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丨清明“云祭奠”,用鲜花致敬英烈!
清明
是对先祖的祭祀与追思
是对英烈的崇尚与缅怀
还是对家国精神、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电视学院师生发挥专业实践能力
联合光明日报推出了
“鲜花献英烈”小程序和《清明》融视频
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 长按扫码为英烈献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清明时节,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实践创新团队联合光明日报推出“鲜花献英烈”小程序,通过献花的形式"云"上祭奠革命先烈,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 视听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
长按上文的海报扫码进入,屏幕下方会滚动出现人民英雄纪念碑背面的碑文,并配合音乐语音朗读,以视听融合方式打造沉浸式的体验。
进入新时代界面后,用户可以点击屏幕为英烈献上不同的鲜花,同时出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金句。最后通过实名分享海报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从中学习领悟革命英烈的精神,追寻初心力量,继续笃定前行。
一个月前,电视学院实践创新团队的师生开始对这款小程序进行筹划,经过五十多个版本的摸索与优化,小程序在清明节前夕上线为先烈寄去哀思。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1秒太慢了,试试0.5秒。”
▲ 老师们正在对献花环节讨论
小程序发布前夕,指导教师们仍在对献花环节鲜花出现的时长问题进行讨论。而像这样对细节的讨论和优化,在师生团队里是一种常态,从文稿撰写到画面呈现、从页面设计到代码编写,精细化制作贯穿始终。
▲ 每句话都经过细致挑选
这样的精雕细琢从文稿撰写环节便开始了。
“总书记的金句更具有概括性和社会引导的意义。”起初,负责文稿的师生们绞尽脑汁自己撰写文案,改了好几版仍不满意,团队认为不能充分、准确地表达出缅怀之情,负责文稿撰写的郑石老师说,“我们希望大家能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给予英雄烈士极大的敬仰,深切地缅怀为国捐躯的英雄英烈。”精选的金句配合深情的《献花曲》显得威严而又庄重。
攻坚克难,稳步向前
▲ 庄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怀着对人民英烈的敬仰之情,团队首先确定用仰视视角呈现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彰显它的威严和庄重,但在整个网络上没能找到合适的素材,在多次协商讨论之后,最终决定采用建模的方式来寻找适宜的角度。“根据纪念碑的朝向,让光线从东北方向照射进来,以凸显出纪念碑上大理石的质感。”负责建模的曹航宇同学说道。
▲ 孙竞舟老师正在测试代码
孙竞舟老师负责小程序代码的编写工作,接到献花时长的意见反馈后,他立刻回到电脑前修改。经过1秒、0.5秒、3.5秒的多次调试,最终定下了3.5秒的时长设计,精确的时长既可以满足用户互动心理,又使献花环节庄重肃穆。
“遇到问题采取多种方法来解决,整个团队群策群力。”孙竞舟老师谈到制作问题时说道,“在设置画面背景云朵运动的特效时,孙洪亮老师的建议十分关键,实现了纪念碑背后云朵的流程浮现。”他还带着同学们在键盘上用一行行代码实现小程序像素、颜色、透明度、功能按钮的统一化、精细化设计。
尽心尽力,细致认真
“我们尝试十多种不同风格的天空颜色,经过一遍遍调整确定下了现在看到的样式。”钱昕冉同学是项目中的一员。在不断地尝试和调整中,团队师生的细心与耐心都融入到了这款小程序当中。
▲ 每张图的背后都是精雕细琢~
“它不只是一个实践创新的作品,而是一个产品。”郑志亮老师说道。团队师生对“鲜花献英烈”小程序一遍遍精细打磨,五十多个版本记录了小程序的完善,也见证着师生的成长,体现了创新团队高要求、精细化的制作水准。
清明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实践创新团队联合光明日报继续推出第五套中国传统文化融视频作品《清明》。在制作过程中,学院师生始终保持着“永葆创新”的理念,在内容和视听表达上积极实践,坚持创新。
▲ 滑动浏览动起来的画作~
“我们只能做得一期比一期精彩。”负责视频编创的白晓晴老师在谈到制作亮点时说道,团队这次在古画呈现上下了很多心思,将内容和技术元素充分结合,注重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视听表达的持续创新。
▲ 《清明》融视频(中文版)
“在《秋千图》中,画中人物被标记了将近20个锚点,我根据运动惯性打好关键帧,经过6次重复最终实现秋千荡起的连贯效果。”负责视频编创的曹航宇同学有较深的感触。整个团队在这几次融视频的制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流程,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 《清明》融视频(英文版)
为了让国外用户理解《清明上河图》的精湛技艺和历史地位,李艾珂老师在翻译时,将原稿“其中二人抬轿,轿子上插着柳条”改为全画八百人里有二人抬轿,巧妙补充了图中的背景信息。她认为,英文版本不只是单纯的中文转译,而是结合画作背景资料的“意创”,这样才能精确表达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提升跨文化传播效果。
▲ 对细节要严格把控~
今年以来,电视学院实践创新团队创作内容的精细化、产品化趋势愈发明显,从“二十四节气中的中国文化”系列融视频到“百年先锋”移动听,再到“鲜花献英烈”小程序,实践创新体现在一个个融媒体产品中。
▲ 点击查看“百年先锋”移动听发布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电视学院也始终坚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实践创作之中,不断探索两者的创新性结合方式。
▲ 清明“云祭奠”,师生在行动
“这次小程序制作创新性地把思政教育、建党百年纪念和专业教育结合在一起,既提高同学们的专业能力,也符合思政教育的总体内容。”作为项目负责人,秦瑜明老师也希望团队作品能在社会的检验中得到更好地改进,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
“同学们从中找到了融媒体创作的逻辑关系,即内容本身的逻辑、视听表达呈现的逻辑、创作流程的逻辑,这三条逻辑线是最大的收获。这也为之后类似产品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郑志亮老师说道。
<<滑动查看团队紧张创作历程~
在一次次的实践当中,电视学院坚持“立德树人”,践行“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工作和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培育新时代优秀的传媒人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清明,让我们一起为英雄先烈献花
以“云祭奠”的方式向他们致敬
为他们送上一份悼思和祝福
以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编辑 / 赵博文
美编 / 徐远在
主编 / 郑 石 刘日亮 李怡滢
监制 / 丰 瑞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光明日报”《清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