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惨痛教训!我的 idea 被抢发,同行用它申请了数百万美元基金

点击关注 艾思科蓝 2023-03-25

来源:科学网  文 :沈秋月


很多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入行没几年的“青椒”们,对公开交流个人研究成果又爱又怕,他们既想增加交流与合作,又怕研究思路被他人抢先剽窃,这成了一个难题。


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伊杰玛•奥帕拉就亲身经历了这样一次惨痛教训。


2019年,她在申请个人第一个基金项目时,与包括导师、大学同学和非学术界的朋友们进行了许多交流——只要别人愿意听,她就不厌其烦地分享自己的idea。最终,她在他们的建议和交流中获益匪浅,花2个月写完了申报书,第二年成功拿下了这个项目。


2020年,奥帕拉计划申请另一个基金项目。有了之前的经验,她仍然选择与任何愿意倾听的人分享科研想法。后来,她意识到自己暂时缺少条件来承担这个项目,就决定等几个月再申请。因为申报截止时间在几年之后,她以为自己还有机会。


令她惊讶的是,今年早些时候,这笔数百万美元的资助基金授予了一个她不认识的同领域学者,申报题目看起来与她的几乎相同。那一瞬间,奥帕拉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又震惊又沮丧——她意识到过早分享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在同事想与她多多交流的时候,她把项目书发给了很多人,其中有些资深学者她并不真正认识。当然,不排除这个申报题目是别人自己想出来的——但奥帕拉“对此极度怀疑”。


最近,她应邀在Nature网站发表文章,来记述这一科研idea被“剽窃”的事件。引起诸多学者加入讨论,披露自己的类似经历。


图源:杰玛•奥帕拉的推特


有的学者义愤填膺,表示自己吸取了教训,再也不会把研究成果与某位在WHO工作的澳大利亚学者分享了;


图源:推特评论


有的学者说导师直接使用实验室同学研究想法的例子比比皆是,反正又不用付出什么代价;


图源:推特评论


有的学者表示无可奈何,因为学术成果相似,很难判定其中的模糊性,维权非常难.......


图源:推特评论


可见,科研idea被剽窃的案例比比皆是


显然,研究者不可能因噎废食。因为通过与同侪交流往往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吸取他人建议获得启迪,进而推动个人的研究进展。


那么,“青椒”们该如何在学术交流中保护自己的科研idea呢?奥帕拉在Nature网站的文章中,分享了一些建议,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科研idea被抢先的风险。

以下为她的文章摘译。


第一、将研究成果发布在开放科学平台。


将研究成果发布在开放科学平台(例如预印本服务器)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仅可以与世界分享你的科研进展,还可以在你的成果正式发表之前收到同侪反馈,确保你在任何最终出版中获得作者的荣誉。


虽然我听说这种做法可能会被期刊独家锁定,但在我看来,利大于弊。


预印本可以快速将你确定为研究成果的原始作者。尽早向更广泛的研究社区发布可引用的论文,可以为你的idea抢占一个“停车位”——记录你的专业知识并为其提供一个可靠的、无可置疑的标记。


如果其他人受到你的启发或有相似的研究兴趣,他们可以跟你联系,获得合作机会。


第二、保留口头和书面约定。


你可以考虑为研究小组或实验室编写一本手册,规范共享idea的标准操作程序。


我就为自己的实验室创建了一个手册,其中对关于文章和演示文稿能否共享的信息限制进行了明确说明。


共享的内容必须得到我的批准,因为我是PI,实验室的资助是授予我的,那么数据如何使用也应该由我说了算。我向实验室成员详细解释了PI的工作、什么算作共同作者以及怎么做才能获得共同作者身份。


任何愿意为实验数据做出贡献的成员,都有机会成为第一作者,我会尽力保证各得其所。


PI的作用是将想法概念化,培训和指导实验室成员,同时培养他们的独立性。PI应该给实验室成员在外界追求自己研究想法的自由,但也应该对哪些知识产权属于实验室并最终属于PI有明确清晰的界定。


我见过PI“窃取”实习生的想法,也见过成员“窃取”PI的想法。双方都因这些行为而受到伤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该有约定来保护每个人。


第三、尝试建立一个信任圈。


建立一个信任圈非常重要。


在圈里我可以公开交流想法,而不用担心被盗——尽管从来没有任何保证,这个圈子旨在培养信任和支持。


我们认为彼此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支持者和协作者。当我担心自己的课题不够创新的时候,圈友给了我继续做下去的信心。他们给予我中肯的批评和坦诚的建议,推动我的工作顺利开展。


要建立这些信任圈,可将职业发展作为考虑的因素,与同龄人和其他志趣相投的人建立联系。例如,我通过专注于个人的研究领域中心的附属机构建立了这样的圈子。


我是耶鲁大学艾滋病跨学科研究中心的教员,该中心由从事HIV/AIDS研究的研究者、社区领袖和专家组成,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我还活跃于纽约大学药物使用和艾滋病毒研究中心的附属机构,这些学者都能给我提供有关课题申报的建议。


事实证明,他们是值得信赖的人,他们不会窃取idea或破坏专业关系。


参考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3750-0




往期推荐01科研倒霉蛋的一年:没有导师、电脑崩溃数据全无、报账打回、假期绝缘体......
02期刊推荐 | 入围最新版2区Top期刊,出刊又快又准!
03快收藏!元旦给导师发这些祝福语,导师感动到哭了......

监制:caicai

编辑:神仙鱼

校对:Pudding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科学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