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之争的结局,“特异功能”看到什么?(完整篇)

江永、小宁 特异功能研究群 2022-04-17

随着美国新一轮加税方案的正式推出及美国商务部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中美之间的贸易战进入了新的白热化阶段,这一争端下一步的走向如何,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未来竞争格局又是怎样,未来扑朔迷离。

为此我们特意请了多位有预测能力的特异功能人士来详尽观察,以特殊的视角进行全局分析,通过常人无法掌握的渠道获取了第一手信息。

天机虽不可泄露,但理性的思辨与探讨则可以公开进行,所以我们将谈话记录进行了整理、归纳,试图从若干关键词出发,为您梳理下这一热点话题的脉络。

 

 关键词:战略 

“突然我就伤感起来了:你只是勤奋工作,努力做好自己,结果很多你的同行就要倒闭了…生命真残酷啊。”时隔多年后我把这句话搬出来,为当下的中美贸易战作一个注脚,因为老罗虽然装X被雷劈了,但生命依旧残酷啊!

中美贸易战只是一个抓手,背后的驱动力则是一个传统强国出于对一个新兴大国的忌惮,所采取的全面遏制与打压的战略。中国没有向美国所期待的方向去发展,美国认为在其主导的国际秩序与贸易体系中让中国轻易钻了空子,两国间因政治制度、发展模式、文化传统、治国理念的不同所导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要知道美国佬的卧榻之侧,也一样是不容他人酣睡啊。就好比一个人在床上舒舒服服躺了多年,周围的人从来都只有端茶送水的份,现在有个家伙打着哈欠挪到了床前,不仅穿上了睡衣,还有模有样地根据床的尺寸订购了被褥,就问你惊喜不惊喜,感动不感动。

当然,这只是美方的视角,在中国看来,我真的是只想做好我自己,我岁月静好人畜无害肿么啦?无论中国怎样的解释、沟通,美国的回应只有一个:不,你不是。

所以未来中美两国无论领导人的意图如何、有无顶层设计,都将形成事实上的大的战略竞争格局。两国的经济体量和综合国力决定了这种竞争所导致的摩擦必定是长期化、复杂化、频繁化、反复化的。


 关键词:分裂 

在特朗普上台后,“分裂”这个词显得出镜率颇高。由于产业的空心化、经济的金融化所形成的马太效应造成了美国社会的分裂;“美国优先”的战略,以及在关税、脱欧、伊朗核问题上的分歧导致美国与欧盟间出现分裂;频繁的单方面制裁和封锁导致大国间关于全球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共识的分裂。在中美大国竞争的背景下,中国难道不是乐观其成吗?

想多了亲,人家就是再分裂,在遏制中国这一战略的大方向上,却是高度的一致。在美国国内,无论是民主共和两党还是参众两院,在涉及对华战略的议题上,现在基本上形成了遏华的完整共识与统一战线。原先主张接触的声音被边缘化,对抗的声音已成主流。

而美国的传统盟友,无论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还是现实利益的考量,都是乐见美国对中国施以打击的。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PK对于二线国家来说是重大利好,一些外围国家哪怕是蹚一蹚浑水也多少能捞点好处。在围堵中国的战略上,天平是倾向于美国的,我们对此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协议 

很多人关心中美贸易谈判能否最终签订协议,其实,比签订协议更为关键的是它的含金量。大国竞争背景下的一纸协议,恐怕无法承载彼此间过多的分歧和诉求。

希望通过签订协议来一劳永逸地解决分歧并乐观地认为将开启两国间合作共赢的新局面是不现实的,你以为这次协议签署了,对方就不会提新的要求了?补充协议要不了解下?还有对协议的执行呢?有时候仅仅因为对文本的理解甚至是翻译的不同都会造成新的分歧,从而面临违约的指控。

同样,即使是贸易谈判最终破裂,也并不意味着双方就此分道扬镳,铁了心的开始互相伤害。中美两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并没有大的改变,两国间经济的竞争面的确在增多,但基本盘仍然是互补的。中国也缺乏挑战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冲动及意愿,除非涉及自身的核心利益,在国际事物中,美国上蹿下跳地忙的不亦乐乎,中国的态度一般都是:你忙你的,我看看就好……

韬光养晦式外交的另一层解读就是给足你面子,同时彼此在对方家业里又互占些股份,互相瞪眼后就算是再看不顺眼,也完全有可能待心平气和后坐下来,递上一支烟后说:要不,再谈谈?


 关键词:态势 

贸易战由美国主动挑起,中国所有的对策都只是被动式应对,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处于进攻态势,中国处于守势。而从国家间竞争层面来说,情况正好相反。

美国希望的是长期保持在全球化产业链中的上游地位,继续享受科技红利,维持美元体系的霸主地位,确保自身作为超级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不被打破。有没有发现这些都是美国既有的成绩。换句话说,美国在这一轮中美博弈之中,期望取得的最好结果就是:维持现状。

而中国呢?虽然目前还处于弱势的地位,但特有的体制和巨大的体量决定了任何广场协议在她面前都只能是渣渣。在竞争中,守成的力度和意志是远小于突破的冲动与魄力的。对于中美这样级别的玩家来说,速度至关重要,双方实力一旦接近,基本就大局已定。时间是站在中国一边的:只要认真做好自己,游戏就结束了。


 关键词:时间 

为什么说时间是在中国这一边呢?因为中国在尚未享受到高科技红利的前提下,已经在第一梯队站稳了脚跟。现有的在科技方面的发力和金融方面的布局则会作为后手,在未来几十年内向中国提供持续前进的动力和恶心美国的底牌。而美国是没有后手的,两轮量化宽松后美国的就业率已经不低,你真的以为“制造业回归”会令美国人心甘情愿地生产牛仔裤?

比如有两块田地,一边是全机械化种植,辅以高科技种子培育、化肥、农药、节水灌溉和田间管理达到的产量;一边是靠天吃饭,人力种植,耕牛和大叫驴友情参与达到的产量。后者虽然很LOW但总产量开始接近前者,现在还新购置了农机、化肥、滴灌等设备、材料,准备大干一场,你就说,今后谁的总产量会更高?

中美两国的竞争格局中,由于实力的此消彼长,最终胜出者将是中国,但这必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很可能,比最悲观的预测结果还要漫长,而且也有可能出现反复。


 关键词:科技 

美国虽然经过长期的去工业化,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但大部分都是价值链上游科技含量最高的部分。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虽然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但在涉及高科技产业的技术积累、创新、研发等各环节同美国有着巨大的差距。

跟基础产业不同,高科技产业依托的是长期的产业布局、技术积累与人才储备,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迎头赶上,都需要脚踏实地的走完这一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况且由于美国日渐森严的技术壁垒,以往中国寄希望于弯道超车的以市场换技术、产业并购等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越发艰难,这也是为何我们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原因。

科技实力是构成国家间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中国追得稍有起色的时候,美国就试图将中国摁住摩擦一番,但两国的产业链确实已深度融合,经济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美两国的科技领域将呈现出一种接触与遏制、摩擦与疗伤、合作与对抗、超越与碾压反复胶着出现的复杂局面。


 关键词:战争 

中美两国会不会出现图穷匕见的战争局面呢?答案是不会(除非美国把台湾玩大了,详见“关键词:台湾”)。对于形成均势的双方来说,无论哪一方稍占上风,公开撕破脸皮的代价都是难以承受的。

两国在核心利益方面并不存在大范围的交集和重叠,这就决定了双方可以清晰地向对方划出红线,确立好各自的行为边界。中国并不谋求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和霸权地位,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更像是中国为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而主动给美国吃的一颗定心丸。而美国呢,尽管频繁在中国所关切的核心利益上搞一些小动作来刺激中国,但离直接的战争还相距遥远。对于一个爱惜羽毛的人来说,虚张声势永远比刀光剑影要来的实在。

从时间上来说,美国也已错过了跟中国动武的时机。如果真的想全面遏制中国,那就不仅仅是贸易战的问题了。而是赶在中国享受到全球化分工的产业红利之前,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人才乃至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联动打压及封锁。同时还得拉拢传统盟友及势力范围内的所有国家,搞强制性的选边站队,对中国进行全面围堵。而若想实施这一构想,就需对传统对手进行战略收缩(如俄罗斯),避免其与中国结盟或抱团取暖。同时对自身盟友及外围国家施以利益安抚,令其死心塌地的配合美国的围堵战略。从颜色革命、北约东扩、美国优先等一系列动作来看,美国的实际作为是与此相反的。

何况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产值世界第一,GDP接近美国的三分之二,按购买力平价核算的GDP则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建成全球唯一覆盖各行业的全面工业体系。从这个发展现状来看,跟中国全面战争的时机已然失去,而且是永远的失去了。


 关键词:风险 

令中国在中美竞争中全面落败,将一手好牌彻底打烂的风险是否存在呢?答案是存在的。那就是还未待美国成功遏制,中国内部先自乱阵脚,对自身的发展方向、制度安排、治理模式出现重大原则性失误,从而导致社会混乱和全面溃败的风险。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民情复杂、价值观多元且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日渐尖锐的国家来说,政权的核心要务就是对国家、社会整体层面的掌控力。很多人在谈到中美竞争时提及双方制度的优劣,其实对于中美各自的制度来说,没有“好”和“坏”的定性,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差别。

举个例子,我没有见过有哪个国家的穆斯林聚集区达到了中国XJ的管控水平,北高加索都不行。中国顶住了西方舆论的压力而坚决的实施了全面治理,所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是各类暴恐案件几乎压缩为零!整个XJ成了全国治安最为良好的地区。无论是喀什的老城还是伊犁的河谷,亦或北疆的雪山,你都可以放心大胆地尽情游走。这份从容与潇洒背后所依托的制度,你说是好还是坏呢?

不分朝代,不分政权,甚至不分意识形态,只要是中央政权的管控力下降,中国社会层面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动荡和混乱。国内思想界的左右两派尽管立场相左,但却有一个共同的误判:以为搞掉了对方后自己将来就可成功上位,但现实是这种情况绝不会出现。

一旦主体政治势力式微,将不会给任何一方留有机会。中国社会既不会达成一方所希望的公平与正义,也不会是另一方幻想的普世价值框架下的自由与民主,而更有可能的是一种东西方宗教势力与帮会制度结合后的复杂产物。这种产物将会利用社会涣散期自身的强组织性,向各行业进行渗透并在上层寻找代理人,从而迅速填补权力真空,形成政治活动的民粹化、经济的垄断化、高层的权贵化、基层治理的黑社会化。

作为案例,轮子功、白莲教、一贯道、青帮、洪帮可以了解下。

另一种的风险则在于,由于截止到目前中国的治国方略、发展模式、改革措施运转得还算良好,自身长期处于舒适区而产生一种迷之自信,认为已有的制度设计就是最好,失去了自我否定与主动纠错的忧患意识,从而错失制度升级、产业调整、社会治理的最佳时机。而强治理模式虽然带来了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因风险缺乏化解的途径、矛盾缺乏释放的渠道而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关键词:台湾 

在中美竞争的格局中,台湾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作为美国遏华的一颗棋子,同时也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利用台湾/台独问题来牵制中国,可以用很小的投入,获取极大的战略收益。这种投入有多小呢?

小到不明确反对,便是支持了。

由于岛内的某些政党天生具有台独的基因,过去受制于美国“控台遏华”的战略,无法完全放开手脚。一旦美国自感在中美博弈中失分过多或前景不妙,便有可能向对岸抛个媚眼,那边便心领神会的搞出具体的动作。从目前的态势来看,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是相当大的。

在近期,要警惕台湾当局修订的“公投法”,同美国的《国防授权法》、《台湾保证法》等一系列涉台法案遥相呼应,搞进化式全民公投的企图。所谓进化式公投,就是说一开始它的议题设置并不是太夸张,往往还打着和平的幌子,但是这种公投的形式是远大于内容的。如果我们默认了这种行为,等于是变相承认了台湾方面有权决定自身事务与命运的现实。

当美国看到其他遏制中国的方式难以奏效时,在强烈的失落感和冒险主义的双重刺激下,会默许甚至怂恿台当局搞实质性的独立公投,以在中国东南方向引爆这一超级原子弹的方式,来遏制中国的崛起与复兴。这有点类似于赌徒的心态,越输越是加大筹码,越喜欢以孤注一掷的方式来放手一搏。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立即启动“被动式死局博弈”。所谓被动式死局博弈,就是在对方主动发难的情况下,即将碰触红线但还未有实质性动作之时,就明确地向对方说不。不再重复地广而告之一旦逾越了红线就如何,而是清晰的指出对方即将实施的行为就是逾越了红线,完全不能接受,等同于宣战,让对方陷入要么放弃计划,要么战争的死局。

以独立公投为例,被动式死局博弈,只给美台当局两个选项。要么撤回/中止公投,要么战争,没有其他选项,也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当年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表现,就是被动式死局博弈运用非常成功的案例。

台湾问题的难点,一方面在于台当局长期推行的去中国化所导致的民众身份认同模糊,文化传承割裂,另一方面则在于渐进式台独的操作方式,很难让大陆作出同等程度的及时回应。你总不能老是频繁的搞军演,而且军演这种方式不仅成本巨大,也难以获得广大台湾同胞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启动“主动式死局博弈”。

所谓“主动式死局博弈”,就是通过积极的有所作为,让对方陷入要么接受现状,要么战争的死局。这个对方是指美国,而不是台湾。

主动式死局博弈有几个条件。第一、符合双方的战略意图;第二、一方以小动作的形式违约在先;第三、迅速、坚决的实施;第四、带来实质性进展。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式死局博弈,前提是对立的双方均不想真正发动战争,所以先发制人的一方会抢得先机(注意是先发制人,而不是先行改变现状的一方),获得较好的战略收益。

在这种博弈中获胜的一方往往并不是因为实力占优,而是贯彻战略意图的坚决、迅速与强硬。所以,“以战止战”并不仅仅限于单纯的军事行动,也应包括战争意志,也就是说坚决的战争意志本身也是杜绝战争的一道重要防线。 

台湾属于中国的核心利益,一旦丢失,任何政权都将彻底丧失合法性与统治基础。而对于美国而言,它只是一颗棋子,很多美国人甚至都无法顺利的从地图上找到这个小岛。双方的装备不见得有代差,但战斗意志却绝对是有代差的。

热衷于台独的那一些人,有时候你还真得从战略上藐视他们。有一个著名的调查机构在台湾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回答“若台湾遭受攻击,愿意为台湾而战”的比例有多少呢?只有23%左右,也就是说四个人中才将将有一个。如果问题换成“若台湾遭受攻击,愿意为台湾战斗至死”的比例,想必会更加低的可怜。这说明了什么?当今世界一些有分离倾向的地区如库尔德地区、达吉斯坦、车臣、北爱尔兰、南奥塞梯、克钦邦、克什米尔等,在主体国家反对的前提下,无一不充满着血腥的独立斗争史,但这也从反面证明了至少人家是真刀真枪地认认真真搞独立,反观台湾这边,更像是小孩子满怀嗔怨地闹情绪,“哼,我不跟你玩了!”

所谓独立,很多时候不过是政客煽动、裹挟民意,来实现政治利益最大化的工具罢了。对此我们如何反制呢?先讲一个小故事:两德统一前,尽管东德并入西德的大势所趋已非常明显,但对于敢贸然越过柏林墙的人士,东德边防士兵还是奉命举枪射击,很多人就这样死在了统一前的枪口下,因为士兵是奉命行事,西德这边迎接的群众除了愤怒、叹息,完全束手无策。后来西德这边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给东德这边的士兵记黑账,只要是你胆敢朝人开枪,西德那边就认真地记下你的姓名、年龄、所在部队、家庭信息等等并广而告之,明确地摆出一旦统一后必定实施清算的姿态,效果立竿见影,著名的“你可以奉命开枪,但你的良心应该让枪口上抬”就是出自这一事件。

对于台独势力可以明确告知:一旦局势恶化引发战争,那就要承担战争责任,武统后必实施严惩,即使跑到海外,国家情报机构也将尽最大力量予以追击,制定扑克牌黑名单,终其一生也绝不放过其本人与家属。以“首恶必办余皆不问”的原则对台独势力进行内部分化,让广大民众和普通军政人员明白,自己不过是政客操纵民意来实现个人野心的炮灰,从而瓦解对方的战斗意志和抵抗决心。

这个宣誓也要用于美国支持台独的那些政客,对于这些人,同样地国家情报机构也将尽最大力量予以追击,制定扑克牌黑名单,终其一生也绝不放过其本人与家属。

对于中国而言,真正的难题并不在于如何统一台湾,而在于被迫以武统这种代价最大、收益最小的方式解放台湾后,如何令其避免成为巨大的负资产的问题。有某英国前殖民地的前车之鉴,可以想象的出武统后的台湾,治理难度只会更大而不是相反。中国在国际上也将面临空前的孤立与封锁,对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也将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使国家发展战略所依托的国际体系与地缘基础不复存在,这种损失都有可能超过战争所带来的损失,中美之争的结局也将可能翻转。


 关键词:人才 

中美竞争的核心在于科技实力的竞争,而背后的根源则是人才的竞争。

不得不说,对于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来说,中国同美国在培养体系、使用制度、孵化机制、开放程度、产权保护、社会宽容度和学术自由度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将极大的影响中国在科技上追赶美国的进程。

以人体科学为例,数十年来有大量的科学家投入其中,获取了详尽的实验数据与丰厚的科研成果,但是很多国人依然以狭隘的视角和有限的认知将其斥为迷信或骗局,这种科研氛围与评判方式是难以产生大量的创新型人才的。

著名的臭鼬工厂和谷歌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当初的很多想法在现今的人们看来无异于异想天开,但后来却因此产生了很多划时代的科技成果。对比我们毛坦厂中学、黄岗中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两国间的差距可见一斑。

日德两国在二战末期被炸得稀烂,基础设施严重毁坏,国家资源被完全榨干,但均使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就从废墟上站起,跻身一流强国的行列,就是因为拥有人才的基础。

未来的中国呼唤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大家,也呼唤产生钱学森式大家的创新体制、开放思维与科研氛围。中国应该主动推进第三次科学革命,并迎接由此引发的“东方文艺复兴”,这时的中国人才才是开创未来高科技产业的生力军。

在中国科技官员仍然被传统科学概念束缚的现状下,在中国高校占据全球高校百位排名统治地位之前,在中国成为全球科技人才首选移民地之前,在英语还成为学生必修课之前,请勿轻言真正的崛起与复兴。

 

 关键词:文化 

我们用文化而不是文明这个词,就是为了刻意避免落入所谓的文明的冲突的语境当中。有些人把地缘政治中国家间利益的碰撞上升为文明之间的冲突,人为的制造并夸大不同文明间的对立与隔阂。然后再以此为证据来反向证明国与国之间冲突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为XX威胁论寻找市场。 

这种沙雕逻辑吹起的泡沫,不给他主动戳破,简直是白瞎了我们作为地球村村民这个大活人了。

所谓的文明的冲突,更像是宗教冲突的升级版。而宗教间的隔阂虽然天生无解,但却是可以人为的淡化和消解的,除非是具有强烈排他性与侵略性的宗教。而在中国文化中,你是很难找到上述因素的。

在中国的顶层设计中,中华文化的复兴是和国家崛起的战略紧紧捆绑在一起的。而在中华文化的传统里,个人的命运则是和国家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的。

和西方由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引发的思想解放、经济发展、制度升级不同,中国的变革顺序将是正好相反的,即未来中国将由社会发展、制度创新而引发文化繁荣,特别是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繁荣。这将在一方面构成国家间竞争不可或缺的独一无二的软实力。另一方面也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时间里,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文化红利。

历史上,中国社会从来就不是一个宗教型社会,它的世俗性远远大于它的神性。儒家强调积极入世,古代社会精英即士大夫阶层普遍拥有的是建立在家国情怀基础上的内圣外王、修齐治平式的人格完善与自我实现。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国家不是一种哈耶克所称的“必要的恶”,而是与个人发展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一主旨不会改变。一方面,民族思维定势和性格特征是可以世代相传的;另一方面,历史是有其惯性的。

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未来中国人,不仅不会在西方强势话语权与地缘优势下,渐渐丧失传统中国人的民族特性与信仰特征,反而会大大加强这一特性。这是由中国文化独特的内涵与价值所决定的。这种文化上的复兴将从语言(中国字)、文学(经论诗词)、艺术(传统宗教)、建筑(风水)、服饰(民族风)、美学(超科学主义)、历史(信息溯源)、宗教(现代化)等角度全方位地反思与审视自五四乃至上溯至清末以来的对于传统的自我否定与解构。

那么,文化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对于实际的发展有用吗?答案是有用,而且作用巨大。作为一种社会共识,它会带来认同感,而对于一个庞大的国家来说,共识是多么地珍贵与美妙!

已顺风顺水发展了200多年的美国社会,容错性是远低于中国的。除了财富分配导致的社会分裂,人口结构的改变(拉丁裔人口)所带来的种族/族际间的摩擦与冲突,也会严重的撕裂美国社会,造成总体凝聚力的下降。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美国社会的焦虑就增加一分。民众会将对自身境遇的不满轻易的上升为对政党、阶层、族裔间的愤懑,从而怀疑、动摇维系一个多元社会所必须的总体共识与文化认同。未来这种共识与认同的破灭之际,也就是美国社会的崩溃之时。

与此相对的是,在当下的中国,无论地缘政治环境多么恶劣,内部形势多么紧张,民族整体处于上升期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中国文化所固有的特质与内涵,数千年来在每一位个体或群体中形成的积累与沉淀,将伴随着民族自信心的重建,对包括儒释道在内的传统文化形成一股推力,促使它在一次次阵痛中完成重构与复兴。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难以阻挡的,并且将在某一个量变达到质变的时间节点,触发它的狂飙突进。在这一变革到来的前夜,让我们静静地等待。

当然,在我们采访结束后,相关特异功能人士们特别叮嘱:结果就算是再有利、趋势就算是再明显,对于我们来说依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审慎的作为。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事在人为,未来的乐观并不是当下我们懒惰懈怠乃至骄奢淫逸的理由,如果那样的话,结局随时有可能反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岁月依然无情,人间依旧沧桑,未来国家的崛起之路,我们将一路陪伴并从容走过。




 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公众号:特异功能研究群 

 合作开发特异功能应用,请加微信号:jyqjnm  


 尝试特异功能解决难题,请加微信号:a0906342111 

 功能人加盟、合作、应聘,请加微信号:cyjzvv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