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什么样的鸡汤文?
今天晚上和在行学员聊天,她忽然问我,陈老师,你平时读鸡汤文吗?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看来我给外人留下了一些印象,大家免得不好奇你这人是不是定期喝鸡汤,隔三差五打点鸡血?
我的回答是,哈哈,我读鸡汤!但是,前提条件,让我们来定义什么是「鸡汤」。
什么是鸡汤?
不是励志的,就一定是鸡汤。
不是说想上进,宣扬进步成长,得到幸福,就一定是鸡汤。
由于「鸡汤」这个概念已经被污染,那这个词来沟通交流很可能鸡同鸭讲,所以,我们分两个概念:
好鸡汤:好的,善的,深刻的,我们需要的,对我们有帮助的;
坏鸡汤:坏的,恶的,肤浅的,被过度消费、实际上并无帮助的;
我读什么鸡汤
一句话,我只读好鸡汤。
我的鸡汤锅里,分为三类作品:
伟大的文学作品
伟人传记(不是名人传记)
与自我、认知、成长相关的非虚构类作品
1、 伟大的文学作品
我读《圣经》,从2004年开始读到现在,还会一直读下去,直到我的心脏停止跳动。一开始,我读简体中文和合本,后来读英文国际标准版,再后来,只读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英王詹姆士钦定本(King James Version,简称KJV版本)。这个版本用词优美,6000个词汇,写就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浇灌出历史上无数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对的,科学家(方舟子们,这句话是对你说的。哼!)。
我读托尔斯泰的所有作品,我每年至少要读一本。《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等,我都读了两遍以上。我想,到老的时候,我预计会读10遍20遍吧。托尔斯泰实在太伟大,我以后要单独写文章来赞美他。
我还读其他同样伟大的文学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卡赞扎基斯的《基督的最后诱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罪与罚》、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等等等
这些书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真正触及你的心灵
2、伟人传记
原因不用说太多。因为我们需要远大的目标,我们需要可以仰望的星空,可以眺望的星辰大海。
然而,很多人在人群中,却感觉很孤独。在书中,每个孤独的人可以找到灵魂的伙伴,可以找到效法的对象,找到星辰大海的方向。
关于伟人传记,我读梵高传记《lust for life》。这个27岁弃商学画的青年,非常炽热地生活着,他的情感如此热烈、如此真诚,你读着他的故事,你整个人都「燃起来」了!而且,你「燃起来」,你还知道这是好事。前提你还没有变成一个成熟世故、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人。
关于传记,我尤其喜欢读乔布斯传记《becoming steve jobs》(所有读艾萨克森传记还落泪的人,我个人会觉得ta并不懂乔布斯),尤其喜欢读ive的传记《jony ive》。他们用一生来热爱一个事业,追求一个目标,用激光一样的专注,化繁为简,创造神奇。我每每读完,都在告诫自己:专注!专注!专注!
我们用我们的绝大多数时间/生命,去做少数几件真正重要的事情。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转行来做一个「来自学习者服务学习者」的产品,头也不回。因为我有jobs和ive指引方向啊!
我还读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论成就,他不是最大;但是在时间开支统计方面,在把一个自我管理的方法用到极致方面,没有人能超过他。
这年头,最不缺的就是对各种领域、各个话题夸夸其谈的人,最缺的,就是把一两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柳比歇夫的战略就是:一根针,戳破天!读他的传记,你又一次被燃起来了。但是,这一次,你被燃起来之后,你还有清晰的行动方向。你只要掏出手机,现在一个aTimeLogger2 App,就能效法柳比歇夫,做自己的主人!
传记我读的相对少,待读的清单里有:富兰克林传记、林肯传记、甘地传记、里尔克传记。
但是有一类传记我肯定不读:名人而非伟人。这年头,阿猫阿狗(真猫真狗,要知道,有的名人都猫狗都不如呢!)都在youtube有千万粉丝,我会去读他们的故事么?
3、与自我、认知、成长相关的非虚构类作品
这一类书籍,大多是英文书。在图书分类上,大多是生产力、认知、自我管理领域。大家更熟悉的一个分类:成功学。
要做到一点:尽可能少读中文书。因为是非虚构类,就需要调查研究。外国学者是实证研究、深入挖掘理论多年,出一本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精华书籍。而国内的「作者」,没那么有耐心,没那么深入的研究,都是抄袭、「编著」外国研究结论,套上自己「重新发明」的名词和理论名称,就宣称是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这些人,有个称呼叫「成功学大师」。
这类书,在学习领域,我读《make it stick》。这是一本把「学习」这件事挖得最透彻的书。读完这本书,每个人的学习效率不说翻倍,连续翻倍都没问题。这本书,我读了三遍,总算得了其中一些精髓。推荐给大家,不会辜负你的努力。
在自我方面,我读《man’s searching for meaning》。中文名称叫《追寻生命的意义》,讲的是一个犹太心理学家在二战期间被关进集中营,家人全部遇难,自己的研究成果付之一炬,更是多年受尽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那么,这种情况下,人为什么要活着?大多数人一死了之,但是作者活下来了,而且他写出了这本书,给无病呻吟的现代人,狠狠地敲了一棍子。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朋友,凡是真爱读书的人,会很快多次找我来聊这本书。是的,我用这本书来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爱读书。
这方面,我还推荐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推荐David Allen的《getting things done》、推荐鲍梅斯特的《willpower》、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不想列举太多,但是,这些看似和专业不相关,实际上帮助太大。专业、具体的书籍,都在讲「What」。这些书,都在讲「How」。我们每个人,都要读一些「How」类的书籍。
我不读什么鸡汤?
除了我读的好·鸡汤,我不读的东西,就是坏·鸡汤啦。
如何筛选好坏鸡汤?一个方法,读好鸡汤,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只有读了真正的好鸡汤,再喝到坏鸡汤,才能知道。对鸡汤的判断和鉴赏能力,是需要培养的。而一个读书量很少、读好书量更少的人,尤其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判断力。
最起码,我不读名人传记。这年头,「名人」太多,大家都要把名气换成现钱,白花花的银子。而梵高,可是到死都一文不名呢。名气不等于成就,我们看人做的事情,而不看名气。
其次,不求「别人知道我也要知道」。每个人都在读的、每个人都在谈论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说不定ta是阿迪达斯的一双鞋,说不定是一条莫名其妙的小船,说不是是套套厂商精心炮制的广告。你可以说「干的漂亮」,为这些创意击节叹赏。但是,请记住,他们「干的漂亮」,被「干」的是你,是你的时间,是你的生命啊!
如何做到?我十几年没看电视,家里装修第一件事就是堵住了开发商预装的电视线路。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极其有限。时间管理,就是关于「选择」。我们有限的时间,读好鸡汤尚且不够,真来不及喝毒鸡汤。
严肃的兴趣、欢乐和痛苦
其实,有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拿「鸡汤」这个不明确的概念来给别人扣帽子。咱们要做有素质的读者,谈鸡汤时,先明确鸡汤的定义,然后再讨论。这也是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
有一个不太好的态度:满不在乎。对什么都不以为然,自以为了不起。其实托尔斯泰的作品里多次谈到这样的人物,对什么都指点江山、睥睨一切。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就是不在乎,可有可无,谈不上热爱,谈不上憎恨。
文章最后,我引用托尔斯泰在《复活》结尾的一段内容。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公爵,看遍了上流社会游手好闲的「精英人物」,「穷奢极侈的世界以及他们猥琐无聊的兴趣」,在自我救赎的道路上发现普通社会中真诚生活的劳动者,才是最可贵的人:
是啊,这可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崭新的世界,”聂赫留朵夫瞧着这些筋骨强壮而又干瘦如柴的四肢、粗糙的土布衣服,以及黧黑、疲劳而亲切的脸庞,心里想,同时觉得他周围这些人,过着真正的劳动生活,他们有严肃的兴趣、欢乐和痛苦,他们才是彻头彻尾的新人。
不严肃的兴趣,是那些浮皮潦草的「兴趣」,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什么都「感兴趣」;
不严肃的痛苦,是来自攀比的「痛苦」,唯一的痛苦就是「人有我却没有」,唯一的痛苦灵药就是「我有别人没有」;
不严肃的欢乐,是段子手带来的「欢乐」、是消解一切意义的无底线恶搞;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严肃的兴趣、痛苦和欢乐。
严肃的兴趣、痛苦和欢乐。
严肃的兴趣、痛苦和欢乐。
读好鸡汤,找到严肃的兴趣、痛苦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