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退休老省长卢瑞华:他的智慧依旧闪烁光彩

客家搜 2018-10-18

卢瑞华,男,1938年11月生,广东潮州人,汉族,1963年中山大学物理系毕业,1966年9月中山大学物理系分子光谱学研究生毕业。高级工程师,教授。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省长,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中央委员。


卢瑞华先生曾出版《卢瑞华行书集》(荣宝斋出版社)等书法作品。他先后为不少慈善团体以及其他文学、艺术作品题字。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有关机构收藏。


2012年3月4日,全国两会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广东代表团驻地,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等陪同下,亲切看望代表。


据深圳商报报道,李长春首先与老同事卢瑞华、黄华华、卢钟鹤、黄丽满等一起交流畅谈。老省长卢瑞华告诉李长春,2003年退休后,潜心学习书法。“我只看帖,不临帖,然后想想自己该怎么写。”  


李长春非常赞赏。“你这就是自主创新。借鉴其他名家长处,创出自己的风格。照抄照搬从来都是不成功的,临摹写得再好也是别人的字。你这是把多年抓经济工作、搞自主创新的思想用到书法上了。”


退休老省长卢瑞华的智慧,连老领导李长春都赞叹不已!

2012年的3月4日,李长春看望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广东代表团。老书记一进门就给了自己的老搭档原省长卢瑞华来了一个“熊抱”。(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卢瑞华珍贵视频:重温卢瑞华的故事


上海的《解放日报》曾转载了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当年深圳是以3天起一层高楼的建设速度引起世人瞩目的,而浦东一起步就以面向世界的高度赢得了世人惊羡的目光。”在人们的记忆中,深圳和浦东曾如“双子星座”,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交相辉映。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天“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并驾齐驱之势。  


曾经为浦东开发铲了第一锹土的赵启正同志十分认同这种描述,并热情地补充说:“我再夸深圳几句,深圳不仅仅体现在‘速度’上,她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正是由于这个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克服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些尖锐的矛盾,冲破了一些思想枷锁后,才有了浦东的开发。”  


而再一次坐在卢瑞华面前,听这位当年领导广东走过改革开放10年的老省长微笑着回忆往事,仍能感受他身后曾经的硝烟……  


曾担任佛山大学首任校长

    

先给全国摸索经验  


岁月如歌,回顾往昔,从1991年~2003年,从常务副省长到省长的12年间,他亲历了广东逐步迈向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深化的过程。  


从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视察,到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再到筹划深化粤港合作,在中国当代政经领域的重要转折点上,卢瑞华见证了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也对一个个影响到广东改革的转折点体会尤深。  


谈到当年广东的改革开放,卢瑞华对“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感受很真切。今天,中国进入了科学管理时代,但当年“摸着石头过河”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现实,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参照,他说:“中央做出了城市改革的决定,尽管当时全国有4个经济特区,但广东的情况其他地方都没有。”   


卢瑞华有着骄人的学历——中山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这差不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干部知识化。  


谈到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崛起后,广东“珠三角”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因为在设置选题之初,就意识到广东这个中国南大门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时他的回答更显示出他作为政治家的智慧,他借用上海市老市长汪道涵对他说的话:“先行者会遇到自己先碰到的问题。你们先碰到,先解决,给全国摸索经验。”  

    

破产“国投” 给中国改革留下财富  


“1984年,我还在佛山当市长的时候就赶上投资体制改革。这个改革是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始触及投资决策中的计划与市场问题。”  


随之而来的1985年、1988年的通货膨胀,伴随着中国人对改革开放初期的记忆,也开始让置身于改革开放事业中的“卢瑞华们”开始思考。当1993年~1995年第三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到来时,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最为明显的贬值。那个时候,鸡蛋、鱼肉都因粮食价格的上涨而飞涨。  


回头再看,当时全国到处都是工地,那个时候最忙碌的出版社可能会是地图出版社,几个月就要换一版地图。新出现的开发区、楼盘令人目不暇接。卢瑞华说,那个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投资热情的总爆发,是一种“投资饥饿症”。  


到了1993年,因3次“投资饥饿症”导致投资过热而引发的问题显现出来:原来重视资金,不重视管理,乱集资行为多,乱账多,还有借外国人的账不还,有的股票上市是用来“填债”的。那时候,谁能拿到银行的贷款,谁就等于掘到进入了市场的第一桶金,风险国家在承担。  


卢瑞华说:“危机是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风险会寻找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离香港最近的广东首当其冲。”他告诉我们,当时全国120多家国投公司都是“烂”的,广东国投被外国人追债,我们国家没有那么多的外汇还债。而银行是无情的,情况好时它追着借钱给你,不好的时候,它会最先追债。  


广东国投成立于1980年,在当时全国数百家信托公司中,规模仅次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国家指定的允许对外借贷和发债的地方级“窗口公司”。在当时,就连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都尚未获得“窗口公司”资格。从1983年开始,广东国投先后与日、美、英、法等国数十家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信贷额度超过3亿美元。长期的过度举债,又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再加上大量的违规经营,给广东国投埋下了巨大的支付风险。  


1998年10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鉴于广东国投不能够支付到期债务,从即日起实施行政关闭。在卢瑞华看来,广东在中央的支持下把广东国投关闭,是没办法的选择,他笑着说,“但这是无情对无情,是解决教训的教训。”  


接着他神情严肃地说,因为关了广东国投,所有的追债都停止了,全国120家国投松动了,为与国际银行的谈判争取了时间。对国内对国外,我们都达到了想要达到的效果,这效果不是我们处理了多少乱账,而是通过这样的处理使大家懂得了道德风险是怎么一回事。  


仅用两年,由于市场经济的运作,靠消费拉动经济,2000年和2001年两年间,广东税收增加了700亿元,广东既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又解决了欠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认识了道德风险的危害性,促进了全社会的信誉共识。  


一位曾参与处理此事的律师在他的案例报告中这样写道:“广东国投破产案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我国终于把金融机构推向了市场。政府不会替一个企业还债。企业只有以其良好的业绩、财务状况、商业信誉和发展前景来吸引投资,而投资者也只能依据企业的自身状况来决定是否投资,而不要幻想政府会为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回首当年,卢瑞华说,至今仍感到非常幸运的是,广东的改革开放得到了党中央始终如一的支持。他说,当时朱基总理了解广东的情况,了解了,上级就会支持。从那以后,银行也知道不能乱借钱了,政府对企业不再担保,企业的资金来源伴随着法律信用。  


卢瑞华忘不了汪道涵曾对自己说过的话:“广东改革先走了一步,出现问题也先走了一步,解决了金融危机,今后也仍然先走一步。”在国人期待下,广东使命非凡。  

    

深圳没有被谁抛弃  


“深圳是中国最大、开发最早、建设最成功的特区,她的最大贡献是带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卢瑞华接着说,“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试验区的事业,是全民的事业,我们当年的理想是要让全国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的实惠,包括今天的平等待遇。”  


但同深圳共同走过昨天,对深圳爱之深切的人们,又多希望深圳能永远独立潮头。于是,2002年一位年轻人在网上发表了《深圳,你被谁抛弃》的8000字长文,引发了人们对深圳特区未来发展的激烈争论。  


卢瑞华谈到《深圳,你被谁抛弃》引发的思考时,首先说,这位年轻人肯思考的精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接下来他又说,但写这篇文章的大学生不了解当时的背景,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历史上的深圳。在卢瑞华看来,“昨天的特区,必然走向今天全国的一致,历史是应该这样发展的。”他特别强调,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实惠和平等待遇,这是当年大家的理想和追求。  


谈起当年深圳的发展,卢瑞华说,深圳处在“一国两制”交界点上,深圳的文章就做在这里。深圳,毗邻香港,以这个地理优势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的确是独一无二的。  


但看待任何问题都要看到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就像今天我们推崇“停下来,也是一种脚步”的哲学思考一样,不能抹去一个口号带给我们的记忆,那就是当年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蛇口人把这句话写在一个巨幅标语牌上,这个标语牌在蛇口繁华路段矗立了20多年。这个口号是中国经济经历巨大浩劫后,人们第一次伸出手指去触摸市场经济的边缘时得出的最直接的感受。面前的卢瑞华,就好像是个身在战场的将军,眼神中有一种被理想鼓舞的坚定而清澈的光泽。他说,深圳并没有被谁抛弃,高新技术正在突飞猛进。  


卢瑞华认为,人类避免不了进入市场,中国在市场经济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别的国家在发展中遇到过的,我们避免不了,但我们能做到的是早解决,尽力将过程缩短,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  


2003年初,卢瑞华省长卸任。  


2003年5月23日,老省长卢瑞华接受中山大学的聘请,担任博士生导师和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卢瑞华是中大校友,1963年中山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本科毕业,1966年中山大学分子光谱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卢瑞华在中大是实实在在的博导,还带博士生。


几年过去了,卢瑞华已转换到全国人大岗位上,但积累的智慧,沉淀下的经验,对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是一笔难得的来自改革前沿的宝贵财富。  


有媒体这样报道:2003年从事全国人大工作后,在“两会”上,卢瑞华静坐的时候多,发言的次数少。但每次开口都关乎百姓利益,教育、交通、物权法……见解独到,掷地有声。  


卢瑞华现在已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笔者很幸运能够再次与他面对而坐,听他面带微笑地回首往事。  



退休老省长卢瑞华的书法(出自公号卢壶文化)


卢瑞华
何物动人二月杏华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卢瑞华

宋人诗句四屏

卢瑞华

留余

老省长的书法,坚挺峭拔,似奇实正,还带有风姿潇洒出尘寰的感觉。曾有人将他的书法作品拍卖,他把所得的20万元全部捐给了一所学校。他对艺术的感言是:人生是从零到零之奔,只求留下美好的影。


老省长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在潮州市委书记刘小涛的陪同下莅临太安堂小镇参观考察


潮州市卢瑞华旧居


热文推荐



广东最新反腐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