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半夏 | 初入“北影节”,“半小夏”竟然搞了这么多事情!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1-09-10

“北影节×半夏的纪念”

青年影像单元完美落幕,

又一次纪实影像的盛宴!

你是否感受到光影的魅力?


接下来,让学部君带你回顾

“半夏”初遇“北影节”~


△ 大学生纪实单元日程表


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半夏的纪念”青年影像单元完美落幕,许多优秀的纪实影像与我们相遇。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将艺术与现实相融,蕴含着新一代青年对世界的思考。

4月17日到4月19日,共有六场主题展映分别在电视学院116放映厅和新知楼报告厅举行,包括最佳长纪录作品《红毛皇帝》、最佳短纪录作品《我的爷爷在走婚》在内的13部优秀作品与大家见面。


One · 脱颖而出的影片


有两部纪录片凭借新锐的视角、深远的立意

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最佳长纪录作品:岳廷《红毛皇帝》

最佳短纪录作品:黄钰《我的爷爷在走婚》


《红毛皇帝》

讲述了依靠快手直播尬舞的红毛皇帝的故事,导演通过生动有趣的影像语言呈现出一个小人物不平凡的生活。


△《红毛皇帝》影片截图


《我的爷爷在走婚》

该片指向现实生活中的走婚现象,反映了真实走婚情境下的苦涩现实——夫妇两人不能一起住,不能领结婚证。起伏的情节吸引着观众,生动刻画出在走婚过程中追寻幸福的老人形象。


《我的爷爷在走婚》影片截图


Two · 他们与“半夏”


导演们带给“半夏”影像的灵魂

而“半夏”又为他们创造了什么?

听听导演们怎么说吧



在本次纪录单元中,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的优秀学生代表,来自2017级新闻与传播(MJC)专业的黄钰和2014级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的姬杨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昔日“半夏”的见证者,而今,以“导演”的身份再次回到母校,回到这个梦想开始的地方。



△ 姬杨导演



说实话,因为我之前也是我们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的学生,大学四年就曾经参与过整个“半夏”的活动过程。所以,当我得知自己的作品入围“半夏”时,或许并不会如其他的作者一样,产生一种新鲜奇妙的感觉。可能确实是因为我对“半夏”太了解了。

但是也正因如此,这次提名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意识到自己完成了一个身份的转变,从“半夏”的活动组织者转变成“半夏”的竞赛参与者,这反倒会是我此次参与“半夏”最大的感受。

——姬  杨



△ 黄钰导演



我曾是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的学生,而《我的爷爷在走婚》这部作品则是我的毕业创作。我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在山里和我71岁的爷爷一起生活,记录他丧偶后的走婚生活。  

我第一次接触“半夏”,是展映时看了一部学生纪录片《老摇滚》。从那时起我就体会到,通过纪录片来传达真实的情感,太有穿透力了。“半夏”真的是一个特别特别好的平台,让大家看到全球大学生的影像作品,看到不同视角下的世界。 

至于我的未来,我打算把《我的爷爷在走婚》继续拍下去,像纪录片《四个春天》的导演一样,每年过节回家都进行拍摄,做成一个长期的内容。

——黄  钰


Three · 精彩展映


《无涯》

                        ——向着无涯的远方


本场展映放映的是《红毛皇帝》与《我的爷爷在走婚》两部作品,它们分别获得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半夏的纪念”青年影像单元的最佳长纪录作品、最佳短纪录作品。4月17日晚6:00,30多名观众来到电视学院116放映厅欣赏作品,并与《我的爷爷在走婚》导演黄钰就影片的创作思路、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


△ ”无涯“展映现场


《迢迢》

                        ——迢迢万里,君问归期未有期


《从上海到平遥》和《双城记》两部作品,在“迢迢”展映中与大家见面。两部作品均以“距离”作为线索,无论上海和平遥的距离,还是深圳与香港的距离,影片都探究了时代发展背景下观念的冲突,对现实有着深刻思考。放映结束后,《从上海到平遥》导演王静、《双城记》导演中国传媒大学姬杨,来到现场与观众进行交流。观众们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现场氛围很是活跃。


△ 观众专心观赏作品


△《从上海到平遥》导演王静与观众交流


Four · 交流会


4月19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影像创作与国际传播平台交流会在我校电视学院举行。来自学界与业界共13家平台单位共同探讨学术话题,并对平台成立以来的各项成果进行了交流分析。

平台成立以来,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成功承办了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高校日活动、芬兰坦佩雷国际电影节青年训练营活动,协办了中国-欧盟电影节,成立了“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并且协同歌华有线、东方嘉影电视院线传媒共同发起“光明影院”公益项目。电视学院致力于不断搭建学生实践平台,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丰富优质的交流学习机会。


△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姜绪范致辞


△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

对“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项目进行介绍


△ “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

组委会秘书长李昉作项目介绍


△ 出席本次交流会的领导、老师和单位代表


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影像创作与国际传播平台的合作单位一致认为,各单位应该融汇多方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为青年人才和优秀作品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帮助青年用影像讲述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传递中国声音。


Five · 双选会


4月19日下午,“新火相传”2019年毕业生春季招聘双选会(新闻传播类)在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广场举行。天津财经大学、山东广播电视台等47家单位到现场进行摆台招聘。毕业生们纷纷携带简历来到现场,了解各单位的就业情况和招聘信息。这次的双选会为毕业生们提供了丰富的招聘资源和详细的招聘信息,对毕业生们的就业规划有很大的帮助。


△ 双选会参与单位


△ 招聘单位张贴宣传海报


△ 双选会现场


△ 毕业生们现场咨询招聘信息


Six · 胡芳老师眼中的“半夏”


纪录单元落幕,我们采访到胡芳老师

来看看她眼中的“半夏”吧!


△ 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胡芳老师


Q: 学院在策划阶段会对今年“北影节×半夏的纪念”纪实单元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吗?

A: “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已经走过了十六个年头了,电视学院致力于“半夏”这个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推广,一直秉持着一个理念,那就是去扶持青年影像创作,帮助大学生影像创作群体用镜头、用画面来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活动做得更加专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


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专业影像平台,在与我们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结合时,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开拓国际视野,让他们的作品和来自世界各国的作品一起展映、交流并得到评委的点评与认可。


Q: 今年“半夏”与北影节合作推出了纪实单元,未来我们是否还能看到“半夏”与社会各界更多的合作活动呢?

A: 通过十六年的积累和凝聚,“半夏”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与支持。这些支持,一方面来自于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社会上的一些业界人士。现在有很多单位都主动来与半夏合作,比如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就曾推荐我们的“半夏”在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司主办的国际电影节中开设一个展台。


这样的合作还有很多,在4月19日的青年影像创作与国际传播平台交流会上,新华网、央视网、央视国际等很多单位就主动提出要与我们的“半夏”进行合作。所以现在我们觉得,青年学生的影像创作,越来越受到我们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也越来越受到学界、业界等社会各方的支持。因此,青年影像创作者的成长环境和平台一定是越来越好的。


Seven · 不容忽视的“半夏”工作组


经历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半夏的纪念”青年影像单元活动的历练,电视学院的同学们感慨万千。对于他们而言,今年的“半夏纪实”似乎与众不同。


学实部

拿捏全场,举重若轻


这次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半夏的纪念” 青年影像单元中,“半夏”组委会的策展组全权负责所有的策展工作。虽然大多数成员是第一次参与到“半夏”策展工作中,但是大家全情投入。无论是前期的策划工作,还是现场的执行工作,策展组同学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获得了导演和观众的认可。


△ 学实部精心设计的展映海报


“本次展映活动是‘半夏’与北影节纪录单元的首次合作,相比于以往同时间段的工作,策展的任务量多有增加。不过好在大家在经历过去年的短片节之后,对策展工作并不陌生,很多同学都参与到了前期征片、写主题阐释以及现场执行的工作中。对即将着手‘半夏’工作的大家来说,这也是一次很宝贵的实践机会。” 

                     ——电视学院学实部策展组组长 田宇航


<<  滑动查看更多“学实部”工作组图片  >>


外联部

联络如同一环扣一环


外联部主要负责4月19日上午举办的“青年影像创作与国际传播平台交流会”的筹备工作。交流会的筹备工作包括前期联络邀请、物料收集、会场布置和现场接待。

前期联络工作由副部长闻伊钦组织,部内18级成员负责直接对接各个平台及企业。虽然今年物料收集工作更加繁琐,但同学们耐心负责,圆满完成任务。

现场布置工作比较繁杂,除了围桌布、摆放桌牌茶水,还为每位嘉宾准备了纸笔及纪念品。直到当晚,部长带领同学给与会嘉宾发送了提示短信,前期准备工作才算全部完成。



△ 交流会现场正在忙碌中的外联部


“亲身参与了4月19日的交流会活动,同学们一起努力布置的会场非常赞。现场活动的顺利举办离不开前期部员们的努力,谢谢大家的付出!”

                     ——电视学院学生会外联部部长 张雅轩


行政部

 严谨认真的幕后工作


行政组主要负责落实场地、跟进物料,安排摆台宣传、汇总文件等工作。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组里的同学们工作热情高涨,用负责的态度保障活动有序进行。



△ 工作组成员工作照


“每天马不停蹄地对接工作,因为有可爱优秀的队友,一切都平稳而有序。在即将到来的‘半夏’中,我们会以更饱满的热情做好本职工作。”

                 ——电视学院学生会行政部行政组 王若羲


    摆台宣传工作


 在电视学院参与“半夏”的同学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踏实肯干的态度、闪闪发光的才华。“半夏”是“半小夏”的容身之处,也是他们的舞台。



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半夏的纪念”青年影像单元以全新的姿态,展现了更为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展映。无论是与导演的沟通合作、制作团队提供物料的速度与质量,还是展映活动本身的统筹安排,都比以往更加专业。

“半夏”正在向着更高更好的平台发展,每一个年头都书写着“半夏”更多前进的印记、更多思想与观点的碰撞。纪实单元的影像如同刀锋般锐利地划开时代侧面,揭露了时代的矛盾与冲突。在深思中,我们一起读懂生活苦乐,一起咽下怅然失落,也一起大步迈向夏天。



好巧,在四月的芳菲中见你,

在影像中品味人间四季!

     一千个参与者眼中有一千个“半夏”,

你眼中的“半夏”是什么样的呢?

快在评论区写下来吧~



猜你喜欢

人物 | “不爱她怎么行”,这比获奖更心动!

半夏 | 内含剧透,这个平台的故事比复联更精彩!

半夏 | 又长又宽不是“大碗宽面”,是首入北影节的“他”

公益 | 温暖亮相!“光明影院”遇见北京国际电影节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供稿/"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组委会

 图片/"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组委会

 编辑/马昆鹏  

 美编/李玉璞   冯   璐

 主编/丰   瑞   郑   石

 监制/顾   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