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岁的他人生太传奇,却说自己的人生传奇只是多活几年
昨日,周有光先生度过了他人生的第111个生日。
老先生不喜欢庆生,知名文化界人士便自发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了两场特别的“寿宴”,名为“走向世界走向文明”的座谈会。
“走向世界走向文明”的座谈会现场
这位“汉语拼音之父”,历经了世纪沧桑,仍笔耕不辍。周永光在108岁生日时说,古话说长命百岁,100岁是极限,但自己算个例外,“上帝太忙,把我忘了。”
他的人生太多传奇,却说“我的人生没什么传奇,就是多活几年”。和民国闺秀张家小姐张允和结为连理、相爱一生,用“好玩”心态度过了八年抗战和十年文革的劫难。老先生曾写道:
我的生活的确是经历了大风大浪,最困难就是八年抗战、十年文化大革命。我给你讲个笑话,那个时候我家里有母亲,还有姐姐,有孩子。家里的粮票不够用,我就 同老伴到政协楼去吃饭,不在家里吃饭。到政协吃饭,每天都碰到一个人,什么人呢?溥仪!皇帝的粮票也不够用——不是很好玩吗?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叶圣陶
毫 无疑问,周有光便是幸运者之一,按照现在的说法,便是“人生赢家”。张允和出生名门世家,被称为“最后的闺秀”。周有光性子温,张允和性子急,夫妇俩如影 随形,互相扶持,走过了中国最动荡的大半个世纪。张允和致力于历史教材的编辑,她的一些观点甚至出现在《人民日报》的长篇社论里。
我们两家在苏州,我的妹妹周俊人在乐益女子中学读书。张允和是我妹妹的同学,常常来看我的妹妹,到我家来玩,这样我们就认识了。放假,我们家的兄弟姐妹,她 们家的兄弟姐妹常常在一起玩。苏州最好玩的地方就是从阊门到虎丘,近的到虎丘,远的到东山,有很多路,还有河流,可以坐船,可以骑车,可以骑驴,骑驴到虎 丘很好玩的,又没有危险。这样子一步一步,没有冲击式的恋爱过程。
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
婚后,战乱却使她尽尝颠沛流离。抗战时期,他们痛失爱女,周有光饱含深情为女儿写下祭诗:“摸一摸,这泥土还有微微一些温暖,听一听,这里面像有轻轻一声呻吟。小禾,我正在找你,到处找你。”从此之后,周有光再也没有写过其他白话诗。
在夫人张允和的陪伴下,四十岁的周有光从美国回来后一边任新华银行秘书长,一边在复旦大学经济所任教。这段时间,他写完了新书《新中国的金融问题》这本书在当时很受关注。
而在业余爱好的驱使下,他写了一本叫《字母的故事》的通俗的小册子,开始把字母学从国外引到国内,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因此1955年中央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时,他被周总理亲自点名参加。当毛泽东发表了意见,同意拼音方案“还是采用拉丁字母比较合适”。在周有光的主持下,汉语拼音研究室全力着手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研究。成为“汉语拼音之父”
可 以说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夫妻相濡以沫既分享了辉煌的荣誉也经历了坎坷的岁月和人生风暴。不过,漫漫人生并没有冲淡俩老的感情,张允和86岁跟着老头子学习 电脑打字,一遇到难题,还会呼唤“老头子”。“老书童”也每唤必到。十八岁俏丽不稀奇,八十岁还俏丽,那可就是修行和福分了。
互许终生时,一个是红粉丽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七十多年过去,依然每天并坐,两老无猜。直到张先生逝世后,因为怕触景生情,周有光老人足有半年时间仅在沙发上曲腿过夜,足见伉俪情深。
周有光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改行之后不久,反右运动就拉开了大幕。上海的经济学教授成了重点打击对象。从经济改行到语文,周有光意外地逃过了反右。不过几年后,席卷全国的狂潮终于波及到了文改会,他们被批为“现行反革命”。
文革期间
妻子张允和在“文革”前是家庭妇女,避免了单位里的政治斗争,受到的冲击也不大,最严重的也就是被抄家。只是,妻子和孙女在北京,儿子、儿媳妇在湖北,周有光自己在宁夏,难以享受家人团聚之乐。
文革下放牧羊
“我们家里东西什么都搞光了,连个纸片片都没有了,虽然不是扫地出门,等于扫地出门完全一样的,回来呢,家里面什么都没有,我觉得很好,我说什么都没有啊,轻松,你没有包袱。”——周有光
周有光笑忆文革:开大会被上万只大雁集体大便
当 年一同去的老干部们,有的自杀,有的精神崩溃。而那两年多艰苦的宁夏岁月,让周老回忆起来,竟然满是“趣味”。周老说:“你碰到倒霉的事情,你不要老想它 坏的一面,你要想想好的一面。我到了五七干校呢,我本来有失眠症,去了以后呢,没有脑力劳动了,只有体力劳动了,我的失眠症就好了,这不是好处嘛,是叫塞 翁失马,焉知非福”。
张允和女士曾经说,儿子周晓平与周有光是“多年父子表兄弟”,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父子关系。张允和去世后,69岁的儿子周晓平接下了管理家事、照应父亲的担子。
1953年,周有光与儿子周晓平及妻子张允和(左)、母徐雯、四姐周惠言。
“周晓平是非常爱他爸爸的,他只要是在北京的话,每个礼拜差不多都是会回去看看爸爸,好多一般报纸上看不到的东西他都会打印以后,打印以后带给爸爸看,然后两个人探讨很多问题那样。”——外甥女毛晓园
周有光喜欢看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周晓平便打印了大量批评言论,为此打坏了三台打印机。周有光则兴致盎然地标注出有道理或者有趣的地方,和儿子探讨。倚重儿子的老先生,有时也禁不住说,“我活得太长,把晓平搞得太累了。”
2014年,81岁的周晓平胃部动了两次大手术,术后来和父亲见面,父子俩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 他们俩有一个月没见了非常高兴,当天晚上他们就一起唱起了歌。我舅舅唱了那个圣约翰大学的校歌用英文的,又用法文唱了《马赛曲》。结果唱着唱着舅舅就说我 记不得了不唱了,小平接着就把《马赛曲》唱完了。这个情景真是我们这么多年没有听到舅舅和小平在一起唱歌了,从来没听到过,就是可想而知他们110岁的父 亲跟80岁的儿子这个父子情深,真是把所有人都融化了。"——外甥女毛晓园
周晓平在父亲家住了五六天,陪父亲共度了110岁的生日。然而这却是他生命中最后的陪伴,离开父亲大约一周后,周晓平病逝。最终得知儿子逝世噩耗的周老,住进了医院,经历了重重生死关。
常 说“重生不重死,活着就要好好过”的周有光。百岁之后曾经笔耕不辍,出了六本文集,现在他每天依然读书,依然看新闻,看到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他便打电话 “召唤”相熟的朋友来聊天。而最常陪伴他的,还是满满的书架上,那套4000多万字的百科全书,它和所有的藏书一起给了老人一个最熟悉,最温暖的归宿。这 里就是周老111岁的天空。
“他外语好,他能直接看外国东西,他看书速度很快的,而且呢我也佩服他,他能够抓住这要点,这新书他一浏览,他就觉得哪里对他有用,这就是水平,他能抓住要点。”——苏培成
余英时先生曾叹服,从经济到语文,周老一直在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他是真正从"传统"成功过渡到"现代"的知识人。
在庆祝周有光111岁华诞的座谈会上,资中筠有感而发的一席话发人深省。
我 们希望周老就是活得越长越好,但是人是有一个规律的。所以我觉得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总是好像都是一些个七老八十的人,或者八九十岁数100岁的 人很受注意,这个言论也很受注意,所以我一再的说希望在年轻人,在青壮年,在正当盛年的人身上,而不能老寄希望于这个老人的身上。
这个世界还是要向前进还是要发展的,是后退还是前进,在于年轻人不在于老人。
1月16日上午10:35,凤凰卫视《我们一起走过》
带你了解“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的传奇人生。
猜你喜欢:
墨西哥毒枭曾呛声IS:你们这帮低级娘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