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孙洁课题组ACS Energy Letters: 从自旋角度理解镍掺杂对钴氧化物在氧还原和锌空电池性能中的促进作用
原创声明:本文为【新威智能】原创文章,转载及相关事宜请联系小智(微信号:nwMobile)。
文章信息
第一作者:刘硕(天津大学)
通讯作者:孙洁(天津大学),杨占旭(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研究背景
成果简介
关键创新
(1) 理论模拟镍在Co3O4中的掺杂位点对Co3+Oh电子能级结构的影响,提出将镍掺杂入八面体位点有利于提升Co3O4氧还原性能。
(2) 提出利用不同镍源中镍的氧化还原电位差异,以Ni(OH)2作为镍源,可将镍定向引入Co3O4的八面体位点,为金属元素定向掺杂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图文解读
(1)镍掺杂四氧化三钴构效关系的理论预测
本文首先通过DFT计算研究了尖晶石型Co3O4中镍占位对ORR性能的关键作用。如图1a所示,为了深入理解镍对关键活性位点Co3+的影响,我们构建了Co3O4、镍占据四面体位点的Co3O4 (NiTd-Co3O4)和镍占据八面体位点的Co3O4 (NiOh-Co3O4)三种模型。计算结果显示NiOh-Co3O4表现出最低的*OH脱附能垒以及适中的O2吸附,证明镍被引入八面体位点更有利于中间物种吸附能的优化。此外,我们还考察了三种模型的d带中心和态密度(PDOS),如图1d,NiOh-Co3O4催化剂有更适中的d带中心,这一结果与对* OH和O2的适度吸附相一致(图1c )。如图1e所示,NiOh - Co3O4中Co 3d和O 2p的轨道重叠程度更大,有利于电子结构的重新分布。对应的差分电荷密度也揭示了镍掺杂在催化剂内部的电荷转移,NiOh - Co3O4中Co3+周围积聚了更多的正电荷,这有利于氧还原反应的发生。
图1. DFT模拟计算
(2)镍在四氧化三钴八面体和四面体位的可控掺杂
理论计算结果显示,将镍引入八面体位点更有利于氧还原反应的发生。基于此,我们提出制备镍定向掺杂在八面体位点的尖晶石相Co3O4。制备过程如图2a所示。当Ni(OH)2和Co(NO3)2作为反应金属源时,得到的产物为镍定向在八面体位点掺杂的四氧化三钴(NiOh-Co3O4)。当Ni(NO3)2和Co(NO3)2作为反应金属源时,得到的产物为镍在八面体位点和四面体位点共掺杂的四氧化三钴(NiOh,Td-Co3O4)。图2c的拉曼分析验证了镍元素的掺杂位点,对于NiOh-Co3O4,只有与八面体位点相关联的A1g mode发生明显红移。而对于NiOh,Td-Co3O4,A1g mode和与四面体位点相关联的F2g1 mode均发生明显红移。拉曼峰的红移可归因于Co3O4晶格中金属原子的引入引起的晶格扭曲。
镍源不同导致镍掺杂位点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的镍源有不同的标准电极电位,如公式(1)-(3)所示。Ni(NO3)2中的Ni2+有与Co2+更相近的标准电极电位,导致镍的氧化还原行为与钴类似,同时被引入八面体位点和四面体位点。而Ni(OH)2具有比Co2+更负的标准电极电势,更容易被氧化,导致镍更多的与Co3+一起被引入到八面体位点。
Co2+ + 2e− → Co E0= − 0.28V (1)
Ni2+ + 2e−→ Ni E0 = − 0.257 V (2)
Ni(OH)2 + 2e− → Ni + 2OH− E0= − 0.72 V (3)
图2. 催化剂的制备与物理表征
(3)镍掺杂四氧化三钴物理表征
图3. TEM和紫外线漫反射光谱
(4)镍掺杂四氧化三钴对Co3+的电子自旋态影响
图4. XPS与自旋状态分析
(5)镍掺杂四氧化三钴对ORR性能的影响
在碱性溶液中ORR性能的测试显示,NiOh-Co3O4有接近5.87 mA cm–2的电流密度,0.84 V的半波电位,高于Co3O4和NiOh,Td-Co3O4。ORR过程中电子转移数( n )和过氧化氢( H2O2 )的选择性也通过旋转环盘电极得到测试,结果证明NiOh-Co3O4有接近4的转移电子数和更低的过氧化氢选择性。
图5. ORR性能测试
(6)镍掺杂四氧化三钴对Zn-air性能的影响
为了证实NiOh-Co3O4的实际应用,我们组装了锌空电池,以验证其作为二次电源正极材料的可行性。实验证明当NiOh-Co3O4作为空气电极电极材料时,锌空电池表现出近1.55 V的开路电压,78.4 mW cm-2的最大功率密度,827 mAh gZn-1的比容量,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图6. Zn-air性能测试
结论及展望
综上所述,我们利用不同镍源的不同氧化还原能力,成功开发了一种将镍引入尖晶石Co3O4八面体位点的创新策略。DFT计算和实验表明,NiOh-Co3O4活性增强是由于相邻Co3+的电子结构调谐和八面体位置的镍对Co3+自旋状态的调控。一方面,镍在八面体位点的占据降低了Co3O4的d带中心,促进了Co3+的正电荷积累,从而调节氧物种的吸附能,使其具有最佳的ORR活性。另一方面,在Co3O4的八面体位点引入镍原子,将Co3+的低自旋态转化为更高的自旋态,使Co3+的eg占有率增加到接近1,从而提高ORR活性。此外,八面体位点的镍掺杂促进了Co 3d和O 2p轨道的杂化,促进了电荷转移和ORR动力学。因此,NiOh-Co3O4表现出优异的ORR活性和可充点锌-空气电池性能。这项工作不仅有力地证明了镍掺杂在八面体位点的关键作用,而且为开发高效锌-空气电池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催化剂。
通讯作者简介
孙洁,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Battery Energy》、《ACS Sustain. Chem. Eng.》、《Trans. Tianjin Univ.》、《中国科技论文》编委。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电催化方向的研究。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 Nanotechnol.,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Nano Lett., Energy Storage Mater., ACS Nano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单篇最高被引1000余次,总被引1万余次。
第一作者简介
刘硕,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于电子效应的催化剂电子结构设计与调控及其在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氧还原、锌空气池、燃料电池等电催化能源领域的应用。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以第一作者及共同一作身份在J. Energy Chem., J. Am. Chem. Soc., Nanoscale发表3篇学术论文。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energylett.2c02457
码上阅读原文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