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中政治(微课+课件+教案+练习试卷)资料汇总

全册精讲+→ 人工智能与教学 2023-02-12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史地

政治

道德与法治

美术

音乐

科学全部课程 ↓

新版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微课+课件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微课+课件教案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微课+课件教案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微课+课件教案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精讲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精讲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知识点精讲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知识点精讲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知识点精讲

高中政治资料

高中政治选修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高中政治选修2《经济学常识》电子课本
高中政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高中政治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电子课本
高中政治必修选修学生用书电子版下载

高中各科资料汇总

高中语文(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英语(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化学(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物理(微课+课件+教案+考点)汇总
高中数学(微课+课件+教案+练习)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微课精讲+考点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选修)微课精讲+考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选修)微课精讲+考点汇总



高中政治考点汇编


1货币与财富


"

货币是财富的象征,而不是财富本身。因此:


第一、真正的财富不是货币,而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商品和服务。追求财富不应只盯住货币,而应热爱劳动、乐于创造、善于创造。


第二、货币资产需要打理,以求其代表的财富少缩水、不缩水,乃至增加。


第三、政府多发货币不能直接增加社会财富。

"


2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

均衡价格是供求平衡时的价格,从数量上讲,均衡价格等于价值(成本)。


影响均衡价格的直接因素就是供给、需求、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是价值。


在政府调控中,只有高于均衡价格的保护价格才具有激励生产的作用。

"


3供给与需求



"

对一国而言,供给与需求都是由国内、国外两部分构成的。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实际上是生产与(生产性、生活性)消费的关系。


供给与需求相互影响,并影响着商品价格、市场活跃、人民生活、企业生产,整个经济运行。


供给与需求之间不仅存在数量关系,也存在结构关系。数量失衡、结构失衡都会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既要重视促进数量平衡,也要注重促进结构协调。


当前我国稳增长,既要适度刺激需求增加,更要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改善供给结构。

"


4消费结构



"

消费结构即不同内容、层次、特点的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的比重。


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消费的结构会变化。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基本消费、大众化消费整体已经饱和,中高端消费、个性化消费正在崛起。


而我国的生产供给大多还停留在中低端、普通产品的水平。

于是,国内商品滞销了,库存严重了,“海淘潮”却出现了,刺激消费的政策效应不明显了。供给侧改革也就势在必行了。

"


5投资收益与风险



"

收益与风险相伴、成相关是投资的客观规律。


平衡投资收益和风险的矛盾,是投资不变的主题,投资必须理性,讲求安全前提下的收益。


投资收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利息、股息、现金分红、股权分红、股票价差等等。


投资风险的来源也是多元的,违法违规、物价、品种搭配、投资规模等等。


投资收益有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之分,投资追求的收益目标是实际收益。

"



6融资




"

融资是筹集资金的活动,融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个人,主要是企业。


企业融资的渠道有借贷、发行债券、发行股票、金融租恁等。其中,发行股票是融资成本最低的方式。


企业的融资处境包括两个方面:机会(难易)、成本(高低)。

我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且贵的问题,为此,国家不断调整信贷政策、拓展股市构成。

"




7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

经济效率与利益激励直接相关,收入分配方式直接影响利益分配,进而影响效率,再影响分配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的执行,直接形成收入分配公平状况,进而影响效率。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把完善收入分配方式作为重要抓手。

"

8财政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

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与“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不完全等同,只是其表现之一。


考点这样呈现,是为了强调财政支持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重要性。


另外,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是多样化的,除财政之外,还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入社会民间资本。

"

9财政与宏观调控


"

不能停留于教材“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讲解。应注意:


第一,财政不仅能促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数量平衡,还能促进二者的结构协调。


第二,财政手段不仅适用于调节需求,同样能够调节供给。


这是在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的。

"


10税收的作用



"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物质基础。

财政的作用是税收的作用的重要体现。


税收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经济整体发展依赖于适度的税率水平;差异化、结构性的税收政策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结构性减税是我国目前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举措。


税收还具有促进公平、调节国际收支、维护国家利益等作用。

"


11负税人



"

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收的单位和个人。


直接税(不可转嫁的税种,如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是负税人与纳税人是相同的。


间接税(可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等)的纳税人是生产经营者,负税人是消费者。


我国税收改革的方向之一,是要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重一提、一降,对于缩差促公、减轻企业和普通消费者负担意义重大,进而可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意义。

"

12国际经济合作合作领域
"

生产领域(国际分工、跨国投资)和流通领域(金融合作、贸易合作)。


参与理由:利用全球化机遇,迎接全球化挑战,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际经济影响力、话语权等。


与国际经济竞争相伴:与对方、第三方竞争,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要充分利用已有国际经济组织平台,发起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组织,争取和掌握主动权。


要充分政府间磋商与谈判的作用,建立高质量、稳定性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价值取向。"


常考点总结

1/4经济生活常考点

价格政策与价格改革(以农产品价格改革的意义为例)
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稳定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产品种植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护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有利于推动农产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有利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市场,消化库存,促进国内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
有利于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大农产品深加工和对稀有产品消费需求;有利于发挥该农产品主产区资源和规模优势,降低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增加有效供给等;有利于以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深化价格政策与价格改革,稳定物价,有利于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扩大消费需求(以不同主体如何扩大消费需求为例)
1.国家最根本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保持供求平衡,保持物价稳定;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2.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要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3.个人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收入分配与公平
1.以如何做好精准发力补短板改善民生为例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制度保证;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通过劳务输出、加强劳动者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带动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加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和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作用;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促进贫困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以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政策的意义为例有利于落实和完善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现状;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化发展,提高社会化生产水平;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营造简洁透明、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互联网+”对不同主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为例)
1.企业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企业正确把握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产品销量;推动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2.国家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加快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以不同主体如何推动互联网行业更好地发展为例)
1.国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科学的宏观调控作用有机结合,促进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市场规则,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促进互联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政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制定科学财税政策,加大对创新的投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更多人才资源和创新科技资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产品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注重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激发员工创造活力;遵循市场规律,优化要素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个人自觉履行劳动义务,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树立创新观念,积极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树立法治意识与诚信意识,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4
政治生活常考点

与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关的常考观点(以公民如何推动共享单车健康发展为例)
应行使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主动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立法,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出谋划策,优化共享单车管理(优化网络环境);通过合法渠道监督政府履职情况,督促政府加强对共享单车(网络环境)的监督;主动联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形成意见建议,积极参与民主监督;公民有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要增强对共享经济发展(网络安全)的公共参与能力,增强责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维护国家荣誉、安全和利益,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树立维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与政府有关的常考观点(以政府如何促进分享经济发展为例)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推动协同治理,提高为分享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健全法律法规,促进政府依法管理分享经济,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分享经济的发展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支持和引导市场主体发展分享经济;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积极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正确制定分享经济发展规划,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常考观点
1.以中国共产党做好扶贫工作的要求为例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依法执政,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为扶贫开发工作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忘初心,推动扶贫工作继续前进。
2.以坚持从严治党的意义为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坚持从严治党是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坚持从严治党有利于党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从严治党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坚持从严治党有利于严格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3.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贯彻依法治国的要求为例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出台相关法律,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政府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集中民意、民智,依法决策,对人民负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司法机关应做到公正司法,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尊法、守法的良好环境;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现和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参与,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发挥社会各主体的积极作用,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与国际关系有关的常考观点(以“一带一路”中,中国如何处理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为例)
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抓住战略机遇,以经济和科技为战略重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安全上相互信任,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积极推进国际民主化、多极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3/4
文化生活常考点

有关文化作用的非选择题答题要点
1.文化的作用文化的社会作用、双重性;文化对政治经济、综合国力及对人的影响。
2.文化多样性的作用对世界: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民族: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3.传统文化的作用对民族: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社会: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4.中华文化的作用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不竭的力量之源。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导向和示范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有关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非选择题答题要点
1.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作用: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国内: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国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要求: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维护文化安全。

有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因、措施的非选择题答题要点
1.原因:(1)文化多样性(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需要(4)防止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

2.措施:(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差异,理解个性(3)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4)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5)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6)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7)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8)防止文化渗透,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有关中华文化的非选择题答题要点
1.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1)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从构成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从内涵看: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3.中华文化的构成:(1)从发展过程看: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2)从组成看:中华各民族文化或各区域文化的总汇。(3)从内容看:博大精深。(4)从性质看:精华和糟粕。

4.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5.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条件: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6.做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华文化要走出去):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7.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8.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9.反对错误倾向。
10.当代中华文化的“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中华文化的力量: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


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非选择题答题要点
1.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
2.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
3.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4.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
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深厚的历史积淀。
6.是中华文化之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精神命脉。
7.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8.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4/4
生活与哲学中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论的应用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识别的关键信息: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从⋯中得到经验或总结教训,指导实践。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识别的关键信息: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
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识别的关键信息:在处理人与规律的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用⋯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
4.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识别的关键信息: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识别的关键信息: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识别的关键信息: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识别的关键信息:第一次提出某种正确的观点或认识/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同时每一次认识都在向前发展、推进/山外有山,学无止境/多次反复/不能定论/困难。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唯物辩证法
1.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识别的关键信息:影响/制约/关系到/引起/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会促进/会带来/统一/意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关/处理⋯关系/同时/导致、后果/离不开/一致性、连续性(过去、现在、未来——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空间相邻⋯/左邻右舍。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识别的关键信息:顾全大局/国家与各地区或某地区、国家与各部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发展的全过程与某一阶段之间的关系/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强调的是相互配合、整体实力,要培养队员集体意识、全局观念/事关全局/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东、中、西部与全国/组成部分/环节/全局、大局、局部/三农工作与全国工作/地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分裂、独立。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识别的关键信息:结构调整/系统工程/资产重组/优化组合/统筹全局、统筹规划/整体布局、重视整体的功能/一定的顺序和方向、秩序/安排、组织/相互配合、利益最大化。
2.发展观
(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识别的关键信息:创新精神/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促进(社会、技术)进步/促进新产品升级换代/不断完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于长远/促进新事物成长、支持和拥护新事物/创新、更新、刷新、发展、提高/新产品、新局面、新形势、新思路/长远利益,战略高度/从⋯到⋯的发展过程(上升、前进)/面向未来,为了子孙后代/具有前瞻性,科学预测/推陈出新/新陈代谢。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克服困难。识别的关键信息:某事物成长经历艰难困苦的过程,最终取得胜利/在挫折中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前进中遇到困难与挫折/严峻挑战。
(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质变。识别的关键信息:⋯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有计划、分阶段或分步骤实施/优化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或产业升级/循序渐进/防微杜渐/适度、火候、分寸、尺度/一次次/从⋯做起/一蹴而就/过度/急于求成。
(4)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识别的关键信息: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等。
3.矛盾观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①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识别的关键信息:一方面,另一方面/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科学(核技术、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又⋯/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优点和缺点、和而不同/⋯变成、转化为⋯/居安思危/正视、化解矛盾,面对现实。
(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识别的关键信息:具有不同(特点)/存在着差别或差异/区别对待/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情况下或在不同历史时期,实施不同的对策、策略或政策/想问题、办事情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发展特色农业、特色经济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新情况、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办事情要有针对性/发挥⋯独特优势/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针对⋯/量身定做/独特/根据当地当时实际/符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比较优势/多样性/区别、差异。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识别的关键信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指导/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既学习借鉴别人有益经验,又进行自主创新/典型示范/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不照抄照搬、生搬硬套/解剖麻雀/同与异(既相同,又不同)。

(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识别的关键信息:抓重点/抓中心/把⋯作为重中之重/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抓重点/把⋯作为第一要务/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口/根本/骨干力量/核心/首位/协调发展/舍本逐末。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关键词: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
(6)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方面,要抓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识别的关键信息:以⋯为主体/以⋯为主导/经济形势、国际局势总体是好的、主流是好的/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因小失大/权衡利弊得失,分清主流与支流/巨大成绩⋯存在不足(困难和问题)/判断性质、辨清方向、识大局/总体上、总的来看,还有⋯问题/评价人的功与过/评价工作的得与失/防微杜渐。
4.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识别的关键信息:吸取、保留和改造/肯定又否定/克服消极的、保留合理的/继承与发展/继承与创新/对待传统文化/突破传统/理论创新/创新精神/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突破陈规旧俗/新产品、新思路、新方案、新突破/解放思想/大胆吸收借鉴。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识别的关键信息:落后、腐朽思想阻碍社会发展/先进、健康思想促进社会发展/新阶段仍存在⋯问题。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别的关键信息: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识别的关键信息:政治体制改革/政府、政党、民族、宗教等制度变革/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识别的关键信息:人民/人民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相结合/农民、老百姓/群众利益/弱势群体/民生/以人为本/人权。

2.人生观和价值观
(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识别的关键信息: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些先进人物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上/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识别的关键信息:不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先进人物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如航天英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等。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识别的关键信息: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价值观会发生变化/忠于人民/由于地位、需要、角度、立场不同,价值观不同/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根本利益。
(4)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识别的关键信息:忘我/帮助人民做好事/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服务他人/社会提供的生存、发展、工作条件/大家的努力/个人精神、素质、理想信念/反之,贪图安逸、拜金主义。


“一带一路”考点解析

经济生活

如果题目时要求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那么,大多要围绕三个点,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

1、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我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互利合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2、建设“一带一路”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沿途各国间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建设““一带一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沿途各国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政治生活

如果题目时要求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那么,就要想到: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三个方面。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互利共赢,符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真诚互信的好朋友、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主题。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发展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张和政策,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文化生活

如果题目要求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那么,就要想到文化多样性、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点。

1、文化具有多样性。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加强经济贸易往来,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4、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哲学

哲学这一块,可能会考到用哲学知识解释不同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国家怎样做才能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排除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干扰。

2、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成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是扫清政治障碍。

3、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矛盾不利的一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沿途各国创造条件,克服困难。


长按二维码搜索 高中政治 下载

电脑网址

jazpan.com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