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享 | 太上头了!豆瓣9.4分的宝藏纪录片,它的秘诀是......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1-09-10


豆瓣 9.4分,零差评

9天微博话题突破4亿阅读量

这就是由优秀校友执导、制片两院院士盛赞

60万一起上头的科学纪录片

手术两百年

上下滑动哦👇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由中央新影集团发现纪实传媒承制的八集科学纪录片《手术两百年》,是中国第一部全景展现人类与疾病抗争的科学纪录片。其中包括总导演、制片人在内,主创人员超半数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他们历时3年,辗转英、美、德、法等12个国家,走访50多名国际顶级专家。从300%死亡率的手术历史谈到人工智能下的手术未来,解剖、麻醉、移植、癌症,看尽手术的前世今生,记录科技的历史变化,展现医学中的人性光辉。

节目播出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豆瓣评分高达9.4分,华语口碑剧集榜第三9天微博话题突破4亿阅读量,登上热搜榜第二学习强国app每日首页推荐;人民日报订阅号同步推荐;Sir电影、丁香园等100余家自媒体自发推文力赞!



宝藏纪录片                        为何“牛” 


2019年7月24日下午,纪录片《手术两百年》创作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顺利召开。该研讨会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新影集团共同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教授主持。

△两院院士+学界专家+业界精英=4小时“知识盛宴”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司长宋树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总监梁红、中央新影集团总经理姚永晖、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继宗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淑萍教授、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秦瑜明教授、电视学院张雅欣教授等二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为纪录片《手术两百年》把脉问诊,共同探讨以《手术两百年》为标杆的科学纪录片,如何吸引大众?如何成为年度爆款纪录片?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教授发表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教授在研讨会上首先发表致辞。他提出拥有二十多年纪录片教学研究经验的中国传媒大学,是国内高校最早的、也应是最好的。对于中国传媒大学培养出的优秀学生,创作出《手术两百年》这样的爆款精品,他表示非常自豪。同时,他指出纪录片在影视领域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研讨会要将更多的纪录片制作经验传播开来。随后,各领域的专家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医学领域的专业认可

宋树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司长

《手术两百年》是创作团队和医学专家共同打造的传播精品,既是对医学精神的人文传承,也是科学传播的精品佳作。该片在介绍手术史的同时,阐释了医学的真谛和对生命的尊重,引发了医生群体的强烈共鸣。


郎景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

《手术两百年》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科学纪录片,是外科发展的历史画卷,是两百年间医学对人体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外科道路是外科医生的辛劳痛苦与病人的鲜血、生命共同铸就的,很少有纪录片能如此细腻地呈现外科不平凡的每一步。


赵继宗  中国科学院院士

《手术两百年》带给我三个全新感觉:一是年轻人的匠心精神。他们会多次与我接触,打磨每一个知识细节。二是深度挖掘。他们采访到了行踪难觅的显微神经外科之父亚萨基尔。三是对医学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片中的文字和图片,对专业医生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教材。


面向世界的国际表达

梁   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总监

《手术两百年》是一个主打科学历史的严肃纪录片。这部片子很好地诠释了央视纪录频道“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创作理念。纪录片人的初心和工匠精神,在这支走遍世界、倾情付出的团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姚永晖  中央新影集团总经理

《手术两百年》达到了四个新高度:一是高规格的采访。3年走遍全球12个国家,采访50余位顶尖专家,15位中国两院院士,这在国内科学纪录片领域前所未有。二是专业知识的故事化表达。三是科学和人文的深度结合,展示出冰冷的器械背后的人性光辉。四是制作精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张   力  中央新影集团总编室主任

从《手术两百年》的制作可以看出,中国纪录片的叙述语态以及题材正在深入和国际对接、接轨,新一代纪录片人正在崛起。


科学纪录片的新标杆

史   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副总监

伴随着视频传播的娱乐化和碎片化,《手术两百年》的热播,反映出“知识类纪录片”将成为纪录片制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张雅欣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

《手术两百年》敢于突破创新,基本解决了科学纪录片常见的三个问题,即科学、历史、人文关怀分别与观众的距离问题。从制作上来看,《手术两百年》是一个国际化故事、国际化表达的精品工程,填补了我国医学纪录片制作的空白,树立了我国科学纪录片创作的新标杆。



此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朱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制片人张旭、“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编辑部副主任邵长军、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秦瑜明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基层处副处长黄晓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主任陈富清等分别从医学、传播、趋势等不同角度探讨了《手术两百年》成为年度爆款纪录片的原因,并提出科学纪录片应该如何吸引大众等问题。


科学纪录片                        怎么“做”


如何让普通大众看得津津有味?

如何让专业人士看得激情澎湃?

科学纪录片,如何让你看得“上头”?

研讨会上,听听主创  👉  师哥、师姐怎么说 

《手术两百年》制片人

池建新

1999级 电视新闻硕士研究生

定位核心受众,强化专业性、科学性、制作感。

《手术两百年》拥有明确的核心受众人群——医学从业者。为了有专业、科学的制作感,整个团队远赴英、美、德、法等12个国家拍摄,走访50多名国际顶级专家,包括中国两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等。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后滑,告诉你“双手移植”的故事  >>

抓住痛点,精选极端性故事拉近与大众的距离。

科学纪录片也需要有故事性,这些故事还需要具有极端性,以故事为引,触发大众对科学的好奇。《手术两百年》中“世界第一个实现双手移植的儿童”这一故事,在微博引发广泛热议,已拥有1.2亿阅读量。此外还有“中国式换脸”、300%死亡率等话题度较高的内容,拉近了科学与大众的距离。

《手术两百年》总导演

陈子隽

2004级 电视新闻硕士研究生

给大众讲好科学故事,首先要破题。

两百年医学历史,纷繁复杂的主线、主干,需要在纵向上建立一个完整的手术两百年的逻辑。在文字底稿的基础上,这部片子才形成了解剖、麻醉消毒止血、腹、脑、心、移植、癌症以及医学未来的大框架。

科学的气质应是理性的、克制的。

音乐和调色在纪录片中都是显性因素,做不好会大大减分。《手术两百年》的音乐是叙事型音乐,是前进中带着曲折,回望中带着希望,快乐中带着忧伤、遗憾。这是整部片子的气质,也是人类探索真理,推动医学前进的总调性。



△点开!听!是人类命运的共鸣!


科学纪录片可以明快、现代,甚至是时尚。

在片子的剧构上,以医学历史发展为主线,在历史脉络中,找寻3至4个硬核、关键点,以现实故事作为反观,用“历史+现实”的回环结构,将知识与故事巧妙融合。同时,配音员姜广涛的选择,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硬题的软化,拉近了观众与科学的距离。

历史难拍,科学难做,但无知无畏 ,就是去做!

正片中,全球十二国的影像呈现,包括亲历者、受益者、见证者、书写者,都是扎扎实实的人物故事。整个团队尽可能地找寻相关专家,以生动讲解让历史内容鲜活起来。“舞台表演式情景”、三维动画、科学实验等影像表达上的创新,都是在探索解释科学的有效方法。


主创的分享句句干货,你的小本本有记下吗?

但还有一点非常关键!

听听他们的导师怎么说  👇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赵淑萍

人类生命的延续和外科手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手术这一领域是全社会所尊重的,用影像来记录具有非凡的意义。我是见证着这两个孩子走上纪录片创作的道路,见证着《手术两百年》在他们的手里从无到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两个字——“坚持”

科学纪录片的秘密,你有get√吗?

暑期酷热,还等什么

《手术两百年》,快点磕起来

和学部君一起“上头”叭!



猜你喜欢

纪录片创作 | “三步走”,每一步你都走对了吗?

重磅 | 《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9)》发布!

分享 | 踏浪伶仃,他们把港珠澳大桥的故事讲给你听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供稿、供图、视频/焦点纪录片公众号   陈子隽

 编辑/胡   芳

 美编/牛   耕

 主编/丰   瑞   郑   石

 监制/顾   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