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名人 | 华裔科学家朱棣文:70年岁月,如何才算“不枉此生”

2018-01-01 凤凰卫视

30岁进入贝尔实验室;40岁成为斯坦福大学首位华裔教授;

50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60岁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你可以做个聪明人,但尽量不要拿出来炫耀。”




名人面对面

面对 | 朱棣文

“我父亲认为我不够聪明,

成不了一个物理学家”


1997年10月的一个凌晨,朱棣文接到了一通电话。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与记者、摄像一同涌入家门。自此,他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之后,第五位获得诺奖的华裔科学家。而获知消息的朱棣文,似乎表现得异常平静,他骑上自行车,一如往常去教早上的课。


朱棣文所获奖的技术名为“激光冷却及捕获原子”, 是以通过将温度降至零下273摄氏度、六道激光从不同方向追捕的方式,抓住超过超音速飞机速度的原子。这项技术成为了分子和原子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科学家们由此可以做出更精确的测量、进行准确的地面卫星定位等。




朱棣文:我从1983-1984年开始做激光冷却与捕获,在完成初步工作的12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实际上是比较快的,大多数人常常需要20年的时间。


1997年,朱棣文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朱棣文的家庭并不算富裕,小时候兄弟三人必须共享一间卧室 。而父母告诉他们,会尽一切可能让他们进入大学, 但本科毕业后若想继续上研究生院,兄弟三人必须具备足够好的条件让学校承担学费;如果不够优秀,就得找份工作。

朱棣文我父亲认为我不够聪明,成不了一个物理学家,所以他鼓励我考虑其他的东西,比如建筑,因为我会画画。他说在建筑方面获得成功要比物理工程来得容易。但我还是坚持做物理,而最后他们还是任由我做我想做的事情。而事实证明我是足够聪明的。



朱棣文与物理的不解之缘,要追溯到幼儿园后的夏天。他偶然发现了手工制作的乐趣,于是往后的记忆中,家里总是堆满大大小小的螺丝钉和塑料模型,为了他的“工程创作”,朱棣文甚至一度烧坏供全家人用餐时唯一的塑料桌子。但正是这份动手能力,致使他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因为能够生动地想象分子与物理模型,朱棣文不但能够设计实验,且能亲自制作出来。

朱棣文:事实上这是件好事,你知道在你长大的过程中你的父母会支持你,他们非常关心你,但这绝不是毫无底线的。


“他们鼓励你不只吸收课堂上的内容,

不用死记硬背。”

祖籍江苏太仓,出生于美国的朱棣文,是在中西文化的共同浸染下成长的。祖父朱筑岩是旧时代的读书人,一生以诗书治家,对后代的培养十分重视。到了朱棣文,他对中西方的教育体系同样关注,并多次表示,人才培养与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



朱棣文:我认为中国教育其中一个优点是对老师的尊重。父母会告诉孩子们尊重老师。这点相当重要。如果家长和老师告诉他们的孩子,要在课堂上好好表现,这会使得教学更容易。在美国的一些学校,老师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维持课堂秩序。

 

许多人有所不知,朱棣文曾资助过江苏太仓一所小学,当时校长十分感激,便以“朱棣文”的名字命名。期间朱棣文一度带着家属回去探访,并写下——“小学是人生的每一个里程碑,希望你们热爱学习,走好人生第一步”鼓励孩子们。

 

位于江苏太仓的朱棣文小学


朱棣文:美国的教育有一点是我所喜欢的,他们鼓励你不只吸收课堂上的内容,不用死记硬背。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中,考试尤其受重视,以至于许多人上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考试中表现得好坏决定你去哪里上大学。就比方有些人到一些特殊的地方学如何考好SAT。是的,它确实会带来一点改善,但我认为它并不能提高一个人的教育,它仅仅能赋予你在考试中取得更好成绩的能力。我喜欢美国的教育系统,他们鼓励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去自行思考一些问题,譬如“这对我意味着什么”、“我认为它意味着什么”?而不是有一个特定的答案,或是一个必须被记下来的答案。


受益于美国的教育体制,朱棣文在为人师后同样传承了开放式的教育。当学生们为实验与报告苦思冥想时,朱棣文会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冲他们做鬼脸、讲述自己遇到的种种趣事;也常常见他为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盲点,备课直至夜里三四点钟。




“总统说没关系,我明白。”


教学、管理、科研同步的生活,朱棣文过了近三十年。很难想象,这个中学时代的辍学生,如今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作狂。尤其是作为能源部长期间,他常常每天工作了十到十二小时,除此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完成论文,一度被妻子吐槽“生活状态不平衡”。而最终,朱棣文毅然离开了那个位置,回到最熟悉的校园。

 

朱棣文与妻子吉恩


朱棣文:我确实想多待一段时间。但我和我的妻子因此从加利福尼亚搬到华盛顿特区,她有四个孙子(孙女)住在斯坦福校区。她每个月都会去看他们,包括每个生日,是个非常热心的祖母。她完全不喜欢华盛顿,在斯坦福她有自己的朋友圈。她曾是斯坦福大学的教务长,她已经适应那个组织结构了。


朱棣文的妻子吉恩,是一位英裔科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二人相识于校园。朱棣文曾打趣,妻子在得知他当年被常春藤名校一一拒绝,且对此耿耿于怀后,曾说:“如果当初我是那个录取官,我也不会录取你。”而朱棣文回击:“是啊,毕竟招生办主任根本就是‘拒绝办主任’吧”。



朱棣文与妻子吉恩


朱棣文:所以她说,看,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包括你。他们总能找到其他人的,我认为是时候该回家了。所以我告诉总统,对不起,我真的很喜欢为你工作,我想留下来,我想做很多事情,眼下也确实有很多事情要做。总统说没关系,我明白。


在2009年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中,朱棣文曾在给毕业生的致辞中提及他的答案。他说,第一,要心怀感激,勿忘前人;第二,做一个慷慨大方的人。



在采访的最后,他还与我们分享了在典礼中,他曾引用过的最喜欢的一句电影台词。

 

在这个世界上,你要么做个聪明人,要么做个讨人喜欢的人

我做了聪明人好多年,但我推荐你们做个讨人喜欢的人。


朱棣文:其实是这样的,你可以做个聪明人,但尽量不要拿出来炫耀。最后,你如何与人打交道意味着他们将如何与你打交道。我想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太理想,我的妻子比我更懂得为人处世。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一个人多富有或是多聪明,也不在于你的成就,那些东西到最后都是无关紧要的。我所认为真正重要的是,当我回顾生活,它是否“不枉此生”,在于我做了我喜欢的事,做了我所认为重要的事,也许它不仅仅是对我和我的家人,而且对其他人都很重要,在于我有没有做什么让自己倍感骄傲的事。



朱棣文曾说,回顾过去的科研之路,就像是一次随意的徜徉。这位生长在美国的华人,似闲庭散步一般,从一个小城走入名牌大学,走入科学尖端,在世人瞩目之下步入政坛,直至今日依然为他所热衷和关心的话题奋斗。一路不无艰辛,却也自由快活。

 

朱棣文:也许有人会说,我赚了很多钱,我为此感到自豪,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我不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我的父母从未教育我们尽可能地赚钱,那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我的父母教育我们成为学者,去做最好的学者。当然另一方面,去做好你的工作,与人打交道,交朋友等等,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生活。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导:庄达文

编辑:刘梦琪、撕纸小妹

推荐阅读:

·手把手教单身党怎么跨年!

·2017看完怀疑人生的60条新闻大盘点!

·看完这些新规,我知道2018年该怎么努力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