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家丨校庆日再聚首,忆往昔岁月,话母校变迁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1-09-10

11月10日是校庆日
这天,也有一群人“回家”
不管毕业多少年
电视学院都像每个毕业生的家
在这里温暖守候
岁月荏苒,再相遇,深情不改



11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建校65周年庆典活动日,200多位电视学院校友返校,他们或奋战在岗位一线,或从业数载,成就累累。他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四面八方返回母校,同为母校庆生,回到电视人最初梦开始的地方。


  △速看,这有一份荣誉校友的嘱托待你查收!


校友座谈会上,共谋母校发展

△校友代表座谈会现场


11月10日上午,校友代表座谈会在图书馆圆形报告厅举行。闫东、张步兵、韦翔东、杨文军作为电视学院荣誉校友代表,在校友会上积极建言献策,面对母校发展胸中澎湃,展望母校未来各抒己见


 1 

闫东(83级电视编辑专业校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级编辑

《我们走在大路上》《港珠澳大桥》《孔子》等纪录片总导演 

希望能用时代的感悟,

用纪录片人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去理解、去创造

在会议上闫东回忆母校时光,感叹到:从北京广播学院到中国传媒大学,从这里走出的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他们都在讲述着故事。讲故事有高有低,但讲好中国故事,不是简单的一个技术,也不是简单的艺术,同样还需要灵魂。没有思想,在创作上就缺乏创造力和原创性。


2

张步兵(82级电视新闻专业校友)

△中视前卫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既感到骄傲,也深觉自己的使命重大!    


张步兵向大家分享了自己与中传合作共建高职院校的建设情况。细数从建立当初的点滴历程,再到如今培养出多类型、各种类的人才,他深深感到为国家媒体事业输送源源不断的活力和人才的使命重大。


 3

韦翔东(92级电视新闻专业校友)

△香蕉影业CEO ,电影制片人

广院铸就了我的一生性格品质,让我坚守做一名实用性人才!

在多年的影视工作中,韦翔东特别感激当年学校极强的实践性培养。而其中他最难忘的是叶凤英老师的课堂,在叶凤英老师的课堂中,他总是能学习到最前沿生动的案例。敢想、敢做、对新生事物永远充满好奇心,这是他眼中的“中传人的气质”。


 4 

杨文军(88 级电视编辑专业校友)

△知名电视剧导演,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理事

《扶摇》、《离婚律师》等影视剧导演 

希望学校成为一双眼睛,即使毕业了也还能常回来看看整个行业、整个世界!

回忆起从业20多年的经历,拍摄的这么多部影视剧,杨文军认为这都离不开上学时一年多的摄影课的锻炼,这为他的影像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同时他也承诺,未来他愿意为年轻的师弟师妹们搭建更多的实习实践平台和空间。


荣誉校友母校行,十里春风学子情


△新版电视熊在“家”里等你~

一走进电视学院,就能远远地看到一块红色宣传板,上面赫然写着“欢迎电视学院校友”回家,它像一个指路牌,深情守望,也引导着每一位离家的孩子。

一生的财富,永远的初心

△闫东(右二)、张步兵(右一)欣喜地看着东配楼的变化

走在去往东配楼的路上,闫东、张步兵都在感叹着一路上的变化。曾经的东配楼没变,多了路面上新铺的地板;曾经的大门没变,多了门口迎接的智能机器人“小传”;曾经的楼道没变,多了大厅一堵崭新的电视墙。顺着楼梯上到二楼,一推门便看到曾经电视学院的老教授们,正是他们知行结合,教书育人,笔耕不辍,如今才能为中国电视新闻教育事业奠定坚实基础,才培养出了如此多新中国电视事业优秀的后备人才。


△阔别多年,再见恩师

一见到老师,闫东和张步兵就向老师们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成果,闫东兴致勃勃地向老师们汇报了刚刚拍摄完成并在央视播出的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谈到当年,他也感谢老师们那时的悉心教育和分配工作时的尽心指导。


△《我们走在大路上》赠书寄语

闫东在刚刚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一书,扉页上写下寄语,赠予电视学院师生们。


△“大学四年是我一生的财富、永远的初心”

作为一部伟大记录片的凝结,它也在激励着电视学院年轻的小白杨们,不断创造出新的时代力作


△一段视频走进闫东师哥赠书现场


再聚首,不改赤子之心

另一边,刚刚结束会议的杨文军,一路感叹校园的秋日美景,走走拍拍,寻找着当年在“望春亭”留下的少年足迹,一路念念难忘、步履匆匆。


原来如此吸引他的,是他即将要去探望许久未见的老师——刘淑舫老师、郝俊兰老师。


△杨文军师哥与两位恩师,围坐叙旧

聊工作现状,聊88级电编的往事,彷佛时光穿梭,在老师面前,无论历经多少,杨文军师哥依旧如孩童般保持着赤子之心。


一生中传世家,一世中传情结


在现场,一位校友吸引了学部君的注意。他叫朱学东,1996年考取电视系研究生班,现任甘肃甘谷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1992年10月,还在参加短训班的朱学东在高晓虹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中央电视台实习。就读研究生班后,他发现国内缺少介绍电视发展的视频资料,于是向系里提议并最终参与了资料片《中国电视40年》的拍摄工作。此后他还主编了《走向21世纪的中国电视——台长专家访谈录》一书,为广播电视研究贡献了宝贵资料。



据朱学东介绍,他们家兄妹五个都是中传校友。他在讲述一家人与中传的故事时,特意向我们展示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家中老五朱岩从广院毕业后,曾获得了一次采访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宝贵机会。


如今,他的儿子朱景元也在中传学习。谈及这段“中传情结”,他认为学校的初心就在于培训人才,学校的使命是立德树人,并祝愿母校能够在新的时期,把即将进入新闻战线的师弟师妹培养成有坚强定力、为人民服务的新型人才,做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闻事业。


有些话,我们想对母校说......


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的校友返校日里,学部君看到有拖家带口和家人一同回到母校的师哥们,有刚离开校园不久还在拼搏中的电视人,也有离开母校多年特意返校为母校庆生的师哥师姐们…









△快来点开大图看看,都有哪些校友的身影吧!


其实,他们心中也有些想对母校说的话......


(向上滑动启阅)

致母校:


我是78年来到广院的,我感到电视学院的学生都非常有出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很多台长都是咱们的校友。希望中国传媒大学和电视学院能够越来越发达。

                                        ——郝俊兰 退休教师


我在广院待了六年,回想在广院的日子,这里氛围深深地改变了我。希望师弟师妹尽情地享受自己的校园生活,尽可能地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提升自己。

               ——姜宇佳  2016级广播电视学专业博士


毕业已经很多年了,如今我们已经退休了,但是对于学校的情怀一直都在。得知学校举行65周年校庆,我虽然住得很远,但还是一大早就赶来看看母校,希望和老师同学们见一面。祝师弟师妹们好好学习,不要耽误青春的时光。我现在都有点后悔当时读书的时候没有把知识学好,现在有些部分还是缺失的。年轻人要像校歌里唱的一样,珍惜春光。

                                               ——张景滨  88级电视编导

 

回到母校真的很激动,之前也在母校任教过,后来在央视新闻频道做策划,现在自己开了文化公司。我读书的时候正好是学校从北京广播学院转向中国传媒大学,当时在新旧交接的时候我热泪盈眶,怀念广院走过的艰辛而美丽的岁月,同时展望中国传媒大学的未来。我在母校期间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为我现在开公司提供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我也鼓励同学们多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把青春挥洒在白杨林中,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娜仁朵兰  2004级电视编导


虽然在中传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但是离校之后我越发觉得这两年是我整个青春时光里面最值得纪念,也是最值得怀念的两年。我在这两年也学到很多知识,感觉十分充实。非常想对母校表达感谢和感激,两年时光虽短,但是受益终身的。希望师弟师妹珍惜校园时光,除了学业之外,多参加社会实践。

——万莉  2014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


刚离开学校4个月。但是再回到母校,身份已经悄然改变。希望师弟师妹都能更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因为每一个毕业的人可能毕业之后都会有一些遗憾,愿大家珍惜春光,让这种遗憾变得越来越少。
               

——陶梦頔 2016级广播电视学专业博士








“年轻的白杨,你好像对我讲,要珍惜春光”,中国传媒大学的65周年,也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65周年。三年四载求学路,当年晦涩的知识已经成为求学工作的立生之本,当年扛着摄像机实习的艰辛已蜕变为甘甜的人生履历。祝母校65周年生日快乐,在莘莘学子风雨前行的时候,她始终都在,一如既往等你回家~


记住到来,记住出发
校园时光,匆匆而过
背上行囊,追逐梦想
阳光照进回忆,依旧温暖如初

   不忘来路,更思前行!



猜你喜欢

校庆 | 白杨歌会,科技赋能,萌宠合唱

回家 | 细数六十载,再聚母校,他们从这里出发

校庆 | 新版中传宣传片的亮点,电视学院倾情承制,为您揭秘!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指导老师/马   铨

图片/赵文轩 王嘉树 钟易江 来晨曦 严郡涵 张云龙

视频/孙   出   周   杉

采编/周   杉   何旭东                        

美编/冯   璐

主编/丰   瑞   刘日亮                 

监制/顾   洁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