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节气|清明,万物生长须立志,清净明洁好读书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1-09-11

清明已至

春色正好

美好的四月伊始

可要珍惜好时光呀!

△春色满校园🌸 去赏花吧~


2019年考研复试也刚刚结束,紧张的日子终于告一段落,学部君祝愿各位考研er如愿取得好成绩,成功上岸!

<<左右滑动回顾更多考研复试现场图<<


春季学期的第一个小长假来临

今日清明

宜寄托哀思、缅怀先人

回归自然、踏青寻春


何谓“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天气清澈明朗为“清”,万物欣欣向荣为“明”。清代《帝京岁记胜》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


清明前后,气候逐渐转暖,冰雪消融,草木青青,清洁明净的春季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清明前后往往细雨飘飘,和风拂拂,所谓“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此时春色如画,踏青春游,扫墓祭祖,是传统习俗。唐代诗人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名句是清明生动的写照。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祭祖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期间正是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的好时候。


放风筝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气流上升,春风和煦,最适宜放风筝。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吃青团

清明前后吃青团的食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在寒食期间,食品应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青团是采用青艾(有的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可以保存3~5天,可以满足人们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青团流传到了现代,人们食用青团更多的是应令尝鲜,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最美的四月

有沾衣欲湿的杏花雨

和吹面不寒的杨柳风

清明小长假你打算如何度过呢?

赶快留言告诉学部君吧!



猜你喜欢

节日 | 小年已至 大年不远

节气 | 凉风渐入作小寒  问候到来暖中传

节气 | 惊蛰,你,“苏醒”了吗?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图/李暑一   刘子赫   潘昱烨   钟易江   沈宇博   卢肖依

编辑/唐诗凝                            

美编/李玉璞   牛   耕

主编/丰   瑞   郑   石                 

监制/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