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盛世,如您所愿!

2018-02-26 凤凰卫视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

1898年3月5日,

周总理出生于江苏淮安。

50多年革命生涯,

26年总理任期,

日理万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离去,骨魂洒向祖国大地,

身后没子女也没财产,

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



坚定的革命气魄

卓越的外交才能

儒雅的领导气质

几乎所有人都对他赞不绝口


周恩来很有才干,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他比我强,很善于灵活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周恩来的眼光、谈吐和作为,使他成为我们时代最有造诣的外交家之一。

我认为周恩来是我遇到的人当中最机智的一位,他是一位非常强硬的谈判家,但他同时具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真诚地替他人着想的能力。他非常善良,是一个极富人情味儿和能力的结合体。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谈判家,一位十分老练、智力过人和具有重大影响的人。


今天

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能力强,好相处”的周总理

一生中的几个重要节点

回顾他如何令人折服的历史细节



相逢萍水亦前缘



1936年4月9日下午,位于延安城东北方的桥儿沟天主教堂,迎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他不似平常的教徒,也不是前来参观的游客,他在等待着一个人的到来。


夜幕降临,等待的人显得有些焦躁不安,他不时的看向窗外,直到有人通报,他赶忙迎到楼下大门口,跨前两步,紧紧握住了来者一行人为首的大胡子:“你就是周先生!久仰、久仰!”这便是周恩来与张学良的第一次见面。


张学良与杨虎城


在与周恩来会面不久后的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西安谈判期间国共两党代表周恩来(右)、叶剑英(左)、张冲(中)在西安红军联络处门前。    


西安谈判之中,周恩来代表中共斡旋的同时,也与张学良结下了深厚的交情。时隔多年后,在1975年12月20日的清晨,经历过三次大手术的周恩来,在病榻上紧急召见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时,就嘱咐道:

周恩来

千万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特别是姓张的朋友。


在弥留之际,周恩来在病床上批示的文件上面,接连写下“托!托!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萦绕在周恩来心头的仍然是对张学良的关切。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于周恩来个人来讲,也是他外交生涯引以得意的一笔。


罗纳德·基思(学者 )

在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中,周恩来的个人外交手段达到了革命现实主义的新的高峰。



茫茫大陆起风云



1937年6月初,周恩来带着中共起草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纲领,到庐山与蒋介石会谈。然而蒋介石出尔反尔,置共产党起草的合作纲领于不顾。


丁家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蒋介石很多事情又变卦了,提出了很多新条件。中心意思就是说:一,你红军改编的数额很少,只能少量的人改编,多数人遣散或者什么的;二,我要派人到你红军里面去;第三,还提出来这个部队毛、朱不能指挥,毛、朱要出去留洋去。意思让他们走,不能让他们来领导。他提这些东西,当然肯定我们不会同意了,我们是坚决反对。



对此,周恩来表示,有关国民革命同盟会的组织原则须经请示研究后决定,其他事项均不能同意。6月18日,周恩来结束了这次谈判,回到延安,中共中央书记处在这里开会讨论蒋介石提出的方案。为了推进统一战线的建立,打破谈判僵局,中共决定做出让步,会议期间,毛泽东拿出一顶刚刚得到的国民革命军的帽子,戴在头上试了试,笑着说:“我看蒋介石是一定要我们戴他做好的帽子,我们就不妨戴一戴吧。反正腿还在我们身上,不行就走嘛!”此话一出,大家哄堂大笑。


1937年8月9号,一架国民党政府的专机降落在南京机场,从飞机上走下几位特殊人物,他们曾经被蒋介石悬赏数万甚至数十万大洋捉拿。而今,却受到了蒋介石的百余名代表的迎接。他们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要员:周恩来、朱德、叶剑英。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受邀出席南京国防大会,在未来的十几天里,他们将在这里与国民党进行新一轮的谈判。


1937年8月中旬,

周恩来和国民党代表张冲在南京八路军驻京办事处合影


1937年8月21日,周恩来和朱德乘坐南京方面派遣的专机,离开南京。黄昏时刻,专机抵达延安机场,周恩来面对着前来迎接他的毛泽东这样说:由西安事变引发的国共两党谈判,最终实现了两党的第二次合作。虽然时近黄昏,但历史毕竟翻开了新的一页,明天的太阳将会更灿烂,更辉煌。



1945年10月11日,毛泽东一行人在经历了43个日日夜夜后,结束了重庆之行,搭乘蒋介石的专机“美龄”号飞回延安。周恩来则继续留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临行前,毛泽东望着周恩来消瘦的脸庞,关心地问:“我不告而别,蒋介石会不会对你下手?”“不会。”周恩来宽心地一笑,“主席,你放心地走吧。我想,蒋介石再毒辣,大概还不会杀他的救命恩人吧。”



1946年11月19日上午8时,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离开南京飞返延安,国共关系正式破裂,内战全面爆发。从1948年9月12至1949年1月31日,历时了142天的战略决战胜利结束,蒋介石败走台湾,北平宣布和平解放,一个新的中国即将诞生,周恩来也将迎来他新的使命。



面壁十年图破壁



1954年4月24日,周恩来一行抵达日内瓦,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参加日内瓦会议,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席的重要的国际会议。当周恩来走下飞机时,大批记者蜂拥而至,快门被一次次的按下,一个个瞬间被化为永恒。中国代表成员的着装差不多一样,队伍整齐,以至于外国新闻媒体这样形容他们“日内瓦来了一连中国军队”、“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了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这以后,周恩来成为了西方新闻报道的中心人物。



周恩来总对待外交体现在方方面面,对细节近乎苛刻的关注,周恩来历来如此,这似乎也是他一直要保持自己没有瑕疵的政治形象。在如今留存的影像中,我们看到的周恩来都是衣冠整洁,举止得体。他不但要系好每一个扣子,哪怕只是米粒大的污渍,他都会马上用湿毛巾仔细地擦去。即便是在家里,周恩来也总是衣着严整,连领扣也不放松。有一次,越南前领导人胡志明访问北京,天气炎热,在毛泽东的建议下,两位领袖脱衣赤膊高谈阔论。这件事传到周恩来那里,卫士们开玩笑说:“幸亏总理没去,总理要是去了可该怎么办?”周恩来只是笑,末了说一句:“也许就谁都不用脱了。”



如今在天津南开中学主楼的入门处,依旧立着一面醒目的大镜,镜子上方篆刻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质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或许正是这短短几十个字的“镜箴”,让周恩来一生以此规范自己的仪表和言行。



大江歌罢掉头东


中美世纪握手


1972年的早春2月,寒气逼人,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首次着陆北京。而周恩来早已等在那里。在飞机舱门打开后,当尼克松微笑着伸出他的手,周恩来那只手也伸了出来。两人紧紧地握手,轻轻地摇晃着,足足有一分多钟。这一刻被载入历史,化为永恒。


周恩来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访问中国的这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尼克松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周恩来回京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驱车前往中南海向毛泽东汇报。


周恩来

尼克松临走时一再表示,希望能在美国与我们再次相会。他们国务院提出了一个邀请我们访美的名单。

 那青天白日旗不落,我们怎么去?公报是发表了,路还长呐。我和你,怕都看不到那一天啦。

毛泽东


周恩来默默无语地看着毛泽东。这两位年已古稀的老人互相对视,仿佛已经意识到,他们没有多少时间来巩固这个横跨太平洋的新同盟了......


十里长街送总理


关于1976年1月,联合国总部“破例”给周恩来降半旗的故事,虽然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实的版本,但是当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03个,却有130个国家的党、政领导人发来唁电、唁函;几乎所有重要国家的报纸、电台都在第一时间播报了这一消息,围绕周恩来去世所发生的一切。构成了他从凡人到圣者的记忆。就像中国首都北京数十里长街上百万民众送别周恩来,其情其景为历史所罕见。



一百年前,19岁的周恩来在去往日本留学之前,为送别他的同学写下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是周恩来在一百年前的中国梦。


2018年,在周恩来辞世的今天,当年的十里长安街,如今早已是满目繁华,锦绣河山,国泰民安,这盛世,如您所愿!


今天,让我们一起为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转发!



想了解更多故事

敬请关注本期

《凤凰大视野》之

这盛世,如您所愿--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纪念特辑


辑:伊梵、撕纸小妹


推荐阅读:

·2018已经过去六分之一!是时候认清自己了

·才女、汉奸、特工——民国女间谍关露的三个身份与坎坷一生

·学霸可能最不适应未来社会?人才最核心竞争力是终身学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