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科创落后?查毅超:都是同一个国家,不用比较,向前看

问答神州 凤凰卫视 2021-11-10

问答

Q&A

神州

2021.08.13

 

Hong Kong

香港新视野


一个以金融、贸易为主的经济体

应该如何突破科创症结?


一场风波,一场疫情

为香港科创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面对香港工业“已死”的质疑

香港能否实现“再工业化”?


《问答神州》专访 

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 查毅超 



2001年开始运作的香港科技园公司,管理着香港科学园、九龙塘创新中心和三个工业邨。2018年,查毅超获任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彼时,他已深耕工业近30年、有着12年创科公职经验。

  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 查毅超


吴小莉:您做了二十多年科技领域的公职,有没有看到香港科技氛围的明显变化?


查毅超:其实香港科技园公司的科创平台一直在变化。三年前,香港科学园里面的企业不足七百家,现在有一千多家企业。即使有社会事件、有新冠疫情,这个数字都有增无减,这也证明了政府对香港创科的投放有多重要。香港其实有十几家独角兽企业了,有好几家都是香港本土大学背景出来的。QS世界大学排名前一百中,有五间是香港的大学,这是一个很好的优势。所以我们更加要为香港创科、为想做创科的人士,建立更多不同的平台。


香港科学园“不主导、不设限、不比较”,是查毅超在问答中反复提及的理念,“提供平台、提供支持、提供服务”更是香港科技园公司的使命。


吴小莉:最近几年,外界发现香港在创科领域其实做了很多努力,所以有机会争取成为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国际创科中心。


查毅超:香港的场景是有独特之处的。比如金融科技,例如上世纪90年代的八达通,香港是走在最前面的,这就证明了香港是有科技人才的。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在香港的独特法制、一国两制下,我们又具有很多西方色彩,所以很多地方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我也理解,比如在处理金融科技等问题上需要保守一点。


吴小莉:要管控风险。


查毅超:是的,如果香港在2000年代说要做电子支付,政府也开放给企业做,那香港会不会做得比WeChat、Alipay更成功?没有人知道,就是说许多科技的发展,是本地场景决定的。


吴小莉:香港最近开始发放电子消费券,鼓动数码经济,您觉得会不会太迟了?


查毅超:永远都别说迟,迟总好过没有,永远都是。在香港科学园,我们有许多尝试性的科技项目,比如无人驾驶。我们是全香港第一个园区,给企业提供了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场地,去尝试无人驾驶技术。虽然这都是两三年前的事情了,但这是在普通香港街头无法做到的试验,在科学园可以去尝试。我很感谢同事们,他们都努力地帮科创公司去供给这些场景。

香港科学园


吴小莉:孵化企业,科学园对于它们的成果或研究方向有多大的主导能力?


查毅超:其实科学园是不主张同事们去主宰企业科研方向的,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我见到,他们连谈判的合约都有问题,我当然会提醒他,但我不会干扰他们的研发方向。做科研,一定要百花齐放,我们不需要做选择。你做了平台之后,自然会有人走过来。


有人说:香港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人类群居文化与科技结合的艺术品。在这样一个中西色彩源远交织的一隅,“融通中外,互鉴文明”仿佛是这个城市天然的使命。


此次访谈中,吴小莉随查毅超一同来到香港科学园中的创科体验馆,这里,充满着科技与艺术的交汇。


 香港创科体验馆 创科长廊

吴小莉:创科体验馆为什么会选择将艺术与科技结合?


查毅超:其实香港在艺术方面有很大一批人才。我听说,香港每年设计领域的毕业生就有几千人。但他们毕业后,香港没有艺术场景给他们施展拳脚,使得他们不得不去做其它事,我觉得很可惜。今年四月我和民政事务局的徐英伟局长见面时,他问我,科学园有多少做艺术科技的公司?我一开始想,可能就一家起,两家止。但是真的细数出来的时候,发现其实做AI、AR、VR的公司有很多家,参与创科体验馆建设的就有五十家。所以科学园是提供了艺术科技的平台,企业要不要来参与,它有自己的决定。


香港科技园公司管理着香港的三大工业邨:大埔、元朗、将军澳。希望让香港“再工业化”不走回头路,而是建立高增值的制造产业,三个工业邨正在建设不同主题的智能生产中心。








滑动查看更多

查毅超:三年前,大家已经开始去想,怎么去升级、重塑工业邨。我们第一个试验是打造精密制造中心,在大埔工业邨。因为是试验性质的,所以这个中心没有具体的主题:有做模具的、室内耕种的、旧衣回收再制造的等等。这个中心改建完成后,两个月就租完了,我们见到业界真的有这个需要。现在,将军澳的精密制造中心、元朗的微电子中心、大埔的医疗用品制造中心正在建设中。


吴小莉:为什么选这几个主题?


查毅超:升级重塑工业邨不只是董事会自己想出来的,我们有个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又请到了业界、商会的不同人士去考察,究竟什么人会回香港再做工业呢?发现其实有三类人:第一种,做新科技、新产业的,比如有些在科学园有新的科技研发出来,他需要地方制造,就到工业邨生产了;第二种,比如大湾区的企业,在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有一些部分涉及企业机密,所以需要将生产和研发分开,就可以到香港来生产;第三种,就是本地需求了,例如口罩、防疫用品、食品、中药的生产,需要在本地进行。


但很开心的是,三种类型中,做新科技、新产业的人是最多的。不是翻炒旧事物,也不是再用劳动密集的方式去做生产,这是令人振奋的,这也是香港再工业化的一支“强心针”。



吴小莉:现在的新科技可能不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但是土地成本还是很高的。这些中心提供了怎样的支持给企业?


查毅超:其实工业邨已经将很多精密制造所需要的设备准备好了,至于租金,我认为是很低的。而且,例如预期在明年四月落成的将军澳先进制造业中心,在它的地下将会设有一个统一的物流公司,同时,地下也会作为一个统一货仓,这个是新颖的想法了。

在深港接壤的落马洲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其全面完成后,将成为香港最大的创科园区。


而在2024年,园区首栋楼宇落成之前,香港科技园公司会先在深圳的福田创科园区,承租以及管理部分地方,尽快推动港深两地的创科产业接轨。香港创科局局长薛永恒说,这是因为香港“等不及了”。


吴小莉:在2024年之前,按照薛永恒局长的说法,深圳福田区叫做“demo”,是香港科技园公司下属的公司来进行工作。


查毅超:是的,福田是一个比河套可以更快落地的位置,我们希望做到将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引进来”就是香港科学园的公司怎么利用福田的位置,走到粤港澳大湾区其它九个内地城市里;另一方面就是“走出去”,如果大湾区企业想了解一下香港可以做些什么,还可以拿到香港的一些创科基金,为什么不可以出来呢?


其实比较一下大家科技的平台,香港唯一没有的就是军工和海洋科技,大家都是同一个国家,主要是想一下怎样优势互补。人和科技是无界限的,有些朋友会把香港和新加坡、日本比较,比较来做什么呢?各地的场景、政策、文化都有所不同,做好自己就好。人、科技、资金都是流通的,不要比较,要向前看。


吴小莉:对于对科创事业有兴趣的年轻人,您想说什么?


查毅超: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要落实自己想做的事。现在的科技种类太多了,大家都可以跨界合作,但唯一就是commitment,没人可以帮到你,这是我想对年轻人说的话。


编导:孟涵
编辑:孟涵 古易菲 马晋 金芃 图片编辑:马晋
  大家都在看  

·秦刚抵美十几天后才与舍曼会面,为什么?美国媒体怎么看?

·世卫组织:新冠潜在病例可追溯至2019年,已与意大利开展相关合作

·巴基斯坦“达苏恐袭案”进展:凶手得到印度、阿富汗情报部门支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