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缅怀先生遗志 追忆先辈足迹——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8周年团结读书会被《团结报》专版刊登!

天津民革
2024-12-14

《团结报》

2024年11月16日 文化周刊 第7版

津门露月 缅忆先贤

□本报记者 郭权祺

特约通讯员 毛程达


在天津老城厢的闹市中,隐藏着一座气韵非凡的清代岭南风格建筑——广东会馆。百余年来,它始终默默地守望在渤海之滨,目睹着津沽大地的岁月更迭,更与这座城市共同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复兴的沧桑巨变。

民主革命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曾两次莅临此地,发表著名演说,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中国四万万同胞同心协力,何难称雄世界?”百余年后,11月6日,孙中山先生的这一声疾呼、这一段演说再次回荡在广东会馆内,激荡起在座每一位民革党员的爱国之情……这一幕发生在由团结报社、民革天津市委会、天津广东会馆主办,民革天津西青区工委协办的“缅怀先生遗志 追忆先辈足迹——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8周年团结读书会”上。

重现这一著名演说的,是民革天津南开区委会经济一支部主委王晓林,他也是这场团结读书会的主持人。“当接到主持读书会并模仿重现先生曾经演讲的工作任务时,我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的。因为能用自己的声音去演绎先生那曾经影响无数人的声音,这是一件无上荣幸的事。”王晓林告诉记者,“与此同时,我的内心又是忐忑的,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企及先生内敛但自信、艰辛却不懈的精神状态。”于是,王晓林通过一遍又一遍地听练中山先生当年演讲的音像资料,反复练习。为了在外形上更贴近中山先生,他还开始蓄须,并模仿先生的音容动作。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情,王晓林登上了舞台,用铿锵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让这一次演说重现。

这一段演说也正是此次团结读书会共读书目《孙中山与天津》中的重要内容。读书会上,此书作者、民革天津市委会机关社会服务处原处长、天津市孙中山研究会原秘书长葛培林述说了此书的缘起、创作历程和孙中山先生三次来津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事业与天津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三次来天津,既是他个人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葛培林表示,天津见证了孙中山先生从一个满怀理想的青年,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革命领袖的过程;也见证了他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不懈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

“今天,我们在民革党员教育基地——广东会馆共读《孙中山与天津》一书,就是为了缅怀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和不朽功勋,学习、传承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革命意志,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民革天津市委会副主委王红梅说道。

“希望通过阅读本书,引领天津广大民革党员传承民革前辈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激励广大民革党员坚守合作初心,坚定不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作出更大贡献。”民革天津市委会秘书长周潮洪表示。

台上,天津市易欣向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2023寻找最美社工活动·年度中国社工人物”刘艳梅,天津市第四中学历史教师、2023年天津市河西区学科骨干教师刘楠楠和荣获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热力先锋”荣誉称号的郑继东,代表天津民革党员分享了在履职工作践行中山先生精神的感悟。

台下,刘楠楠也与记者分享了参与此次活动的感想与收获:“本次团结读书会活动以孙中山先生当年来津演讲的广东会馆为真实场景,采取线下沉浸式体验和读书感悟分享,让我们穿越时空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他表示,“通过本次读书会的读书分享的方式,使我将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运用到履职工作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今天,这盛世如您所愿!我们站在这里,把您追念……” 活动最后,民革天津西青区工委党员孙博、孙旭与天津广东会馆工作人员共同表演了诗朗诵——《忆孙中山》,将读书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与天津

□ 葛培林


孙中山一生的革命事业与天津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三莅津门,既是他个人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首莅津门:

改良幻想破灭 离津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4年6月,孙中山抵津,下榻法租界的佛照楼旅舍(今天津市和平区哈尔滨道48号)。孙中山来天津渴望能见到李鸿章,倾诉自己的救国主张。但是,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未获接见,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也遭到拒绝。在津期间孙中山又看到了清政府官员的腐败性,联系到自己救国主张遭到拒绝,进一步看清了清政府专制的腐败与反动。

因此,孙中山偕陆皓东离津转道上海赴檀香山,在1894年11月24日创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从此,孙中山决心“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纲领。同时,孙中山也完成了由改良主义者向民主主义者的伟大转变。而这个思想转变,与他在天津上书李鸿章的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孙中山以创建兴中会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的代表,开始了他作为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再莅津门:

阐述共和思想 勉励努力爱国

1912年4月袁世凯建立了北洋军阀专制统治。8月上旬,袁世凯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内政纲领。当然这是袁氏为了稳定政局、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搞的权宜之计。孙中山于8月18日乘安平轮离沪北上,23日午时抵塘沽,并发表了对记者的谈话,表明北上之目的,一是“调和南北感情,巩固民国基础”,二是“尤在振兴实业,但欲振兴实业,必自修造铁道入手”,三是就发展实业问题,阐明筹集资金的政策。同时,孙中山又在致宋教仁的信中更明确指出:“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事不摇,而政治乃能活动。弟刻欲舍政事,而专心致力于铁路之建设,于十年之内,筑二十万里之线,纵横于五大部之间。”

23日下午5时,孙中山抵达天津。当时各界代表、军乐队齐集招商局码头(今营口道东头)恭迎。

随后,孙中山便赴广东会馆出席同盟会燕支部及广东同乡召开的欢迎大会。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吾国自改建共和,仅有其名,尚无其实,危险较专制时代尤甚。望革命中人此时较破坏专制尤应牺牲一切加千万倍之力共谋建设。尤望吾四万万同胞共同致力,使我中华民国数年后在地球上成一头等强国,且欧美有数百万人民之强国,我中国四万万同胞同心协力,何难称雄世界。”

接着,孙中山赴河北公园(今中山公园)之官绅欢迎会并发表演说,阐述了南北统一、维护共和的思想。

9月11日,袁世凯特授孙中山“筹办全国铁路全权”,被接受。9月19日,孙中山自北京赴太原视察。在津之广东会馆同人致电孙中山,恭请他再度来津畅叙乡谊。9月23日,孙中山于上午11时到广东会馆,与大家晤谈,勉以努力爱国,广东籍到会者600余人。


三莅津门:

日理万机为和平

1924年12月4日上午11时45分,孙中山绕道日本抵天津,受到党政军工商学及市民团体的热烈欢迎。下午,孙中山偕汪精卫、孙科、黄昌谷、李烈钧等十余位随员赴曹家花园(今河北区黄纬路的254医院)访晤张作霖。当时谓之“孙张会谈”。

孙中山回到下榻的张园后,觉肝气发痛,即请德国医生施密特诊视。据诊断是因旅途劳顿,食物不消,以致胃痛,肝部因之而肿,须静养。其实,孙中山此时已患肝癌。

此后至31日,孙中山的病情逐渐加重。孙中山在张园的27天,为国操劳,日理万机。据笔者粗略统计,仅以大元帅名义在张园给部下发出的指令、训令等,就有118件;在张园接待的各界代表,见诸报端的就有68人;并在张园发出了长文《孙中山抵津后之宣言》,草拟了建国意见25条。1924年12月31日上午10时许,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及其诸随员由张园起身至东车站(今天津站)乘专车入京。从此,孙中山结束了在天津的生活。

(作者系《孙中山与天津》一书作者、民革天津市委会机关社会服务处原处长、天津市孙中山研究会原秘书长)

忆孙中山

□ 代欣慰


当保守改良的迷梦,

希冀着复刻往日的辉煌,

哪怕已裹足于历史的车轮之前。

您擎共和之旗,由南向北,

奔走呼喊唤醒四万万同胞。

两千年帝制的丧钟,

被辛亥革命的枪声敲响。

中华民国,是华夏大地明亮的曙光。

当旧三民主义的理想,

依然使人留恋,

哪怕已局限于时代的序章。

您再弄民主之潮,掀起三波巨浪,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满载新三民主义的战舰,

再次启航,愈挫愈奋,

突围而出,万众瞩目。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有华夏儿女期盼的目光。

世界动荡,人海熙攘,

您以使命做桨。

中国浮沉,生死存亡,

您以担当为帆。

您曾经九死一生,建旗倡义。

您曾经十次起义,永不言弃。

您击碎了帝制的万象阴霾,

您缔造了共和的千秋愿景。

您把革命火种,

撒遍中华大地。

明德维新,医国更铿锵!

今天,

这盛世如您所愿。

我们心潮澎湃,把您追念。

晴空一鹤,绿草芬芳,

滚滚大江东逝水,

怀先贤,缅逸仙。

遥想当年事,

巍巍青山抱苍松。

音容笑貌今犹在,画中人甚崇拜。

捍同盟永结,红羊旗猎。

共和力主,黄埔军强。

百折不挠,万死不辞,

艰险抛身外。

尽瘁鞠躬,呕心沥血,

云水泣哀鸿。

看清庭帜易,狮醒东方。

革命须有精神!

十月围城,惜悲风战马。

虽未成功,亦豪雄!

弘扬博爱,福泽三民,

龙行九宇,神州舞动。

祈盼潮平两岸,

一帆正,逐浪乘风。

更志世界大同,

红旗扬,万马奔腾。

爱国、革命、不断进步,

天下为公!

(作者系民革天津市委会宣传处干部)


在履职工作中,我积极践行社会组织的“四个服务”。在服务国家方面,积极响应号召参与扶贫攻坚,自费到新疆、甘肃、西藏等西部地区进行调研。在服务社会方面,积极组织400多名心理志愿者开辟心理支持渠道。在服务群众方面,我所带领的团队在全市近40个街镇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在服务行业方面,参与编写的《老年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被列为“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孙中山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我们每一个民革党员,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承伟人精神,不负历史使命。

——民革天津市西青区工委第二支部党员 刘艳梅


纵观孙中山先生与天津的三次相遇,展现出的是面对民族危机,在内外交困的境遇面前热爱祖国、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民族大义;是不计名利,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的责任与奉献;是不断革命、不断进步、不断反思、不断推动自己革命思想和实践升华的巨大勇气;是为革命战斗和奉献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呼吁“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铮铮风骨。

作为青年人,我们面对中国进入发展的新时代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要继承学习孙中山先生身上的优良品质:敢为万人之先,勇担时代之责,越挫越勇,永不言败,志向远大,热爱祖国,终身学习奋斗,终身与时俱进,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民革党员的力量!

——民革天津市河西区委会教育支部党员 刘楠楠


作为民革党员,多年来,我积极投身思想建设和社会服务,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扶贫帮困,风雨无阻。我的本职工作是天津能源集团热电公司的一名供热服务人员,作为一名民生服务工作者,近年来,我始终秉承“服务到位,真诚到心”的服务理念,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客户服务的“热心人”、创新创效的“实践者”。先后荣获“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热力先锋”“服务技能大赛全国十强”“天津市优秀民革党员”等5项国家级、16项市级、18项区级荣誉及奖项。

中国共产党走过风雨百年,辉煌成绩背后离不开一个个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报国志,到了今天,山河壮丽,国泰民安,我辈生于盛世,当不负盛世,不负前辈期待。在接下来的时光里,我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传承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民革天津市河东区委会经济一支部党员 郑济东

读书会现场


文章编辑转载自:《团结报》2024年11月16日第7版

编辑:毛程达

校审:关立辉


民革天津市委会

长按关注我们


_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天津民革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