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人们熟悉的徐悲鸿,也是让人陌生的徐悲鸿

2018-04-22 凤凰卫视


这是他视若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他仿佛为艺术而生。从线条到色彩,从国画到油画,从创作到收藏,从儿女情长到家国情怀,他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徐悲鸿,他也是让人陌生的徐悲鸿。

 

一生倾情《八十七神仙卷》



《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是中央美术学院为庆祝建院100周年策划的特展。徐悲鸿在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徐悲鸿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治学,都对现代中国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读徐悲鸿这样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之笔的大人物,其实非常有难度的,这次我们选择从他最珍爱的收藏开始说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这张画,对徐悲鸿来说被视作生命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看到这幅画,他曾经在跋里题到一句话,就是说,“世界所藏中国人物画,无出其右。”他看到的就是所存(世)的这个中国画里边,他认为这张画是最高水准了。他也跟世界的这个油画,比如说波提切利的油画《春》相比,他认为这张画比那张画还要优秀,因为这张画没有颜色。


 

《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佚名的白描人物手卷,它被认为是中国美术史上极其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它的艺术魅力可以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比肩。

 

徐悲鸿与此画结缘是在抗战时期,1937年5月,徐悲鸿在香港举办画展,偶然得见《八十七神仙卷》,他不惜重金从一位德国女士手中购得此画,从此带在身边,日夜不离。 1942年5月,徐悲鸿在昆明举办画展时,《八十七神仙卷》意外被盗,徐悲鸿深受打击,一度病倒。后来在1944年,他的一位学生在成都发现有人出售《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鸿得知消息后,倾尽家财,托人以巨款将此画重新购回,从此再未遗失。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张子康:最主要的这个画上印章特别的有意思,就是“悲鸿生命”,这个“悲鸿生命”是篆刻家陈子奋刻的。当时第一次他拿到这幅画以后,他就钤上了这方印。他丢失以后,再得到这幅画的时候,他发现这个印章给挖掉了。后来他重新找陈子奋又刻了一枚,然后又钤上。大家看到的是第二次钤上这个印。


《八十七神仙卷》的艺术价值毋庸置疑,但是学界和鉴定界对它的出处与年代一直存有争议,至今没有结论。与它放在一起展出的是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两幅长卷虽然题材相同,画风相近,但是后者的艺术价值却不能与《八十七神仙卷》相提并论。


也许是为画痴狂的性格,成就了徐悲鸿。从他出生起,就注定了与画结缘。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一位民间画家,靠画画养活了包括徐悲鸿在内的七个孩子。在父亲的教导下,徐悲鸿四岁开始识字,七岁开始练习书法,九岁开始学习绘画。从九岁到十三岁,徐悲鸿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就是临摹点石斋吴友如的画册。在徐悲鸿的收藏中,也有他父亲的一幅画作。



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合二为一


张子康:徐悲鸿的父亲有七个小孩,他是老大。其实就他真正走出来了。那些小孩一直在农村,我觉得这一点也是看到他父亲的人格的一个魅力。他还是非常有理想,也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一个人。


虽然自小就打下了扎实的国画基础,但少年时就已锋芒毕露的徐悲鸿早早就认识到,传统中国画在近代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他想要为自己,为中国绘画艺术找一条新的出路。1919年,徐悲鸿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前往法国留学,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


徐悲鸿艺术大展策展人红梅


红梅:他的学校里面有一个大的玻璃长廊,里面放满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石膏雕像,人人都可以到那儿去画去学。觉得学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提交一个考试申请,统一安排考试,正规地通过了入学考试,就成了正规注册生。而要不是这样,就是旁听生。他是正规的,原因在于他那年考试,在将近四百个考生里面,他考了第六名。全世界的考生里,他能考到第六名,就足见他的这种扎实的基本功,在那一届里面,他是多么的出色。


此次大展展出了多幅徐悲鸿早年留学法国时,创作的素描作品,事实上徐悲鸿是公认的素描大师。他非常推崇十九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大师——安格尔,作为院长,安格尔为皇家艺术学院制定了著名的校训:“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徐悲鸿早年的一些油画作品,都留有素描。借由这些同样可以视为经典的素描作品,观者可以更容易地在头脑中想象,徐悲鸿是怎样将他的作品从线条过渡到了色彩。


红梅:在西方的古典油画里面,几乎没有见过这样的构图。另外他对于肖像画的一个情节设置。他将一般的肖像画的那种静止的状态赋予了它一种意境,而且是中国古典的,这就是他的一种渗透到他血液里面的,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致敬。包括他画的蒋碧薇,一种很优雅的略带忧郁沉思的,一种沉浸于自我内心世界的,那种捕捉,非常传神。



蒋碧薇是青年徐悲鸿的缪斯女神,徐悲鸿油画中的蒋碧薇高雅、慵懒,散发着迷人的气质,从这些画中仿佛可以感受到这对年轻夫妇正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中。只有十七岁的蒋碧薇为了爱情,与徐悲鸿私奔,他俩的结合曾经引起一时轰动。以致于他们分手时,也是满城风雨。徐悲鸿后来与学生孙多慈相爱,但两人最终没有能走到一起。这幅徐悲鸿为孙多慈创作的画像,极少公开亮相,此次也入选到徐悲鸿大展中。


与这幅油画遥相呼应的,是徐悲鸿另一幅著名国画作品《风雨鸡鸣》图,创作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后来学界通常将这幅作品解读为画家借用雄鸡不屈、昂扬的精神,来号召民众振奋一心,抗击侵略。


红梅: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我们对无论多么杰出伟大的艺术家的解读,不仅仅是他的公共形象的那一面,历史贡献的那一面。他首先是一个人,因为艺术是关乎人的,当艺术的最本质是关乎人的时候,怎么样让这个人不是冷冰冰的,不是符号化的,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这是一个例证。《风雨鸡鸣》中的公鸡既可以解读成,他唤起民众的一种雄性的力量的,雄壮的,也能感受到他一个人,那么殷切地在用心血,在呼唤他的心上人的那种苦楚。 



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国艺术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其实不仅是马,许多猛禽猛兽在他的笔下都得心应手。这幅《会师东京》,创作于1943年,离二战结束还有两年,抗日战争早已进入相持阶段,画中雄狮、母狮、幼狮前后错落,占领了日本的富士山。在闲章的位置,是一个小小夕阳,寓意日本已经日落西山。



徐悲鸿的画名太盛,以至于他的书名为画名所掩。徐悲鸿其实也是书法大家,他对篆、隶、行、草样样精通,并且能将几种书体融汇贯通,自成一体。通常人们只能在他画上的题跋中看到他的小字,此次大展一并展出了徐悲鸿的大幅书法作品。



红梅:他碑学出身太高了,是康有为亲自带的入室弟子。作为碑学的最重要的大师,康有为亲自教他。让他临碑拓,包括从秦,魏晋以来,康有为收藏有大量的孤本,绝本的,特别精美的碑拓都给他看。所以他在康有为家住的时候,一方面他教康有为的女公子文化知识,更多的时候他跟康有为在交换艺术观点,在欣赏大量的康有为的藏书法。


徐悲鸿终其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古代书画的保护与收藏不遗余力,他在有限的财力支撑下,积累了蔚为可观的收藏。徐悲鸿有他独特的收藏视角,他看重写实画风,因此收藏的人物画居多,他轻名重品,不太看重是否出自名家之手,而是看作品的艺术水平高低。徐悲鸿的古画收藏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八十七神仙卷》,他还收藏有一幅扬州八怪金农的《风雨归舟》图,他认为这幅画是“中国古画中奇迹之一”。在现代画家中,徐悲鸿与齐白石私交甚笃,他收藏有多幅齐白石的作品,最难得是这幅齐白石的山水画。



张子康:齐白石跟徐悲鸿可以说是最要好的朋友。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他从国外回来以后,一直在做中国画改革,所以说他看到中国画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艺术。中国画与西画之间,其实他想把这两个东西给打通,然后形成一种新的风格。其实齐白石当时是画传统绘画,当然是非常出色的。


 徐悲鸿最有影响力的作品,还是他创作的几幅大型油画,每一幅大型油画作品都可以看作是他的人生宣言,艺术檄文。创作完成于1930年的《田横五百士》彰显了他的英雄主义情结,他欣赏田横为大义而牺牲自我的精神。《徯我后》创作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当局消极抗战,徐悲鸿借此作品表达了被压迫人民渴望得解救的心愿。《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当时他游学印度,国内抗日战争也正相持胶着,“愚公移山”寓意知难而进,有志竟成。

 


徐悲鸿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国艺术”,为此而改良中国画,引进、传播外来画种:素描、油画,提倡写实主义艺术道路,开创现代意义的大型历史画创作先河,他是少有的以自己的作品与国家、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艺术家。2011年,历时四年扩建而成的国家博物馆重新开馆,在国博西大厅的正面墙上,一幅宽36米、高12米的巨型浮雕首次面世,它的原作正是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编辑:王竹、巴塔木


推荐阅读:

·“我们私底下和普通男孩没什么两样”

·中国究竟是不是钢铁大国?

·4年内用2万打造市值78亿公司  创业靠的是少抱怨、多做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