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户籍制度该如何改?

2018-01-03 凤凰卫视


在人口大量流动的中国

有过亿农民在沿海打工

数以千万计的白领

以外来人口的身份生活在大都市

同时还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口

在异地从事工商业


这三类人口对所在城市

贡献了大量的税收

但却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

产生种种不便


中国户籍制度该如何改?

才能适应当下中国经济发展

周天勇博士做客《世纪大讲堂》

探究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方向


主持人:田桐       主讲人:周天勇



周天勇:

经济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发展和增长、城市经济、农业经济、行政和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的一个逻辑解释》、《推进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突破性改革方案》等著作。




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



想要研究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要看一下户籍制度的前世今生。


1950年,公安系统在内部颁发了《特种人口管理暂行办法(草案)》,正式开始了对重点人口的管理工作,这是新中国户籍制度开始的起点。


1951年,公安部制定并颁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建国后最早的一个户籍法规,从而基本统一了全国城市的户口登记制度。


1958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




但是这个户口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户籍方面附着的项目,当时粮食、布匹、煤油、自行车、手表等都是要凭票凭户口来卖,计划定量分配。农村的户口迁到城市,要把粮食关系和户口一块转过来。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如果是农村户籍的话,生的孩子不能在城市里上学,户口不在当地,孩子也不能在当地上学。除此之外,像居住方面,以前房子都是分配的,如果你不是当地的户籍,那么房子就不分给你。还有就业,去申请工作,你不是当地户口,就不招工等等。


自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联产承包,农民还是在田地里种庄稼。但还有一批人,比如说孩子在城里,父母在家里没人养老,他可以带着家属到城市里给他转户口,但是那时候户口都有指标,有多少个指标是规定的。



1987年以后,第一,农民发现种粮食的效益不如到城市里去做工。第二,有一些工商业者,发现在当地做生意不如到北京。1988年~1989年,大量的农民从四川、河南、重庆、江西、安徽、湖南这些地方来到广东,因为广东需要大量做衣服的劳动力。


其实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现象,因为一个国家需要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流动、迁移、集中,也就是城市化进程,每个国家都要经过这个阶段。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讲二元结构的转型。二元结构就是从很多人在农村,很多人在城市,到农村的人转到城市来。其次是劳动力从农村的种庄稼,越来越地流向做工业和服务业。这是一个社会的不可抗拒的规律。


但是1988年~1989年的时候没有这种思想,政府就下文件,叫当地要做好工作,不要让农民出来。



后来开始出现务工证。要从村里出去到广东东莞打工,本地要开一个务工证,这是收费的。后来越来越多的收费加在务工证上,农民工收费很多,国务院就把务工证废除了。



之后因为这些人在城市里可能居住6个月以上,或者一年回一次老家,居住了10个月。公安部门就出了临时身份证,临时身份证包括比如务工10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在北京工作,但是父母退休了从外地来,一直住在这里。另外比如说工商业者,没有当地户口,还有白领,主要就是一些大学生毕业以后,要留在当地,但是又没有户口,那么就发临时的身份证,作为临时的居民。后来有一些地方又开始发居住证,居住证比临时身份证又近了一步,有些城市可以拿着居住证送孩子上学等等,但是有些城市不行。



身份证是在80年代酝酿,90年代实行,2003年正式法律颁布实行的。到哪儿工作、就业、上学、开户贷款等等都要身份证。国家有一个身份证明就可以了,不用户籍证。但是我们国家现在户籍证还没有取消。


有些地方去办手续,还得有户口本,而且很麻烦,比如说老人要让孩子继承房子,必须得有结婚证,没结婚证不行,户口本也不行。所以就像我们总理说的,你得证明,你妈是你妈,这种事特别多。



户籍制度影响城市化进程


户籍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不适应于我们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是社会问题,6千万的留守儿童在农村。父母可以把他们的孩子带到他所务工的城市,但是政府并不提供教育服务。有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六七岁,又得送回老家去。



二是带来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损失。计算一下和我们国家人均GDP水平一样的国家的城市化,他们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5%,也就是说100个人里有75个人生活在城市里。但是我们现在的户籍人口比例是41.2%,加上常住人口是57%。但是常住人口有大概2.2亿人,没有当地的户籍。其中大概有1亿3千8百万人是农民工,还有一些白领以及工商业者。同时现在有28%的人口在做农业。比标准的那些国家,多了1亿1千多万人在做农业,这些人就变成多余的农村劳动力。



6千万留守儿童,4千万留守妇女,这是一个严重的结构性的扭曲。上图城市化的比较中,红的是和我们相近的国家和地区,蓝的是我国,相差很大。这种错位,导致了应该从农村出来到城市里居住变成市民的人口没有变成市民。所以我们的农民人口多了2亿多,农民劳动力在农业里多了1亿多,而且有1亿多的人口错过城市化。



另外就是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动,第一个人口流动是钟摆式的。过年了要回家,春节完了又要回来。还有一个就是青年出来,老年回乡,并没有成为市民。为什么没有成为市民?地卖不掉,也不让卖。征地补偿很少,拿着这个钱也买不了城里的房子。同时,农村户籍在城里工作顶多给一个居民证。房子不能买,孩子不能上学,车也不能买,干不动了就打道回府。这就是人口大量的钟摆式每年流动,但是最后青出老回。



这些的形成,造成了经济巨大的损失。比如说在这个城市里变成居民,那么和居民的消费水平一样,那么多的人,他应该变成居民,但是没有变成居民,所以他的消费就塌陷了。2016年,塌陷的消费规模达到3万1千亿,高达全年社会零售消费者的9%。另外就是人均GDP的塌陷。本来这些人应当在城市里,按照人均GDP计算他有多少,但是这些人没在城市里,造成人均GDP的塌陷大概达10万亿,占2016年GDP的14.2%。

 

美国有一个经济学家研究一个国家在它某一个阶段的发展中,人口流动引起的经济增长大概要占到四分之一。比如说美国,19世纪前30年经济增长率的四分之一来自于人口流动。



户籍制度如何适应经济发展


实际上我们一直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但是困难很大。第一,教育经费是按照户籍人口预算和拨款发的。那么从外边来了100万个孩子,这100万个孩子没有预算,没有财政拨款,这个钱谁出?


第二,就是就业,以滴滴打车为例,北京、上海、武汉、杭州这样特大型的城市,它对滴滴的需求是最大的。最大需求的地方,想要开车却不行。回到县城,5分钟就到上班的地方,没有那么大需求。而在部分大城市,外省市人不能从事出租车行业的工作,建议能放开这方面的政策。另外就是某些城市的户籍虽然放开,却设了很多条件,一年就没几个人符合这些条件了。



但是,不改革绝对不行。一是我们的经济会进一步萎缩下行,没有动力。我们的土地不放开,资金就流不到农村去,我们人口流动不放开,经济就不能增长。现在中央和国务院说把经济下行扭转为中高速度的经济增长,这就要求户籍改革,放开人口的流动和迁移


另外要禁止一些大城市设置过高的市民化门槛。严禁将学历、职称、无犯罪记录等作为到其他地方居住就业的前置条件,或者户籍的前置条件。


 


还有就是要清理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和户籍挂钩,比如说公安机关,买车必须得和户口本挂钩;要生第二胎,户籍得是本地户籍;孩子要上学得拿户口本等等,很多事项和户籍挂钩,要取消和剥离掉,户籍就是户籍。

 

另外就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要支付户籍改革的成本。第一,支付义务教育的成本。我们国家的农民其实为国家做了非常多的贡献,建议政府出钱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让他们能够在同一个城市团聚。



第二,要支付居住方面一定的成本,以后一些农民工务工人员多的城市,不仅要给城里的人建设廉租房,给农民也要建设和分配廉租房。因为一,我们从农民那里拿了很多的土地,也没有按照同等的价格进行补偿。二,我们把房价弄得太高了,北京一般的职工一辈子都买不了一套房子,更别说农民工人。另外,对白领、工商业者等在住房上也要放开。能不能让更多人都能住有所居?

 

我们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是什么?就是大家的日子过得富裕、安宁,大家都得有点幸福感,不能有焦虑感、痛苦感。




编辑:二丫、张尧、巴塔木


推荐阅读:

·收藏!这份出自39位全球顶尖人才的书单看了受益匪浅

·2018年最期待的十部电影!光看剧照就忍不住舔屏

·手把手教单身党怎么跨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