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月入过万的博士生,哭穷到Science首页...博士生的待遇是不是太好了?

艾思科蓝 艾思科蓝 2022-12-08

说到穷,当代博士生最喜欢的就是比穷了昨天跟你比谁的余额更少,今天和他比谁的专业更穷......

最近,博士生比穷甚至一度登上了Science官网首页,打开所剩无几的钱包暗示到,“博士生要求在生活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提高工资”:

图片来源:Science 官网

文章指出,几十年来,博士生始终对过低的工资抱怨连连,而现在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这个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紧迫。“我们三分之一的学生难以负担房租,15% 的人难以负担日常饮食”,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昆虫学硕士生 Jane Petzoldt 说。

日常我们也能发现不少这样的话题,感受直击心灵的现实:

 “你一个月挣多少钱?”每每被人提及这个关于薪资的“灵魂拷问”,北京某双一流高校博士生田同学都觉得张不开口——读博期间那点儿补贴与同龄上班族相比,少得有些可怜。

“三十而难立”,是当下很多博士生面临的问题。来自学业与生活的双重压力,常常让他们感到“很焦虑”。


“博士阶段补贴少,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其婚恋年龄。”上海某研究所博士生高峰(化名)告诉《中国科学报》,自己一个月补贴大概在3000~5000元之间,在学校住宿、食堂、办公室等条件保障下,个人生活没有问题,但离开学校消费就不够了。身边谈恋爱的同学大都需要家里支援,更少有同学成家。

对于成家已经两年的博士生张历(化名)来说,用补贴满足生活基本不可能。作为某“双一流”高校电子工程领域的博士生,“月薪”8000元、每年补贴超过10万元的他可谓是博士生里的“富户”了,不过也饱受生活压力之苦。去年,他和妻子在两家父母的支持下买了房,他的“工资”远低于硕士毕业的妻子,每个月一万多元的房贷大部分也要倚仗妻子。

好不容易博士毕业了,心之向往到了一线城市打拼,拿着学历的入场券却发现座无虚席,进入社会拼搏才发现“哭穷”的日子没比读博时期少。


博士生哭穷不分国界

学生吐槽助学津贴跟不上通货膨胀

数十年来,美国的博士生们也一直在谴责“吝啬”的薪资,学校提供的涨薪远不够生活支出。现在,随着生活成本的上涨,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根据《自然》杂志的报道,今年3月,佛罗里达大学进化生物学四年级博士生Michelle Gaynor和南卡罗来纳州克莱姆森大学进化生物学五年级博士生Rhett Rautsaw一起,共同发布了一项针对生物学博士生助学津贴的在线调查。

在他们收集的178个机构和院系中,只有2%的机构和院系保证了研究生的收入超过生活成本。她们发现,除位于美国东北部的3所大学的研究生收入能够满足基本生活外,其他地区的研究生收入状况显得比较糟糕。

比如,在美国南部,博士生的收入比当地的基本生活工资平均低约8000美元。全美国的博士生与基本生活工资的平均短缺达4500美元以上。(注:基本生活工资,指用于估算给定城市的基本支出,例如食品、健康成本护理、住房和交通。)

博四的Michelle Gaynor从全美国150所大学采集的数据发现,“美国每年的通货膨胀率超8%,但我们每年的助学津贴涨幅显然跟不上通货膨胀率。”

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们初步的研究结果,随后,这个分享帖迅速走红网络。她说,“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纷纷在留言区倾诉了他们‘处于挣扎中的’经历。”

美国各高校生物学博士生“收支状况”

最新研究发现:

女博士越读越富,男博士越读越穷

今年英国有一份报告指出:“女博士越读越富,男博士越读越穷”。攻读硕士学位的女性的回报率为2%,而男性为-2%;攻读博士学位的回报率,女性为8%,男性为-9%。

这份报告对在英国学习的英国北爱尔兰学生完成研究生学位后的收入回报进行了估计,并使用纵向教育结果(LEO)数据来考虑个人背景和之前大学学历的差异,以估计相对于拥有本科学位和没有继续深造的35岁研究生学历对收入的影响。

Raw列显示了,2002年20%家庭背景良好20%家庭背景糟糕的学生在本科入学人数上的原始差距,如图所示可发现差距达到40%


研究结论可见,对于女性,30岁时不同教育群体之间的平均收入差异相对较小,博士毕业生收入最高,其次是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PGCE毕业生的收入中位数高于本科毕业生,且接近硕士毕业生。报告表明30多岁女性的收入增长都是适度的,但如果取得博士学位,则能观察到显著的收入增长。

男性在30多岁时,所有群体的收入均增长迅速。与女性不同的是,博士毕业生的平均收入低于硕士毕业生。

研究还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硕士研究生为女性带来了统计上的正回报。法律、经济和管理学科在35岁时的回报率最高,约为20%,但创意艺术、英语和哲学等专业的收入比那些没有攻读研究生学历的同类学生低10%以上。
 
男性受试者的回报率较低,大多数受试者在35岁时的回报率在统计学上显著为负。然而,法律、经济和管理学科以及工程学仍然为男性带来强劲的正收益。

高校为招揽硕博生搞科研

提升待遇纷纷“放大招”

网友感叹:“这么穷,博士还能读吗?”,一些大学正试图积极应对这种情况。

例如,在普林斯顿大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博士生将在 2022-23 学年开始时看到他们有史以来最大的加薪:8280 美元,使他们的年度津贴总额达到 40000 美元。

近年来,许多国内高校为招揽一流博士生来校做科研,都纷纷“放大招”,提出更具吸引力的待遇。

例如,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挂出从博士阶段开始每人每年保底收入10万元的招生公告;南开大学表示每年将在国家拨款的基础上,增投自筹经费1亿余元,在校顶尖博士生每年可累计获得各类奖助金超过10万元;清华大学也表示,要确保博士生每年最低资助标准不低于5.1万元。此外、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都对博士生奖助学金进行了调整。

在给研究生补贴方面,国家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也做出了“松绑”,导师更有机会给予研究生更高的补助。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表示,“比如,导师对于横向课题经费支配的自由权就很大,在发放工资时,他们可以尽可能多地考虑学生利益;即使是规定一定比例的纵向课题,有时候也可以提出劳务费不封顶的要求,用来发劳务。”

最后,听听过来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刘利表示:“读博是一段学业,选择读博通常是为了更好的理想,或未来更好的生活。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的应当是提升自己,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俗话说‘舍得’,有得必有失,在达到未来更高目标的道路上,常需要在某些方面做出‘牺牲’。”

参考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1392-w
https://www.workingmums.co.uk/study-shows-earnings-increase-for-postgraduate-study-for-women/



往期推荐01虽没混上211,却入选双一流?建校百年、曾与北大齐名,开中国教育先河......
02爱笑的科研人SCI拿到手软!研究证明:笑得越灿烂,更可能写出高影响论文?
03中国最低调985高校:野猪是“校友”、苏州新校区无人知晓?

监制:caicai
编辑:帅帅
校对:Pudding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募格课堂,参考来源:科学网、中国科学报、生物谷、国际科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点个“在看”每天收到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