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第五波疫情中,劏房住户如何抗疫?

凤凰卫视 2022-04-19

香港第五波疫情严峻,医院和检疫设施不胜负荷,感染人数超过一百万,染疫死亡人数突破七千。


长期以来,香港房屋问题积弊重重,持续疫情让劏房居民的生活雪上加霜——居住环境拥挤、厨厕共享、厨厕合一,在疫情暴发的背景下,劏房居民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中面临哪些现实困难?他们又将如何渡过难关?


《凤凰聚焦》今晚关注《香港劏房户抗疫困境》——



劏房里的新移民家庭:疫情中获补贴,幸未感染


在劏房居住的人员里,大概有两成左右是来港新移民家庭。伍太太一家就是其中一员。



伍太太的先生在香港一家快餐店打工,一个月收入1万多块(港元),因为一直没有申请到公屋,他们只能选择居住在租金相对便宜的劏房,不得不忍受狭小的居住环境和捉襟见肘的生活。


疫情中,伍太太一家每月可获得政府发出3000元住房补贴,以及即将会派发的10000元消费券。另外,医院的工作人员也会给他们提供一些防疫物资。由于防疫物资并不是特别充足,他们减少了外出次数。


疫情两年多以来,伍太太的女儿跟其他香港学生一样,缺乏完整的校园生活,心理和情绪都受到影响。



幸运的是,伍太太一家暂时都没有确诊。她的心愿就是能快一点住上环境相对更好的公屋,改善家庭目前的生活窘境。


劏房里的少数族裔:一人中招,全家确诊


今年32岁的劏房住户卡兹是巴基斯坦裔难民,已经在香港生活了13年。迫于经济压力,一家四口一直蜗居在23平米的劏房里。



△作为没有香港身份的少数族难民,卡兹没有工作权,只能凭香港社会福利署发放的超市现金卡到指定超市购买食物。疫情中,超市一度出现抢购潮,指定超市买不到东西。


△在狭小的居住环境中,卡兹的两个孩子除了看手机、看窗外,无事可做。


香港第五波疫情暴发后,卡兹整日提心吊胆,害怕家人感染新冠病毒。虽然妻子每天用各种方法给房间消毒,但卡兹还是确诊了。由于未被安排入院或住进隔离设施,卡兹只能居家隔离,无奈看着全家四人全部感染。


确诊的日子里,最大的困难是缺少必要的生活物资。因为必须要居家隔离14天,不能出门,政府部门又无暇顾及,没有提供有效帮助,卡兹一家几乎到了崩溃边缘。好在依靠民间组织帮助,他们渡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通过社群求助,香港中巴联谊总会的义工巴基明向卡兹一家提供了援助。巴基明来港已有三十多年,已是香港永久居民。第五波疫情之下,他帮助了很多像卡兹这样的少数族裔。除了将生活和防疫物资送到劏房门口,他还经常联合本地义工走上街头,为露宿者提供援助。



由于难民身份,卡兹的子女想要打疫苗,必须要通过社会福利署帮忙预约,而这通常要花近一个月时间。目前,港府也呼吁提升少数族裔接种疫苗的比例。3月19日,香港尖沙咀的九龙清真寺开放一天供疫苗接种。在疫苗接种网站,除了中文英文以外,也增设了九种不同语言,方便难民们去了解政策。



解困:劏房家庭,未来何去何从?


香港的房屋问题由来已久,民众“望门兴叹”。住得小、住得贵、住得挤,是不少香港人的生活缩影。如何解劏房之困?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干事施丽珊和观塘区议会主席柯创盛在《凤凰聚焦》节目中提出建议——


1、增加过渡房


为什么会有劏房甚至木板隔间房床位?一方面因为香港政府提供的公屋不够,另一方面是私人楼的楼价非常贵。短期内,应该提供更多的过渡性房屋,让一些不适切居所的朋友都有一个空间,改善生活环境。



目前,由中央援建的六个方舱医院已全部竣工并投入服务,提供超过两万个床位,为香港打赢抗疫战注入强心针。疫情终会完结,但房屋问题却一直困扰香港数十年。希望方舱医院转型成为过渡性房屋,以充分利用房屋、土地资源,舒缓香港住房压力。


2、给予就业支持



面对着很多因为疫情的原因面临失业、手停口停没工开的情况,第一,要创造更加多的就业机会,无论是短期的临时工还是长期的工种;第二,商界可以优先聘用一些基层市民;第三,社福机构可以提供一些不同的人手帮助市民,给长者或一些失业的工友提供实时援助。


完整版抗疫纪录片《香港劏房户抗疫困境》,敬请收看今晚22:00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聚焦》。

编辑:丁筱、王二丫


今日视频推荐:

  大家都在看  

·深圳抗疫纪实:关关难过,关关过

·香港两英籍法官辞任,港律师会:司法运作不会受法官辞职影响

·阿富汗外长会达成两份文件,王毅:对阿临时政府外交承认将是水到渠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