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0日内15位院士离世!今年,共和国已痛别58位…
两院院士,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从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到让满天星斗璀璨的孙家栋;从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袁隆平,到为人民健康操劳的钟南山、张伯礼,两院院士们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成为国家瑰宝般的存在。
然而,自12月21日以来,我国已有15位两院院士与世长辞,仅在12月23日一天之内,就有5位院士陨落,令人惋惜!
李天初院士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的计量科学家、我国国家时间频率体系建设领军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天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李天初,1945年生,清华大学博士。1981年以来,一直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从事时间频率、激光光谱、光电子和光干涉计量研究。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时间频率计量领域的带头人之一,他带领课题组研制的“NIM5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钟”被接收为国际计量局认可的基准钟之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参与驾驭国际标准时间的国家。
孙敬良院士
2022年12月2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首席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液体火箭发动机、运载火箭总体和卫星工程专家孙敬良逝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首席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液体火箭发动机、运载火箭总体和卫星工程专家。他主持长征四号火箭总体方案设计并采用多项国内首次使用的新技术,使火箭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并首次取得国内二、三级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和次次成功佳绩,将我国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B星送入预定轨道。
吴承康院士
12月26日,据中科院力学所消息,我国著名高温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原副所长吴承康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5日21时5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吴承康(1929年11月14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河北滦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高温气体动力学家,长期从事燃烧、烧蚀、等离子体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吴承康先生是我国弹头烧蚀防热研究、低温等离子体科学和燃烧科学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他在烧蚀机理、人造卫星回收方案、再入通讯以及燃烧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开拓性成果,为我国的航天工程和能源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3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王仲奇院士
12月2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仲奇,于2022年12月2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0岁。王仲奇同志1932年6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县,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涡轮机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1960-1962年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获苏联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仲奇同志长期致力于汽轮机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动基础理论与设计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中国叶轮机械专业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发动机弯扭叶片的三维成型理论和设计方法,取得了多项重要创新性成果,是中国弯扭叶片理论的奠基人和设计(计算)方法的开拓者。曾获得众多奖励,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王仲奇院士为我国热力叶轮机械科技和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王仲奇院士的逝世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热力叶轮机械领域的重大损失!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王仲奇院士!
童坦君院士
12月25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发布童坦君院士讣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童坦君院士意外摔倒受伤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5日上午9时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88岁。童坦君教授,1934年8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九三学社社员。1964年7月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历任本专业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12月至1981年8月期间作为教育部公派52名我国首批访美学者之一赴美留学。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童坦君教授是德高望重的师者,同时也是勤奋创新的学者,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仍旧在探索衰老奥秘的科研道路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奋战至最后一刻。童坦君教授这种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学者精神值得每一位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学习践行并传承发扬。
张金哲院士
12月2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发布消息,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著名儿科医学教育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4日17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张金哲1920年9月25日出生于天津,194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47年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工作,1950年在北大医院建立小儿外科。1955年调入北京儿童医院,历任外科主任、副院长及首都医科大学小儿外科教授。
张金哲是我国小儿外科的主要创始人,被国外同行誉为“中国小儿外科之父”,一生致力于小儿外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和预防工作,和同道带领中国小儿外科事业从零起步,获得长足发展,并在国际小儿外科界产生了一定影响,曾获国际小儿外科最高奖项“丹尼斯·布朗”金奖。张金哲医术精湛,从医70余年,为万名以上儿童操刀手术。他爱思考,勤动手,一生发明50余项,创建了多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儿外科道路。尤其是“张氏钳”“张氏膜”“张氏瓣”等,大大提高了相关疾病的治愈率。
张友尚院士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官网发布讣告,著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张友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22年12月23日4时08分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7岁。张友尚先生1925年出生于北京,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之后在湘雅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兰州医学院任教。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蛋白质专业攻读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曹天钦先生,从此踏上生物化学的研究之路。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在瑞士苏黎世高等工学院、澳大利亚 Ludwig 癌症研究所、英国伦敦大学 Birkbeck 学院、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英国约克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科学顾问、访问教授等职。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科学研究方面,张友尚先生治学严谨、坚持真理、远见卓识,倾其毕生精力开展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贡献卓著。他科研起步时已过而立之年,但在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实践中,始终走在学科前沿,为国家生命科学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成立了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也是我国最早提出将计算机引入生物学研究的倡导者之一。
蒋华良院士
据微信公众号“中科院上海药物所”12月24日消息:著名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蒋华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15点54分在上海逝世,终年57岁。蒋华良,1965年1月生,武进东安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应用生物医学、化学、数理科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开展药物设计、药物靶标结构-功能关系、药物新靶标发现等研究,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等各项奖励。
蒋华良为科技部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科技部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科技部中长期规划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蛋白质科学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等3个研究计划的专家组成员,同时还是国际著名药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亚洲编辑部负责人及其他5个国际刊物的编委会成员。
马建章院士
马建章同志1937年7月出生于辽宁阜新,1956年6月2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林学系,历任林学系副主任、野生动物系主任、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院长、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务,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担任中国动物学会、黑龙江省动物学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学术团体常务理事、理事长等职务,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等多个国际组织担任顾问。
马建章院士是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和野生动物管理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创立了我国最早的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和我国唯一的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培养了大批野生动物管理领域的高级人才。他结合国情首先提出的"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经营利用"的管理方针成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理论和法律基础,对于加速我国野生动物保护进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文华院士
据光明日报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创院院长、名誉院长,国际著名生态学家李文华先生,因病于2022年12月23日8时2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李文华院士1932年1月15日出生于山东广饶,1961年获前苏联科学院林研所林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文华院士参与领导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开创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保护补偿研究方向,探索了以生态农业为重点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参与领导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在中国的实施,推动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卢强院士
据光明网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卢强,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卢强,1936年5月19日生于安徽无为。1964年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1月起任清华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首席科学家。卢强是我国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和非线性最优控制学科体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力系统非线性鲁棒稳定控制"和"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等十余项重大科研项目。近年来,创建了电力系统混成控制理论,并用于东北互联系统、上海电力系统和深圳电网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此外,提出并组织了世界上第一座无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的研发。
卢强一生专注科研,却从不回头谈成绩,他经常告诫学生:“要让科学研究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就要让自己不断地站在新的起点,用需求和求知欲来引导科学研究。”
龙驭球院士
据光明网消息,土木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龙驭球,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龙驭球,1926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194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助理研究员、助教、讲师、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龙驭球长期从事结构力学、有限元法、能量原理、壳体结构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有限元与变分原理方面,取得多项国内外首创成果。在工程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科研成果被编入建设部“薄壳设计规程”,对全国壳体工程的设计和建造起指导作用;创立薄壳大孔口分析方法,提高了设计水平。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9)、第三届中国工程科技奖(2000)、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等国家级科技奖项。发表论文260多篇,出版教材和专著31卷。
“薪传火种、执着攀登”,是龙驭球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70周年系庆时候写下的一段话,也是他几十年科研教学的的生动写照。
顾真安院士
据中国建材集团官微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材料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顾真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2日11时4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顾真安同志1936年11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58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工作,一直从事石英玻璃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推广,是我国石英玻璃材料学科奠基人之一。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真安同志是中国石英玻璃及特种光导纤维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长期致力于稀土元素在石英玻璃和光导纤维中的光谱和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首创了稀土掺杂石英玻璃理论体系,攻克了化学气相沉积、稀土掺杂和氢氧焰熔制-电熔成型两步法工艺技术,解决了高性能石英玻璃制备技术的多个世界性难题......被国内外石英玻璃同仁誉为“石英玻璃系统性掺杂技术第一人”,为中国乃至世界石英玻璃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顾真安同志把自己的智慧和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了中国石英玻璃材料发展事业,践行了“人生奋进无终点,源水长流润无声”的人生格言,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以及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张国成院士
据光明日报微博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国成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张国成,1931年8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56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获学士学位。曾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国成主要从事稀土矿物分解、冶炼分离技术等研究与工程化开发。创立了氧化焙烧—稀硫酸浸出法处理氟碳铈矿工艺;发明了用碱度法生产荧光级氧化铕技术;发明了硫酸强化焙烧冶炼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工艺(第二代酸法);研究成功用P204从硫酸稀土溶液中萃取分离稀土新工艺(第三代酸法),降低稀土生产成本约25%。以上成果均在稀土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并成为我国稀土冶炼分离的主要生产流程,为中国的稀土工业发展、为确立中国稀土工业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常说:“鲁迅的一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我愿自己的一生是‘俯首甘为稀土牛’,促使中国的稀土工业登上世界重要地位。”
赵伊君院士
据光明日报消息,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伊君,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赵伊君,1930年11月出生于北京市。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赵伊君主要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物理力学和高能激光技术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参加了我国核爆炸光辐测试分析工作,研制出最小照度到来时间测试仪等3种测试设备,并参加核试验;70年代起在从事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的过程中,开展了原子分子物理和物理力学的研究工作;80年代后主要从事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强激光技术研究工作。赵伊君在国内首次提出激光脉冲引起固体热激波、产生层裂;连续激光使材料产生力学——热学联合破坏;激光烧蚀玻璃钢复合材料产生碳化,改变电磁性能等多种模型;主持并参研的强激光技术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赵伊君一生都在国防科技领域忙碌、思索,正如他曾经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一个国防科技工作者,就像一名奥林匹克运动员,他的使命只有一种,那就是:瞄准前沿,拼搏,再拼搏;冲刺,再冲刺;超越,再超越!”
今年,我们已经痛别58位院士
2022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无党派人士,我国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原机械工业部(局)科技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徐性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2022年1月19日,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潘自强,因病医治无效 ,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2022年1月27日,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戴永年,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逝世,享年92岁。
2022年1月30日,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兆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2022年3月6日,核技术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毛用泽,因病医治无效,享年91岁。
2022年3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理论和天线设计专家陈敬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2022年3月23日,著名动物营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子仪,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2022年3月20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学家、九三学社社员,原山东海洋学院院长、中国海洋大学文圣常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青岛逝世,享年101岁。
2022年4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著名化学工程专家、教育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先生,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2022年4月19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焊接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潘际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2年4月23日,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三立,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享年87岁。
2022年5月8日,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庄巧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2022年5月19日,机械动力学专家、航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黄文虎,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6岁。
2022年5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坦克车辆设计专家、教授级高工王哲荣,因病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86岁。
2022年6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家周勤之,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2022年6月9日,我国感光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邹竞,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
2022年6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於崇文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022年6月23日,半导体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梁骏吾,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2022年7月8日,著名晶体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范海福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2022年7月12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徐叙瑢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2022年7月15日,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孟兆祯,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2022年7月17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第六届、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第五届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杨福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
2022年7月29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金属物理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张兴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2022年8月26日,生物医学工程学家(医学电子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王威琪,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病逝,享年83岁。
2022年9月1日,变压器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工业大学教授朱英浩,因病医治无效,在沈阳逝世,享年93岁。
2022年9月5日,材料成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德群,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78岁。
2022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计算力学、土木工程专家,香港大学教授张佑启,因病医治无效,在香港去世,享年88岁。
2022年9月23日,采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钱鸣高,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2022年9月27日,肿瘤分子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著名病理学和肿瘤分子生物学家顾健人,因医治无效,在上海病逝,享年90岁。
2022年10月16日,分子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琳芳,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2022年10月19日,军事医学与药物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冀胜,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电专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原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2022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天津大学教授彭一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
2022年11月2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解思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2022年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机械工程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叔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202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唐有祺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2022年1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2022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沈其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周岁。
2022年12月15日,光纤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梓森,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2022年12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环境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汤鸿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2022年12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2022年12月21日,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伊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2022年12月22日,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真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2022年12月22日,土木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龙驭球,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2022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张友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2022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民盟中央原副主席、我国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卢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2022年12月23日,著名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蒋华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终年57岁。
2022年12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野生动物学专家,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马建章,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6岁。
2022年12月23日,生态学和森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0岁。
2022年12月24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我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著名儿科医学教育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原副院长、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金哲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2022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高温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承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2022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童坦君同志因意外摔倒受伤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2022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仲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0岁。
2022年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国际著名焊接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关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2022年12月26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名誉院长李庆忠逝世,享年92岁。
2022年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关肇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2022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的计量科学家、我国国家时间频率体系建设领军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天初通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2022年12月2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首席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液体火箭发动机、运载火箭总体和卫星工程专家孙敬良逝世。
往期推荐01首次!中国「热点论文」数量超越美国,位列世界第一!
02期刊合集 | 八学科1-4区全覆盖!22年最新升级版~你想要的这都有!
03神仙导师!发最高限度的劳务费、还推荐工作、给弟子搭人脉......
监制:caicai
编辑:神仙鱼
校对:Pudding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