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端午节不许说快乐,六一儿童节怎么办?

2017-05-31 李天飞 李天飞

【贫道按:让大家久等,这段时间没有更新,是因为正埋头写一个大东西。

至于这个大东西是什么,目前暂不公布,等初步成型,一定会在公号上推出。

这几天神烦“端午节必须说安康,不许说快乐”,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这几天一开手机,群里全都是:

  • 端午节安康!

  • 端午节安康!

  • 端午节安康!

看得多了,不由自主地让我就想起了一种海底的怪物:

端午节,鮟鱇!

我很傻地问:“你们为什么不说端午节快乐呢?”

立即就有人给我科普,我能感到屏幕那边,是一种得意地、掌握着真理的微笑。

通常他们会甩给我一条消息(红线是我自己加的):

这消息想必很多群里都转过,所以编排是很格式化的。

然而,等等,这么严重的事情,我作为一个对古代民俗略有了解的人,怎么完全都不知道呢?

我还在傻傻地祝别人端午快乐,这不是没文化吗?

然而我转念一想,又不对,如果按这个逻辑,我们应该查一查以后所有节日的来历,免得应该心情悲壮的时候错祝了快乐,显得没文化。

第一个要查的,当然就是明天的六一节。

六一节时,大小朋友可不可以互祝快乐呢?

于是我就查了一下六一节的来历,一查才大吃一惊,六一节竟然是这样的悲惨:

  • 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定于每年的6月1日。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百度百科、辞海、维基百科内容基本相同)

其中,“利迪策惨案”指二战时1942年6月10日,纳粹德国军队杀害了捷克斯洛伐克利迪策村的村民,其中有88名15岁以下儿童在集中营被德军用毒气杀害。

利迪策惨案中遇害的儿童 

那么,按这套逻辑,六一儿童节也是为了纪念这些死难儿童设立的,岂止是个悲壮的日子,简直是个惨绝人寰的日子!屈原投江那是2000年前了,而且就死了他一个人。利迪策惨案仅仅过去了75年,死了88个。如果算上二战时全世界(包括抗日战争)死的儿童,何止百万千万?这些孩子,兴许就是今天各位的叔祖公、舅爷爷……

几十年工夫,大小儿童们就忘记了?还在互祝快乐?有心肝没有?

所以,按照这套逻辑,六一节怎么能互祝快乐?所有的中小学生应该戴白花,集体默哀才对。我们也应该教育孩子,不要说六一节快乐,而是应该说:

六一节安康!

如果不这么说,就是忘记了历史,不懂得祖风古训,就是没有文化!



有人说:“六一节本来就可以互祝快乐,你这不是故意给我们添堵吗?”

我说:“真不是我添堵,是端午节某些非傻即坏的写手,为了骗点流量,刷点存在感,给广大吃瓜群众添堵!”

如果不辟谣的话,这些人还会在以后的中秋节、春节、国庆节……编造谣言,继续给我们添堵。

为什么说这是谣言,因为我第一眼就发现,这消息有问题。

首先我把眼光落在“非遗专家杨广宇”上,我虽然不是搞民俗学和非遗的,好歹算是有一票这个领域的师长和朋友。

于是我就在朋友圈广发消息,询问这个“非遗专家杨广宇”到底是谁。

这些师长和朋友里,有山东大学民俗学教授刘宗迪先生,北京大学民间文学教研室教授王娟老师、石河子大学民间文学教授吴新锋兄,以及一些研究这方面的博士生。

他们中,有的专门研究“非遗”,有的专门审核、考察“非遗”的申报,然而,无一例外,回复都是:

不知道有这个人!

专家不知道、教授不知道、博士不知道,难道这位非遗专家是野生的?

然后,被我一提,刘宗迪先生也发现事情不对了,开始自己动手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这本来就是一个网络谣言,虽然一些传谣时间的细节还有些争议,但“非遗专家杨广宇”并无此人,却是可以确定的!

所以说,这条教育我们不许说快乐,只许说安康的消息,本来就是一个网络谣言,根本没有这回事!



有人说:就算这是个谣言,难道道理不对吗?端午节不正是纪念这些先辈吗?

这段话的荒谬之处在于:第一,事实上,有很多节日,都是和某些历史名人的死亡有关的,或者说,历史的名人碰巧死在节日这一天,岂不太多?难道因为这个就都不能祝快乐?

比如1142年除夕,伟大的英雄岳飞在风雪交加中,被万恶的投降派势力处死于风波亭。我们竟然不默哀,还在穿新衣,放鞭炮,庆祝阖家团圆?

你们……你们,还忍心说除夕快乐?

比如按照通常的说法,公元270年罗马圣教徒瓦伦丁被处死,此日被后人定为“情人节”。这天小畜生们竟然不缅怀先烈,还在秀恩爱开房啪啪?

如果这样推起来,网友有神评论,说就连祝贺“生日快乐”都是错的!

因为你诞生的那天,正是你妈妈忍受着十级分娩的疼痛,甚至是生命的危险,把你生出来的!

所以生日又叫“母难之日”。小兔崽子们连这都忘了。我们呼吁:抵制“生日快乐”,恢复五千年古国孝道的传统!

其次,这里面提到的三件史实,起码有两个半是错的。

首先就是说“伍子胥在五月五日这一天投江”。《史记·伍子胥列传》说得很清楚,吴王夫差赐伍子胥一把宝剑,命他自杀。伍子胥说:“把我杀了,吴国就要亡了,你们把我的眼珠挖去,悬在吴国东门之上,我要看吴国是怎么被灭的。”于是就拔剑自刎了。

伍子胥死于哪一天根本没说,而且,根本就不是投江死的!

而孝女曹娥投江,也是因为她爸爸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溺死的,她也不是五月初五这一天投的江,而是寻找父尸未果之后十来天投的江。而曹娥的爸爸曹盱,只是死于一次公伤事故。

就好比今天某个地方赛龙舟造成了伤亡,以后大家都不能庆祝了?

而且,从古代到现在,端午节都是大搞庆祝活动的。当然,也不妨怀念一下屈原,但这和喜庆气氛毫不冲突,例如:

  •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贺端午。(唐·杜甫)

  • 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宋·晏殊)

  • 佳节适端午喜庆溢黄堂。(明·刘春)

  • 庆佳节,欣逢端午,还见榴花。(《群音类选》)

    ……

难道这些皇上、大臣、文豪、作曲家……一个个都没有文化?不懂得悲壮?



其实,很多传统节日,都兼具两个功能,一个是祭祀,第二个是狂欢。

这二者并不冲突,并不是说是谁根据什么“古俗祖风”设计出来的,而是在民俗中天然形成的。

就如端午节,并不是屈原死了才冒出来,而是战国时就作为一个驱邪祈福的节日而存在。

而所谓的龙舟竞渡,更多的意义是“送瘟神”、“驱祟”,而不是通常传说的纪念屈原(见陈连山《话说端午》)。

陈连山先生《话说端午》

就算是屈原死在这一天,也是他给端午节添了一桩故事;而不是我们搞出一个端午节,要追悼屈原!

昨天和王娟老师聊天,王老师有几句话非常准确:

  • 纪念和缅怀,都是后来附加在原本就有的传统节日上。比如清明是春天的狂欢节,是女性的节日,扫墓只是其中的一个附加内容。

在人类心理上(前提是正常人),无论中外,节日都意味着假期、聚会,狂欢。谁也不会吃饱了撑的去浪费宝贵的假期,去默哀、流泪、悲壮。

就算是有祭祀先人,也是在狂欢的基调之上的。这种节日不要太多,从陕北的社火到江西、安徽等地的傩戏,无不如此。

它们既是祭祀,又是当地的盛大节日。无论是陕北老农还是江西老表,谁也不会板着个脸教训子女:在红红火火的日子里,你们要表现出悲壮!

就算彝族的火把节,也是纪念英勇牺牲的阿南公主的(见《大清一统志·大理府》),这个漂亮姑娘无论死得多么的惨,彝族同胞也不会脑子抽到每年在火把节上开追悼会。

我们北方的汉族民俗也如此,除夕这一天上午,是要到祖坟去磕头的,然后回来放鞭炮,吃年夜饭,举家庆祝。

有的家庭,还在年夜饭的桌子上摆一只空碗,一副筷子,意思是邀请祖先也来吃饭。

与其说要哭哭啼啼地怀念祖先,倒不如说是请祖先的神灵到家里来,与子孙同乐!

祭祀和狂欢之间,并不是狂欢要去将就祭祀,而是祭祀要来将就狂欢。所谓的狂欢,正包括一个含义:邀请祖先的神灵一起来狂欢。

这个心态是世界性的!

所以说,人们在节日中的心态,本来就应该是快乐的,不但活着的人快乐,死了的人看到了,知道了,也是快乐的。

那些天天把古风民俗、传统文化挂在嘴边,还喜欢天天纠正别人的半吊子“国学”人士,应该知道:

节日的意义,是死者跟着活人快乐,不是活人跟着死人哭丧!

常识和民俗,已经足够支持我们的节日,用不着某些段子手来编造谣言,教育我们怎么过节!

端午快乐!六一快乐!




贫道的《李天飞大话西游》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FM上线了!

  • 全部节目共100期,一周两更!

  • 定价99元!

接下来一年的时间内,贫道可以为您慢慢解读靠谱的《西游记》!

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音频专辑


觉得好玩就使劲转发一下吧



用一生时间读书,并直播这个过程

长按二维码,关注此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