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客家杰出乡贤曾宪梓:一生热爱家乡,终生报效祖国!

客家搜 2018-10-18

曾宪梓,中国企业改革十大杰出人物,梅州杰出先贤!1934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中山大学毕业,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曾经在香港担任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港事顾问、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贸易发展局理事等职,还是香港华侨华人总会永远名誉会长、新加坡南洋客家总会永远荣誉会长、中三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荣誉院长、广州中山大学名誉博士、美国爱荷华威思利恩大学政治学博士。


百度一下“曾宪梓”这三个字,用时0.004秒,找到1,710,000条与之相关连的搜索结果。而与“曾宪梓”这三个字紧密相连的,是“金利来”与曾宪梓的家国情怀。


自1978年曾宪梓从香港回到家乡捐赠第一笔30万港元到母校建了一座教学楼开始,截至到目前,这位每天给自己定了30元生活费标准(物价上涨后调整为50元)的实业家以及他的家人已经持续为他自己的家乡、中国教育事业、航空事业以及各项扶贫助困的公益事业捐赠金额高达11亿元。曾宪梓与金利来不仅仅是世界商战中的一个传奇,似乎更成为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爱的教育范本。


因为母亲


 母爱是一片晴空/像春晖洒满心间/母亲的天空/你为何如此的灿烂……若干年后,提及那段艰难苦涩的童年往事,让曾宪梓最刻骨铭心的,依然是母亲那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爱和付出。


1934年,曾宪梓出生在广东梅县的一个贫苦家庭。4岁时,在泰国谋生的父亲劳累过度因病离世。年仅三十二岁的母亲,带着九岁的哥哥和四岁的宪梓,开始他们度日如年的辛苦岁月。


为了俩个儿子不受别人欺侮,要强的母亲决定不改嫁,守着他们慢慢长大。


 而为了生存,这位母亲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做女人做的轻活,她养不活俩个孩子,所以她必须像男人一样,出力地干拼命地干,无论怎样沉重的体力活她都不会计较,只要能够换来口粮、只要能够让俩个儿子填饱肚子。这是一段浸泡在泪水里的日子,每天夜里,辛劳了一天的母亲安顿顿好两个儿子之后,就拖着精疲力竭的身子,到山后父亲的坟前哭泣,直到半夜醒来找不着妈妈的俩个孩子把她拉回来。


千百年前,客家先民自中原南迁之后,客家妇女也随家人举家南迁,所到之处都是极其荒凉之地。要生存,必须努力开垦,举凡“家头窑尾、灶头锅尾、针头线尾。田头地尾”的各种劳作,客家妇女无不参与,而且与客家男人一起辖内制川、同甘共苦。从此造就了客家妇女“贤妻良母”的特色,形成了她们贤惠、勤俭、贞节、自重的优良品质。


而曾宪梓的母亲则是客家女性中“贤妻良母”的典范。


即使她知道在当时的社会,贫苦人家的孤儿寡妇是会倍受他人轻视的。但她不会在乎,穷苦人家自有穷苦人家的生存办法,她知道,只要拼命干下去,就会有活路,就会熬出头。


家里租的只有几分薄田,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家大小只能靠旱地里的番薯充饥。生活完全没有来源。为了活下去,曾宪梓的母亲不得不用柔弱的臂膀,大担大担地替人家挑盐。这是一件连男人都不轻易做的苦差事,因为只有等到挑一担盐到达江西后,盐担必须无亏无损,刻薄的盐商才会记工算钱。母亲常常一去就是十来天,路过曾宪梓家老屋的人们,经常会看到幼小的曾宪梓坐在自己家的门槛上,眼巴巴地向妈妈回来的方向张望……


小宪梓在母亲终日担着的箩筐里、在家乡的田垄上、在泥巴和青草混合的土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长大了。


才五、六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做上各种杂粮煮成的稀饭,给他在田里、地里辛苦劳作的母亲放工回来吃了。


这种艰苦的日子,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宪梓来说,起到非比寻常的锻炼作用。使得他对于接下来的漫漫人生当中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都能勇于面对,也能善于面对。刻苦耐劳的母亲是小宪梓成长的最佳榜样。今天的曾宪梓认为自己不怕困难,遇事沉着冷静、又好钻研的性格,很像他的妈妈。因为对于父亲,他实在是不了解。只是常常听母亲说父亲是一个很勤劳、很老实的客家人。


      懂事听话的儿子永远是母亲心灵的安慰,即使母亲独力承受的苦痛,有时是平常之人所无法想象的。但母亲无论多辛苦,都从来不会对孩子们发脾气,也从来不会打骂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们做错什么事情,她都是耐心的说教,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教导孩子们。


母子三人相依为命的日子过得虽然艰难,但母亲的坚强,母亲不屈不挠的斗志,实实在在地感染了曾宪梓。


直到今天,曾宪梓还深有感触他说:“从母亲带着我们的艰苦生活中,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深深感受到穷苦人家不可言传的那种疾苦,我心里面便有一股强烈的志气,那就是我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做人,改变这种贫穷的生活。”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年仅十六岁的哥哥曾宪概走上了父亲当年闯荡南洋、兴家立业的道路跟着叔父他们一家“过番”去了泰国。


节衣缩食地读完了小学的课程后,一穷二白的家是无论如何供不起胸怀凌云之志的曾宪梓读中学了。常年缺乏营养、积劳成疾的母亲体弱多病,为了生活、为了分担母亲的重担,还不满十二岁的小宪梓开始像大人一样下地耕田,做起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和穷乡僻壤的客家山村的所有客家人一样,在贫瘠的土地上,耕种并收获着他们穷苦的日子。



因为祖国


祖国,如果你是大海/我愿是一朵浪花/组成你无垠的波涛/如果你是森林/我愿是一棵棵小树/用生命延伸您的/浩瀚的绿色……



直到1949年秋天,梅县解放了,中国解放了,共产党来了,穷苦人民翻身了,土改工作队来到了曾宪梓的小村,有的住进了曾宪梓的家。小宪梓和土改工作队员住一起,工作队员看见这孩子一忙完农活就端起书本看书,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继续上学呢?”小宪梓低下头,好一会儿才回答说:“家里穷,没有钱呗。”土改队员告诉他:“你回去读书吧,现在解放了,穷苦孩子读书可以申请免费,而且还可以申请助学金。”


在土改工作队员的热心帮助下,这一年的春天,小宪梓真的背上了书包,开始继续他的读书生涯。土改工作队员们还教会他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这首歌曾宪梓用一生来铭记。


新中国给了曾宪梓读书的机会,也给了他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靠助学金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中学,在广州中山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并将母亲和妻儿接到广州。


对于曾宪梓来说,如果不是因为父亲的遗产、不是因为远在泰国的哥哥急切的呼唤,就没有他1963年依依不舍地告别妻儿,告别生养他的一片热土,离开祖国,开始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的一幕。那时候他的心情难以平静,感觉对不起党和祖国的栽培,于是下决心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回报祖国,而且要终生回报祖国。这种追求和理念始终是曾宪梓人生中最大的动力。


从香港到泰国处理父亲的遗产事宜时,曾宪梓这个受新中国共产党教育出来的大学生看到亲人之间,为了钱,甚至闹翻脸。感到十分痛心,他告诉自己,我们是穷人,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够因为自己贫穷就丧失志气,也不能为了金钱而舍弃亲情。


曾宪梓放弃了所有继承权,两手空空的回到香港。为了生活,他甚至帮人照看过孩子。这个性格倔强的客家之子也曾有再回到中国大陆的片刻犹豫,但这不是他的性格。既来之,则安之,他认真告诫自己:曾宪梓,从现在起,你不是一个大学生,你必须牢牢记住,你是一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一无所有的人,现在你既然已经来到这里,就必须学会适应这里的环境,就必须不计报酬、不怕劳累什么都干。但是,无论如何,就是累死、饿死也决不能去偷、去抢、去骗,永永远远正路做人、正路谋生,正路创业。


生活的艰难,萌发了曾宪梓创业的决心。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钻研香港的市场状况,发现尽管香港的服装业发达,香港人也很喜欢穿西服,可是却没有一家生产领带的工厂。于是,他拿出亲戚接济的6000港元,办起了领带生产厂。起初,曾宪梓和妻子黄丽群俩人只是用手工缝制低档的领带,后来他买来法国、瑞士的高档领带进行研究仿制,生产出了一批高级领带……


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曾宪梓终于在香港立足。而一个叫“金利来”的领带品牌也成为全世界成功男人的身份标志,曾宪梓和“金利来”成为一段传奇佳话。


生活中从来不沾烟酒,更不赌博,没有去过一次夜总会,每顿饭的花费不超过10港元的曾宪梓,原本应该是一位每时每刻都想着多多赚钱的商人,但早在1984年,他就做出了一件令很多香港人大跌眼镜的奇事。当时,中英关于香港回归仍在谈判,香港人心浮动,不少对未来充满忧虑的香港人正准备放弃在香港的产业,移民他乡。就在1984年中英刚刚达成协议后的国庆节,曾宪梓在香港包下一个大酒楼,摆下136张大桌,大摆流水宴,庆祝中英针对香港回归达成协议。更为“出格”的是,在当时仍属英国管辖的地盘上,他在酒楼里大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唱祖国》等大陆歌曲,从当天下午4时到晚上10时不间断。忆及当年的大胆出格,曾宪梓仍乐得手臂挥舞。他激动地说:“我当然够胆啦!香港是中国的地方,而且马上就要回归了,我播放革命爱国歌曲有什么好怕的?”


接下来,这位成功的商人以不逊于经商的热诚走上了参政议政之路,他先从广东省政协委员干起,在任广东省政协常委的十年间,他从来不请假,坚持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参政能力。1992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两年后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7年7月1日,鲜艳的五星红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时,就在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现场,已经功成名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主席的曾宪梓热泪盈眶,再次情不自禁地喊一声“祖国万岁”,震惊四座。“谁不激动啊?150多年啊!香港终于回归啦!当时许多人都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香港回归后的第二天,曾宪梓被授予香港最高荣誉的大紫荆勋章。除了兴奋、光荣,他更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他决心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好,用更多方式报效祖国。

2008年5月2日,曾宪梓先生在香港担任第29届奥运会火炬传递第50棒火炬手,高呼:“中国加油!”


香港回归前,曾宪梓先被邀请出任香港特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后再被任命为特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及筹备委员会委员。香港被英国管制了150多年,能够顺利、平稳、和平地回到祖国的怀抱,曾宪梓和无数身在香港的同胞和参加见证的华人华侨都很清楚:中国强大了!只有强大的祖国,才能够使英国将香港交回我们手中。 (作者:侨星之家)   


曾宪梓说:


在文化、教育、体育等公益事业中,我对教育投入最多。经常看到学生没钱去上学的报道,看了很痛心,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帮帮他们。“曾宪梓教育基金”建立的第10年,我们会资助1000名内地大学生。我们还将在清华、北大等国内35所大学中每校挑选50名贫困学生,一共是1750人,每人资助他们一年3600元的生活费。捐给教育,我心安理得,只希望受资助的这些大学生将来也尽力回报祖国。


曾有记者问我:“现在很多青年学生,视留洋为奋斗目标,为绿卡、为钱奋斗,却很少会再想到为祖国。如果您资助过的学生也这样,您会觉得痛心吗?”我认为留学是好事,可以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再为国效力。至于为自己、为家庭奋斗,我认为是可以肯定的。但到了自己过得去后,就该是回报祖国的时候了。不懂这一点就会变坏。学生是很天真的,因此,念书的时候先要学做人。


拿过我的资助的学生中,当然也有人变坏,我自然很痛心。我曾建议拍一套片子,是钱学森等人的故事,他们为了祖国,装疯卖傻都要回来。年轻人应该多学他们。当然如今在哪里报国并不重要,只要心向祖国,就是好的。我有个同学学昆虫学,他回国之后因为实验条件限制做不了研究,只好又离开。我对他说,你可以在国外工作,但你所做的研究成果都应该留给中国,他答应了,也真的这样做了,这就很好。现在他退休了,在国外养老。


其实,留在国外也一样能爱国。可以组织华人、华侨、留学生会,把五星红旗在各个地方升起来。但有一点一定要记住,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祖国。


我认为,报效祖国主要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尽可能推动祖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另一个则是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但必须在有生之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这一点,我一辈子都不会变。过去100多年,中国一直贫穷落后,因为弱,人家一打,香港就割出去了,上海就有了那么多的租界。落后就要挨打,我感受很深。所以,青年学生一定要记住,没有国家的强大,你永远只能是二等公民,甚至是狗。


现在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比,的确还有差距。但你要想想人家已经发展了200多年,我们却只有几十年,速度之快堪称奇迹。所以,要认识中国,要对中国有信心,要记住“我是中国人,我要奉献”,这是青年学生的责任。


钱,没有不行,多了怎么用,又是个问题。我在香港的捐赠相对较少,因为香港富人多,而内地更需要。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很理解自己,我是怎么出生的,怎么发展的。我不是很有钱,但够用了。青年人应该知道,要干大事,先学做人,永远不要只是为了赚钱而奋斗。


终生回报祖国,到死方休。这是我年轻时的梦想,也是我一生的抱负。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但必须在有生之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这一点,我一辈子都不会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