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终于!双一流官宣:博士生涨薪!每月10000元多不多?

点击关注 艾思科蓝 2023-03-25


据中山大学微信公众号介绍,2022年8月,中山大学正式修订发布了《中山大学研究生奖助规定》(中大研院〔2022〕35号),并于2022年9月1日正式实施,平均从4.6万元/生·学年提升至5.8万元/生·学年,平均涨幅达26%;尤其是最低等次奖助标准提升最为明显,最高涨幅达40.5%。


国内多所高校给博士涨薪


据悉,中大此次修订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为奖助金更名、大幅提高奖助标准、调整奖助比例、老生同等待遇。


为奖助金更名:从2022级开始,博士研究生奖助金最低等次为“二等助研金”。即将原“一等奖助金、二等奖助金、三等奖助金”分别调整为“校长奖学金(特等)、一等助研金、二等助研金”。 


大幅提高奖助标准:平均从4.6万元/生·学年提升至5.8万元/生·学年,平均涨幅达26%;尤其是最低等次奖助标准提升最为明显,最高涨幅达40.5%。 


调整奖助比例: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更高等次奖助。即由原来第一、二等级占比30%,提高至占比50%。


老生同等待遇:所有符合参评资格的学生均按照提高后的奖助标准执行。


除开中山大学之外,国内已有很多高校开始给博士生“涨薪”。


  • 南方科技大学今年霸气官宣,硕士的工资为4~6 万/年,博士的工资开题前 7~9 万/年,开题后 9.5~13 万/年;


  • 中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去年挂出从博士阶段开始每人每年保底收入10 万的招生公告;


  • 南开大学表示每年将在国家拨款的基础上,增投自筹经费 1 亿余元,在校顶尖博士生每年可累计获得各类奖助金超过 10 万元;


  • 清华大学也表示,要确保博士生每年最低资助标准不低于 5.1 万元。


希望越来越多的高校可以加入这一队伍,让博士生能够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科研工作,而不是科研的同时,还要为基本的生计发愁。


国外在闹大罢工,加州大学妥协了


加州大学大罢工已经持续三周。这次罢工是在关于改善工资、工作保障和工作场所保护的合同谈判停滞后,于11月14日提前开始的。


据报道,经过15天的罢工,代表约12000名博士后学者和学术研究人员的UAW单位已经与大学达成了暂定的五年协议。他们在本周一至周五投票决定是否批准。


代表UAW发言的46岁的Neal Sweeney说:「我们很自豪地达成了协议,解决了生活成本飙升的问题,并反映了我们在加州大学的贡献价值。」Sweeney表示,「我们的谈判是为了让大学更加公正和公平,为了让大学欢迎已经工作的父母就读,提供更多的带薪假期、儿童护理福利和工作保障。」


加州大学的官员赞扬了迄今为止在谈判上取得的成功,因为最后两份合同的谈判仍在继续。加州大学劳动关系执行主任Letitia Silas在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11月29日的新闻稿中说。


「我们敬业的同事对加州大学的研究活动至关重要,我们非常高兴能达成了尊重他们许多重要贡献的协议,这些协议也坚持了我们的传统,以全国最好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来支持这些员工。」


她指出,另外两个UAW团体,即研究生研究人员和作为教学助理和辅导员及读者的学术学生雇员,仍在进行接触谈判。


初步协议:博士后平均加薪23%,专业学者平均加薪29%


按照协议,绝大多数博士后会获得20%至23%的加薪,这是加州大学的一个重大举措。此外,博士后学者将获得两年的任期,而不是之前的仅仅一年。这有助于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外,大学还同意减少需要申请签证的国际研究人员的费用


总体来看,目前年薪54,500美元的博士后学者,之后工资将每年增加12,000美元,达到66,000美元。


而目前年薪为49,000美元的初级专家职位的初级学术研究人员,到7月将增加5,549美元,达到54,549美元。


另外,在逐年涨薪、福利保险、带薪假方面,博士后们还将获得:


  • 在2023年4月1日前实施新的工资表,这将使所有人的平均工资增长8%。

  • 每年10月加薪,第一年加薪约7.5%,其余各年加薪3.5%。符合条件的博士后每年根据经验加薪3.7%。每年最多可报销2500美元的托儿费用。

  • 在2024年、2025年和2026年每年增加100美元。

  • 从2023年1月1日起,新的博士后带薪休假特别计划,为所有博士后提供8周的100%带薪家庭假。


在其专业领域做出科学发现的学术研究人员,本周将对一项拟议的合同进行投票,其中包括:


  • 第一年加薪4.5%,第二、三、四年加薪3.5%;第五年加薪4%。

  • 从2023年1月1日起,为符合条件的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为期8周的100%工资的家庭护理和陪伴。

  • 增加丧假。


一个典型的学术研究人员将在合同期内获得29%的工资增长。



国内外研究生都穷,双一流高校校长呼吁涨薪


一名加州大学教授对罢工工人报以巨大同情。在加州的这些著名学校,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研究生平均年薪从38,000美元到45,000美元不等,而他们在其他领域的同行平均年薪约为24,000美元。


他表示,靠这点钱根本没法活。加州的房租已经暴涨。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许多人没有一个像样的住处,或者不得不牺牲其他必需品。生活成本上升了,而工资却无法跟上。这是让很多善良的人感到愤怒的事情。


目前,我国在读博士生年龄一般在25-30岁,每月补贴大概在3000元左右,甚至还拿不到3000元。特别是对于北京等大城市的博士生来说,这样的补贴无疑过低,北京市2021年最低工资标准不能低于 2320 元,一些文科博士生的补贴甚至低于该标准。


目前,我国博士生补助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国家基本补贴、学校和导师补贴、奖学金以及SCI论文或项目补贴


看似补助结构很丰富,但大多数博士生仅能拿到国家和学校、导师补贴,奖学金和SCI论文或项目补贴可不是月月入账,也不是能惠及所有博士生的,如果再碰上有导师剥削,压力只会更大,大部分博士生还需要家里的经济支持。


头衔高,付出多,收入少,是博士生的尴尬现状。


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相关文件,1985年,国内博士生每生每月补贴76元(有工作经验加 15元),1991年提高到90元、100元、110元三档,1996 年为240、260和 280元。


到了2009 年,在科学家的建议下,我国博士生补贴大幅跃升,统一提高到1000元。


最近一次博士生“涨薪”是在201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博士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通知显示,我国中央高校博士生,从每生每年1.2万元提高到1.5万元,地方高校博士生从每生每年不低于1万元,提高到不低于1.3万元,使得平均每人每月补贴再增长约250元。


11月26日,在第七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


中国有40万的博士生,他们月收入3000多块钱,建议增加10万块钱,使他们每个月的收入达到1万块钱,这样可以把这些博士生真正培养成顶级人才,让他们安心进行研究,同时也能够正常的进行支付,也可以刺激消费。


刘元春校长还表示,增加博士生收入的这笔钱,每年的财政支出仅需400亿,从国家层面来看,并不多。


(图源:第一财经)


“涨薪”已经在路上,要怎么涨才合理呢?


在刘元春校长的提议中,引发最多争论的部分便是如果排除地区差异和学科差异,有无必要让每名博士生的月收入都达到1万元这个“小中产”收入线,以及同一所大学要不要全面提高每名博士生的收入


要回答这一问题,可以考察一下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以哈佛大学为例,2021年,该校共获得了4.06亿美元的运营盈余,其2021财年捐赠基金总资产达到532亿美元。


显然,这些高校用“财大气粗”形容毫不为过,但它们是否将博士生收入全面提升到“小中产”水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连哈佛、耶鲁这样“富可敌国”的大学,在博士生资助上也存在比较明显的“贫富不均”现象,并会严格区分全奖、半奖的名额比例,甚至还有1/4奖。


这是因为给博士生发奖助学金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工资给付”问题,而是要同时考虑生源质量、大学财力统筹能力,以及如何兼顾学科和导师招生名额内的数量和质量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一种行业内的典型现象——几乎每所大学都在用高额奖助学金吸引高潜质博士候选人,与此同时,几乎每所大学又都吝啬于给博士生全面而充足的经济资助


这种等级式的博士生奖助学金制度历史悠久,但几乎没有一所院校试图全面改变它。大学之所以沿袭这种制度,强调“兜底”和“差异化”并存,是为了让不同群体能在不同方向上竞争,既充分体现“扶强助优”,又鼓励差异化的竞争文化。


目前,国内一流高校大都实现了从3000~8000元不等的差异化博士生奖助学金,部分科研资源丰富的优势学科已经率先超过了1万元,而在那些项目少且关注度不高的学科,博士生们过得的确比较清贫。


除了瞄准国家奖助学金外,大学应全面拓展博士生教育捐助资源,在国家补助“基本线”的基础上,增加有竞争力的“大学基本线”,甚至鼓励优势学科继续增加“学科基本线”,与导师项目补助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博士生的奖助津贴额度




往期推荐01习近平,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02期刊推荐 | 中科院、JCR双2区!刊文量增长超1倍,多主题征稿中!
03严控东部高校挖人!两部门发文

监制:caicai

编辑:神仙鱼

校对:Pudding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学术论文指南、软科、谷粉学术、募格学术、募格课堂、中国科学报,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