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家丨87干专阔别三十载,重聚母校再续同窗情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1-09-10


这一群人来自五湖四海

有人穿着军装,有人背着书包

但都带着对青春的怀念、对母校的情怀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广院电视系87干专班学子


何为“干专班”

干专班,全称“在职干部大专班”,始于1983年,招录的学生都是已经工作多年的电视新闻从业人员。

电视系87级干专班开班时,年龄最小的同学20岁出头,最大的则近40岁。


“你是不是瘦了啊?”“咱们都多少年没见了?”“来抱一个!”从天南地北来到北京,重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电视系87级干专班校友们,见到昔日同窗与阔别三十载的母校倍感激动。他们有的热情握手、有的激情相拥、有的则拿出手机,在“咔擦咔擦”声中记录这难得的重逢时刻。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浮云一别后,流水三十载

在班长朱宏(下图一,后排,中间最高者)的组织带领下,校友们在中国传媒大学主楼、电视学院大石头前都分别定格下了只属于“你我她”的瞬间——用照片记录分别多年后重新踏入母校的各位老同学,以此留住只属于“你我”和母校“她”的时光。

肩并肩、手挽手,大合照时的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而又自然的笑容


<<  滑动感受他们洋溢的欢愉  >>


“我想趴在‘学院’上面照”“我想把‘学院’抬着照”“咱们一个寝室的来一张呗”“我上学还没跟你合过影,我们来拍一张吧”……在电视学院前的拍摄过程中,校友们乐在其中、怡然自得。

我们是棒棒的广院人

母校,我们来看你了


轮到自己时,展淑兰(上图一,右)看着围绕着自己的热情的“拍摄大军”,调侃道:“怎么拍照的人比被拍照的人还多呀,我都不知道看哪个机位了!”

欢声笑语回荡在电视学院门前,伴随着阵阵快门声定格三十年后的帧帧重逢。


△ 热情的“拍照大军”,用快门定格瞬间


走进电视学院,87干专班校友们看着当时上课的教室、回忆着自己那时坐的位置、比较着往昔与如今,对种种往事的回忆涌上心头。

毕业时有没有哭,当年谁和谁的那些小恩怨,上课时的那些小故事……成为了校友们谈论的话题。回忆着、谈论着,他们又时不时哄堂大笑,气氛十分融洽。

重回电视学院

追忆青葱岁月

在交流中,展淑兰回忆起当年班上一起在学校比赛上演的一个小品:“那是广院第一次办比赛,当时咱们班演得特别好,所有的评委都给了我们10分满分!”脸上写满骄傲与自豪。

走过电视学院一楼大厅,看着屏幕墙上的电视节目,校友们也感受到了学院、学校日新月异的改变和进步

“这屏幕上有多少咱们的校友啊”,王愿如(下图,左二)感叹道。她拉着几位老同学在这些屏幕前拍下照片,说着:“这里有我们的温度,有我们的气息,连这地上都有我们的脚印,因为我们的青春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 众多屏幕前的“四朵金花”


重走校园路时,吴欢(上图,左一)也发出感慨:“学校的变化真的太大了,不仅校园内的绿化、道路、建筑变了不少,学校外面也变了很多,如果我们自己回来可能都认不出、找不到路了。”


△ 想在校园的每一角,留下我们的足迹

走进校史馆,陈列校友照片的照片墙、当年北京广播学院的门牌,让那段只属于87干专班的记忆再次涌现。校友们指着校史馆内陈列的一张张照片,把背后的一段段故事娓娓道来,即便那些年的时光不再,但回忆仍存于他们心间。

△ 回顾校史、回忆往昔


下午,87干专班在梧桐书屋落座畅谈。

王愿如带来了两份充满纪念性的礼物——一对鼓槌和一件衣服。这两件礼物是王愿如作为编导指导纪录片《盛典》时,从片场带回的纪念品。这对鼓槌经过了三代中国解放军联合军乐团音乐家之手,这件衣服则是她本人在参与今年国庆阅兵式时穿过的。


△ 王愿如带来两份礼物赠与学校,校友们签字纪念

“这两份礼物都十分具有纪念意义,值得传承,所以我想把它们送给我亲爱的母校”,王愿如请各位同学在衣服上签字,并将它们赠与中国传媒大学校史馆。

随后,投影仪映出张张老照片,班长朱宏组织各位校友:“坐吧,咱们开聊。”

念当年你我旧事

忆往昔青葱岁月

△ 感谢校友朱宏提供照片

朱宏先简明地介绍了此次聚会的大致情况。“有的同学不在了,有的同学联系不上了,但相聚于此就是我们友情的见证”,他说。朱宏还替因故不能到场参加的同学向在场各位送上问候,并带来了其中一位写下的书法卷帘。

“感念师恩终生事,心萦母校三十年”,见字如晤,字词间饱含了校友对母校的浓浓思绪。


△ 因故缺席的校友题字赠与敬爱的母校

随后,每位87干专班的校友都依次介绍了自己的近况并发表了感想,或感慨或欢愉或激动或怀旧。



向上滑动阅览

王愿如:

今年倍感祖国的强盛,所以今天也带来了两件纪念品,想与大家共同分享那份传承、共同领会它们背后的精神。

在之后的日子,我也想继续作为军人在阅兵村站好光荣幸福的最后一班岗!


玉兰:

三十年没见,特别激动,所以即便身体不适,我也来参与了。

这些年经历了很多,有痛苦、有困难,但也都在努力坚持,希望能不负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关照。


杨洪嵬:

在广院学习、生活的那些年甚是难忘,它为我的广电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让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

一日为广院同窗,终身为广院朋友!


刘笑梅:

我虽“三进”广院,但和大家的关系最好,即便没能一起来没能一起走,我也是班上的一份子。

因为做节目的关系,在注重健康的同时,我也有着自己的文艺情结,并想在日后继续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希望大家也是如此。


袁雪涛:

一个月前接到班长电话时我就特别激动,做梦都梦到那些年在广院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场景,醒来后看着老照片心潮澎湃。

当年20岁的懵懂少年从内蒙古草原来到天安门求学,经历了很多,感谢同学们予以的支持!大家一定要多保重身体!


丁小英:

在广院的日子我学到了很多,让我在之后从事传媒相关的教育工作时能够更有底气,也因此得到了听课学生的鼓掌认可。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练就广院老师的气质,把广院的课堂氛围带给藏族学生,传承咱们广院的精神。


崔章硕:

过去的那些年,回想起来是满满的甜蜜,但未来也同样值得期待。

现在退休两年了,我每天思索着如何在退休的日子把人生过得更简单,把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展淑兰:

班上的聚会,我次次都有参加。

感恩母校,把我们这些当时刚刚步入广播电视行业的懵懂小孩培养成了专业人才。

虽然退休前我是在高校做数字媒体技术方面的工作,比起奋战一线的大家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我仍然充实,并且我也以自己做的工作为傲。


梁杰:

都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今天咱们学校的凤凰可算是回巢了。

从进校第一天起,广院就是我的一个家。为了这次活动,班长付出了很多,同学们也都克服了很多,祝大家之后也万事顺遂,一切都好!


朱宏:

我们都接受了广院的教育,并且从事了新闻广电相关的工作,不论是不是党员,大家都能不忘初心,传递正能量,这点让我很有感触。

即使已经毕业,但我仍然担起班长的责任,因为我觉得这是大家给我的荣誉,得到大家的认可就已是回报。

能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四十年聚会再见,请一定多多保重。


△ 虽为片段记录,但感慨之多可见一斑

对87干专班来说,广院于他们象征着意义深重的一段青春年华,留给了他们人生中最珍贵的同窗情谊;他们于广院则代表着不负众望的莘莘学子,从广院走向了中央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工作一线,进入了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远赴了新疆、内蒙古等地区。

适逢母校即将迎来六十五岁生日,阔别三十载的电视系87干专班也献上祝福:“祝母校越来越好!我们下一个十年再见!”


△ 电视系87干专班在电视学院前合影


这篇推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有:


他们虽然芳华不再

但对母校、同学的情谊长存

请和学部君一起,对他们说一声:

“87干专班,欢迎回家!”

猜你喜欢

回家 | 79电导乘风而归,再寻芳华,述广院情怀

回家 | 80岁高龄,60载光阴,庆生65岁母校

回家 | 三十年再聚首,且看他们年少时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指导老师/马   铨

供图/孙  博   华俣涵

采编/龙泠宇                          

美编/冯   璐

主编/丰   瑞   刘日亮                 

监制/顾   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