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 一个华人与他的国家
他生于乱世
凭一己之力缔造一个国家
他力挽狂澜
创造新加坡经济发展奇迹
他陨落于二十一世纪
整个国家为之悲恸
他就是新加坡建国总理 李光耀
《凤凰大视野》
3月21日-3月25日
《狮城传奇:李光耀逝世一周年特辑》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j0189s4q9mr&width=670&height=502.5&auto=0
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与世长辞。当时我也在新加坡亲身感受到国民对他的爱戴敬佩和不舍。一年之后,我们再次来到新加坡,眼前所见,依然如故:新加坡的河依然静静流淌;身后的大厦依然在表明新加坡仍是具有活力的国际金融中心。
但在这所有不变的表象之下,新加坡是否正在发生一些不为外人察觉的变化?特别是李光耀先生所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对今天和明天的新加坡究竟还有多大的影响力?如今,我们试图向您呈现一个人和他身处的国家,而这个国家由他亲手所构建。
"新加坡的发展和成功跟李光耀的个性和理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他远大的抱负和坚持,肯定没有今天的新加坡。让我们秉持李光耀的原则和理想,继续前行。"
——李显龙致悼词
正在发生的历史
1923年,李光耀出生在新加坡的一个普通民宅里。作为祖籍广东梅州的客家人后裔,父亲给他取了一个吉祥的名字“光耀”。时年,积贫积弱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的高潮,而英国正在包括新加坡在内的马来亚进行着殖民统治。
1939年,16岁的李光耀以优异成绩从莱佛士学院毕业,为了更好地学习西方法律,李光耀参加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入学考试,并以高分获得录取。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李光耀的求学计划戛然而止。1941年日军入侵马来半岛,而1年后新加坡沦陷。日本开始在新加坡肃清抗日分子,并且把清查重点放在华人身上,数以万计的新加坡人被日军屠杀。在日军的清查之下,李光耀被一名叫高长古的人力车夫收留,躲避风头。在寄居的日子里,李光耀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暴。占领新加坡之后,日本在当地推行殖民化教育。英语出色的李光耀知道,自己熟练的英语已经没有价值。被迫进入日校学习日语。经过三个多月日语速成班的学习,李光耀掌握了基本的日语会话。为了谋生,李光耀放弃了学业。
二战中新加坡的沦陷,让李光耀开始相信,要靠自己的力量保卫这片土地。新加坡解放后他决心继续战前的愿望,重新前往英国深造法律,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华人的尊严。
我们向
他们的爱情致敬
新加坡的教育是精英教育,莱佛士书院就是这个精英教育代表之一,也正是在这里李光耀认识了自己一生的挚爱,柯玉芝。
李光耀前往英国留学前,母亲担心儿子会娶一个英国妻子回来,于是在他动身之前,母亲先后给他介绍了多位门当户对的女性,却始终无法引起李光耀的兴趣。最终,李光耀将自己对柯玉芝的好感告诉了母亲,这也得到了母亲的祝福。1947年柯玉芝被英国格顿学院录取,两人阔别一整年后再次相见。
作为政治人物,李光耀不可能有很多时间照顾家庭,婚后柯玉芝承担起了家庭的几乎全部责任。另外,因为柯玉芝文笔非常好,李光耀的讲稿都要经她修改。而如何将这些想法以合适的途径传达给李光耀,却又不直接干预政治,需要功力。柯玉芝与李光耀一同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由于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在李光耀从政之后,柯玉芝扮演的更多的是建议者的角色。
李光耀与柯玉芝一生的忠贞爱情成为了新加坡的典范,不仅如此,对爱情的忠贞,成为李光耀甄选政治人物的标准。哪一个政治人物有婚外情、出轨现象发生,如果被李光耀知道,政治生命也就此终结。“新加坡的政治人物,一旦有婚姻之外的恋情,或者丑闻,你自己就乖乖地离开,这可能他夫妻之间的这种感情有关系。”
《凤凰大视野》拍摄手记
—— 北京节目中心导演 傅托
我生命的意义就是我做到了我想做的事情,而且我一直是尽力而为,所以我很满足,没有遗憾。 ——李光耀
3月23日是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凤凰卫视安排在当周安排播出纪念李光耀的一档特别节目《狮城传奇——李光耀逝世周年特辑》。
新加坡给我的感觉跟香港很像,满大街的华人脸孔,汉字招牌。然而,当你真正与新加坡人聊起来,就会发觉他们与香港人不同的是——他们的英文比华语说得更好。而青年一代,更是说起英文来如母语般流利,而华语却说起来磕磕绊绊。拜李光耀所赐,短短几十年,新加坡已经完全从一个华语社群转变成了英文社会。
李光耀的英文教育观从诞生以来就备受争议,被贴上了“去中国化”,“数典忘祖”的标签。事实上,李光耀从小接受的是英文教育,在家说的是英文,剑桥留学期经历更使他有了一口流利的伦敦腔。语言上我必须承认他是一个天才,在新加坡国立档案馆里的视频资料中,我看到他用福建话、广东话、普通话、马来语、进行演讲,由于新加坡曾遭受过日本侵略,他甚至能够精通日语会话。
李光耀是纠结的,他认同自己的华人身份,却又深知自己民族的劣根性,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原罪感”,是李光耀坚定地推行“全盘西化”的驱动力。事实上,中国现代史上从来不缺乏对自身文化批判的贤达,鲁迅便是其一。鲁迅认为,中庸、苟安、妥协、忍让、愚昧、迷信、麻木、无聊、奴性、散漫、懒惰、幸灾乐祸、等级观念、自欺欺人、安于命运、崇拜权利、精神胜利、欺弱怕强、盲目自大、排斥外来、害怕变革、拟古仿古、逆来顺受、喜欢团圆、“差不多”论、趋同心理、惟上是从、惟众是从等,都是国人劣根性的表现。鲁迅曾说“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既然中国的东西都不行,那就依照西方来改造中国好了。
尽管李光耀在教育观上主张“全盘西化”,但在政治上,李光耀却进行的是儒教传统的家族式统治。
美国政治学者福山曾经高度赞扬李光耀的政治哲学。实际上,民主制度和儒家文化的不相容,并非如大部分亚洲人和西方人所以为的那么严重。从表面上看,民主和儒家文化之间的最显著矛盾,视个人德性为权威的终极来源。福山在《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暂且搁置了这些重要的区别,他认为并没有证据表明,儒家社会不能创造出一个满足民主最本质要求且切实可行的体系。
尽管如此,面对那些反对他的人来说,李光耀并不会手软。
在新加坡,一大群来自福建的、广东的、来自上海和大陆其它地方的,是在认同“中国”而不是新加坡的背景下走出来的。南来的知识分子更有一种文化上的国族想象,逃至殖民边城,又被李光耀的“全盘西化”所否定,不免有“花落飘零”之叹。因此就有了之后轰轰烈烈的左派运动。而这些运动又在李光耀一次次的打击下轰然解体。那个年代,李光耀取缔了华文小学,新加坡所有学校一律以英文为第一教学媒介语。甚至第一所海外中文大学“南洋大学”也在李光耀的压力下被迫解散。
香港与新加坡一样,曾是英国在远东的两个殖民支点。他们接受过相似的教育,有着共同的英国留下来的立法院、议会、乃至公务员系统。
然而,1965年新加坡选择独立,与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他们选择的却是不同的发展道路。
新加坡独立之时,没有任何仪式,没有人欢欣鼓舞,有的只是广播中李光耀无奈的声线,和广播结束后抹掉的眼泪。李光耀的马来西亚野心随着新加坡的被迫独立宣告失败。这是强人李光耀为数不多的落泪时刻。
李光耀是为具有强烈推行个人意志的领袖,我忽然想起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权力意志》中有着的对此种“强人”的描述。这种强人需要冷酷、勇敢、狡诈、不近女色、轻视群氓(原谅我如此称呼包括我在内的普通民众)、沉默寡言、对世界充满怀疑,不相信“善良”、“美德”“幸福”之类的事物,他们生活的唯一乐趣在于扩张个人的权力意志。
对于李光耀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残酷的世界需要我们用更残酷的手段去处理。与其躲在温室里啜泣,倒不如直白的告诉自己:世界从来就是这样,只有强者才配享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2015年,强人李光耀的去世,宣告着一个时代的落幕。评价李光耀的功过是非,成为了新加坡社会的焦点议题。不过,普通民众对于李光耀的过与非,至今鲜少公开讨论,大多只隐匿于网络之中。这其实暗含危机,因为如果新加坡不同世代的人们,对于李光耀的评价是撕裂的。
李光耀身后的新加坡,2015年人均 GDP 已突破 6 万美元,超过美国,日本,甚至卡塔尔,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李光耀创造的奇迹还能继续下去吗?只能等待时间给出答案。
猜你喜欢
凤凰二十年,初心永不变(真人秀+私照彩蛋哟)|凤凰人,不怕改变(真人秀+罕见私照大曝光第二季)|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头 | 凤凰20周年主题音乐首发!葛根塔娜、王备、韩磊倾情演绎| 俯首甘为孺子牛 —— 深圳“拓荒者”梁湘 |马可·波罗现代启示录 | “谁没有年轻貌美的时候?!”|李淼:日本看飞翔的凤凰
本期编辑:苏珍妮 宋丹琪(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