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呼吸共命运 | “云”中坐而论道,定有几分仙气
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尚不可懈怠、放松。严防疫情境外输入。学部君提醒各位CUCer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科学防范,理智应对!按时作息,坚持每日学习~返校时间敬候学校通知安排!
转眼间,“云开学”已经两周啦!
老师们的“云教学” ,也都纷纷另辟“新”径
他们都有哪些“云操作”?有哪些“云感受”?
来跟学部君一起,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吧~
△电视学院云授课的教师代表们~
早在一个月前,当大家仍旧每天睡到自然醒,缱绻在沙发浏览疫情信息时,电视学院的老师们便已在家“提前开学”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上好网课,这个寒假对于老师们而言,在匆忙且又紧张的线上备课中,提前结束了。
迎难而上
接到线上教学筹备通知后,郭艳民老师和其他老师们便马上投身到了学校组织的各种线上教学培训、讨论中;组建各种教学方式的微信群,来展开后续的教学沟通工作。结合线上教学特点和学生们的线上听课行为后,郭老师计划按照“慕课+直播+微信”的组合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首先,得益于早期的慕课建设,郭老师打算依托慕课平台来传授相关课程知识、布置课后作业和其他思考题;其次,为了解答同学们线上学习的疑惑,他采用直播公开解答与微信即时解答的方式,赋予同学们更多展示、讨论和提问的机会。
对于拥有近25年教龄的郭老师来说,疫情之下的线上直播教学,显得有些「仓促上阵」。目前,较为独立性的线上教学平台尚未普及,完全转型为线上授课,「真的是在迎难而上」。郭老师坦言,线上直播是需要经过训练的,需要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否则成功的概率不会很高。因此,提前多进行平台测试与磨合,准备备用方案,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线上直播课的顺利开展。
△郭艳民老师在正式线上授课前 多次测试记录截图
第一次线上直播课下课后,郭老师在朋友圈调侃道「切身体会“网红”不易」。「能“卖货”的网红才是好网红,真正让学生们学有所得的教师才是好的“网红”教师」。屏幕取代了讲台,聊天面板跳动的昵称取代了教室里同学们的张张面孔。第一次真正面对电脑讲了两个小时课后,做了充分准备的郭老师,仍觉得有些蹴鞠与不适。他期待着未来几周会有更好的教学表现。在慢慢熟悉了这种形式后,得以展现出一些从直播网红们身上学习到的、适合教学的直播技巧。从而来进一步、更松弛地与学生们互动交流。
「后面会越来越好的」,是郭老师在采访中说的最后一句话,他用这句话来自勉,同时也鼓励和他一样进行直播教学的高校教师们。
△“网红”教师第一步,红色衣服先码住~
郭艳民老师的慕课
自2018年9月份起,郭艳民老师的《摄影艺术创作》慕课,已经在学堂在线平台开课3轮、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开课3轮。该慕课共包括构图、角度、造型、色彩和光线五大模块,涵盖了摄影艺术创作的主要艺术规律。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心理空间的在场
3月11日的网络直播课上,曾祥敏老师邀请24位上课的博士生们一起打开摄像头,共同度过第一堂线上的《广播电视学前沿》课程。疫情以来,这是大家难得的一次“云见面”。屏幕前每一张攒动的面孔都略带一丝羞涩和久违上课的兴奋。「两个多月没看见老师和同学们了,再聚到一起觉得很亲切」,这是博士生刘日亮第一次打开摄像头上课的感受,「就像大家还在面对面的交流一样,这种方式也使我在上网课时更加集中。」
△曾祥敏老师与同学们利用Zoom平台直播上网课
打开摄像头上网课,从新闻传播形态上来说,是曾老师和大家一起构建的一场网络直播。25个传媒研究者在同一个讨论场域中互动、交流、围观,实现了从研究直播到参与直播的一次转化。以学术的眼光看待这次疫情,包括这场线上教学,是曾老师在博士课堂上向同学们发出的思考。
同时作为教师,他对直播教学设计也产生了新的看法,「这次疫情引发的网络直播教学,让大家都不再是物理空间的在场,线上直播更需要大家心理空间的在场,这样才会产生活跃的谈话场。」
△曾祥敏老师在线直播教学《广播电视学前沿》课程
课程结束之后,对于体验过线下授课、慕课授课和直播授课的曾老师来说,他的教学理念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认真揣摩线上教学后,未来我可能会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利用线上技术,与线下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讨论,达到课堂反转。这次疫情引发的线上授课方式,也会让更多的老师们积极思考线上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曾祥敏老师的慕课
2019年9月1日,曾祥敏老师的《电视采访报道》慕课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首次上线。该慕课采用理论、方法讲授与实务操作、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家讲授电视采访策划、电视现场采访技巧等内容。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发现有趣的数字人格
网络授课的第一天,吴炜华老师与《新媒体导论》课程的同学们准时在腾讯会议直播间里见了面。不过,屏幕这边的同学们,身后还是家乡的落日黄昏;屏幕那边的吴老师,身后却是美国还未天亮的黎明。也正因此,疫情期间,中美两国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情况,顺势成为了《新媒体导论》课程的开篇。
同一时间为全年级6个专业的同学授课,平台容量、操作便捷度成为吴炜华线上授课前的首要考虑因素。为了确保线上授课时的流畅与稳定,吴老师在正式上课前,测试了不下10个可用来直播的网络平台。他首先舍弃了对苹果系统不友好的雨课堂,随后也放弃了一些禁止PPT播放的平台。完善各个系统的适配性与操作体验,就此也成为了吴老师在上网课前对未来线上教育的一份期待。最终他选择利用腾讯会议来实现远程授课与互动答疑,结合畅课平台,为同学们共享阅读资料、发布思考题。
△吴炜华老师利用畅课平台 布置阅读资料
网课期间,聊天窗口中的积极互动令吴老师感到意外与欣喜。「同学们都蛮有梗的回答」让他发现了隐藏在大家背后的「数字人格」。这也使得吴老师开始重新思考之后的教学安排。
为了避免网课的枯燥,吴老师决定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请同学们在畅课讨论区写下对思考题的看法,随后对部分作答进行讲解、延伸,并与大家共同讨论交流。
△同学们利用畅课平台作答思考题 吴炜华老师进行讲解
线上授课使吴老师发现,「有了作业反馈的机会」。较之传统的线下授课,大学作业往往“一交无回”。而依托线上教学工具,每堂课的思考题都有了回复与共享的时间和空间。助教张方媛也对此表示,「需要频繁交流的小组作业,线上交流的优势反倒更加突出。由于平时在校期间,大家经常各有其事,不同专业的同学们很难集中聚到一起讨论。」
△《新媒体导论》课程成绩说明
课程作业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小组成员与老师之间,更多的互动交流
这份直播教学体验,也让吴老师惊喜地看到了同学们写作能力与速度的提升。「经过读书周的阅读学习,这次大家在线上讨论区的回答又快又好」。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原本是吴老师最担心的事情之一。但通过这次线上教学,同学们的表现令吴老师开始有所改观。但同时,吴老师仍然希望大家可以利用疫情这段时间,「多看书、多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吴炜华老师的慕课
吴炜华等4位老师们共同录制的《新媒体编创》慕课,兼顾理论普及与实践技能。从概念与实务、类型与变迁、应用与技巧3个方面,介绍了新媒体的编创理念、融合新闻报道题材、交互作品创作等内容。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时代的机会
对于拥有近40万抖音粉丝的于然老师来说,线上教学始终是他在不断摸索的一个领域。疫情来袭,比较了其他直播教学平台后,于老师最终还是决定,选择用抖音做出下一个新的尝试。
自去年10月份起,于然老师开始在抖音号「然哥的摄影课堂」,陆续发布一些教学短视频。也正是在这段期间,于老师逐渐积累了短视频与直播的教学经验。但将抖音直播完全替代线下教学,这还是他从教以来的第一回尝试。
△于然老师在抖音直播教学
做出这个决定后,于老师决定先在电商平台为自己的线上课堂“厉兵秣马”。为了保障授课过程中,课件和板书的展示需要,同时为了保证课堂进度的流畅性,他专门购置了独立的电脑支架、显示器和白板。
除此之外,考虑到在抖音平台的直播需求,于老师逐渐开始像网红主播们“学习”,进阶起自己的设备。3机位的直播架、脚架、环形补光灯等,开始逐渐丰富起了他的抖音课堂。「就像在搭建小屋,越多越来多的细节开始逐渐符合自己最初的设想。」
△于然老师的进阶直播设备
完成了线上教学的仪式重构,于老师对线上教学内容,也开始进行新一轮“大刀阔斧”的革新。与传统的密集知识点讲授不同,他开始寻找更适合线上教学的思路,打碎固有的课程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们之间实现了自我教育。学习内容更为丰富,讨论方式也更为国际化。」
△于然老师的线上教学安排
△于然老师专门录制的《摄影技术事务》慕课
在抖音直播课堂上,于老师眼前的两个手机机位,背后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抖音账号,一个面向社会,一个面向本校学生。他说他一直有一个教学设想,希望传媒大学的学生们不要只觉得自己是象牙塔内的书生,其他人也不要觉得自己与学府弟子之间差别甚远。他希望,借助抖音直播上课的形式,让大家一同感受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实现平等互动、竞争交流。
于老师说,人们总提「时代的弄潮儿」,但其实每一个人都是这大浪里面的一滴水,同学们便会是这其中「强而有力的浪潮」。珍惜眼前这个时代,理性思考、释放更多的创造潜能。就像他在开课前,朋友圈中说道的,「既然这是时代给我们放手一试的机会,我们就该尽情尽兴,才无愧无悔。」他相信,疫情结束后,很多老师们都会开始考虑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那个时候,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园将会是一个加强版、升级版的校园。」
于然老师的慕课
于然等3位老师们共同录制的《视听语言》慕课,分别从艺术、技术和创作3个角度,讲授了影像语法、视听规则和创作理念等内容。该慕课结合了最新的媒介研究成果和业界动态,力图打造最具影响力和示范性的视听语言课程体系。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探索国际新闻教学的更多可能
网课的前一晚,汤璇老师在朋友圈发了一组备课照片。“汤圆”突然蹿起到她的键盘上,圆滚的小眼珠认真打量着前面的电脑屏幕。汤老师没有想到,自己的猫除了陪她经常备课以外,还真的有一天陪她在家上起了课。
△汤璇老师在备课、直播测试时,”汤圆”的闪亮出镜
第二天早上8点,汤老师准时开启了她今天的第一门课《高级新闻听力》。英语听力网课,对于直播平台的流畅度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测试了众多直播平台之后,她最终选定了畅课与Zoom。
由于Zoom拥有较为突出的实时稳定性、自动录制功能和后台保存功能(可以分别保存视频、音频、聊天区文字),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网课质量,也为同学们的课后复习环节,提供了诸多便利。
与此同时,畅课后台还会随时跟进学生用户的学习进度、答题正确率,这为课程反馈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汤璇老师在用Zoom、畅课平台直播上课
但随着线上听力课的进行,汤老师也注意到了线上听力教学存在的一些短板。例如,学生们在教室进行听力训练时,她往往会在此期间,仔细观察大家作答时的神态、笔记和关注焦点。由于线上教学的「非具身性」和在场感缺失,这也难免让她在纯粹的线上教学中有所不适。
有选择性的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是汤老师一直以来的教学理念。她说道,类似Zoom等直播平台的聊天留言板设置,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她与学生们也进行过相应的尝试。学生们在此得以自由表达、敢于质疑,增强了课堂的参与感与互动感。在汤老师看来,线上留言板的实时互动,有点「弹幕」的趣味,「学生们似乎有了同辈人之间发声的机会」。
△听力测试结束后 同学们在Zoom平台留言板互动交流
课后,汤老师表示,这次疫情让大多数老师们掌握了更多的线上教学经验。「在未来的国际新闻教学中,利用线上直播平台连线更多的国外学者、业界从业者,实时共享观点与国际新闻动态。这将会更加丰富同学们的视野,也可以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即时性的学习素材。」
眼下,汤老师得知了很多学生的在家情况后,为了调动同学们在家学习英语的热情,她在上课时,还积极得为大家“出谋划策”。「多让家长听听你读英语的声音,不光锻炼了自身的英语表达,还能让他们安心。」巧妙地化解了当代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尴尬。「利用这段难得拥有独处空间的机会,练习英语新闻、演讲,是锻炼大家英语表达能力的合适契机之一。」
自线上授课以来,电视学院的其他老师们,也都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探索与尝试。线上授课交流群中,时常会出现他们交流、讨论的身影。面对突然转型的授课方式,他们笑称自己仿佛又做回了学生,彼此之间互相探讨方法,一起“摸着石头过河”。无论是在交流群中,还是直播课堂上,很多老师们都与上述教师代表有着同样的感慨——与同学们的地理距离变远了,线上的互动交流却更近了。但无论如何,目前的线上教学,还尚未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线下课堂。我们始终在期盼,疫情能够早日结束,并期待与大家共同重返校园。
大家对于线上教学都有什么哪些感受和心得呢?
来和学部君说说你的线上学习感受吧~
猜你喜欢
喜报 | “韬奋杯”结果揭晓,电视er首次参赛,喜提两个第一!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供图/郭艳民 刘日亮 吴炜华 张方媛 于 然 邵相颖 汤 璇
采编/刘思奇
美编/钟 睿
主编/丰 瑞 刘日亮
监制/顾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