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专业“跌落神坛”?211毕业生应聘被拒,985才有资格进面试

点击关注 艾思科蓝 2023-03-25


‍计算机行业的兴起,也造就了无数个领域的繁荣。曾经大学毕业生都梦想着毕业后能进大厂工作,拿着高薪拼搏几年,不管是生活质量还是收入都不比那些考公的学生差。

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却在繁荣中略显疲态,尤其在今年秋招中不难窥见一二。

211毕业生应聘被拒,985才有资格进面试


计算机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今年的秋招比秋风还凉。


然而一句玩笑话又怎么道得了2023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艰难。


深圳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往年都会和各大高校合作进行校园招聘,每年都有一大批计算机专业学生能顺利就业。但是今年招收人数不仅“大缩水”,对学校的生源还“挑剔”起来了。



之前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生都有机会通过面试,但是今年明确指出,只要985重点高校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的应届生,其他高校的学生直接被罢免。


这让不少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心灰意冷,难道自己曾经信心满满选择的计算机专业已经“跌落神坛”?211毕业生应聘都会被拒,985才有资格进面试了。


计算机今年究竟炸到什么程度?


知乎热榜上有这样一个提问:“都说计算机今年炸了,究竟炸到什么程度呢?”


下面的答复分为两派:

有觉得情况其实没那么坏的:

最初海投50+,0 offer。明显感觉到企业没耐心培养应届生,想要招进来马上就能干活的。10月末,投了80+,2家给了offer,4家在等。明白了行业大势,非个人之力所能抵挡。

11月底,在等的企业都给了回复,薪资基本开到35+,好起来了。


有更多的,是在感慨今年就业确实难:

双九,四个项目,一篇一区top,一段大厂实习四六均过。0 offer,研究所综面刚挂。破大防。


还有人表示某军工研究所招人,只有50个名额却收到了7000份简历,还有好几个清华和中科院的。这些前些年想都不敢想的状况。

虽然说风水轮流转,每个行业都有火和不火的那一天。

但现在真的轮到计算机行业走下坡路了么?

未必。

“哀鸿遍野”的背后


人们之所以觉得秋招难度加大,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厂们都在缩减名额。

字节跳动去年的秋季招聘有8000个名额,今年只剩3000个,缩减60%。美团去年秋招10000个,今年只剩5000个左右。百度去年招8000人,今年只招2000人。

而一些中小企业虽然有心招人,但又不得不面对行业和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的影响。

再加上大厂开始裁员,部分优秀的技术人员流出。和刚刚毕业没太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相比,他们明显有更强的竞争力。留给毕业生的位置就更加少。

与此同时,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

2020年扩招的18.9万研究生,以就业导向的专业硕士为主,其中计算机分支的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方向又是扩招的主力军。

名额减少,人数增多。毕业生们就不得不面对更高难度系数的就业竞争。

但这并不代表,计算机专业或相关领域,就要走下坡路。

下一个新风口在哪?


从移动支付,即时通信,到短视频,区块链,再到人工智能和元宇宙。

与其说计算机行业不香了,倒不如说,它正在呼吁人们追赶一个又一个新的风口。

比如这两年最火的人工智能。

从AI写论文,到AI绘画,玩游戏,聊天,再到各种物联网,它的应用场景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所应用的边界也比过去更加宽广。

从行业来说,根据中国信通院数研中心测算,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30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速超过全球。

应用层包括从机器人、无人机到智能驾驶、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家居等。可谓是全方面覆盖。


广州市也在人工智能方面制定了许多政策。

2021年10月,广州出台《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其中明确提出到2023年,建设10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开展100个人工智能典型场景应用示范;2022年,截至9月中旬,广州市共有70条相关政策公布。



而在广州市的“十四五”规划中,人工智能也是重中之重。

而在人工智能以外,信息安全,元宇宙等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行业也都在中国各地飞速发展中。

所以,与其说计算机行业在走下坡路,倒不如说计算机行业正在进入下一个红海。它正在邀请更多能够快速适应改变,融合多领域知识的跨行业人才到行业中来,提供更多的想法和创意,为行业创造出更好的未来。

2022第二届消费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已于2022年1月14-16日在中国广州召开。


关于ICCECE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更迭。在技术迅速发展历程中,众多高校与企业研发了许多相关技术和产品,取得了丰硕学术和应用成果。2023第三届消费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将于2023年1月06-08日在中国广州召开。此前,2022第二届消费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已于2022年1月14-16日在中国广州召开。2021第一届消费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于2021年1月15-17日在线上已成功举办。会议论文集于会前完成见刊,会后1.5个月完成检索。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消费电子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大会将就目前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共享研究成果,推动相关研究与应用的发展与进步,推进学科的发展和促进人才培养。我们诚挚欢迎相关领域中的相关各个专家学者踊跃参会。


主办单位


出版信息

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由IEEE出版,收录进IEEE Xplore数据库,并提交EI核心、Scopus检索。

★ICCECE 2023会议已进入IEEE会议列表!


往届出版

✓ ICCECE 2022 | IEEE Xplore | ISBN: 978-1-7281-8318-3 | Ei Compendex & Scopus Index (会后 3 个月内被检索)

✓ ICCECE 2021 | IEEE Xplore | ISBN: 978-1-6654-0885-1 | Ei Compendex & Scopus Index (会后 1.5 个月内被检索)

详情请查看:http://iccece.org/mpcoleqz


主旨报告人

艾渤教授

IEEE Fellow,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杰青、优青、牛顿高级学者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詹天佑铁道科技奖青年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学者”;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至今发表IEEE期刊论文15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1,000余次,获IEEE VTS协会Neil Shepherd Memorial Best Propagation Award最佳期刊论文奖和IEEE CSIM最佳期刊论文奖;获IEEE Globecom等国际会议论文奖励13项;获得32项授权发明专利;被ITU, 3GPP等采纳提案2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研究成果写入国家行业标准5项,成果应用于京沪等高速铁路,上百条、3万多公里的铁路线路建设。

IEEE BTS西安分会主席,IEEE VTS北京分会副主席,IEEE VTS杰出讲师。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通信学会监事会监事,国家6G总体组专家。

 

Ljiljana Trajkovic教授

IEEE Fellow. 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

Ljiljana Trajkovic教授现任西蒙弗雷泽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教授。1995至1997年间,她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客座教授。她的研究兴趣包括高性能通信网络、通信系统控制、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和设计,以及非线性电路和动力系统理论。

Ljiljana Trajkovic教授是IEEE电路和系统协会温哥华/维多利亚分会联合分会主席。担任《IEEE人机系统交易》(2021-2023)的主编。她是IEEE系统、人与控制学会(2020-2021)和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2020-2021、2010-2011、2002-2003)的杰出讲师,是IEEE-HKN的专业会士和IEEE的终身会士。

 

李永会教授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ARC未来学者、IEEE Fellow

李教授于2002年11月获得博士学位。自2003年以来,他一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电信卓越中心工作。现在是悉尼大学电子和信息工程学院的教授和无线工程实验室主任。他是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2008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奖学金和2012年ARC未来奖学金的获得者。由于对合作通信技术的贡献,被评为IEEE院士。是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的编辑,也是IEEE JSAC、IEEE IoT Journal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等多个IEEE期刊特刊的客座编辑。曾获2014年IEEE国际通信会议(ICC)、2017年IEEE PIMRC、2014年IEEE Wireless Days Conferences(WD)的最佳论文奖。

李新德教授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IEEE Senior Member,《科学中国人》封面人物,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产品与产业工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制造系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图像处理专委会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无人系统等。承担包括863重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十三五预研重点项目、JKW163重点项目、JKW重大专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等40+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和会议发表SCI、EI收录的论文100余篇,3篇Book Chapter,2部著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项。获国际科学贡献奖、中国发明协会创新奖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并指导学生获多项国际国内重要奖项。

陈清亮教授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智能服务专委会委员、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语音对话与听觉专业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格雷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 客座教授 (Adjunct Professor),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发表国际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和企业横向应用项目3项,  2020年获得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21年获得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智推力大奖之先进人物奖,目前还担任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投稿指南

  • 请提交您的全文或摘要至投稿系统:

  • 会议仅接受英文投稿,论文未曾在国内外期刊或会议上发表。 请用英文撰写文章。

  • 报告并发表文章,请投全文,全文篇幅要求不少于4页,超出部分(第五页起算)将收取超页费 (400元/页)。

    请下载模板:

    http://iccece.org/download

  • 文章接收之后根据审稿意见的要求修改稿件,稿件修改之后请在系统原订单内提交。

  • 会议接收仅口头汇报/海报展示的学者

  • 注册链接:

    https://www.ais.cn/attendees/toSignUp/J6ZNAJ

  • 费用详细信息(2022年12月31日前可享早鸟优惠):

    http://iccece.org/registration

投稿截止日期:详见官网


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联系我们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咨询更多大会相关事宜

↓↓↓




往期推荐01习近平,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02期刊推荐 | 中科院、JCR双2区!刊文量增长超1倍,多主题征稿中!
03严控东部高校挖人!两部门发文
监制:caicai
编辑:神仙鱼
校对:Pudding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AEIC学术交流中心,整理自知乎、前瞻网、广东经济。,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