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微故事|第十一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最美教育人”,区优秀党员张志祥
给每棵新苗一棵大树的梦想
教育微故事|第十一期
前言
宁波市教育局和科学技术协会于2015年联合启动“科技新苗”培养计划。惠贞书院抓住这一时机,随之联姻全市各科研院所,组建了多支学生科技团队,于是一个个前沿的课题研究进入学生的学习视野——《江南时令蔬菜农社对接关键技术研究》、《日加工10吨虾贝超高压首套超高压装备示范样机关键技术研究》、《叶菜新品种选育和育种技术研究》……
面对新鲜又具有挑战的学习项目,学生们开始了以探究为主的体验式学习,他们沉浸于想象和探索中,徜徉于惊奇和思考中。“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植物鉴别到分子育种,从食品保鲜到深度加工”……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结出了丰硕的学习成果,更可喜的是在导师的引领下,学生们不断明白,学校之外还有更大的学校,课堂之外处处都有更大的课堂。
作为新苗团队的“领头雁”,作为数只团队的指导教师,他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痴迷于此、无怨无悔。周末、节假日带着学生走进实践基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寒暑假带领新苗成员进入科研院所开展科学研究;每星期的社团课和生物选修课,也经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或生物苑种植植物,或进行科学小实验,或指导学生进行论文的修改与写作,带领学生开展着一次又一次地探讨与钻研,尤为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他,就是为新苗团队付出巨大热情与智慧的张志祥老师。
惠贞书院 张志祥
张志祥,中共党员,现任惠贞书院高中部生物教研组长,校生物苑负责人。2009年参加工作,中学一级教师,硕士。宁波市城区教坛新秀,曾获江北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我的教育理念给每棵新苗一棵大树的梦想。
教育故事点击收听
给每棵新苗一棵大树的梦想
作者/张志祥
在生物苑的阳光房里听雨别有一番情趣,一边打理着可爱的植物,一边任由思绪飘飞,想到科技新苗计划的开展已经跨入了第三个年头,想到阳光房初建时的情形,想到指导过的学生一张张可爱的笑脸,突然感觉自己的工作和园丁的劳作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
播 种
作为一名生物老师,内心里对于生物学研究的热爱一直都在,也常常在教学中和学生碰撞出学术灵感的火花,于是开始构思一门生物学的选修课。2015年,市教育局和科协发布了“科技新苗”培养计划,与我的一些想法竟然不谋而合。在学校领导和学科组吴光伟老师和孙双祥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之下,我开始了这一次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生物教学探索。
很快,学校的智控阳光房建设完成,校外的生物实践基地纷纷创建成功,生物社社团的组建以及选修课开设逐渐步入正轨。一批优秀的学生主动报名加入到科技新苗计划中来,就在那年暑假,一颗颗希望的种子顺利播下,等待发芽。
耕 耘
宁波市“科技新苗计划”实施的初衷,是提高中学生的科技素养,实现素质教育多领域动态合作,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这无疑为我校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我校新苗计划不仅培养科技新苗,还大力拓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在校内建设“生物苑”,还与微萌种业、大龙农业、天胜农牧等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广泛开展生物教学和学生社团活动,选拔人才进行科研研究。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植物鉴别到分子育种,从食品保鲜到深度加工,同学们亲身体验并参与其中,实现了从接受式学习到探究体验式学习的转变,切实提高生物核心素养。许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周末和假期进行,但是新苗计划的组员热情高涨,很少出现缺勤的情况。参与活动的每一位成员,都真切地感受到了科学实践的魅力。虽然组员和我牺牲了一些休息的时间,但活动带来的收获,无论对于学生、老师,甚至家长,都弥足珍贵。
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学生的学术研究热情被激发出来,各种有价值的想法不断涌现,研究方向的确定和论文的写作便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因为理论的积淀有限,尽管有好的想法,绝大部分学生论文的写作还是热情有余,深度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常常从学生研究的角度入手,自己先行梳理,然后将自己所能搜集到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提供给学生,在学生成文之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修改。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我本人,这个过程都并不轻松,我不仅上班时间因此变得更加充实,下班之后的夜晚,甚至许多个周末,也常常在图书馆和学生“咬文嚼字”。
收 获
如果把自己比作园丁,我想我是一个幸福的园丁,播种和耕耘的过程虽然辛苦,但不乏欢笑,每一次的收获,又是那么的丰硕和甜蜜。在我校科技新苗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我开设了对应的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生物学科素养培养与实践》,出版了生物选修课教材《芝兰玉树生佳苑》;在2016年12月第一期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评选中,我校由邬翛冰、胡家禹、俞越、叶珂欣、徐子玄、林峤涵同学组成的科技新苗团队获得全市唯一一个特等奖;科技新苗团队获得浙江省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多篇科研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学生均为第一作者;乌翛冰、俞越申请的发明专利已进入审核阶段;今年,两项新的科技新苗培养计划又已经获批……
科技新苗培养计划,为学生在科研上的展翅翱翔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空,更重要的是,它已在每位参与的孩子心中播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变成一树繁花,结出累累硕果。
而我这个“园丁”,也将继续播种、耕耘、收获……
滑动浏览故事
走进我们的“科技新苗”团队
第一团队(2015-2016)
第二团队(2016-2017)
第三团队(2016-2017)
实践启蒙兴趣 科技助力梦想
01
学生论文得奖(近三年)
专利/论文题目 | 刊物 | 参与人 |
---|---|---|
蔬菜采后保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安徽农业科学 (核心期刊) | 乌翛冰1/4 已发表 |
果蔬采后贮藏关键技术研究 | 浙江农业科学 (核心期刊) | 叶珂欣1/4 已发表 |
果蔬氨基酸成分测定方式的比较及应用 | 安徽农业科学 (核心期刊) | 胡家禹1/4 已发表 |
不同运输方式对西兰花物流品质的影响 | 食品工业科技 (核心期刊) | 俞越4/6 已发表 |
微环境对鲜食马铃薯储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 2016年食品科学技术高峰论坛 | 叶珂欣2/6 徐子玄4/6 俞越5/6 已发表 |
基于生存分析的翠冠梨货架期病害发病规律研究 | 保鲜与加工 (核心期刊) | 乌翛冰3/6 胡家禹4/6 已录用 |
一种水蜜桃冷害的无损检测方法 | CN201610339086.X | 乌翛冰、俞 越申请发明专利,已受理 |
50 31385 50 15756 0 0 3243 0 0:00:09 0:00:04 0:00:05 3242tr>
蔬菜运输过程中贮藏与保鲜的影响因素分析 | 江苏农业科学 (核心期刊) | 俞越1/4 审稿 |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 | 生物学教学 (核心期刊) | 张添璐1/2 审稿 |
生物校外拓展实验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践 | 中学生物学 (核心期刊) | 张亦真2/2 审稿 |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反思 | 中学生物学 (核心期刊) | 王汇川1/2 审稿 |
02
学生比赛得奖(近三年)
获奖内容 | 参与人 | 获奖时间 |
---|---|---|
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 科技新苗第一团队 | 2017.7 |
浙江省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一等奖(实践活动) | 科技新苗第一团队 | 2017.4 |
第一期“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特等奖 | 科技新苗第一团队 | 2017.1 |
惠贞书院创客节暨校园“金点子”大赛二等奖 | 科技新苗第三团队 | 2017.3 |
宁波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评比二等奖 | 乌翛冰 | 2016.1 |
宁波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评比三等奖 | 叶珂欣 | 2016.10 |
宁波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评比三等奖 | 胡家禹 | 2016.10 |
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胡家禹、俞越 | 2015.10 |
2015学年直属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 科技新苗第一团队 | 2015.10 |
03
教材编写课题申报项目
教材编写
科技新苗第一团队成员在全面调查校园植物的基础上,编写惠贞书院生物选修课教材《芝兰玉树生佳苑》,乌翛冰、叶珂欣和俞越同学为副主编,并以本教材为载体实施选修课课堂授课和学习活动。
课题申报
科技新苗第二团队成员积极申报2017年宁波市规划课题《基于体验式教学的高中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实践》,王汇川同学为课题组成员。
放飞科技梦想 创造美好人生
交流评价与期望
凌建刚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加工所所长、研究员
作为宁波市科技新苗计划导师,本人有幸指导了惠贞书院高中部的学子们参与市公益性重大科技专项研究。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大国的关键时期,市科技新苗计划是为高校发掘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经过严格选拔的学员们具有敏锐的思维和很强的创新能力,坚持以学业为主体,力求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在学校支持和学生家长的配合下,创新推进计划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薄永明
宁波市微萌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农艺师)
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的人才,今天学校里的好学生与今后社会对他们的筛选结果并不一致,我们的教育需要改革。科技新苗计划,让学生深度融入社会实际需求并形成解决方案,对学生核心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卓芬璐
宁波大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培养创新型人才将是今后教育的重要目标。这需要我们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做出努力。在课程的安排上可以增加与现代科学生活现实息息相关的内容,在教学形式的安排上可以采用实验操作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深入科技型企业的见习等等。
杨云生
宁波市惠贞书院校长、党总支书记
突破传统课堂边界,让我校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根据个人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项目,走进大自然、高校及研究所的实验室进行深度体验,在动手实践中养成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增加对科研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次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自己感兴趣的一项课题研究,是我的教育梦想。
本期朗读者
宁波市惠贞书院周丹
一个微故事
传达一种教育(学)理念
亮出一种教育(学)方法
表达一种教育(学)情愫
传递一种教育(学)温度
让我们在微故事中遇见最美的教育
◎教育微故事|第九期: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我的交流微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