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口中的脑残,是我年少时的梦。

2016-08-03 枝桠 一个人的好时光

Sayings:最近湖南卫视开始热播由郭敬明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幻城》。亮瞎眼的造型,做作的台词,以及槽点满满的卡司,随之而来的就是豆瓣2.9的评分。那些恶言相向的人不会告诉你,他们的整个青春,都曾浸染着这样美丽又苍白的文字。一句“因为你的快乐,就是我的全部信仰”,曾经感动了多少人,后来又被多少言语诋毁。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来自我的朋友枝桠。有一些动人的话,只有真诚,才会替我们说出来。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

——《幻城》



文: 枝桠 / 图:花瓣



“就算《幻城》拍得再烂我也会看的,它是我年少时的梦啊!”

这是我最近微博上的一句话。

7月23日晚上十点,我穿戴一新危襟正坐,打开了尘封已久的湖南卫视。

然而才看了不到十分钟,就被自己身心强烈的不适应所击溃。

那五毛钱的特效、出戏的表情、杀马特式的造型、智障的台词、演员的不走心一个接一个地折磨着我。

此刻我明白,我是真的不再年少了。

 

 


在我少年的时代,有一本很重要的杂志,陪伴了我的整个初中和高中,

《萌芽》。

有一个很重要的作文比赛影响了我的整个学生时代,

萌芽杂志社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


这可能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作文比赛,

参赛者来自祖国各地,

写着最特立独行的文章,

得奖者则可以保送北大、复旦等中国最高学府。

这样开放的观念,简直无法想象它出现在十多年前,这种保方式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之理念甚至是现在所谓的“自主招生”都望尘莫及的。

而它也真正培养出一批日后青年文坛的主力:

韩寒,郭敬明,张悦然、七堇年……


韩寒的比赛过程更是充满戏剧性:

邮件丢失没有接到复赛通知,

比赛结束后才接到组委会电话询问的他才知自己早已入围,

组委会研究给他机会单独复试;

风尘卜卜赶到赛场,

考官随手揉起一团纸塞进水杯:就以这个为题。

然后一篇《杯中窥人》成就了这个传奇的故事,拿了最高奖项……

说得夸张一点,那是新中国文学之星们冉冉升起的年代,是真正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年代。

 

那是一个中国的少年们认真看书的年代,

那是一个中国的少年们真正关心文学的年代。


 



我始终不能忘记,在我高一的一天,买到那本《萌芽》,封面上的《幻城》二字。

我从未见过这样细腻的、充满感情的文笔,从未想过字与字词与词可以这样组合,故事可以这样庞大而令人伤感,作为一个多愁善感的青少年,我很快就陷入这个故事里。那时班上只我一人买萌芽,每次都是我先看完,然后全班传阅。这个名字很快被我们记住了:

郭敬明。

那时的少年文坛,一个初升的、却灿烂到耀眼的名字。

他就像现在的EXO、吴亦凡、鹿晗那样受人追捧。

我还遥遥记得,附带的,与他有关的人们也成为传奇。

一个男生去四川看他,把其中过程写为故事;

一个女少年作家堂而皇之地表示自己对他的爱慕,甚至将这种单相思写成书本。

 

后者名叫霍艳,那时的一个有名的写手。这几年我去找过她的微博,好像在不错的大学读着博士,言语里已丝毫不再有郭敬明的瓜葛,好像十多年前的那一切都从来没有发生过。

 



郭敬明那时好像有个主页,主页的域名里有一个“diswell”,意思是“第四维”。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小四”。那时候他与韩寒还没有那么针锋相对,还没有人怀疑过他的性向,也没有人质疑过他的文字,直到《梦里花落知多少》。


这本书文风尖辣特别,故事百转千回,班上许多人津津乐道,他们都孜孜不倦地红着眼跟我说自己看完这本书哭得是多么惨痛。

在一个夜晚我在被窝里打着电筒看完了这本书,掀开被子已是呼吸均匀、空气静谧的学校寝室的凌晨四点钟。诡异的是我一点眼泪也没掉。

 

后来不久这本书就被爆出是抄袭。

再后来不久我知道了《幻城》也抄袭了Clamp漫画的框架。

 

那个曾经亦步亦趋的少年,突然站在了灯光的最中间,并坚持着不认错,被万夫所指。

 

 


《左右倒影,右手年华》

《爱与痛的边缘》

《悲伤逆流成河》

……

不得不说这些如今你看起来浅薄的短语它极大地影响了我的少年。

我记得在《幻城》成书时,是曹文轩,没错,就是你从新闻上看到的那个曹文轩,为它写了一篇序。

我记得他说过这样的话:

在郭敬明的故事里,即便是反面角色,却都有其善良的理由,最终每一个人都可以被原谅。

这种价值观现在被统称为“圣母”,对吧。


人们总是乐于去批判一些东西,却不明白“立”比“破”要难上千万倍的道理。
事实上郭敬明的文字气质在那个时代,是绝无仅有的。他的文字里总是有大段大段的伤痛,他毫不客气地把一些从来没有碰面过的词语组织在一起,构造出诡奇的语感,这种气质太特别又太具有感染力了,以至于后来有无数人开始模仿,于是慢慢地你开始对这种文字产生免疫,到最后反感、厌恶。

你开始讨厌悲伤,你觉得那太幼稚。你迷恋上了尖酸刻薄的语气,你认为那是“真性情”;你的微博关注了一票段子手,你觉得那是“红红火火恍恍惚惚韩寒韩红”;你又开始崇拜一些公知,你觉得自己左右着政治舆论的风向,又深刻又酷。

对吧?


你不再喜欢那些流着泪的年少了,你觉得小孩子懂什么忧愁,不需要还房贷,不需要相亲,不需要为升职加薪当孙子,你还记诵了一句话:

“为赋新词强说愁”。

曾经的我就是如此。

我真的好鄙视喜欢青春文学的那个曾经的自己啊。

我翻阅自己高中的随笔,每一篇都看得我冷汗直冒。

我路过书店的时候还是会翻翻郭敬明的新书,很快我早已不同的阅读品位就开始抵触那些浅薄的文字。

我和霍艳及那些十多年前的簇拥者们一样迫不及待地在将自己剥离郭敬明,剥离那个时代,剥离青春期的痛苦,茫然,忧伤,爱,敏感,剥离所有的幼稚。




有一种关于郭敬明的说法是这样的:

当年看郭敬明书的那些人已经长大了,可是郭敬明的文字还停留在过去,没有长大。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很准确的。如今你看来脑残的东西,在少年们心中,仍是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所以我进一步想到了这一切的意义。

 

郭敬明真的需要成长吗?

一个写童话的作家,可以写一辈子童话,没有人会指责他的内容没有长大。

那是因为人们前赴后继地变成了幼童的父母,他们需要童话。

 

但是这个社会并没有人对青春期的少年们给予足够的关怀。

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你会怎样待他?

你会问他,

世界名著看了多少,

三国演义最喜欢谁,

捕蛇者说能不能背。

游戏还是少玩点好,

下次段考好好准备。

 

你不会问他,

孩子,你在悲伤什么?

 

郭敬明他把自己永远地留在了少年时代,与他们作伴。

而你,一边变成少年们讨厌的大人,一边嘲笑郭敬明的身高。

 



我不会否认,郭敬明有很多的问题。

他抄袭,虚荣,个子矮,拍烂片,性向不明,精于商道。每一点都那么不可被原谅。

但是他在做你永远也不会做的事,

他在影响你永远也无法走入的人。

 

但是,

王尔德极其自负而且是gay,

林徽因是绿茶婊,

郭沫若是投机分子,

叔本华看不起女人,

萨特玩了波伏娃一辈子也没跟人家结婚,

 

你却不批评他们。

一方面因为抄袭这件事是真的很难被容忍,我赞成。

但更多呢?

因为你根本就不看书文学素养到高考结束就停止了,此后你只看段子和《致贱人》。

因为郭敬明太坏又太能挣钱了,骂他两句已成为文娱界的政治正确。

因为你从来不关心青少年,你觉得他们捧狗带黄子韬和娘炮鹿晗的臭脚,都是脑残。

你觉得自己关心车子和房子,要务实得多。

 

我尤记起很多年前在书上看到过的郑板桥说过的一番话。

大意说,

事实上,看书,练书法,画画,收藏,这些看起来风雅之事与喜欢吃肉,喝酒并无二致。

因为它们都只不过是不同的人们在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番话送给你,

每一个满足着自己的欲望却妄分高下的人。

谁的青春,不是一面明媚,一面忧伤。最怕明明被现实打败成毫无棱角的样子,还自以为站在鄙视链的顶端。每一个变坏的成年人,都不过是他年少时最讨厌的样子。 @苏州河边的米歇尔


一个人的好时光

非正常女青年成长研究所

微信ID:enjoylife723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