古月言:别的社交媒体上的新闻,什么类型都会转,看是否有趣。

冬冬李:个人认为比较公平公正的文章,关于中美关系、香港和内地等有争议的、发烧的话题,希望转发后启发朋友们多角度思考。

杨致珩:平时我极少会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转发新闻,虽然新闻是我坚持了最久的“爱好”,但更多时候还是会觉得它更应该是我的“工作”,所以就让我的朋友圈“肤浅”一点,多PO点吃喝玩乐的东西就好啦!


3

你会特别留意

关于哪个国家或者哪位公众人物的新闻消息?


郭   方:没有特定人物,只要有闪光点都会关注,不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

古月言:普京和安倍,每天看看他们有没有搞事情。

冬冬李:做为一名媒体人,会留意各类新闻,没有特别的某个人。

杨致珩:就个人平时刷微博、fb、twitter等社交媒体而言,没有特定的关注对象,都是“盲刷”,因为觉得这样更容易全面地了解大家关注的话题。如果是工作而言,每天会先看看几个较常会PO文的公众人物,例如本节目“常客”特朗普。

4

在你心目中,

认为哪个公众人物最值得你欣赏?


郭   方:目前来说,没有哪个公众人物值得我欣赏。

古月言:没有,做新闻要保持中立。

冬冬李:没有之最,不同公众人物各有值得欣赏的闪亮点。其中一位是比尔·盖茨,欣赏他的善心、对促进人类健康的努力。

杨致珩:让我的偶像长留我心中就好了。

5

你在直播的时候,

遇到过哪些糗事或者有意思的插曲?


郭   方:我负责的节目是准直播状态,一般出糗了都有机会补回来。要说糗事,对主编来说出错字白字是最糗的,还好有好几双眼睛都帮忙监看。

古月言:公司生态太好,studio突然跑进来蜥蜴,吓得大家鸡飞狗跳。

冬冬李:某主持人将“牦牛”读成“耗牛”以及朝(chao2)阳群众读成朝(zhao1)阳群众。

杨致珩:我是《新闻朋友圈》小编组中年资最浅的一位,而且因为我们的节目不是直播,很多“错误”都基本能及时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纠正,所以暂时而言还没有遇到过印象特别深刻的“糗事”。



辑:巴塔木

推荐阅读:

·微信变脸,数亿中国人集体刷屏,但是请别忘了他

·心痛!2020年空巢老人达到1.18亿,空巢老人如何才能不空心?

·国庆还没想好去哪儿?带上中国护照去逛世界~附免签国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