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回顾 | 设计互联在苏州:《设计的价值——活的传统》昨日揭幕
开幕回顾
应苏州国际设计周邀请,《设计的价值——活的传统》于昨天正式和公众见面啦,先来几张开幕现场掠影让没能到现场的各位一饱眼福——
█ 高仕棠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弯曲法则2.0》,2019,铝、金属管,弯曲结构是专门为了此次展览而定制的作品,通过高仕棠早年对“ZCB竹亭”项目的研究及实践,从竹制工艺和竹子材料上获得灵感
设计师对话
关于中国和国外的传统工艺发展
TA说
“在中国,我感觉到当代与传统工艺的融合更明显一些,年轻一代也会重新想象我们可以怎样在当代社会和未来继续地去使用和延续传统工艺。”
——Jeffery Stefen Miller
█ 《设计的价值——活的传统》展览现场
“在国际上我们观察到,传统工艺经常被用来对应人们对新技术的一种追求,我们不断看到新技术的发展,看到很多让我们兴奋地想象未来会怎样的一些新的技术的应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隐约地有一些担忧:新技术也会带来新的问题。这过程当中,人们不断地回溯传统,通过重新地看待传统,重新诠释传统,使它成为与新技术相抗衡的一股力量。”
——Kain Picken
█ 范承宗,《榫》,2016,竹,以竹子来试着诠释木工世界里的榫卯思维,碰撞成一组碗筷组,抽出筷子后,上盖能够作为筷架和小碟使用。
“作为中国设计师,大家都很清楚中国工艺的现状。我们有一部分工艺保留得比较好,比如景德镇的瓷器、比如汝窑,喝茶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这些相对上层的手工艺,到了今天,依然有很多人欣赏和使用,政府也很重视这种曾经地位很高、名声很大的工艺。还有一些工艺就比较惨了,比如说我作品聚焦的傣陶,还有油纸伞这类民间手工艺,政府层面不太重视,老百姓用得也比较少。我认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两极分化情况比较严重。但是换个角度看,有些东西已经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种经典、一种思想,或者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美好的创造,但如果它已经失去了生命力,我认为也不必强求保护。”
——霍奕瑾
█ 融设计图书馆,传统纸伞,近期,纸、竹
“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国际差别很小,我们拿来国际的理念和技术是一种发展捷径,但到最后大家会看到,中国和其他国家有一个平行却类同的发展结果,这并不是我们想讨论的发展路径。工艺不仅局限于物质或技巧层面的东西,与之相关的是一代又一代人如何传递知识,如何形成社会关系,我觉得这是工艺对现代社会特别有价值的一点;不仅是地域性、符号的或是材料上的可能性,而是差异化的思考方法。我们展览呈现的是与此相关的设计趋势。”
——赵蓉
关于去符号化
TA说
█ 黄明健,《伞亭 III》(局部),2018,纸、竹,由多个计算设计程序生成后,重构成一个流动和动态的空间
“我觉得单纯符号化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个北京奥运会就把中国的符号都用完了,印章、篆字、祥云、灯笼……当这些符号都用完后,设计师还能做什么?我们今天的城市生活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太大的差别,刻意强调中国元素的设计会与当下的生活环境格格不入,但我们还是有中国人特殊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个人没有刻意地去做“中国设计”,我认为只需要更好地理解传统,把对生活的理解、对传统的理解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上就可以了。作品本身没有典型的中国符号,但是对于使用者来说,他可能会感觉到这是中国设计师做的。今天上午我去了拙政园,也在增加对中国传统的认识,很多看似与设计无关的体验最终都会反映在设计上。”
——霍奕瑾
█ 《设计的价值——活的传统》展览现场
“现在我们都是所谓的‘屏幕一代’,我们获取图像和信息都是通过屏幕。屏幕传达信息是有一个天然的要求,就是快,因为我们在一屏上停留的时间只是短短的几秒,它要求信息生产、图像生产的结果是一目了然的,看一眼就可以清晰地Get到它想要表达什么东西,尤其是在时尚工业更是如此。时尚工业的图像大多都是非常好看,第一眼就可以抓住你的吸引力,不用想太多就可以知道它所用的符号怎样的,它的风格是怎样的等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想要去做DIY的东西,做一些试图去挑战一下工业化或者是同质化的图像或者是产品生产的逻辑,试图去做一些更有质感和特别一些的东西。当他们在屏幕上呈现时,我们可能就不只是很快地看一眼就能知道,而是可能需要看第二眼,要想一想它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
——Kain Picken
█ 《设计的价值——活的传统》展览现场
█ 辛遥遥,《变奏系列》,2017、2018,高温陶瓷,灵感源于巴赫的乐曲
“我们感兴趣的可能也不是去生产一个最终的图像,我们并不是对“做什么”有兴趣,我们对“怎么做”更感兴趣,对整个图像的生产流程,对陶器的工业生产化流程感兴趣,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本身工业化的陶瓷生产的流程产生了一些影响,而这些影响也会体现在产品中。这在某种程度上挑战和更新了传统陶瓷生产的工业规则,这也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Jeffery Stefen Miller
█ Jeffery Stefen Miller & Thomas Schmidt,《碎瓷贴花一号》,2018,废弃商业瓷器、碎瓷片,使用景德镇废弃的瓷器贴花纸制作而成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比如说符号化这个问题。这个产业它开始符号化越来越严重,这就意味着这个产业是慢慢地兴旺起来,有越来越人愿意加入这个产业。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在这么多的符号化的产品当中去辨识怎样是一个真正好的产品,这是越来越多的符号化带来给消费者的利好,然后这样使消费者看到什么样是好的产品,符号化的东西我们不再去看,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情。”
——张睿
看点详解
设计互联作为中国首个专注设计的大型文化机构,此次应姑苏区政府邀请,在古城苏州策划并展出《设计的价值——活的传统》展览,以工艺复兴、方法与技艺、迭代与创新、理想社会四个主题,讨论设计行业如何为传承与活化传统手工艺带来新思路、新价值。
此次展览将呈现来自中国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杭州、景德镇、香港与台湾,以及美国、荷兰与德国的18位(组)国内外设计师的29件创新实验性的作品与项目,门类涉及建筑、家具、家饰、服饰、灯具等多个领域。
参展设计师中的绝大多数,既是见解独到的设计实践者与研究者,同时也是富有远见的品牌运营者与设计行业的意见领袖 ▼此次的参展设计师们将以不同的视角和实践方式,综合运用竹、木、纸、莨绸、苎麻、陶瓷及多种新型材料,将榫卯、纸伞、吊染、夏布、编织、制陶等传统工艺,与数字设计、算法设计、3D 打印等当代技术相结合。
展览设计运用工业化纸质材料来构造不同展区之间的隔断,借用中国传统屏风的意境,使观展过程充满探索的趣味性。期待《设计的价值——活的传统》成为每一个设计爱好者的2019年苏州国际设计周的必打卡点。
█ Julie & Jesse,《侵蚀系列》,2013-2017,瓷器、内釉,对被废弃损坏的制瓷模具进行再加工制作而成
免费入场
2019苏州国际设计周将于10月24日-29日在苏州举行,以“设计之城、产业之都”为主题,深挖文化与产业之间的对话与协作,助力苏州“文化新经济”的发展,展现当代苏州的国际视野。设计周期间,近百场的展览和主题活动将会在苏州大市范围展开,进一步聚焦“精致苏州,美好生活”的生活意象,充分展示苏州独特的创新创意及城市文化。期待10月的苏州,在苏州国际设计周的赋能中,以设计之名,立体呈现苏州在城市、产业、民生、文化等多领域的成效,展现全景苏州的国际格局。
新展开幕 | 他们用匠人精神,开启造物新世代2.0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科技艺术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