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并购大戏跌宕起伏,各种戏码轮番上阵……
从17年的“江淮大众”和“众泰福特”的相继诞生,到2018开年的“长城宝马”、“吉利奔驰”、预示着中国汽车产业的第二轮发展浪潮将从此开始,从“大而不强”走向“由大转强”。
自2016年11月开始,奥迪确认与上汽集团在华成立合资公司的消息传出后,奥迪与中国经销商间的博弈从未停止,上汽奥迪合资计划一波三折。时至今日,这场合资大戏仍在继续。近日有消息称上汽奥迪项目仍在推进,但内容有所调整,开始在新能源方面有所动作。
相比之下,大众集团的另一个在华合资项目显然要顺利许多。
2017年6月1日,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于德国柏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合作双方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移动出行服务。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项目也是我国中外合资新能源汽车首个项目。
随后,12月7日上午,福特汽车与众泰汽车合资公司工厂项目签约,福特众泰汽车有限公司将投资50亿元,共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基地,在浙江金华建厂生产电动车,预计投产时间为2019年9月,新公司将形成年产10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此次福特与众泰的合资新公司也是继大众打破“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最多两家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规定后,福特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公司。
12月15日,华晨集团与雷诺集团正式通过组建合资公司的方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汽车界开创了在合资公司同时开发和经营外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全新模式。此次合作将让此前仅依靠丰田技术的华晨金杯,与急于拓展中国轻型商用车市场的雷诺实现双赢。同时,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双方在新能源轻型商用车领域的合作,也有望为合资公司发展打开新局面。
图片来源:洞察者
17年以来,中国整车厂商和零部件企业在相关政策支持下,纷纷走出国门,寻求海外优质资产。随着汽车产业链日益全球化,资源配置国际化,17年中资零部件产业海外并购也呈现一片繁荣,且新能源独占鳌头!
中鼎股份(000887.SZ)在今年1月份以1.85亿欧元(合1.96亿美元)收购Triston公司100%股权,以加速上市公司融入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步伐。
Triston是一家专注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流体技术系统的创新型企业。其产品主要为发动机冷却系统产品、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列产品等,客户主要为沃尔沃、奥迪、宝马、大众、福特、菲亚特等知名汽车生产商。
中鼎股份主营业务为密封件、特种橡胶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属于橡胶制品行业的橡胶零件子行业。有Triston所处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业绩高增长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作为支撑,借助此次并购,以扩充公司产业链,进一步布局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时拓宽海外市场,进入海外高端客户供应商序列,使公司业务进一步多元化。
5月24日,吉利控股宣布,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正式签署了具有约束力的关键条款协议。
吉利将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PROTON Holding)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Lotus Group)51%的股份,收购价格预计6500万美金。吉利也将成为宝腾汽车的独家外资战略合作伙伴。
吉利控股是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的控股方,而宝腾则是英国运动汽车制造商莲花汽车的控股方。莲花是世界三大传奇跑车制造商之一,另外两家分别为:保时捷和法拉利。
今年6月22日晚,小康股份(601127.SH)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 SF MOTORS, INC.以 1.1 亿美元收购 AM General LLC民用汽车工厂及相关资产。收购范围为与民用汽车总装工厂相关的全部资产,包括土地、厂房、工厂设备及配套设施等实物资产。另外,小康股份将承接相关具有丰富经验的经营管理团队与熟练的产业工人等。
公告称,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不仅将引进成熟的先进制造体系、管理体系及制造经验等,还将按照中期事业计划在美国开展先进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
资料显示,AMG成立于1970年,是美国重型车辆和合同汽车制造商,总部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其最著名的产品是民用悍马和军用悍马。
8月30日,立讯精密(002475.SZ)控股股东香港立讯与TRW(系德国采埃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德国法兰克福就购买TRW旗下的全球车身控制系统事业部(包含资产或股权)签署相关法律文件。
TRW母公司——德国采埃孚股份公司则是一家全球500强的上市公司,其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和底盘技术具有世界领先地位。TRW作为汽车界面方案的领军者及全球生产企业,车身控制系统业务包括复杂开关、转向柱控制模块、暖通空调自控等。客户包括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及通用等汽车厂商客户群,并与之已建立了五十年以上的合作关系。TRW 车身控制部分拥有约6,000 名员工,业务横跨11 个国家,在5 个国家拥有11 个销售及工程办公室。
国内汽车配套纺织品龙头——上海申达股份(600626.SH),9月1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以3.16亿美元收购IACG SA之ST&A业务相关资产事项已完成交割。涉及ACG SA的汽车软饰及声学元件业务相关资产被注入新设公司Auria公司,公司通过申达英国公司认购Auria公司70%的股份。
IAC集团创立于1988年,目前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内饰零部件供应商,也是唯一专注于内饰的全球性供应商。ST&A业务是IAC集团的强势板块,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向通用、宝马、戴姆勒、福特等全球汽车行业各大OEM厂商提供汽车软饰和声学元件业务。
申达股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地毯供应商。IAC ST&A业务的收购,有利于帮助公司实现战略转型升级。而申达此次收购IAC,有望在汽车轻量化和电动汽车发展,对内饰件提出更高要求的趋势下,凭借其全球化及多领域的布局,取得竞争优势。同时,IAC ST&A业务的并入,可有效加强公司汽车内饰业务板块优势,提升国际影响力。
金沙江资本在今年8月份以10亿美元获得日产汽车旗下合资公司日本汽车能源供应公司(AESC)的控股权。日产汽车目前持有AESC 51%的股权,NEC则持有后者剩余股权。
日产汽车和NEC在2007年共同出资创办了AESC。为专注于开发电动动力传动系统和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日产汽车此前已出售了部分的资产,包括汽车配件制造公司Calsonic Kansei和叉车制造商UniCarriers的股权。
2017年9月29日,奥利仕(000860.HK)宣布完成收购日本从事制造及销售电动车公司GLM Co., Ltd的85.5%股权及尚未行使购股权,总代价8.97亿港元(约1.13亿美元),这一举措也有助于GLM公司的产品打入中国市场。公司在收购完成后持有目标公司三分之二或以上投票权,故公司拟落实目标公司股份合并,完成股份合并后,GLM Co., Ltd成为公司全资附属公司。
GLM主要在日本从事制造及销售电动车,以及为下游电动车制造商提供底盘、动力系统及车辆控制单元等电动车工程解决方案;是由前索尼CEO出井伸之出资建立的。目前,GLM已于市场推出一款名为Tommykaira ZZ的跑车型电动车。
奥立仕此次收购GLM,引入多名投资人,包括维港投资创办人周凯旋、澳门前特首何厚铧之子何敬民及TCL集团等。值得一提的是,长和系主席李嘉诚也是新投资者之一,并入股1.4亿元。
均胜电子(600699)11月21日晚间公告,已与日本高田达成15.88亿美元的资产购买系列协议,并披露了相关交易安排。
若成功收购高田,均胜电子的销售额预计达到600多亿元,安全产品的销售额将超过70亿美元,公司将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二十强。
均胜旗下KSS公司收购日本高田气囊公司后,将继续雇佣高田现有员工以及服从与高田问题安全气囊增压泵召回有关的监管问题。这桩交易让总部设在密歇根州斯特灵海茨的KSS成为员工规模超过6万、在全球23个国家及地区拥有业务、营收额超过70亿美元的全球汽车安全市场第二大巨头,并入驻日本市场进一步完成全球化战略。这是均胜电子两年内的第四笔收购交易。
今年11月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所属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与韩国erae公司举行了关于eraeAutomotive股权交易签约仪式。这标志着航天机电(600151.SH)收购eraeAMS70%股权项目顺利完成,其汽配产业全球化布局迈出坚实一步。
eraeAMS作为德尔福集团旗下曾经的一员,是汽车零部件厂商中领先的国际型企业,曾长期作为德尔福热系统亚太的技术研发中心。航天机电是航天科技集团重要的汽配产业运作平台,也是八院唯一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
此次成功收购韩国eraeAMS70%股权,通过进一步融合双方产品体系及工艺能力,并依托各自在全球市场布局,以航天热系统为平台可提供完整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和后续技术支持,这也将进一步完善航天机电热系统级产品的供货能力,夯实航天机电热系统技术工艺,有利于快速打造全球平台的布局,跻身全球供应商序列。
2017全年汽车行业的并购合资当然远不止以上这些……
过去的若干年,从家电、电脑到手机,在各大重要产业领域,中国品牌接连在完成量变之后,迅速反攻,全面击退国际品牌,收复中国市场。汽车则是另一个尚被国际品牌占据优势的中国重要市场领域。经过20年的实力累积,以及过去几年的飞跃式发展,中国汽车品牌已做好市场、产品与品牌准备,志在收复失地,向全球扩张!2018年,中国汽车品牌的并购之路或将更加精彩!
文章来源:晨哨并购、网络等;由DT新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