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迎接北影节,纪录片盛会走进中传
点击上方“中传新闻传播学部”订阅我!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想参加却很难抢票?
想看到更多纪录片的活动?
最近
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来到中传啦!
一起和学部君来看看精彩内容
(文末有神秘嘉宾彩蛋哦~)
家门口第一次迎来北影节
近日,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在中国传媒大学开幕。本届纪录片单元围绕“新时代·新使命”主题,致力于探索纪录电影的发展之路与纪实产业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和纪录单元一起走进校园的还有许多业界学者、国内外知名电影人、纪录片创作团队、媒体平台。在两天的时间里,学术研讨会、纪录片主题论坛、纪录片展映、纪录片项目合作填满了活动的日程表。
廖祥忠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
纪录片作为以影像为载体,以真实世界为对象的文化艺术形式,正逐步占领国家战略的传播,在中国故事讲述,民族文化弘扬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李岭涛
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
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工作委员会主席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是每一位(中国)纪录片人的使命与担当。纪录片为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促进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铺设了跨越时空和国界的桥梁。
今年,为了使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更上一层楼,探索纪录片制作方、播出平台与国内传媒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在产、学、研、播映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组委会决定由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联合五洲传播中心共同承办2018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
北京国际电影节
纪录单元
北京国际电影节于2011年创立,2017年的纪录单元举办日期为4月16-23日,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北京纪实频道、五洲传播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国际纪实影像创意产业基地承办。
纪录单元的宗旨是:前沿探索,跨界融合。
纪录单元的版块设置为:大师名作、评审、展映、论坛、沙龙五大版块。
2
评审团为你推荐这些好片子
导演:焦波
评委会最佳作品
导演用一年的时间,将主旋律拍得妙趣横生,在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画卷下挖掘普通群众内心最柔软的情感部分,充满了温情与感动。
导演:郭柯
评委会优秀作品
用客观的视角,将一段沉痛的历史呈现在影像中
用纪实的态度,将人文关怀凝缩在慰安妇群体的过去与现在
导演:卫铁
组委会最佳作品
宏观展现十八大以来日新月异的辉煌中国
讲述一个个重大成就背后的民族脊梁
导演:范俭
评委会荣誉作品
讲述农民作家余秀华的生活与婚姻
展现一个女性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它如诗一般,以细腻而富有启迪的形式描述了一个非凡的女人
导演:理查德·戴尔、范立欣、彼得·韦柏
评委会推荐作品
用一天的时间,为你纪录绚丽多彩的万物生长
让4K摄影机走进没有人类的世界,用142小时的摄制讲述你不曾了解的荒野故事
导演:吕军
评委会推荐作品
重走长征路,体会八十多年前的艰辛步履
爱在长征路,放眼新时代西部瑰丽的风情画卷
3
纪实作品项目首发——业界优质资源聚合
本次纪录单元邀请国内外知名纪录片制作人以及媒体机构,共同签署一系列纪实作品合作项目,成为纪录片业界资源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全新平台。
首发作品
历史人文纪录电影《爱在长征》、《美人谷》
北京电视台出品
纪录片《长城》国际版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发行
纪录片《飞虎之心》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出品
纪实栏目《纪录时间》
良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五洲传播中心联合打造,北京纪实频道首播
纪录片《希望的田野》第二季《大兴安岭》
△由柯文思执导,讲述中国百姓与飞虎队成员陈纳德之间故事的纪录片《飞虎之心》
签署协议
国家民委重大项目、百集系列纪录片《民族文化之旅》
中广联纪录片工作委员会
北京天成嘉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大型系列纪录片《90后的我们》
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
4
主题日——共话国家议题
本届电影节纪录单元围绕“冬奥会”以及“一带一路”开展了主题日论坛活动,针对重大的议题进行了多场学术研讨,分享先进经验,讲述重大活动背后的故事。
记录冰雪 共享冬奥
精彩看点
“北京八分钟”创作团队讲述让世界震撼的科技八分钟表演。
冰雪运动进校园,青少年来到现场讲述自己与冰雪运动的故事。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发布2018年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相关活动安排。
一带一路
精彩看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副局长凌厉代表“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向探索亚太电视网副总裁魏克然颁发“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高级顾问证书。
五洲传播中心副主任、副总编井水清代表“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与俄罗斯金砖国家电视台代表茱莉亚·布拉吉娜和美国赛点数字媒体集团董事长兼CEO克里斯·麦格尔克签署“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倡议书。
五洲传播中心与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合作推出中国版《丝路时间》。
《“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通讯季刊》发布。
5
对话——聊创作、谈学术
影像搭桥,开怀畅谈,多位知名纪录片创作者以及媒体机构代表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带来水准高、趣味浓的影片,分享创作中的切身体验,从幕后走到台前,讲述好作品是如何诞生的。
现实题材纪录电影发展趋势
暨《90后的我们》高峰创作论坛
△新闻传播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雅欣主持研讨会
专家观点
唐俊
上海纪实频道
电视IP绝不等于电影IP。纪录电影在国外纪录片中是主体,中国长期是以电视纪录片为主,我们在做纪录电影时有一个教训:在创作中运用电视思维。
高峰
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
电影、电视和新媒体,三者应该各得其所。
电影是有约会意识和仪式感的,纪录电影需要艺术感觉的表达。新媒体的纪录形式更接近纪录的本质,信息量更大、更广泛、更活跃、更超脱。
陈大立
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总监
纪录电影这个概念促成一个思考:纪录片如何能更多地符合传播规律而不是孤芳自赏。纪录电影要形成自己的场效应,让观众充满期待。
黄彩良
湖南金鹰纪实频道副总监
《90后的我们》以大数据画像的方式呈现一个社会学很有价值的影像体系,我反倒觉得更适合做电视纪录片。《90后的我们》需要一个契机和引爆点。
陈宏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
《90后》必须讲究好莱坞的叙事方式,找出人物故事、矛盾冲突和转折点,包括中国传统小说中起承转合的方式;在选择上,找到纪录片奇观效应,有宣推意识;把原来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条框全部归零,按照电影思维方式进行。
严崴
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副总监
关注一代人的成长是个非常好的题材,一定好好做策划,避免程式化的思维,需要了解孩子们真正的想法,提炼出“90后”的状态。如果是做电影,则要专业化。
张延利
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
《90后的我们》可以去了解社交平台上的受众,与这些年轻用户活跃的社交平台合作。作为一部内容众筹类的纪录片,可以借助建立网站的方式让所有的90后为自己做纪录片。
△《90后的我们》宣传海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634vu7r36&width=500&height=375&auto=0△《90后的我们》片花
纪录片展映与创作者密切交流
拉林河畔
△纪录片《拉林河畔》片段
董长青 导演
拍纪录片是一件关乎情商的事儿
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会为人处世、情商很高的编导和摄像带回来的素材质量也是高的,主人公既会忘掉摄像机,又肯处处为摄像机着想。另外,从拍摄之初,我们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则,就是参与生活,不要干预生活,但要选择生活。
出山记
△《出山记》片段
焦波 导演
导演的主观性不影响影片的真实
任何一个导演在现场拍摄,以及最后的成片都有很强的主观性,但是拍摄场景是没办法主观的,村里决定修路,还是整个村庄搬迁不是导演可以定的,只能按照当时的现状来拍摄,路最后能不能修起来,要在拍完片子的时候才能知道,结果不是导演所能控制的。
极地
△《极地》片段,每一帧都可以做屏保
程工 导演
纪录片如何用单机拍摄?
单机拍摄“聊天场景”就是分不同的场次多次拍摄。在衣服不变、灯光不变、话题不变的前提下把多场戏剪成一场戏,其实就是以故事片的方式拍摄。不管在哪里都要要把人拍好,无论是纪录片、剧情片还是广告,我不关心他们的形式,我只在乎情感是不是真实的,人物在片中说的话是不是真实的。
最后,学部君为你揭晓神秘嘉宾
歌手王力宏携音乐电影《火力全开》引爆开幕式
男神也要当纪录片导演啦
来看看精彩花絮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634c6pql3&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光影留“夏”
憧憬未来
这场影像的盛会定格了中国纪录片发展的珍贵瞬间
愿北影节能够与白杨茂盛的中传再度相会
如果你也喜欢纪录片和影像创作
欢迎留言和学部君聊一聊~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供稿 图片/CUC影响行动力训练营 周瑶
编辑/吴鸿波 美编/付晓雅
主编/丰。瑞 郑。石 监制/顾。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