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文化 | 罗丹的地狱之门

2017-12-01 凤凰卫视


世人称他为神圣的艺术怪兽

人性的希望、亢奋、扭曲等等

在他的刀斧下不朽

他将雕塑艺术推向了现代世界

他的人生交织着丑闻与荣耀

尘归尘土归土

最终进入《罗丹的地狱之门》


1917年11月17日,一个伟大的雕塑家安然离世,他就是罗丹。也就是前一年,他终于了了对他始终不离不弃的女人萝丝的心愿,迎娶了年已73岁的萝丝。但是有一个他为之努力了三十多年的艺术构想,却至死也没有完成,那就是他的《地狱之门》。


在罗丹迎娶萝丝之后的两个星期,萝丝去世。萝丝去世后9个月罗丹去世。而此时,另外一个与罗丹纠缠一生的女人卡米耶却在疯人院中任才华和红颜枯干。


但是,一切爱恨情仇都结束了!


2017年《文化大观园》赴法国巴黎,时逢罗丹逝世100周年,我们特意前去罗丹博物馆、罗丹故居,缅怀离开我们一个世纪之久的罗丹。


罗丹博物馆位于巴黎塞纳河南面,这是一个18世纪建造的朴素的洛可可建筑。1916年,罗丹去世的前一年,他决定将自己的作品全部捐献给政府,因此争取到了这个地方作为自己的工作室和作品陈列馆。从此这个古朴的花园里,就盛满了罗丹的激情、痛苦、希望、思考…...


王鲁湘:说起罗丹,我想中国人最熟悉的法国艺术家排第一位的可能就是罗丹了。


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舍维约:罗丹在中国如此知名让我惊奇,也在其他的五大洲有这样的名气。在拉美、澳洲、北欧、中国、在日本,一个艺术家能够在这么多不同的区域,如此有名气,还是比较罕见的,况且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我相信这可能是所有伟大艺术家的共同点,就像16世纪的米开朗基罗,这些艺术家创作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以至于人人都有感触。


今天在巴黎街头,随处可见19世纪的城市雕塑。透过它们,可以想见当时欧洲艺术主流审美——庄严、浪漫、宁静、和谐。显然,罗丹的作品几乎反其道而行。他的雕塑充斥着太多野蛮、丑陋、扭曲、悸动等等让人感觉刺眼的内容。他如同一个不遭人待见的艺术怪兽,他伤风败俗,他以丑为美,把诡异当高雅,很多人对他极度反感。当然,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他拿着打破时代固有审美的匕首,甘当被人唾骂的艺术先锋。

罗丹博物馆的花园里,有一座近七米高的青铜雕塑,由一百八十多个人物、或者说是鬼魂,如疾风暴雨般交织在一起的——《地狱之门》,它是罗丹用37年光阴、呕心沥血打造的未竟之作。


王鲁湘:走进《地狱之门》,有一种从灵魂深处发生的恐惧和战栗。其实,我们看了那么多的罗丹的雕塑的稿子以后,会突然发现一个秘密。就是罗丹一生其实只在做一件作品,就是为了完成他的《地狱之门》。


在《地狱之门》上苦苦冥思的就是世界闻名的《思想者》,今天世人将其视为人类启蒙时代的象征。但是,当年它被放大、当作单体雕塑展出时,业内很多人士给《思想者》的是“五星级差评”。


王鲁湘: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坐着的时候,恣意思考一般都会这样,就是他的右手会放在他的右膝盖上头,他绝对不会把他的右手放在左膝盖上头,然后把左手放在这儿。很多人是难以完成这样捆缚的一个身体姿态。那么这个姿态在思考的时候,是完全不可能放松的,他全身的肌肉都会崩得紧紧的,所以你看这个思想者,他的十个脚指头是深深的抠在地里头,抓住地面。然后脸上是痛苦的表情,全身的每一块肌肉都崩得紧紧的,这其实不是在思考。


《思想者》在1904年沙龙上展出,这样一个睡眼惺忪、面容鄙俗、筋骨毕露的男人,被学院派讽刺为 “妖怪”、“猿人”。买家甚至要求罗丹退回定金,终止协议。后来罗丹的朋友们筹集了15万法郎买下了这座塑像。但是,随着轰轰烈烈的欧洲国家启蒙运动,这件雕塑被人们抬到了神坛。他不就是那个被上帝嘲笑的思想者吗?只是他正从蒙昧中渐渐苏醒,在《地狱之门》前有了作为一个人的思索。


1917年,罗丹去世,人们为罗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罗丹被安葬在《地狱之门》里的《思想者》下长眠,陪伴他的是先他而去几个月的妻子萝丝。


罗丹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24岁时,他遇到了年轻美丽的女裁缝萝丝,当时他还是一个被法国美术学院拒绝的落魄艺术家,没有经济来源,不被社会认可。那年他的第一件参展作品《塌鼻子的男人》,虽然引起了艺术圈的注意,但还是以“丑陋”为缘由被官方沙龙拒绝展出。萝丝对这个当时看似毫无前途的艺术青年一往情深,两人开始同居。


罗丹博物馆收藏了六千多件雕塑作品,包括石膏、青铜、大理石、瓷等材料制品,可见罗丹是个多产的艺术家。他一直要求自己要像工人一样,忠诚的对待手艺。


一个天才往往是他的作品面世的时候,面对的是全世界对他作品的激赏,但是却很少有人看到一个天才在他创作过程中的种种辛勤付出和不容易。我们走到罗丹的这个博物馆,可以看到大量罗丹平时的所谓作业。也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体雕塑家,他必须对人体了解,对人体各个部分解剖,包括对人体肌肉的感觉,要做到烂熟于胸的程度。要使所有的肢体所能够呈现的姿态、动作,可以达到极限。同时要使每一块肌肉都具有温度和表情,那么要达到这样的程度,他平时要做很多很多非常非常辛苦的研究。


罗丹博物馆一个中心展厅里,有他的成名作《青铜时代》,这件作品完成于1877年,在它问世之初引起了不少议论。因其与真人比例一样,又过于逼真,有报社甚至抨击:罗丹庸俗下流,他无耻的直接在真人尸身上浇铸了模型。后来,评委会派出几位雕塑家上门调查,让罗丹即兴创作一件作品,以见证他的实力,最终罗丹为自己澄清了罪名。此后,罗丹在巴黎艺术界声名大噪!


此事对罗丹震动不小,他更深入思考作品的表现问题: “极端近似意味着毫无新意,且不利于表达深层的想法。”因此,他坚定要打破既有成规的想法,要让自己手到之处让雕塑成为有血有肉的凡胎、有思想的生命。


艺术即情感,罗丹雕塑作品都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他的作品充满强烈的情感!残缺的身体,恐怖的面容,扭曲的状态都是感人的生命律动。


罗丹曾经非常自信的说:假如真理不该毁灭,那么我向你们预言,我的雕像终究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青铜时代》、《行走的人》等作品不断问世,罗丹名气越来越大。1880年,法国政府向他提出邀约,请他为新建的装饰艺术博物馆塑造一个大门。罗丹野心勃勃,他选中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篇》,打算在现实中建一座《地狱之门》,一座让众生和伟大诗人共同进入的、关于人类命运终极思考的大门。


这是《地狱之门》的呼喊,是诗人但丁描述的炼狱之折磨,也是罗丹对芸芸众生无不陷入命运深渊的悲悯。

 

今天被我们膜拜的罗丹,在世时经历过很多无情的打击。其中之一,跟这些表现男女情欲的作品有关。据说罗丹时常与女模特有染,后来又纠缠在卡米耶和萝丝的三角关系之中,因此人们甚至鄙夷的把他的艺术归为下流之作。

 

在罗丹的作品中间,人们很熟悉的就是他大量的用男女人体来表现一些激情状态的一些作品。那么,很多人认为罗丹这是对生命的狂热的一种歌颂。实际上在我看来,这里头也包含着罗丹对于人类情欲状态一种反思和批判,因为他很多这类的作品,最后都要归入到他的《地狱之门》里去。也就是说在罗丹看起来,这样一种人类男女的肉体之爱,如果没有一种精神超越的话,它很可能就是一切痛苦的渊薮。它虽然可以达到一种生理快感的极致和巅峰,但是它也是一切痛苦的来源。

1883年43岁的罗丹认识了19岁的天才女雕刻家卡米耶,卡米耶的美丽和聪慧,使得罗丹心醉神迷,不久二人相互征服。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卡米耶也参与到了《地狱之门》的创作,并不断给予罗丹新的灵感,这个阶段,罗丹个人创作达到了他艺术的黄金时代。

我们站在这个《地狱之门》跟前,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大悲情,大悲悯,大悲痛涌上心头。为什么呢?因为罗丹并不是简单的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来对人类的原罪进行一种道义的谴责。我们看到的都是人类在将要堕入地狱之前的,种种生离死别的一种形态。


有情人之间最后死吻,吻别,有堕落过程中间父亲对儿子的保护,母亲对孩子的保护,种种人类的温情,人类的感情在堕入地狱的过程中间,反而得到了一种彻底的释放。这也就是罗丹所理解的我们人类终极的结局,对这样一个结局,对中间存在的所有深刻的矛盾,罗丹其实想不清楚。所以他用了一个《思想者》坐在《地狱之门》前苦苦的思索,这中间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让我们这么悲痛,是什么样的东西让人类变得崇高,同时又要面临地狱的深渊。

 

本周同一时间,请继续收看《伟大的思想者——罗丹》。




辑:王竹、蒙小度


推荐阅读:

·小心!也许下一个受害人就是你!

·京城一村的六个异乡人

·拜访了199位手艺人,记录下144项传统手艺,这部感动千万人的纪录片都拍出了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