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人远航归来,他总有故事可说。 ——叔本华 这里是艾思科蓝原创栏目人物篇—— 【听我说】 每周特邀一位科研人讲述TA的故事。漫漫学术路,希望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可以为为奋斗在路上的你增添一份陪伴、传递一份力量。 今天的主人公是文然,川大博士,前往以色列游学,和诺奖得主一起学习,收获不仅来自在于科研,更来自于态度。她想说: “搞科研不必要只作为工作而存在,科研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于具有较为特殊的宗教文化和社会风俗,加上复杂的国际关系与政治局势,以色列并不是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的热门国家。作者于2017年四川大学读博期间在导师的联络和帮助下获得了前往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位于以色列雷霍沃特)阿达•尤纳斯(עדה יונת)教授课题组短暂学习的机会。
阿达•尤纳斯教授是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结构生物学中心主管及生物分子结构与组装中心主任, 2009年,阿达教授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也是1964年以来唯一一位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
建于1934年的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前身为西埃弗研究所。1949年该研究所以以色列首任总统同时也是著名化学家哈伊姆·魏茨曼博士的名字正式更名为魏茨曼科学研究所。
特拉维夫城市景色(左)和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正门(右)
我在那里度过了充实、愉快和有爱的2个月,不仅以色列的异国美丽景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研究所同事和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使我克服了初到异地的陌生感,为更好的开展技术学习和学术交流提供了极大帮助。 经过一夜飞行,我于当地时间7点抵达特拉维夫,并坐车前往研究所所在城市雷霍沃特。 司机说自己英语不是很好,提出与我前往目的地的联系人通电话,方便使用希伯来语交流以确保正确理解我对于目的地位置的描述,司机的认真负责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初到以色列的不安心情。 顺利抵达研究所为我安排的宿舍后,首次到访的激动心情使我没有顾得时差的影响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化学与结构生物学系(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Structural Biology)的到访学生负责人。 负责人提出带我熟悉实验室环境 ,出乎我意料的是, 第一站竟然是所在建筑的防空洞。 介于以色列独特的国家历史经历和复杂的国际社会形势,安全问题始终是以色列社会的重中之重,以色列人民对于安全问题谨慎且保持平常心。 负责人介绍防空洞及其安全设施的语气与介绍 单晶衍射仪和超速离心机并没有什么不同 ,提醒我如遇危险请务必及时赶到这里,保证安全。 在我到访所系的建筑一楼设有一座小型博物馆,里面完好保留着研究所创始人、以色列首任总统,同时也是著名化学家哈伊姆·魏茨曼博士工作和生活的部分场所和物品。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面向全球大学毕业生 提供理科研究生及研究生后课程,并在物理、化学、数学和生命科学等科学领域成就斐然。
校史博物馆中有关研究所创始人哈伊姆·魏茨曼博士的展品
当年8月,我满怀期待终于见到了到访课题组负责人同时也是 生物分子结构与组装中心主任的阿达•尤纳斯教授。 诺奖得主解构生命: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左)和核糖体三维结构图(右) 阿达教授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致力于研究核糖体-解构生命。我到访学习的目的即是学习细菌核糖体的纯化、分离和结构解析细菌核糖体亚基完整的三维结构等技术及经验。 我用几个月时间学习的关键技术,阿达教授及其团队用了20年。但 教授教导我时的毫无保留 ,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位科学家在学术攻坚上的无私精神。 与阿达教授合影留念(左)和课题组赠送的纪念T恤(右) 阿达教授不仅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教授, 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家”老奶奶。
见面时她已78岁高龄,独自一人拎着2个很大、很重的电脑包和文件包(在后期与课题组成员聊天时我了解到,阿达教授对于力所能及的“体力活”会断然拒绝他人的帮助)。 教授刚结束国际会议回国,但精神和体力看似都很不错。她有轮廓分明的脸颊,额头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给人严谨、傲然的印象,丝毫没有78岁老人的颓态。 见到我,教授摘下眼镜,笑着与我握手,而后简单讨论了我的到访学习计划。我表达了对她乐于分享实验技术和研究经验的感谢之情(这对我的博士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她热情的表示:越多的学者投入到核糖体的结构解析和活性研究当中,她前期的工作价值就越大,一直以来 她都乐于与中国学者及学生进行交流学习 ,在不久的10月还将到中国开展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课题组博士生Elinor是带领我开展学习和实验的博士师姐,在见面之前我们已经通过邮件就签证和学习等问题交流过一段时间,也是我在以色列的第一个朋友。在她的帮助下,我很快熟悉了课题组和实验室环境,迅速投入到核糖体研究相关技术的学习之中。
我非常惊讶于 她科研工作的高效率 ,由于需要照顾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Elinor每天在实验室的时间大约只有7小时,与国内的科研工作者或研究生相比绝不算长。
但是,她在保持自己科研课题进度的同时还在“手把手”带领我开展实验研究,甚至会细心到将第二天使用设备上的界面语言提前一天从希伯来语调整为英语。
聊天时我问她如何做到高效率的平衡工作与生活,她的回答令我记忆深刻: “ 科研于我而言不只是工作 ,你认为我只有7小时在搞科研,但我认为在厨房陪儿子做面包时发酵面粉也是一种“科研”。我选择科学工作的原因正在与:相比于其他性质的工作, 科学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与我的家人都会因此获益,收获科学思考的能力。”
作者实验台(左)作者于化学与结构生物学系建筑前留影(右) 在对待工作与生活这一方面, 课题组具有极为相似的态度 。在阿达教授某次作为被采访者问到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时,阿达教授回答到:我从不花时间安排生活,也从来不会有个时间表规定什么时候是家庭,没有平衡就是最好的平衡。
很幸运,在Elinor以及课题组其他成员的帮助下,我在以色列的学习过程进展顺利,成功掌握了细菌核糖体的分离纯化技术,为后期在核糖体精细结构的基础上设计抗菌化合物打下了重要基础。
犹太教和犹太人数千年的历史经验构成了以色列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和历史性,由于和中国文化差异巨大,所到之处的风俗、建筑、饮食等等,于我而言都是新鲜。8月的一个周末,我与朋友决定坐火车前往特拉维夫,了解一下这个犹太文化的国家。
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市,也是以色列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首站选择特拉维夫,是因为其集地中海风情与文化多元性于一身,经济繁荣,民风开放。城市具有绵长的海岸线,因此特拉维夫海滩众多,风景优美,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
我们的出行日刚好是犹太教安息日,由于犹太教在安息日会停止工作与家人团聚,所以我们途中经过的城市街道都格外冷清。
火车里坐满了回家的人,我和朋友所在的车厢刚好坐了大批身穿迷彩服的士兵,交流后知道:不处于安全防卫第一线的士兵都可在安息日回家与家人团聚。
抵达特拉维夫时已经是傍晚,我们一行人直奔距离车站最近的海滩,步行不久便看到了在海边玩耍的游客。踏足之处尽是柔软的海沙和冰凉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紫色的晚霞加上城市的灯火,景色甚是治愈, 将我们赶路的疲惫感一扫而光。 隔日我们拼车前往耶路撒冷,入住的宾馆老板很热情,担心夜里凉还额外准备了被褥,并提醒出门时的注意事项。我们一行人吃过晚饭后在耶路撒冷哭墙附近的街道散步时遇上民众举行聚集性活动,人数众多,我们在主路上行走已有困难,只能选择较为偏僻、昏暗的小路绕行。 转角遇到了几位当地的武装警察,他们主动上前询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听说我们只是短暂来此,就提出步行送我们回到较为宽敞明亮的主路后再离开。就这样,几位“警察叔叔”在身后默默的与我们同行,直到路灯重新进入视野,和我们合影留念后才离开继续巡逻工作。 在以色列的2个月,时间虽然短暂,但每天都极度充实。深切的感受到了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科学热情,这种热情不单是愿意在科学工作上花费时间,更在于自愿将科学精神融入生活。 再次感谢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对我的种种帮助,同时,也希望在物理、化学、数学和生命科学等科学领域正在深造的朋友们,能够与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展开交流合作。
文然的故事映射出了一个“科研人的小群像”,每个科研人的故事也都可以写成一册短篇小说。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如果你也有一些想分享的、有趣不普通的科研故事,或者对于学术方面的困惑,欢迎投递给我们~
长期征文
【征文内容】
与学习、科研相关
或温暖、或励志、或有趣的故事
展示你的态度,传递你的力量
【征文形式】
图文
【你可以得到】
丰厚稿酬、平台展示机会
优秀者可长期合作
【投稿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好友咨询
联系人:邵老师
联系电话/微信:13922150544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原创作者文然,分享只为学术经验交流,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