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莱坞迷惑导演大赏——他将自己的丑闻改编搬上了银幕!

罗千屹 凤凰卫视 2021-11-10


“喜剧就是悲剧加上时间”

——我承认,我没有自己作品里的人物过得好。


你会怎样期待一部打上“喜剧”、“爱情”和“奇幻”标签的电影?它是从《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一场奇遇开始,还是陷入《未麻的部屋》的多重梦境,最后迎接《罗马假日》的大团圆?

《解构爱情狂》凤凰卫视电影台9月10日 21:15播出

《解构爱情狂》很难被这些标签所概括,它讲述了一个灰扑扑的作家与他支离破碎的生活。他像泥炭藓一样从周围人身上获取创作灵感,非但没有享受到伟大作品带来的荣誉和爱戴,反而几乎搞砸了所有的感情,只能与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分享快乐。

或许你更加疑惑了,这样荒唐又略带悲哀的主角,又该如何诠释“喜剧”和“奇幻”?但当本片的编导主演伍迪·艾伦时,当他用极具个人风格的奇思妙想与黑色幽默诠释“丧”时,让人知道悲伤加上自嘲就是最有趣的喜剧。


伍迪·艾伦是美国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至今已经获得了23项奥斯卡提名,并夺得4项奥斯卡奖项

在伍迪的创作生涯中,有不少轻松浪漫的喜剧,例如70年代的《安妮·霍尔》,丰富的笑料和浪漫爱情故事成为现代浪漫喜剧电影的榜样;

而到90年代末,正如《星尘往事》里的制片人,感受到观众的审美疲劳后,“我再也不拍滑稽搞笑的电影了”,伍迪·艾伦开始创作较为深刻的讽刺电影,就有了97年诞生的《解构爱情狂》。

▲爱情喜剧《安妮·霍尔》曾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作品不再局限于人生的某一阶段,而是穿过漫长的阅历回看往事,把曾经的丑闻化为笑谈。


01

影片概述


哈里(伍迪·艾伦 饰)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著名作家,由于他神经兮兮、过于疯狂,他一直过着混乱无序的生活。

▲《解构爱情狂》豆瓣评分8.6

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把身边的人和周围发生的事都写进自己的小说里出版,包括自己和多名女性的感情经历:幽会前妻的妹妹,与书迷发生关系,把父亲塑造成“杀妻食人魔”......

哈里将身边人最不堪的秘密变成作品的素材公开出版,赢得作品的成功、受到评论家盛赞,却也因此伤害和得罪了身边很多人,从此众叛亲离。

前妻的妹妹指责哈里在书中透露了他俩的幽会

更痛苦的是,哈里对自己的问题惊人地坦诚。他不能真正控制自己的欲望,也无法对彼此负责,只能在双方沉沦之前不断提醒彼此“不要真正相爱”。

他很清楚自己的生活是一团乱麻,他的真实生活与小说中的虚构情节不断交织,同时他发现自己的灵感开始枯竭。


哈里试图解构自己的现实生活、解构自己小说中的虚构人物的生活、解构小说人物在自己生活中产生的影响。这个不能正常运作自己的生活,却只能在艺术中发挥才能的天才作家,究竟能不能解构出自己人生中的“真相”?



从作家角度而言,哈里是一个毫无保留、献祭生活的艺术创作者。他将生活视为体验,从中提取素材进行艺术加工,然后一次次面临情人歇斯底里的决裂。

人伦、种族信仰和家庭责任都无法限制哈里艺术生命的尺度,自由和想象力是他的魅力所在,然而道德的指责并不会对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网开一面。再天马行空的才子也活在现实世界,哈里并不例外。

在生活陷入谷底时,他接到了母校名誉授予典礼的邀请,并寄希望这能挽回人们对他的评价。可惜名声太差的哈里失去了昔日老友的信任,竟无人愿意陪同他见证这一荣光的时刻。

他只好找了个妓女陪同,第二天朋友理查德也来陪他,路上他还从前妻手中拐来自己的儿子一同前去......如此清奇的四人组合在途中又会遭遇什么?

▲《解构爱情狂》剧照

谁能想到,开车前往典礼的途中,妓女被查出携带毒品,好友理查德遭遇意外死亡,哈里本人遭前妻控告绑架儿子而被关进监狱......在被发生过关系的女同学保释出来后,最后与哈里一同走上颁奖台的,竟是他引以为傲的作品人物。

哈里动情地感谢与他们共度的快乐时光,是这些虚构的人物教会他接受自己“有所不能”,好好地生活。一位作家和他笔下的作品一同接受荣誉,在某种程度上亦是最恰当的方式。

哈里在荣誉典礼上致谢他创造出来的人物

典礼结束后,哈里又坐回他的书桌前,喃喃着要创作一个“在生活中不能正常运作,只能在艺术中发挥才能”的人物。

一瞬间,回溯整部影片的场景,突然难以分辨哪些是真实发生的,哪些是哈里为了创作想象出来的,只知道我们方才看到的所有内容都再次成为他的素材,而哈里继续为了艺术虔诚献身。
 



02

镜头之外


看完影片概述与角色设定,不知道你有没有从中发现一些既视感

片中的主角哈里与妻子妹妹、妻子病人、学生、妓女等胡搞瞎搞。而现实中的伍迪·艾伦,这位已经80多岁的顶尖导演,坐拥享誉全球的影视作品,也有着伴随他近30年的人生“污点”——性侵未成年养女、与养女结婚

1980年,伍迪·艾伦与离异的米娅·法罗开始交往并成为恋人,但伍迪看上去完全对小孩不感冒,两人刚在一起时他甚至不愿意与米娅的孩子们相处。两人没有共同生育,而是在相处3年后,收养了一个金发女孩迪伦·法罗。

伍迪·艾伦(左三)与米亚·法罗(右一)恋爱交往时与收养的孩子们合影


在这之后,伍迪对孩子的态度渐渐发生了改变,变得更“亲密”了。米娅曾经建议伍迪去看心理医生,但心理医生与伍迪接触后认为:“他的行为举止确实不当,但却无关于性,只是因为他不常和小孩在一起,并认为这是表达爱意的方式。”


米娅将信将疑,此后,每当看到伍迪有过分亲密的行为时都会善意提醒。伍迪也会接受提醒,这打消了米娅的担心。



但1992年1月,在两个人恋情的尾声,米娅在伍迪·艾伦住处发现了他为养女宋宜拍摄的裸照(宋宜为米娅和前夫所领养的韩裔女孩,现在是伍迪·艾伦妻子)。这才让她觉得事情不是心理医生判断的那么简单。


经过一番内心挣扎,1992年8月,米娅正式指控伍迪·艾伦猥亵迪伦·法罗。而另一边,宋宜的很多说法,包括已经去世的养子养女的死因、米娅对收养子女的忽视等等,都与米娅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说法有差异。


▲1997年,伍迪·艾伦与相差35岁的养女宋宜结婚,这一年也是电影《解构爱情狂》上映的时间

今年,随着纪录片《艾伦对决法罗》播出,有关这位导演性侵丑闻的两个故事版本再次进入人们视线:



在“受害者”视角的版本中,作为父亲的伍迪·艾伦,丧心病狂地猥亵了自己7岁的女儿;而在“施害者”的版本中,一切都是闹剧,心怀鬼胎的母亲米娅·法罗教唆女儿诬告父亲性侵自己。


真相究竟是怎样?至今都无人知晓。


或许1997年伍迪·艾伦创作《解构爱情狂》的初衷,就是利用哈里“解构”现实生活中的自己


虽然早就被贴上了性侵的“毒标签”,伍迪·艾伦却依旧作为金牌导演在好莱坞活跃了近30年。直到近年,随着世界范围对娱乐产业的广泛性侵文化抵制增加,越来越多女性为自己的遭遇发声,男性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负责,他的名导光环才被打破。

▲豆瓣8.2高分纪录片《播客大追杀:好莱坞性丑闻录》

伍迪·艾伦多年来受到的“谅解”与“宽容”待遇,折射出好莱坞影圈的风气,让人不禁唏嘘。


好莱坞有三大性侵悬案,一是罗曼·波兰斯基强奸幼女,二是迈克尔·杰克逊猥亵男童,三是伍迪·艾伦性侵养女


电影新闻网站《好莱坞女性》的创办人兼出版人梅丽莎.西尔弗斯坦提倡性别平等,她说:“现在与伍迪·艾伦合作已经不再那么光彩了,我认为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应该早已经过去了!”

梅丽莎.西尔弗斯坦预测,伍迪.艾伦筹策拍片过程的每一步都会越来越难,包括募集资金和演员。“#MeTooTime’s Up这两个运动会持续不断发展,在它们不会消失的情况下,伍迪·艾伦只会有更多的麻烦。”




03

拍摄手法


然而,世人无法否定的是伍迪·艾伦的才气。回到《解构爱情狂》,这部电影中充斥着大量旁白、独白与对话,语言密集输出的影片通常容易让人走神,伍迪却通过巧妙运用场景调度,配合哈里高强度的金句输出,达成了不错的视听效果

哈里时不时神经质地吐槽,稍不留神可能就会错过细节与笑点



影片以一个穿风衣的女人到哈里家上门讨要说法开头。女人下计程车走进院子的画面多次重复闪回,伴随着“掉帧”的手法塑造一种不连贯的观感,暗示“有人投诉”的情况常有发生,视角的发出者或许也存在不稳定的精神状态。

类似的视听语言在影片中多次运用,在哈里的主观视角中,经常出现跳帧或模糊的画面,在人物对话中也通过过肩中景的拍摄手法传达他“不安”、“焦虑”的心理状态。
 
在哈里精神状况下降,感到自己不受重视、遭受家人抛弃的阶段,他想象自己是个“被模糊”的人就像一个摄影机不会聚焦的配角,在人们的视线中轮廓模糊。

哈里想象中“被模糊”的人

在他的主观视角里,影片出现时不时的黑色斑点,还有大块的模糊处理,表达人物异常的视线。为了突出对比,“正反打”还运用到戏中戏的摄像机两侧,一面是面容清晰的正常人,一面是轮廓模糊的小角色,镜头的切换直接展示同一场景内截然不同的画面,在长对话里填充变化的视觉效果。
 
这一处的设计和执行可谓是让人惊叹的巧妙:将“被忽视的人”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视觉上的“模糊感”,符合“看”的浅层与深层意义,直观地表达角色的整体形象;画面模糊处理的执行难度不高,在全片聚焦小空间的画面里,利用限制变成特点。


结合全片内容是哈里为下一部作品储备素材的这一可能性,更让人感叹他的确是富有想象力的出色创作者。


04

现实与虚构


就像哈里作品里的角色塑造被艺术夸张,影片中的哈里本人或许也是较为极端的例子,但不可否认他存在众多创作者的代表特点。


艺术追求和生活需求的角力是每一个创作者需要权衡的问题,尤其是以个人生活为主要素材来源的作者,会不可避免挖掘更多故事,将不同素材的嫁接组合,用想象夸大实际。

“真实”和“虚构”的边界一再被模糊,确实有可能冒犯现实存在的人物。


毕飞宇的《反哺——虚构人物对小说作者的逆向创造》曾提出过小说家最基本的职业特征不是书写、不是想象、不是虚构,而是病态地、一厢情愿地相信虚构

“他相信虚构的真实性;他相信虚构的显示度;他相信虚构的存在感;哪怕虚构是非物质的、非三维的。虚构世界里的人物不是别的,就是人,是人本身。”

“小说家与他所描绘的人物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一个是物的,一个是非物质的。他们处在同一个时空里,他们有没有处在同一个时空里。这是一种非常独特、非常微妙、近乎诡异的人际。”

哈里对他创作的人物深情告白

面临“你把心血注入作品,而我则用心生活”的差异,从中逐渐裂变出的还有道德指控、违背宗教信仰和逃避家庭责任的问题,创作者不会因作品而完全与生活脱离,反而深陷其中。


创作者大多带有这样无奈悲情的色彩,很少有人能像哈里呈现更多的快乐。他坦荡地承认自己所拥有的只有想象力,接受一团糟的生活是他的代价,对改头换面毫无兴趣,在生活的悲哀之上感受创作带来的愉悦。


没有人能真正挣脱生活的束缚,但更纯粹的创作者总能更加坚定,面对虚构和真实之间的断裂。
  


也有纯粹的艺术家无法接受现实的巨变,《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最终没有走下他的轮船,俯视码头熙熙攘攘的人群,深知属于他的大航海时代已经过去,转身留下挺拔体面的背影。

这并不决定他是一个悲情人物,旁人不解的目光不会让创作者的艺术生命折损丝毫,他本人亦不会因此自怨自艾,更不会责怪他人。
 

《海上钢琴师》剧照

2016年大火的英剧《伦敦生活》把生活化为作品,编剧兼主演的菲比·沃勒-布里奇通过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和观众对话,展示主角支离破碎的生活并不是要换取同情,相反作品中的难堪、挣扎和爱引发了广泛的共情。

尽管主角的职业不是艺术家,但和《解构爱情狂》一样,创作者本身也是作品中的人物,他们撕开生活的各种面相,告诉艺术家和普通人“不要再可怜彼此了,好好生活吧”。

英式喜剧《伦敦生活》

《解构爱情狂》呈现一个作家生活中不堪的一面,仍在其中插入了不少的笑点。一些细节让人会心一笑,一段感情的崩裂令人惋惜,但纵观哈里的生活,他尽力争取过与人的连结,没有彻底放弃而划清界限,因不凡的创作力自视清高。

这或许是影片“喜剧”的诠释方式,不管你是否为艺术家,试图分析自己、渴望获得接纳的心是相似的。

大家都有无望的时刻,有过上下求索一无所获的经历,有过倾尽所有功亏一篑的往事,至少我们还能不断尝试,接受有所不能的自己,好好生活。

即将播出

《解构爱情狂》9月10日 21:15

文 | 罗千屹

编辑 | Skylar

  大家都在看  
·911二十年:平民伤亡难计算,百万人无家可归,8年伊战打了个啥?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911二十年:那天的白宫一片混乱,有人脱了高跟鞋逃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