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 中国电视专业教育奠基者——矫广礼
共和国的发展壮大
离不开新闻传播事业的守望与记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之际
让我们一同走近这项光荣事业背后的
拓荒者 教育者 传承者
他们的奉献是国家飞跃的动力
他们的故事是我们最好的献礼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
中国电视专业教育奠基者——矫广礼老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矫广礼老师篇
本集导演:夏丽丽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研究分会
共同推出了系列专题片《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人物志》
出品人:高晓虹 总导演:何苏六、秦瑜明)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矫广礼老师?
01
“广播学院建立就是因为从这儿开始的”
1954年,矫广礼老师从部队转业,带着领章、帽徽从长春机要干部学校出发,来到当时中央广播电视事业局在北京良乡12号发射台(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四二台)的训练班。矫老师是训练班的第一期学员,在这里待了四年。
“广播学院建立就是因为从这儿开始的,有了第一批学员,”矫老师说,“在那个训练班的时候,实际上是三个存放设备的大仓库,改成八个教室和一个办公室。当时来了的时候就是学技术,叫技术人员训练班,就是搞广播电视发送。我是第一个留下来管理这帮学生,第一个留校的。”
01
“我们在那个地方,就把这个电视摄影搞起来了”
1958年9月2日,我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由于对电视这样的新鲜事物不太熟悉,一批大学生到了中央台以后需要进一步学习电视相关的业务知识,中央台的领导就把这个重任交给了矫广礼老师,要求把他们“电视化”一下,于是在1960年第一个摄影班成立了,中国电视专业教育就此开启。
1966年开始的10年动乱,北京广播学院招生教学陷入停滞状态。1978年,邓小平提出恢复高考,这才使得广播学院开始正常办学。
在八十年代,当时能弄到一些摄影器材很不容易,要花很多钱,设备品种也很少。矫广礼老师回忆当年时说,“74级,学校给我们的经费就40万,我说你们要好好学习,要珍惜每一点胶片,你们一年的预算相当于一个大寨大队的年收入,一个大寨大队养活你们一个班。都憋足了劲念书,这些学生都是面对面招来的,都是相当不错的。”
他给你一个很开放的空间,让你能够有一个发挥和创造的可能性,其实这个在当时挺难得,我觉得对电视系后来那么多人在专业上有成就,和这种开放的意识和宽松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 钟大年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原77级摄影班学生
△从电视系到电视学院,引领着我国电视教育的发展
01
“那时候我们的教学,采取三三制”
我们留校的时候,我已经快三十岁了,那个时候再不讲课就晚了,我们就很着急。82年毕业,结果到84年我才开始讲课,但是我发现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没有一种操机能力,你去跟人讲摄影,我觉得那就是误人子弟了。
—— 任金洲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原77级摄影班学生
在电视系初创之时,矫广礼老师就确立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为学科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时候我们的教学,是采取了三三制,”矫老师说,“老师们有一年是备课,就要搞科研,一年是实习,就实践,一年上课。”
矫广礼老师非常重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校任教期间也不断参与一些大型电视节目的实践。1983年8月7日,一部名叫《话说长江》的电视连续节目,在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话说长江》至今保持着中国纪录片的最高收视纪录——40%。这部25集由中日合拍的电视系列片,矫广礼老师当时担任第一制片人。
回忆起当时的经历,矫广礼老师说,“对我个人来说,那是经过一次大型节目的组织工作,我又是制片人,确实对我很有帮助。我凡是要上课的时候,我根本用不着备课,大纲拿出来以后,例子说《话说长江》里的就可以了。”
△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段
1985年后,矫广礼老师前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工作。1986年,担任电视剧《努尔哈赤》制片人,该剧获得当年的电视艺术飞天奖。后来参与制作《神雕侠侣》《天若有情》《向左走,向右走》等众多优秀电视剧,不断地在实践中为中国的广电事业做出新贡献。
△电视剧《努尔哈赤》获1986年电视艺术飞天奖
电视教育奠基者
学科开拓传薪火
教学实践紧相连
求真致远育栋梁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编辑/马昆鹏
美编/牛 耕 林欣怡 张开妍
主编/丰 瑞 郑 石
监制/顾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