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有终身工作,才能工作终身

程鹤麟 凤凰卫视 2019-08-08


终身工作是长寿良方


程老汉曾发布文章《活够了,104岁科学家瑞士寻死之旅》,讲104岁的澳大利亚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大卫.古达尔(David Goodall) 今年5月自己跑去瑞士接受安乐死,安详离世。



古达尔能够那么长寿完全是意料之外,他只是一直埋头在工作里,而他要去瑞士“寻死”,则是因为人家不让他工作了。


只要他们自己愿意,世界上许多高龄学者都在工作,讲课、带学生、做研究、做实验、写书……古达尔也是这样。


1979年65岁的古达尔象征性地办了退休手续,但实际上一直还在大学里工作。2016年,古达尔102岁了,他所任教的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Edith Cowan University)实在担心他每天来学校上班会有风险,要他真正地退休,被他拒绝。他还把这事张扬得满世界都是,争取舆论支持,事情曾一度成为澳大利亚的新闻头条。


结果是古达尔赢了,在各界压力下,大学收回成命,但古达尔也让一步,改为在幕后从事研究工作,不再登台讲课。2017年,古达尔在自家卧室里跌倒,被人发现后送医。医生表示,古达尔已经 103岁,不适合继续搭乘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上下班,连乘坐出租车都不可以。



这就等于宣告不肯退休的古达尔必须退休,他不得不正式辞去伊迪斯科文大学的教职。古达尔觉得人生突然变得了无生趣,就在2018年选择了安乐死。


工作能够长命,不让工作等于是要他的命。

 


古今中外,长寿者总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因为他们工作,所以他们长寿;因为他们长寿,所以他们工作。

 

至圣先师文先王孔丘活在2500多年前,东周春秋末期。那个时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40岁,而孔老师活了73岁,就因为孔老师一直都在工作从未停下来休息。他老人家51岁之前都在当私立学校校长兼教授,属于民间人士,到了51岁才出来就业,出任鲁国的中都宰;53岁还“进步”了一下,由中都宰升为司空,后来又升为大司寇,相当于鲁国最高法院的院长。


这个岁数,那个时候的一般人都死了十几年了,坟头的小树都长成大树了,而孔老师还在殚精竭虑为国操劳,努力工作。


像孔丘老师这样以工作为乐的人,本来还可以多活几年的,可惜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重创了孔老师的精神。



孔老师69岁时,独子孔鲤死了,年仅50岁;71岁时,孔老师最得意的弟子颜回死了,年仅30岁;72岁时,孔老师第二得意的弟子子路死了,年63岁。


颜回病逝的消息传来,孔老师痛哭失声,又仰天长叹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说这是老天要他的命。旁人说孔老师“子恸矣(您太伤心了)!”孔老师回说:“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我真的太伤心了吗?我不为颜回伤心,还为什么人伤心呢?71岁的老师哭30岁的学生,真的伤不起。第二年,子路战死并且被敌人剁成肉酱。孔子从此见到肉酱便叫人把它倒掉,不再食用。这个禁忌没维持多久,孔老师就撒手人寰驾鹤西去了。

 


孟轲,孟夫子,孔圣之后的亚圣,活在孔子死后一百余年的战国时代,那时候的人均寿命跟春秋差不多,也是40岁不到,而孟老师活了84岁。


孟老师曾效仿孔老师游说各国,但他的治国大计从未获得任何一国国君的接纳,齐宣王倒是给过孟老师一个“卿大夫”的虚职,可对孟老师的各种“仁政”高见又都听不进去,害得孟老师悻悻然离开齐国回老家闭门做学问去,所以孟老师终身大致就是一个全职的私立学校的校长兼教授。


孔老师一辈子不写东西,《论语》15000多字,全都是孔门弟子记录而不是孔老师亲自撰写。而孟老师就很勤奋(跟程老汉一样哈),按司马迁的说法,《孟子》一书,38000多字,全是孟老师亲撰。


孔老师逝世时,可以算是鲁国的老一辈领导人,而孟老师逝世时,只能算学者。可能就因为他终身是学者,孟老师比孔老师更长寿。


学者长寿比比皆是

按享寿短长排列:历史学家白寿彝享寿91岁,历史学家吴小如享寿92岁,书画家、教育家启功93岁,哲学家任继愈93岁,诗人、书法家赵朴初93岁,画家齐白石93岁,语言学家吕叔湘94岁,国学大师、佛学家南怀瑾94岁,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95岁,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95岁,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95岁,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96岁,物理学家钱学森98岁,国学大师季羡林98岁,民俗文化学家、中国民俗学奠基人钟敬文99岁,作家冰心99岁,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100岁,作家巴金101岁,国学大师饶宗颐101岁,历史学家蔡尚思103岁,作家、翻译家杨绛105岁,历史学家、美国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刘绪贻106岁(2018年11月刚刚逝世),经济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11岁……


太多了,以致于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因享寿88岁,而未能列入。

 


上述学者大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齐白石有句名言说:“不教一日闲过。”



学者的工作是遨游于学术,属于动脑筋而不伤脑筋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能是学者们长寿的原因之一。有些工作,每天都伤脑筋,都没功夫动脑筋的,可能比较折寿。

 

工作导致长寿得到了研究的证实


工作导致长寿也得到了当代科学研究的证实。



201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刊登了斯坦福大学科研人员有关长寿的研究,列出影响寿命的许多因素。其中就指出,努力工作寿命长。



该项研究发现,努力工作、干活的人(即使已退休),也乐在其中,更健康,比消极工作的同行,拥有更密切的社交。


而同一项研究又指出,“长寿离不开社交”。女性之所以比男性更长寿,是因为女性往往有比男性有着更广泛的社交网络。社交能够帮助我们从朋友、家人以及工作机构、社会处寻求关心,有助自我减压,甚至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如果一退休就闭门谢客、成天宅在家里,是什么结果不言而喻。

 

爱因斯坦说:“Life is like riding a bicycle. To keep your balance, you must keep moving.”意思是,人生像骑自行车,你不想摔倒就得一直不停踩自行车。


工作就是保持平衡的运动,只有终身工作,才能工作终身。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晓静


推荐阅读:

·平均期望薪资过万,这群人找工作不问工资?

·自家孩子是神人转世?家长花3600万买教学“文物”!结果……

·本想一屁股坐俩凳子的乌克兰,如今成俄罗斯新火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