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学史力行 | “百年先锋”:“863”计划倡导者、中国航天员群体
“863”计划倡导者:
科学泰斗 胸怀祖国
1986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助推我国高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背后的主要倡导者,是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科学家。他们都荣获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最美奋斗者”称号。
王大珩院士是光学家,王淦昌院士是核物理学家,杨嘉墀院士是航天技术及自动控制专家,陈芳允院士是无线电电子学家。4位科学家在各自深耕领域很有建树,对祖国未来充满着同样的热爱与忧虑。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收到4位科学家的建议信后,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经过广泛、全面、充分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计划因是1986年3月提出的,故简称“863”计划。
中国航天员群体:
浩瀚太空 书写忠诚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胸怀强国梦、矢志强军梦、献身航天梦,以九天揽月的雄心壮志和征战太空的超凡本领,先后14人次勇闯苍穹,巡游太空68天,绕地飞行1069圈,行程4600余万公里,勇夺6次载人飞行任务的全面胜利,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自从杨利伟把中国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中国航天员队伍接续飞行,迄今已有11名航天员、14人次执行过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一次次在太空中飞出了中国高度。
中国航天员的脚步,伴随着国家强起来的鼓点,以“世界瞩目的速度”走到一个个新的方位——
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下,完成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任务,在距地球表面343公里的太空轨道实现了中国人与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
2012年6月18日,景海鹏、刘旺、刘洋“飘”进天宫一号,太空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之家”,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刘旺以不到7分钟、误差18毫米的中国精度,赢得世界喝彩;
2013年6月26日,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圆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王亚平站在“太空讲台”,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在千万青少年心底播下科学与梦想的种子;
2016年11月18日,景海鹏、陈冬在太空完成33天中期驻留,为后续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一号,13年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走好新时代征战太空的新征途,建设航天强国、接续飞天梦想,在浩瀚太空书写忠诚,豪情壮志始终在航天员们心中激荡。
四位“863”计划倡导者胸怀祖国
为助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奉献终生
中国航天员群体壮志凌云
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前进贡献力量
一个个闪亮的名字
一次次忠诚的讲述
带我们感悟先锋的精神力量
发扬红色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
中传电视学院以融媒体作品形式
向更多人生动讲述百年来的红色故事
“百年先锋”系列微视频将会陆续上线
记得每天和学部君一起
学习先锋故事,感受奋进力量~
猜你喜欢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董华茜
美编/徐远在 赵斯源
主编/郑 石 刘日亮 李怡滢
监制/丰 瑞