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30

“大多数的重要科学发现都是有一群被好奇心驱使的人做出的。”“我们的工作是把金钱转变成知识。”“科学就像没有谎言的魔法。”

——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院长扎夫曼


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席卷中国。而创新的根本和动力源泉就是基础科学研究。小国家以色列以科技创新著称。而有“以色列科技研发大脑”之称的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成立於1934年, 由以色列建国总统创建。


它是世界领先的科学研究中心之一,拥有250个研究小组,4千多人,是全世界最大的技术转让学院,拥有350亿美金的技术转让费收入。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领航名人馆——丹尼尔·扎夫曼Daniel Zajfman

1989年 获以色列理工学院博士学

1989年 赴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进修博士后

1991年 进入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任高级科学家

2005年 任德国普朗克研究院Director

2006年 任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院长

多数重大科学发现由好奇心驱动


关于投资基础科研,有不同类型的策略。其中一个广为人知的,就是市场驱动的研究:了解市场痛点,结合科技做出一个非常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但是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科研,就是你完全不知道会发现什么,只是去试着了解大自然的奥妙——这就是好奇心驱使的研究


扎夫曼指出,主要的重大科学发现,都不是因为人们想要解决某个问题而做出的。因为人们很难知道一个研究未来会不会派上用场“你觉得一个东西有用是因为你知道它。要怎么探索不知道的东西才是问题关键。”



比如汽车里的GPS,原理是建立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上的。爱因斯坦根本不会预计到GPS的发明,他研究相对论只是因为他想要瞭解宇宙。扎夫曼说,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 百分之九十九的研究都是基础性研究和好奇心驱使的研究。“我们的工作是把金钱转变成知识。”



大学和业界的互动不宜太过紧密


在去年领航者的硅谷探访之旅中,前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曾指出硅谷最大的成功之一就是实现了大学与企业间的紧密联系,令学术领域的突破迅速走向市场。令人惊讶地是,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却并不急于实现这种“科研成果转化”,因为他们专注于更加基础的、长期的、不讲用途的、好奇心驱使的科学研究。



扎夫曼认为:“如果我们和业界采用相似的研究策略,那我们的研究成果也会是趋同的。我们需要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研究策略,非商业驱动的研究。”



他认为,大学的设立就是为了发展一些不太被大众接受的想法,“学术自由就是要让人们能跳出条条框框来思考问题,而在业界工作就是要在条条框框的规矩中工作”。



成功的科学家需要“运气好”

所谓“成功”的科学投资策略,就是招募最优秀的科学家。怎样定义“最优秀的科学家”?


扎夫曼提出了四个标准:一要非常有好奇心,二要对研究有热情,三要博学,最后是要运气好。


关于“运气好”,扎夫曼说自己有一个发现:“有些人运气好不是说他们天生就运气好,而是他们从不错过任何机会。而是能够时时鉴別良机,抱持开放的态度,对周围发生的事迅速反应”, 这样才有可能对他们没在开始时想到会发生的实验“副产品”中,找到重大的发现。这种“运气”在科学研究中很重要。



同行评价是好的考核机制

扎夫曼解释道,他们并不是没有对科学家进行业绩考核,只是不通过剥夺他们对研究项目选择权的方式进行业绩考核。


扎夫曼认为同行评议是一个好办法,“就如我们怎么评价音乐一样。没有数字也没有报表。我们只关心我们是否喜欢,是否达到了我们的预期。对于我来说,我觉得谁的钢琴都弹得很好。但是如果一个弹琴弹了三十年的朋友跟我说这个人弹得很差,我会相信他,因为他在这个领域耕耘三十年了。这就是同行评议,科学界也是一样的。我们不关心这个科学成果有没有市场,我们只关心它是不是让我们对这个宇宙有了有意思的新发现。”



要看有什么会妨碍跨学科合作

其实有很多我们没有关注的东西在阻碍合作开展起来。比如各个学科的预算是分开的,比如你招聘人的方式导致学生被分到了不同的系,就很难合作。



首先要降低合作的门槛,让交流合作自然而然地发展,不需要特别有什么促进合作的项目。降低阻碍的最好方式就是直接资助科学家,而不是资助部门。所以每个科学家有自己的预算,不用担心会因为研究其他课题而失去资金支持。


而魏茨曼研究所有一个全世界都很少见的特点,就是科学家住在园区里。在晚上或者周末,科学家的家庭,包括孩子,都会坐在一起聊天。他们开始会聊足球篮球,很快就会谈到科学的事,科学家喜欢谈科学。



如果非要说有科学研发策略的话,就是将来自不同背景、文化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产生新的创意和想法的很好方式。 




预测是为傻瓜准备的

尽管见证了很多新兴有趣的想法成型的过程,但在被问及最大的学术突破将从哪里产生时,扎夫曼坦言自己并不确定,“在希伯来语中有一种说法:预测是为傻瓜准备的,所以我不会让我自己变成傻瓜”。但他同時表示,如果你看到一群天才不约而同地在研究同一个主题,那么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个趋势,这或许是最好的一种鉴别方法。



人工智能、干细胞、微生物、材料科学、量子力学、生物学等领域都在发生迅猛的变化,一些学科的融合,比如电脑科学和生物学的融合将有可能带来重大的突破。虽然一些研究还停留在非常初始的阶段,还需要几十年才能看到成效,但在扎夫曼眼中,这正是他们需要做的。



科学就像没有谎言的魔法

谈及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教育下一代,扎夫曼直言自己“对世界各地的很多教育系统都有相当强烈的意见”。他认为,目前的教育大概从12岁开始,就开始教孩子们一些非常具体的学科,甚至包括教授纳米技术。



但他仍然认为需要教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理念,比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数学,这是科学的四块奠基石。“实际上,世界科技发展的速度越快,我们就越需要回归基础知识,因为这是在巨变的时代,唯一能肯定我们所学到的东西一定会有用。”




科学就像没有谎言的魔法,那么如何引发孩子们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呢?扎夫曼认为一切都要从培养好奇心开始,他支持两种教育:


首先是创意驱动式教育,就是向孩子们展示大自然的全部内容,使用一个问题驱动而非答案驱动的教学方式;在如今的科学领域,提出适当的问题比提出适当的答案更重要。犹太人小孩放学回家,妈妈喜欢问,“你今天问了什么问题啊”;第二种教育方式就是“在游泳中学游泳”,让孩子们上手操作机器,做实验,看看那些理论是否真的有效亦或没有,为什么无效。



当孩子选择一个职业时,他们不仅选择了一个方向,还选择了一种自我认同;当我长大后,这不是我想要做的事,长大后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很重要的是,在社会中把科学家当作英雄。


编辑:爱美丽、巴塔木

推荐阅读:

·风云对话 | 安倍晋三接受凤凰卫视傅晓田专访

·查尔斯王储总算熬出头了?

·他是职业“流浪汉”,靠直播帮助四十人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