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史力行丨部队吃了老乡家半缸米,毛泽东责令照价赔偿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3-03-31

为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

中传师生发挥自身优势

与人民网合作对红色故事进行融媒体编创

快和学部君一起来看看近期爆款作品吧~


△ 点击上图回顾往期精彩


一件米缸里“长出”棉絮的奇事

见证了工农革命军的使命

历经岁月洗礼

这口米缸立身在井冈山博物馆里

无声地解说着秋收起义部队

严明的纪律和革命的初心


△ 扫码收听关于“米缸”的融音频故事~


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途中辗转来到了莲花县的甘家村。工农革命军进村后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吃了老乡家的半缸米。


毛泽东知道这件事情后批评了炊事班长并责令部队照价赔偿。由于没有那么多银元,再加上这家主人也不在,不能当面赔偿,工农革命军就留下了一封道歉信,并把一床棉絮卷好放在米缸里,用来抵米钱。


△ 老乡家的半缸米


这家的主人是一位叫陈娇枝的妇女。工农革命军进村后,村民们由于不知道来的是什么部队,纷纷躲了起来。当时陈娇枝即将分娩,来不及躲上山,只好躲在又破又黑的柴房里,并生下了一个男孩。


陈娇枝的丈夫惦记着家中的爱人和孩子,躲在了不远处。当部队一离开村子,他就回到了家里。他看到米缸里放着一床棉絮,缸里原来剩下的米不见了,旁边还有张纸条,上边写着:“对不起,我们刚到你家找不到人,把你们的米拿去吃了。给一床棉絮作为补偿,请收下。”他看完后非常激动地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军队。”不久,这件事在全村传开了,村民们都说工农革命军好。


△ 莲花甘家村陈娇枝家的米缸


解放后,陈家翻了身,添了新家具,唯独这口缸没有舍得换。米缸裂了条缝,陈娇枝就用桐油掺石灰补好。几十年过去了,这口米缸也成为了陈家的传家宝。1969年,米缸被陈娇枝捐赠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现在是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工农革命军纪律严明的历史见证。  


△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里,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表明,毛泽东同志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究竟为谁革命,应该维护谁的利益。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担负着解救劳苦大众,使他们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使命。


△ 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


正是因为认识到这点,这支部队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这种“我们是劳苦大众的部队,必须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清醒认识,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各个历史时期,历久弥坚。


人民军队铁的纪律和军民鱼水之情

在一口小小米缸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因如此,秋收起义部队才能迎来

绝处逢生、由弱胜强的伟大转折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中传电视学院以融媒体作品形式

向更多人生动讲述百年来的红色故事

后续,电视学院团队还将有系列产品陆续上线敬请期待!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编辑/黄天航             
美编/徐远在   
主编/郑   石   刘日亮   李怡滢
监制/丰   瑞


 为英雄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